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是海水 一半是火焰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暴雪袭京,寒气逼人。然而,再冷的天气也盖不住艺术市场燃烧的那一股股热火。什么金融危机,什么不景气,在艺术市场中全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拍卖会上场场飘红。
  在如此火热的行情里,当代艺术显得些许冷清。2005年以前,不显山露水的当代艺术还未被多数人知晓,收藏群体有限。2005年到2008年6月的三年半时间里,不但收藏者骤增,价格也呈井喷之势攀升。2007年,当代艺术品价格达到了一个制高点。正如北京翰海油画雕塑部总监柴宁所言,“这是市场积累了十多年后的报复性增长,只是这种增长有些过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体系缺乏可参照的标准,内部存在诸多不理性成分。2008年是市场优化、反思调整时期,恰巧遇上了金融危机,调整幅度被成倍地放大了。”
  过去的2009年里,无论是交易量、成交价,还是参与者信心,都显示市场在复苏。香港佳士得在2009年秋拍报告中指出,与2008年秋拍相比,中国买家竞拍当代艺术品的人数已增加一倍以上。该公司“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20世纪艺术”“中国20世纪艺术”“亚洲当代艺术”三个专场收获了3.89亿港币(约合3.43亿元),总成交额较2009年春拍增长38%,较2008年秋季增长48%,而成交均价较2009年舂拍增长26%。但市场中人心知肚明,重现2007年辉煌恐非朝夕之事。
  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政府一系列救市措施不仅可以使中国尽早摆脱危机,也在危机中调整了自身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增强了在全球政治经济领域的话语权,为未来中国逐步成为世界领导者的地位奠定了基础。柴宁说:“在文化领域,这同样也是一个重要机遇。中国当代艺术近20年来始终受到西方非常强的影响,其价值主轴是建立在西方标准之上的,这是一个不可否认又令人尴尬的事实。20世纪以来,从徐悲鸿、林风眠到董希文、吴冠中,几代中国艺术家所追求的无不是借助西方观念和技术来改造中国艺术,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的共同点都是将未来中国艺术的主轴放在本土的价值上,而今天中国艺术的现状似乎离前辈们的期望渐行渐远。艺术市场则是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尤其是最近5年以来,一个个市场神话已经严重打乱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价值体系。经济危机的到来,使中国当代艺术这列快要脱离轨道的疯跑的火车停下了脚步,所有在这列火车上的艺术家、收藏家、理论家和中介机构都得到了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机会,认真审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过去和未来。西方人关于中国艺术明天的规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这是经济危机所带给我们最起码的一个机会,一个重新构建本土艺术价值体系的机会。”
  与当代艺术相比,早期油画在春秋两季表现不俗。市场对中国20世纪艺术的需求有增无减。只要是精品杰作,毫无疑问进入艺术史的经典之作,便能受到市场支持,创造新的拍卖纪录。
  20世纪是中国艺术历程一个关键转折点和奠基时期,中国艺术家致力于融合中西美术体系的优点,以西方油画媒材创作,结合中国水墨及文化情调,奠定了当代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基础。百年来,名家辈出,经典涌现,常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都是这个探索历程成功的范例,他们的作品也往往以惊人价格成交。在经济调整、市场未明之时,他们的作品价格仍能一再攀升,如常玉《猫与雀》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以4210万港币创造画家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朱德群《雪霏霏》在秋拍以4546万港币刷新画家个人拍卖纪录。柴宁认为,“从收藏20世纪中国美术考虑,油画作品所占比重不亚于国画。由于新国画运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国画大师,但是卓越的油画大师不在少数。从作品存量来说,油画与国画相比则要差不止一个数量级,这也凸显油画作品的稀缺性。”
  
  早期油画不跌反升,大师精品价格继续走高
  
  2009年入闱20世纪早期油画年度成交价排行榜前十名的是朱德群、常玉、赵无极、吴冠中和靳尚谊。常玉和赵无极各有3幅作品榜上题名,吴冠中的两幅作品《坦桑尼亚大瀑布》和《北国风光》分排第六和第八位。
  常玉《猫与雀》位居第二名。作品中的猫、雀鸟与植物,作为宇宙万物的象征符号,呈现出简单喻悦、悠然自得的宁静状态,充满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画家引“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诗句来表现物我一体的精神境界。
  常玉1900年出生于四川,1920年赴法国,在巴黎度过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1938年回国继承其兄遗产,之后便长居巴黎。早在1934年,常玉之名就被列入了法国出版的《当代艺术家生平字典》。淡泊名利的常玉1966年因瓦斯中毒逝世于巴黎。常玉与徐悲鸿、林风H民、刘海粟是同时代的画家,生前却未享有同样的盛名,艺术之路走得很孤独。优秀作品是不会被遗忘的,常玉作品在时间淘洗下愈显光彩,他的画作近年渐受世人看重,在国际艺术品拍卖会上屡创佳绩。常玉《明黄瓷瓶中盛开的花朵》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2106.4万港币拍出。
  柴宁认为,旅居海外或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前辈艺术家,如常玉、林风眠,朱德群、赵无极、吴冠中等人的作品向受市场欢迎,春拍甚佳,秋拍更是稳中有升。
  朱德群1920年出生于安徽萧县白土镇的一个中医世家,15岁考取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林风眠时任校长。朱德群比赵无极低一级,比吴冠中高一级。朱德群是法兰西学院成立两百多年来的第一位华裔艺术院士。1985年,朱德群乘火车从瑞士回法国,在车窗里看到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暴风雪景色,激动得彻夜未眠,于是,至1990年左右,创作了一系列独特的雪景作品。作于1990年至1999年的《雪霏霏》(200×400厘米)也是描绘大雪纷飞景象。朱德群倾注十年心血完成了这幅巨作。1991年之后,除《雪霏霏》外,朱德群并未创作其他雪景作品。
  赵无极是擅长画中藏诗的艺术家,他的绘画也容易打动诗人的心,多年来研究赵无极艺术的专著中,不乏出自诗人艺术批评家之手的艺术评论和赏析。赵无极的抒情抽象绘画,以西方油彩完成泼墨山水的意境,创新所谓文人画的视野。他更是华人现代抽象艺术首推的大师。台北罗英奥12月6日上拍的《17.4.64》,估价4600万至6200万新台币,以1.5840亿新台币(约合3362.6603万元)成交,成为中国台湾拍卖史上价格最高的一幅绘画作品,也是赵无极拍卖纪录的第二高价,仅次于200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的《向杜甫致敬》创下的1.95亿新台币(约合4000.48万元)纪录。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是吴冠中漫长艺术生涯中至关重要的阶段。他在这一期间的艺术探索,不仅决定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重要转型,也为他进一步的理论思考提供了支撑。“误入崂山”就是发 生在这一时期的故事。其实,吴冠中这段难忘的“崂山”姻缘,完全是因为两幅油画的创作得以成就的,一幅就是创作于1975年的《坦桑尼亚瀑布》。
  对吴冠中油画/水墨转型的过程,美术理论家翟墨在《圆了彩虹:吴冠中传》中分析,在七八十年代间是有一个从浓向淡的趋势的。70年代初,吴冠中下放河北农村劳动时的“粪筐作品”,感情与色彩都强烈厚重。而1975年的《崂山松石》之后,色彩则渐趋明亮、淡雅。《坦桑尼亚瀑布》是这一转型的重要代表作。“银灰的由浓趋淡,标志着吴冠中的油画西方比重的缩减和东方比重的增加,标志着吴冠中由传统向现代艺术转型的渐趋完成。”
  《毛主席视察上钢三厂》是靳尚谊唯一的工业题材作品。此幅作品不仅创靳尚谊作品拍卖纪录,更引起人们对红色经典油画的关注。吴冠中的《北国风光》同属此类画作。柴宁认为,在2009年市场中,创作于“文革”或“文革”前的新中国美术,特别是红色经典等主题性绘画,在春秋两拍表现良好。当然,红色题材油画的抢手与2009年新中国60年大庆的背景有关,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这类油画创作时期较短,作品存量有限,作者虽健在,却没有新增加的量产生,随着市场逐步沉淀,越来越多的作品入藏博物馆,或进入收藏家手里,市场流量越来越少,具有一定的稀缺性,价格也随之攀升。
  
  当代艺术仍在调整,唯名家精品挺住跌势
  
  “当代艺术更准确地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先锋艺术。”
  柴宁分析,这种类型艺术在2005年前国内收藏有限,因与西方艺术潮流、贴近审美经验而广受西方收藏家的欢迎。2005年始,中国当代艺术在全球当代艺术市场潮流中崛起,2007年全球作品最值钱的艺术家中一半是中国人。因为买家以西方收藏家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中国艺术的未来掌握在今天年轻一代艺术家手中,他们从关心的主题,艺术资源的选取到对待艺术的态度,都与上一代艺术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代表着中国艺术的明天。这一代艺术家将会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而超越前辈,也期待有眼光和远见的收藏家共同参与到这一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来。”
  2009年当代艺术成交前十名被陈逸飞《踱步》《长笛手》、李山《阅读(10联画)》、曾梵志《无题(医院系列)》以及《面具》系列等作品占据。
  《踱步》创作于1979年,尺幅达186厘米×356厘米,是自画像性质的作品。画家陈逸飞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作品中画了自己的背影,表现出以人文视角反思近现代史的主题。画面的左侧是一把带有厚重历史感的老旧黑色靠背木椅,右侧是艺术家自己低着头沉思的背影,背景则是鸦片战争、甲午风云和八国联军等内容的历史画卷。
  曾梵志4幅作品榜上题名。成交价最高的是香港佳士得秋拍中出现的《无题(医院系列)》,估价800万至1200万港币,以1910万港币成交。这样的成绩与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拍出的《面具系列1996NO.6》的7536.75万港币无法相提并论,但足以在艺术家个人拍卖排行榜居第二位。此作品深具代表意义和历史价值,是艺术家开始“假面”系列前的告别作品,既包含早期“肉”和“医院”系列的主题特色,又渗透了后来“面具”系列强烈的表现笔触和艺术风格,展示了曾梵志创作的转折历程。另外,北京保利春拍推出的曾梵志《面具2001》以806.4万元成交,排在艺术家个人拍卖排行榜第11位。而保利秋拍成交的《面具系列20009(750.4万元)》则排在艺术家个人拍卖排行榜第15位。
  上海艺术家李山的《阅读(10联画)》在2009年上海泓盛春拍的油画雕塑专场成交,位列2009年当代艺术成交的第三名。上海泓盛油画雕塑业务主管孙佩韶女士在《李山<阅读>(十联画)刷新拍卖纪录背后》一文中说:“这件作品是艺术家创作中里程碑式的作品,10米的巨幅尺寸是过去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比较少见。作品的画面结合当下创作与童年记忆,是目前艺术家的创作中独一无二的。”李山永远在挑战自己,在变,在思考下一个课题。结果就是他著名的“阅读系列”。她认为,“阅读系列”涉足的范围非常广阔,包括平面、摄影、行为、实验等。他的“阅读系列”的作品是鲜活的,活生生的,没有参考的东西,没有可比性。这使他在中国最早崛起的当代艺术家群体中显得卓尔不群。
  李山作品在拍场交易纪录,成交量变化有明显的时间因素:上世纪90年代只有5件成交;进入21世纪,成交量逐步放大,到了市场急剧膨胀的2004年,成交量出现连续3年翻番增长的现象:2004年当年成交57件,2005年成交106件,2007年成交210件。2007年出现了逆转:成交量锐减至137件。2008年成交94件。2006年始有3件拍品超过loo万元,最高价是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以144万港币成交的1995年作《胭脂系列》。2007年有8件作品成交过100万元,最高价是上海泓盛秋拍《阅读》系列的作品的504万元;2008年有5件成交价过loo万元,最高价是上海泓盛春拍的《阅读》系列作品,创造了582.4万元的新纪录。长住纽约与上海的知名批评家、策展人张平杰,把李山从1998年起开始的“阅读”系列,看作全新的生物艺术。他认为,李山1998年在纽约做的蝴蝶与鱼的《阅读》也是一件生物作品,只是由于生物实验室条件的限制,艺术家才注重做电脑合成和平面作品。虽然这些都不是成活的作品,但是其生物艺术语言的独特样式,却开启了平面艺术的先河。他断言,从时间上来说,李山是中国艺术家中最早开始思考基因、生物变异对于艺术关系的艺术家。
  当代艺术“四大金刚”之一的张晓刚,2009年有两幅作品入闱前十名。《血缘大家庭》创作于2001年。对张晓刚《大家庭》系列的阐述可能就是这样一个当代作品可以被“无限演绎”的例证。我们不难发现,西方当代思潮中出现的许多时髦词汇和方法都有可能被用在《大家庭》的阐释中。
其他文献
6月26日下午,清代画家朱耷的巨幅山水画《仿倪山水》立轴,在北京匡时春季拍卖会上创下了8400万元的天价,一举打破了中国书画拍卖史上的数项纪录——创八大山人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创中国山水画拍卖的最高纪录,创清代书画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同时也打破了中国历代书画拍卖的最高成交价格。此前中国书画历年成交价最高纪录的保持者是明代画家仇英的《赤壁图》手卷,2007年中国嘉德秋拍时以7952万元拍出。  《仿
期刊
香港苏富比将于2009年10月3日至8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秋季拍卖会,呈献逾2300件珍品,包括当代及现代中国及东南亚艺术、传统中国书画、中国瓷器及工艺品、珠宝、腕表及洋酒,总估价逾7.8亿港币,部分拍品将于8月至9月在亚洲各地及纽约巡回展览,并于10月3日至7日在香港公开展出。  此次秋拍将推出一批极其出色的私人珍藏,包括两个重要的窖藏佳酿、一个清乾隆御制工艺品珍藏,以及非常难得的中国书画
期刊
元代黄公望《水阁清幽图》《富春大岭图》、倪瓒《丛篁古木图》,明代周臣《柴门送客图》、沈周《溪山秋色图》、文征明《万壑争流图》,清代八在山人《游鱼图》、石涛《清凉台图》,近现代吴昌硕《荷花图》、虚谷《花鸟、水族图册》……这些都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古画。7月15日,在南博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真迹仿旧作品展”上,这些历代名家真迹都冒出了“孪生兄弟”,每一幅原作的边上,都有一幅“克隆品”,一左一右地挂在一起
期刊
8月4日,国家文物局首次以“国家优先购买权”购得的“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入藏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这批信札共计13通27页,主要是1920-1935年陈独秀写给胡适的信,有些信札的收信人还包括李大钊、鲁迅兄弟和钱玄同等人,内容涉及新文化运动史和中共建党历史等重大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属国家珍贵文物。  这批信札今年5月28日在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上以554,4万元成交,但其
期刊
鼠年岁末,笔者获得一个为期三周的赴美学习培训机会,其间除了在大学听课及访问智库学人、研究机构、政府机关外,在有限的可支配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参观博物馆,重点走访中国玉器陈列。这些由美国著名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玉器,有的已被中国学者访问过,介绍过,但大多数玉器还是没有被系统介绍过。在世界到处弥漫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笔者在同一时间内从美国的西部飞到东部,能静下心来仔细端详、对话这些“侨居”他乡的“中国骄子”
期刊
2009年中原佛像拍卖成交TOP10
期刊
编者按:2009年7月23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首期讲座在时代美术馆如期举行。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艺术品委员会副秘书长寇勤先生首讲,主题是“高端收藏活动的乐趣和特点”。两个小时的讲座过程中,主讲人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实例折服了全场听众。其后的提问环节中  双方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互动。本文根据寇勤先生演讲内容及听众提问整理而成,因版面所限,只能选取其中重点,而忍痛略去
期刊
中国书画一直是中国艺术品拍卖的重头戏,尤其是在内地,拍品数量多、成交份额大,多年来始终占据整个艺术品拍卖的半壁江山。中国嘉德在2009年秋拍上创下15.33亿元的历史单季最高纪录,而这其中仅中国书画的成交额就超过了11亿元。中贸圣佳15周年庆典拍卖中设有15个专场,书画部分就占了12个。可见中国书画在整个艺术品市场的重要地位。可以说,中国书画是整个中国艺术品拍卖的标志。  对书画市场来说,2009
期刊
2009年西藏佛像拍卖成交TOP10
期刊
2009年中国工艺品拍卖成交TOP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