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交往对提升幼儿品格的重要性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l207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格是指幼儿的品质、格调,反映着幼儿的素质水平。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人们认为“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份纲领性指导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了培养幼儿品格的具体要求。现在的幼儿普遍存在各种品质问题,比如脆弱、抗挫折能力较差、孤僻、不善与人交往、自私、包容意识与感恩意识淡薄等等,这是因为家长过分放纵幼儿,常常无底线地包容孩子的一切行为。长此以往,幼儿将会养成唯我独尊、无法经受失败与磨难等不良问题。所以,幼儿教师必须全面优化幼儿品格。对于这一教育任务,社会性活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下面,我将从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种类与社会性教育对幼儿品格发展的重要性两个层面展开详细介绍。
  一、幼儿社会性教育的种类
  (一)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六项内容,即孩子对自己的认识与接纳度、表达自我与自我控制能力、独立性与负责任意识、大胆展示自我的意识与能力、主动参与各类活动的意识与情感体验、自主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的能力与正确面对困难的决心。
  (二)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指孩子们乐于与人交往的意识与能力,而且还能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尊重、理解、赏识他人的技能,能够很好地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和谐、友好与他人相处。
  (三)社会认知
  社会认知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自觉约束个人行为,能够遵守社会规则与行为规范,且能准确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对此作出判断,是让幼儿认识人与环境关系的社会性教育,是幼儿对外界社会环境的直接反应。
  (四)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是指针对国内外文化展开的社会性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幼儿对国家与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掌握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与民俗风情,使其以辩证性、发展的眼光看待国内外文化,以开放性态度接受外来文化等等。
  二、社会性教育对幼儿品格发展的重要性
  (一)借助社会交往优化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是社会性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能够解决幼儿在独生家庭成长环境中变得自我、自私等问题,促使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我国幼儿园基本上都是以班级制度组织学前教育,如果孩子依然特立独行、以自我为中心,就会被排挤。所以,孩子们会自觉改善交际方式,尝试友好地与他人相处,接受礼貌待人的品格指导。
  比如在“端午节风俗体验”社会性活动中,幼儿要调查与端午节有关的传统文化资料,整理中国人民在庆祝端午节时经常组织的庆祝活动,感受赛龙舟、包粽子等传统文化的美好寓意。在本轮活动中,幼儿无可避免地要与同龄人、教师与本地的民俗传承人交往,而我也借此渗透人际关系教育与文化传承教育。首先,我会为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由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直观多彩的动画讲解我国古代人们是为了纪念屈原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而创造出了端午节,利用故事增添了本轮社会性交往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们初步把握了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然后,孩子们便需与我邀请的文化传承人学习包粽子,参与食物制作活动。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喜欢吃粽子,且认为包粽子十分有趣,所以参与积极性很高。为了完成包粽子活動体验任务,孩子们要不断向长辈请教包粽子的方法,还要与同伴一起分享自己的体验经历,需要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表达能力。对此,我要求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即请求他人指教时要说“请”、接受他人帮助时要说“谢谢”等等。在活动体验中,孩子们要避免发生冲突,凡事要有商有量地解决实践难题,还要主动帮助同伴,关心并主动安慰受到打击的同伴。比如,有一个孩子的手部灵敏度较差,包的粽子总有缺口,需要重新制作。对此,我鼓励其他孩子主动分享自己包粽子的心得,帮助这个孩子一同完成了包粽子任务,享受帮助他人的快乐。
  (二)借助社会性活动体验帮助幼儿理解品格内涵
  幼儿的心智发育比较幼稚,难以理解宽容、平等、勇敢等品格的真实含义,只能通过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方式跌跌撞撞地明白相应的道理。但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教师会指导孩子如何完成某项社会性活动,孩子能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感受某种品格的实际含义,从而切实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品格,及时改善个人行为。所以,幼儿教师要根据品格教育的具体需要设计相应的社会性活动,丰富孩子的实践感受,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地接受品格指导。
  比如,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训练幼儿的责任意识,我让孩子们通过“我的成长大树”画画活动展示了自己印象中最为重要的几次成长,并根据孩子们的成长共性自主设计了一份成长绘本:第一张图片是自己哇哇大哭,抱着父母的腿不肯撒手,表现的是自己刚刚入园时的生活;第二张图片是自己一开始不会独立穿衣、吃饭、梳头,凡事要依靠教师帮忙。后来,我与孩子一起画出了幼儿每天都欢欢喜喜地到幼儿园上学,而且还拒绝父母、教师帮助自己穿衣吃饭的场景,表达了自己越来越独立、越来越懂事的成长变化。对此,我告诉孩子,所有人都需要经历踉跄学步的成长过程,而孩子也终将变得越来越勇敢、独立。
  另外,我还十分注重绘本阅读,所以在教室内专门设计了“图书角”,并以此展开了“爱护图书”这一社会性活动。在本轮活动中,孩子们要学习修补图书的方法。但是,有一个孩子在本轮社会性活动中与同伴发生了冲突,且在肢体碰撞中加重了图书破损程度。对此,我立即中止了图书修补活动,要求孩子为此事作出解释。一开始,孩子支支吾吾地不肯说,害怕被我严责。后来,我告诉孩子他们要敢作敢当,勇敢认错,知错就改才是好孩子。然后,有一个孩子便主动承认了错误,指出自己是因为修补图书的空间不够而推搡同伴,不小心推翻了桌子,弄坏了图书。面对孩子勇敢认错的行为,我奖惩分明,告诉孩子要一直保持负责任的态度,让这个孩子向同伴道歉,然后与我一同修补破损图书。
  总而言之,品格教育将对幼儿未来长远的一生都有积极作用,但关键是要保证幼儿可以真正理解且自愿改正。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社会性活动渗透品格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体验与实践总结全面优化幼儿的品格素质,完善幼儿的社会性认知,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责编 侯 芳)
其他文献
好模仿是小班幼儿非常突出的特点,大量的模仿正是这个年龄的孩子主要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育实践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榜样示范法,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那么,如何
目的 研究荞麦叶总黄酮 (TFBL)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肥厚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 5mg·kg-1·d-1,以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 ,同时用荞麦叶总黄
俗话说:“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行为习惯对于人类来说十分重要。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和素质教育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教学,还要加强学生核心素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不断加强学生基础知识教育同时,通过教学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使其形成健康人格,同时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生物成绩的目的。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进行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经过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存在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值得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倡导制定个体化输血的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0月-2007年12月我院患者红细胞输注效果与其年龄、性别、输血前血红蛋白浓度、输血
[目的]观察全凭静脉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罗库溴铵肌松效应与术后肌松残余(PORC)的发生率.[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依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
目的:分析深圳地区β-地中海贫血的基因分布及其血常规参数变异情况,探讨血常规参数在β-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依血红蛋白电泳、β-地贫基因分析和血清铁蛋白测定
[目的]了解湘潭市社区居民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对常见慢性病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湘潭市内5个行政区各选择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50~80名居民,共300例进行问
[目的]评价并比较 Mason Ⅲ型或Ⅳ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桡骨头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为选择桡骨头骨折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桡骨头骨折21例,行桡骨头切除9例( Ⅲ
【摘 要】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病理特点、胃镜下特征,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对192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Hp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疣状胃炎的临床症状缺乏明显的特异性,上腹部疼痛、泛酸、烧心、嗳气、腹胀等症状可并存,查体以上腹部压痛为主。因此从症状上无法与消化性溃疡及其他类型的慢性胃炎相鉴别。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上形成带脐窝的隆起性病变,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170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