把握文言虚词四法(下)

来源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emaiz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法为主,逐层分析
  对一个文言虚词的分析,总是关注意思和用法两个方面。一个虚词,出现在不同的句子中,有时意思相同,或者都无法译出,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用法一定相同。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三个句子中的“之”字,都不用翻译出来,但用法各不相同,分别为取消句子独立性、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因此,我们辨别一个虚词的意思和用法,必须以用法为主导,让意思来辅助用法的判断,但又不能完全被意思所左右。
  除此之外,还得明白虚词用法的两层含义。第一层指的是词性,譬如代词、连词、介词、助词、副词等;第二层则是指词性下的具体功能,包括代词表示的不同类型、连词表示的不同关系、结构助词表示的不同结构、语气助词表示的不同语气等。因此,要想判断一个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用法是否相同,还必须对这两个层次都进行分析比较。
  比如前面提到的三个“之”字,都属结构助词,但表示的结构却各不相同,用法自然也不能算相同。
  又比如“之”作代词时,用法也有点复杂。第一层用法,它们同属代词;辨析它的第二层用法,先得区分是人称代词还是指示代词,如果是人称代词,还得区分指代的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来看下面这道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用法都相同的是哪两项?
  A.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其他文献
作为班主任,面对一个个充满着灵动性的特殊对象,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班主任教育理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要实现这个教育理想,就要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把握学生身
目前,课堂教学录像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远程教学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的资料留存等方面.课堂教学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
一、回首间:丢失了课堂的灵魂rn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灵魂,教学亦然.一个好的灵魂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角意识,从而有利于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所以,在历史课堂中确立
英雄少年沦为阶下囚   不畏生死的抗震英雄,成了诈骗案的主谋,这个角色反转确实有点让人难以接受。   在汶川地震中,“雷楚年”是个响当当的名字。他在地震发生时义无反顾地冲回教室救下了7名同学,因此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还成了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手。众多殊荣聚集一身,使他成为明星人物。然而,当年勇敢的初中生,却随着名气越来越大,迷失了方向。   出名之后,雷楚年被一所重点高中免试录取,却经常
期刊
遇到不会做的习题,不敢请教老师,问同学又没结果,怎么办?现在有了新选择,手机上的解题APP成为完成作业的“必备良品”.rn在手机应用商城里搜索“作业”二字,“作业帮”“作业
期刊
●不要以为“散”的材料  是作者随意编排的。  散文姓“散”,表现在构成散文的材料往往有多则,如果仅有一则材料,那就没有什么“散”与“不散”的问题了。但散文的“散”绝非散漫、散乱,文章中摄入的每一则材料看似随意,实则都是作者精心挑选和安排的。散文作品行文的最高境界当然是“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有“剪裁”,有“穿针引线”,但没有痕迹。有的同学就这样被高明的作者“蒙骗”了,以为作品中材料的选用是随随
期刊
中国灾害高风险区分布有大量中低收入群体,巨灾小额保险是使其避免因灾导致更深层贫困循环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强制性小额信贷附加的巨灾小额保险经验、自愿性小额信贷附加的
那天,刚大学毕业、多次求职受挫的赵明,向我倾诉满腹怀才不遇的苦恼。他在那一长串的抱怨中,从未反省一点自己的不足,而只是愤愤不平地责怪这世界上有着太多的不公平,慨叹慧
有时候我们凭借感觉——比如反应是否敏捷口齿是否伶俐——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有时候我们依据一些事实——比如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有时候我们借助智商测试——这是个多么有争议的方法啊——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聪明。   而艾萨克·阿西莫夫,一位生物化学教授、门萨俱乐部会员、著名科普作家、科幻大师,却说:  “总之,我所知道的定义聪明的方法,全都是建立在主观和时尚的基础之上的
期刊
结合实例,归纳比较  文言虚词数量虽少,用法却很复杂,通过归纳和比较来整理比较合适。同学们已有多年学习文言文的经历,积累了不少实例,也为归纳比较提供了条件。  对于兼具好几种词性的虚词,譬如“之”“其”“以”“焉”等,归纳比较时一般先区分词性,而后再对同一词性下的不同用法进行分类。  对于词性单一或较少的,譬如“者”,我们可以这样归纳:  从实用出发,我们不再强调“者”的词性,而是以“指代者”“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