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体会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z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在长期的物理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初二的学生,刚刚接触物理,既新鲜,又不知怎样学好这门学科。我想从以下几点出发,教师既能完成教学目的、又能使学生学好这门学科。
  一、构建知识网络体系
  初中学生,刚学物理,对物理知识的接受都是比较零碎的。学生学习了后面的知识,就忘了前面的。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尽量把教材中一个个的知识点串接起来,尤其是知识点相联系的章节,把知识点串成线,最后结成网,这样增加了知识的系统性,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善于归纳掌握常见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等同于多了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起到了事倍功半的作用。初中物理常见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法、逆向思维法、图像法等。例如,初二教材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时,学生通过实验得出数据后,在坐标轴上描点、连线后,学生马上就能回答出是正比例函数图像。那么学生自己就能归纳出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用图像法解决物理问题,把抽象复杂的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直观明了。
  三、教师与学生多交流
  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交流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个性的彰显。在交流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是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应用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调查讨论等方法极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发现、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要因势利导,并大加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另外,对教师而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走到学生当中去,以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学生。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积极、愉悦、乐观的去学习物理。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在初中教材中,也设置了众多插图、漫画、想想议议、想想做做、小实验、实践性习题、课外阅读。它们为学生课内外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有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智力等。对学生学好物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物理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质都得到充分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物理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作者单位:835122 新疆伊宁县巴依托海中学)
其他文献
教师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  通常,数学作业的批改,人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这种方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过程和方法,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无疑是基础教育的一场革命。新课标下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要以教材为中介,教材把他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材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传统教育观念下所编写的旧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编
期刊
初中一年级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出于对这一科的好奇和兴趣,很愿意学这一科。由于在学习上遇到一些具体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天长日久,便由喜欢到畏惧到厌恶以至最后放弃这一科的学习。  一、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1.当学生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
期刊
关于语感这个概念,已有人将其译为speech feeling 或the sense of speech.语感被认为是一种类似直觉、自然的感觉,是掌握语言习惯的一个较高级的阶段。但是语感究竟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是怎样一种心理过程,有关此类问题的探讨在心理学、语言学和外语教学法的专著和论文中尚不多见。本文将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语感形成的心理学语言学机制、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数十年来语
期刊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反映了目标导向的偏离,而且反映了学生生命的畸形发展。这种厚此薄彼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对生命的完整理解,而且也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与自身创造潜能的开发。因此我进行了长达四年之久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课题研究,探索出了小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一、营造人文性的课堂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
期刊
在农村,英语学科一直是学生困惑的科目,小学阶段未开设英语学科,到了初中才开始接触,往往会给老师带来压力,上好英语课,提高英语成绩,没有点“招数”那是空谈。英语课堂教学是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英语教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期刊
初中生物教材的几经变更,要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也跟随着改进。现行的新课程标准,可谓是要求更高,标准甚严。生物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就得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的能力。  一、教师的角色要转型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实验、独立进行科技制作、研究一些新科技问题并完成相关的科研学习报告、进行社会调查以及扩展性学习等多项课题研究工作,这是旧课程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新课程又
期刊
目前,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学中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如何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抓情感体验,提高道德素质  1.换位体验  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爱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讲《同情帮助残疾人》一课时,可在讲述一个左脚瘫
期刊
倡导教学教育审美化,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现代社会,审美活动日益成为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因素。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人,应该是审美的人,应该是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培养人的教学教育活动,应该是教师和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活动。语文作为一门“与众不同”的学科——审美教育的主要基地,语文教师的语言也应当具有审美性。因此,有声语言的审美性对教师的言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美情
期刊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一所学校都会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以人为本,学生在回答教师询问时要说实话、真话。可是很多时候,教师却有这样的感叹:“学生的心理素质太好了,做了错事,死不承认,有时候教师当面抓住了也不承认。”我们在感叹之余,是否会想到这些结果与教育者能否以人为本的教育失败有关?那么,我们应该实施什么样的道德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