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孕产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分娩期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孕产妇在分娩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害怕、悲观依赖、陌生孤独等心理。结论: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较特殊,应采取有效的心理措施改善其心理状态,以便更好的进行分娩。
【关键词】孕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8-02
分娩是一项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对孕产妇的一种持久应激源,在这个期间内,产妇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说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状态[1]。心理变化会对孕产妇的分娩产生影响,不仅不利于产程的进展,同时也不利于产后恢复,因此,做好孕产妇分娩期的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对于保证分娩安全,促进自然分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孕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5±2.6)岁,孕龄37-42周,平均38.7周,包括54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90例孕产妇的文化程度为:23例小学学历;34例初中学历;16例高中学历;1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
1.2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自制的调查表对孕产妇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
2 结果
90例孕产妇的心理特点调查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3.1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
孕产妇在分娩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其中以焦虑及抑郁最为常见。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产妇的环境适应能力是有益的,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产妇分娩,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下面对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焦虑、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在孕产妇中普遍存在,在分娩前孕产妇存在一定的欣喜感,但随着临产前镇痛加剧及他人描述的影响,他们会认为分娩产程漫长且十分疼痛,因此在分娩时焦虑、紧张及恐惧,情绪十分不稳定。孕产妇这种心理变化对分娩的进程是十分不利的,如产妇心率加快、肺内气体不能有效交换时,产妇宫缩乏力,使宫口扩张缓慢,同时也阻碍胎先露的下降,促使产程延长,造成产妇过多体力的消耗。此外,有些产妇对于自然分娩后期缺乏自信,因而采取剖宫产形式继续分娩,使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2]。
第二,矛盾忧虑心理。大多数孕产妇在分娩前存在矛盾心理,在期盼新生命到来的同时,也对分娩过程产生恐惧忧虑感,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的健康安全,担心胎儿的性别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孕产妇情绪低落,使分娩时宫缩受到影响,造成产妇出血及胎儿疾病,进而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使其发生产后抑郁症[3]。
第三,陌生孤独心理。孕产妇在进入产房后,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陌生感,同时其他产妇在生产时的叫喊声音等也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医护人员由于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因此会对产妇缺乏一定的关心及照顾,再加上产妇由于宫缩所产生的阵痛感,致使产妇产生孤独、紧张及恐惧感,进而促使产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成胎盘的血流量减少,胎儿容易发生呼吸窘迫情况。
第四,悲观悲伤心理。孕产妇所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同,所处的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均存在不同方面的压力与焦虑。有些产妇由于自身的疾病担心会影响到胎儿,会产生担忧;有些孕产妇多次流产或多次胎儿未成活会使其害怕胎儿再次发生意外,产生悲伤感及担忧;有些孕产妇在进行产检时发现胎儿有严重疾病或死胎,当必须终止妊娠时会感到痛苦、无助与悲伤,情绪十分低落;有些孕产妇对分娩没有信心,并对医护人员不存在信任感,因此会感到悲观。
3.2影响孕产妇分娩的心理因素:
孕产妇在分娩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据相关文献报道,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孕产妇有无分娩心理准备、与父母、丈夫之间的关系及平时的处事表现等因素最为相关,其中还与孕产妇有无流产史、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及自身的性格情绪等因素相关。此外,某些社会因素也会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婆媳关系、住房情况、经济能力、胎儿的性别、家庭关系等。孕产妇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其分娩状态,相较于文化水平低的孕产妇来说,孕产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焦虑紧张程度越严重,可能的原因为产妇受到的分娩教育较多,对妊娠的危害性了解的更加全面,因而过度的担心胎儿的健康、分娩的进程及产后的恢复[4]。
3.3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的技巧:
由于大部分孕产妇为初产,缺乏一定的分娩经验,对分娩知识了解甚少,同时从各种渠道了解的分娩信息都为负面的,比如自然分娩疼痛,容易出现危险等,因而才会在分娩时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孕产妇产前教育,向其介绍妊娠及分娩的有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的进程,并教会一些分娩放松技巧,以减少孕产妇在分娩期的焦虑恐惧心理。
孕产妇在分娩时的心理状态与医护人员的态度紧密相关,因而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日常接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态度,充分与孕产妇沟通,关心及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孕产妇会对陌生的住院环境产生恐惧感及焦虑感,医院应注重改善产房环境,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可以利用呼吸训练和音乐疗法,以消除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降低产妇的身心损害,同时利用一些镇痛药物,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缩短产程,使分娩顺利安全完成[5]。
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对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心理改善措施,可以明显缓解孕产妇分娩时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效提高其心理舒适程度,使其处于最佳分娩状态,从而顺利完成分娩。
参考文献:
[1] 廖玲,李慧龄.初产妇分娩期心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107-108.
[2] 徐芳.初产孕妇住院分娩期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院,2010,09:83-84.
[3] 梁增荣.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4:94-95.
[4] 秦小兰.探讨孕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32-533.
[5] 李蓝,聂泳.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特点[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03:217-218.
【关键词】孕产妇;分娩期;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8-02
分娩是一项正常的生理活动,同时也是对孕产妇的一种持久应激源,在这个期间内,产妇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尤其对于初产妇来说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恐惧等心理状态[1]。心理变化会对孕产妇的分娩产生影响,不仅不利于产程的进展,同时也不利于产后恢复,因此,做好孕产妇分娩期的心理保健工作,提高其心理应对能力,对于保证分娩安全,促进自然分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孕产妇,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5±2.6)岁,孕龄37-42周,平均38.7周,包括54例初产妇,36例经产妇。90例孕产妇的文化程度为:23例小学学历;34例初中学历;16例高中学历;17例大专及以上学历。
1.2调查方法:
根据医院自制的调查表对孕产妇的心理特点进行调查。
2 结果
90例孕产妇的心理特点调查结果如下表1。
3 讨论
3.1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
孕产妇在分娩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变化,其中以焦虑及抑郁最为常见。适度的焦虑对于提高产妇的环境适应能力是有益的,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影响产妇分娩,不利于产妇的身心健康。下面对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进行详细阐述。
第一,焦虑、恐惧心理。这种心理在孕产妇中普遍存在,在分娩前孕产妇存在一定的欣喜感,但随着临产前镇痛加剧及他人描述的影响,他们会认为分娩产程漫长且十分疼痛,因此在分娩时焦虑、紧张及恐惧,情绪十分不稳定。孕产妇这种心理变化对分娩的进程是十分不利的,如产妇心率加快、肺内气体不能有效交换时,产妇宫缩乏力,使宫口扩张缓慢,同时也阻碍胎先露的下降,促使产程延长,造成产妇过多体力的消耗。此外,有些产妇对于自然分娩后期缺乏自信,因而采取剖宫产形式继续分娩,使剖宫产的发生率增加[2]。
第二,矛盾忧虑心理。大多数孕产妇在分娩前存在矛盾心理,在期盼新生命到来的同时,也对分娩过程产生恐惧忧虑感,担心分娩不顺利,担心胎儿的健康安全,担心胎儿的性别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孕产妇情绪低落,使分娩时宫缩受到影响,造成产妇出血及胎儿疾病,进而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使其发生产后抑郁症[3]。
第三,陌生孤独心理。孕产妇在进入产房后,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陌生感,同时其他产妇在生产时的叫喊声音等也会对其产生负面影响,医护人员由于对这种现象习以为常,因此会对产妇缺乏一定的关心及照顾,再加上产妇由于宫缩所产生的阵痛感,致使产妇产生孤独、紧张及恐惧感,进而促使产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造成胎盘的血流量减少,胎儿容易发生呼吸窘迫情况。
第四,悲观悲伤心理。孕产妇所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同,所处的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因此均存在不同方面的压力与焦虑。有些产妇由于自身的疾病担心会影响到胎儿,会产生担忧;有些孕产妇多次流产或多次胎儿未成活会使其害怕胎儿再次发生意外,产生悲伤感及担忧;有些孕产妇在进行产检时发现胎儿有严重疾病或死胎,当必须终止妊娠时会感到痛苦、无助与悲伤,情绪十分低落;有些孕产妇对分娩没有信心,并对医护人员不存在信任感,因此会感到悲观。
3.2影响孕产妇分娩的心理因素:
孕产妇在分娩时所产生的心理状态与多种因素相关。据相关文献报道,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与孕产妇有无分娩心理准备、与父母、丈夫之间的关系及平时的处事表现等因素最为相关,其中还与孕产妇有无流产史、在家庭中的角色地位及自身的性格情绪等因素相关。此外,某些社会因素也会对孕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比如婆媳关系、住房情况、经济能力、胎儿的性别、家庭关系等。孕产妇的年龄及文化程度也会影响其分娩状态,相较于文化水平低的孕产妇来说,孕产妇的文化程度越高,其焦虑紧张程度越严重,可能的原因为产妇受到的分娩教育较多,对妊娠的危害性了解的更加全面,因而过度的担心胎儿的健康、分娩的进程及产后的恢复[4]。
3.3改善孕产妇心理状态的技巧:
由于大部分孕产妇为初产,缺乏一定的分娩经验,对分娩知识了解甚少,同时从各种渠道了解的分娩信息都为负面的,比如自然分娩疼痛,容易出现危险等,因而才会在分娩时出现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加强对孕产妇产前教育,向其介绍妊娠及分娩的有关知识,使其了解分娩的进程,并教会一些分娩放松技巧,以减少孕产妇在分娩期的焦虑恐惧心理。
孕产妇在分娩时的心理状态与医护人员的态度紧密相关,因而医护人员在与产妇的日常接触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及态度,充分与孕产妇沟通,关心及关注产妇的心理变化并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孕产妇会对陌生的住院环境产生恐惧感及焦虑感,医院应注重改善产房环境,为产妇营造温馨、舒适的产房环境。产妇在进行分娩时,可以利用呼吸训练和音乐疗法,以消除产妇的焦虑紧张情绪,降低产妇的身心损害,同时利用一些镇痛药物,减轻产妇的分娩痛苦,缩短产程,使分娩顺利安全完成[5]。
结语
综上所述,掌握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对影响心理的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有效的心理改善措施,可以明显缓解孕产妇分娩时的焦虑、烦躁情绪,有效提高其心理舒适程度,使其处于最佳分娩状态,从而顺利完成分娩。
参考文献:
[1] 廖玲,李慧龄.初产妇分娩期心理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5:107-108.
[2] 徐芳.初产孕妇住院分娩期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医院,2010,09:83-84.
[3] 梁增荣.孕产妇在分娩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24:94-95.
[4] 秦小兰.探讨孕妇分娩前的心理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28:532-533.
[5] 李蓝,聂泳.产妇分娩期的心理特点[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03: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