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的相似性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比喻是人类表达、思维、认知的思性方式。而相似性又是比喻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对其相似性的修辞手法和特征分析,同时也认识到感知功能在对比喻的相似性的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为相似性的研究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 比喻 特征 相似性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55-02
  “比喻”这个修辞手法历史悠久,它是使用率最高的修辞手法之一。古往今来对比喻的研究不尽其数,从来没有间断过[1]。由此不难看出,“比喻”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人们为了能够生动形象地表达思想情感,采用多种不同的比喻手段,然而这些比喻手段不是先天就存在的,也不是任意的。它是遵循本体和喻体的相关性或者是相似性来形成的。
  1 比喻相似性的成因
  “比喻”,也叫做打比方和譬喻,意思是把具有A事物相似特点的B事物来说明或者描述A事物。一般情况下,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是由四个要素组成的:本体、喻体、比喻标记词和相似点。其中,被说明或者被描述的A事物是要素当中的本体,而用来说明或者描述的A事物的B事物指的是要素当中的喻体,AB两种事物之间所具有的性状或者是特征方面的相似性被称为是相似点,表示的是两种物体之间的比喻关系的词表示的是要素当中的比喻标记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最为常见的比喻标记词有:好像、仿佛、是、如同等。举例:
  例1一会儿,大片大片的雪花,宛如千百只蝴蝶翩翩起舞,好像万树梨花纷纷飘落。(钱佩衡《雪莲》)。
  在这个例子当中用两个喻体来描绘同一个本体,所以蕴含的是两个比喻,一个是“雪花好像梨花纷纷飘落”,则另一个“雪花宛如蝴蝶翩翩起舞”,在这两个比喻当中,比喻标记词分别是“好像”和“宛如”,而比喻的本体都是“雪花”而喻体则分别是“梨花”和“蝴蝶”。比喻的相似点是“纷纷飘落”和“翩翩起舞”。因此,在这个例子当中,两个比喻的相似点是很明显的。
  在比喻这个修辞手法当中,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属于不同的认知区域的,也就是说本体和喻体分别是属于不同的认知范畴的[2]。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是在一定的范畴内A事物向另一个范畴当中的B事物所做的投射,在进行投射的过程当中,A事物和B事物在任意形状一方面具有相似性。
  比喻贵在创新和异以及巧,比喻的受众对比喻的评价和理解,离不开对相似性的理解。而相似性的确立以及比喻的构成,完全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①个人因素。个人是构成比喻的主要主体,而主体对于相似性和比喻的确立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②社会因素。比喻的构成主要依赖于特定的语言环境,社会因素是确立相似性以及形成比喻的大语境。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是在客观上存在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日出之时,映透簇簇江花,满江红遍,勾起诗人对“火”的联想。江花之所以在日出的时候存在,而“火”的红色却是在客观上存在的,诗人只发现了两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在一些特征上的相似性。所以,通过比喻的形式将其表达出来。然而,有的时候,虽然喻体并不是往见,但是它的效果以及特性却具有明显的客观性。如:“当侯营将信陵君率客赴秦”比喻成为“以肉投馁虎”,公子率客赴秦之后的效果很明显,它的危险性和无为性也是客观上存在的,但是公子不明于心,这也具有客观性,而且很容易就明白,于是侯赢用后者比喻前者,以暗示其道理所在,提醒公子。再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当中的“好雨”表现的和人一样的有知有觉、通情达理,知道什么时候来,也知道怎样来,正是所谓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但是,我们都知道雨是一种什么物体,是自然之物,怎样有知觉和有情有义,都是发生的时间和发生的方式而已,但是因为诗人盼雨和喜雨,透过雨来写春雨知道。正如浦起龙言说“脉脉绵绵,写得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当中也有“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之句。在这其中 “草木”和“风云”不能够置外,于是便形成了“为之含悲”、“因而变色”。
  2 比喻的相似性及特征
  比喻若是没有相似性就不会称为“比喻”,也不会有比喻这种修辞手段,然而相似性没有明确的凸显性也就不能够确切的理解为比喻的概念。所以,凸显性和相似性是理解比喻概念和比喻结构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比喻的相似性包括明喻、隐喻以及拟人这三种修辞手段。以下依次介绍这三种修辞手段。
  2.1 明喻
  或者我们都知道,明喻是常用像等词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进行比较得到效果明显的一种比喻方式。明喻的表达方法是:A像B, 以两件基本上不相同的事物作比喻的修辞手段,常用“如”、“像”、“似”、“好像”、“像…似的”、“如同”、“好比”等比喻词。明喻能够明确指出本体和预提之间的相似性。明喻中总是有个“像”字的原因是本体和喻体是最佳关联。明喻具有直接、外显的特点,令人易于接受且一目了然;
  2.2 隐喻
  近些年来,中外的一些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对隐喻的研究已经日趋深入,以至于后来人们对隐喻的认识也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行动方式和思维方式。然而,正是这种方式使隐喻研究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为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隐喻是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隐含的相似性。
  2.2.1 隐喻的特征
  我们都知道,在隐喻当中主要有两个成分,就是本体和喻体。但是有的语言学家把本体和喻体称为主题和次题,或者是目标域和起始域。这些不同的称谓表现出语言学家对隐喻的不同理解。
  在隐喻当中,本体和喻体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义域,也就是都是普通词语和字面的意思。若果把这两个连接起来则就是一个存在矛盾和不和谐的句子,但是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隐喻。也就是说,隐喻就是在两种完全不同的语境和矛盾以及不和谐当中所产生的。由此可见,隐喻是一个系统,一个句子,不是一个孤立的词语。隐喻理解起来更抽象,需要我们有更高的认知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2.2.2 隐喻的生成
  针对隐喻形成的原因,有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揭示和探索。不用怀疑,确实是有较大的进步和成绩以及紧张。但是通过感知功能,我们可以知道通过心理感知功能和视觉感知功能能够更加的说明隐喻是怎样形成的。
  感官感知可以分为听觉感知、视觉感知、味觉感知、嗅觉感知以及触觉感知[4]。感光感知,尤其是视觉感知和听觉感知是在心理感知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然而派生隐喻主要是通过感官感知来形成的,隐喻主要是通过心理感知形成的。
  2.3 拟人
  拟人这种修辞手法是将没有生命的物体或者东西,赋予人的的属性的一种修辞手法,如:思想、自然现象以及物体等,将它客观的人格化的一种认知的方式,是根据隐喻派生出来的一种认知的方式。非生命的物体或者是东西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的属性却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只有根据隐喻才能够把不同的物体或者是东西给赋予人的属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揭示人的实质。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感知功能,尤其是心理感知功能和视觉感知功能可以清楚的对明喻、暗喻以及拟人等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进行了解[5]。在比喻结构形成的过程当中,隐喻是最为重要的一种手段,而且还能够通过派生隐喻的理解和认知。感知功能理论不仅可以解释为其他的一些语言生产的原因,而且还能够理解为比喻结构生成的原因,而且还要对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有较强的解释能力,为研究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 雷卿,李红儒,任小春.隐喻话语生成的自主依存模式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106-1108.
  [2] 寿永明,郭文国,黄卫星,雷高社.比喻的基本语义格式及其特点探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324-327.
  [3] 郭其智,侯友兰,刘国明,李艳艳.比喻辞格在不同语体中的差异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1187-1190.
  [4] 邹晓玲,马春琳,孔祥馥,张斌.来自模糊中的准确——简析比喻修辞格的模糊性特征及其语用效果[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9,(9):1158-1160.
  [5] 刘大为,张伯江,李剑锋,方梅.“凡喻必以非类”、“同类作比即比较”的质疑与比喻理论的建构[J]修辞学习 2009,(02):1530-1533.
其他文献
能源、材料、信息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领域,材料又是其他各个领域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得好,可以成为推动其他领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反之
本文从终身教育显现现代远程教育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其巨大的开拓力、展现其广阔的扩展力三个方面,阐述了终身教育是现代远程教育的生长点这一时代教育的新课题。 In this p
因为编辑《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优秀作文报告》的缘故,我接触了大量的中考优秀作文。虽同为中考高分作文,有的却差异甚大,比如:作文一:“几多寒暑,几多日夜,我不辞辛苦挑灯夜
估算作为一项数学技能,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估算教学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作为培养学生良好数感的一项重要措施。现尝试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1页“加、减法”教学为例摭谈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与精算的不同  本节课,为了让学生更直接地学习估算,感受它与精算的不同,在复习引入新课
我是山西长治市残联聋人协会主席,最近遇到一个难题:我市今年进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规定所有1987年以后任教的民办、代课教师,要一律辞退。我们襄垣县特教中心校,有二名高
目的探讨使用聚丙烯缝线对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行悬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共9例15眼,其中男5例8眼,女4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目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历史、地理、经济等原因,我国民族地区三分之二左右的地区教育落后于内地,三分之一的地区教育发
环顾当前的建筑市场,结算超预算的现象还很严重,本文首先分析结算超预算的成因和影响预结算准确性的因素,接着从工程量计算和套价几个小的方面谈及如何提高预结算编制的质量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需要广大教师更加积极主动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去实施生物教学。课堂作为生物教学的主阵地,重点要提高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这样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本文就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个人的一些探讨。  【关键词】 初中生物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42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
俗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初读,是读的初次,是对文本的疏通,是读懂文本,习得语言、提升语感的基础。不止如此,初读还是学生与文本彼此悦纳的过程,是深入体味、理解文本内涵的心理基础。因此,初读应成为语文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审视当下第一课时的阅读,很多老师对初读的重视是不够的,之所以设置“初读”这一环节,仅仅是为了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给予学生读的时间不够。这种现象在阅读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