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古文,分享着思考的快乐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tc6493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考是人类的本能,思维是人类快乐的源泉。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思维的土壤,才能开出炫丽的花朵。相对枯燥的古文教学尤其要努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要让学生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引导学生作深度思考,让学生充分享受认知的快乐。
  于无疑处设疑,诱导学生思考
  所谓无疑其实只是有所忽略。教师于学生忽略处精心设疑,最能提醒思考。
  标题常常是文眼,标题又恰恰容易被学生忽略,学生们往往急不可耐地直奔故事。此处适时、适当地设疑,能牵绊学生的目光,诱导学生潜心进入课文并进行深入思考。
  如,教学《邹忌讽齐王纳谏》时,我搞了个小动作,故意将题目错误地写成《邹忌劝齐王纳谏》,引发学生的争论。学生开始是小声嘀咕:老师,错了!我装着没听见。结果几乎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望黑板,异口同声地喊:老师,不是“劝”是“讽”。我还装糊涂:“一样一样,‘劝’和‘讽’差不多嘛!”学生不干了:“差多了!‘讽’是用暗示比喻委婉劝谏,比‘劝’表达得更准确。”我这才笑咪咪地说:“你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课下注释有。”板书完“讽”的含义后,紧接着,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邹忌想劝齐王什么?用了个什么比喻?效果如何?结果,这节课上得很流畅。
  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匠心常常表现在:于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蕴含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因其阅历和智力的局限,往往忽视这些精彩之处。在这些地方设疑会让学生“惊悚”,产生一种顿悟。
  如教学《惠子相梁》时我这样设问:文章很短,却两次提到“庄子往见之”,这种重复是作者的疏忽吗?此句浅显易懂,学生本来是熟视无睹的,一经提醒,便会陷入思索,顿悟其中的奥妙:庄子始终按计划行动,没有丝毫的慌乱,显得从容坦荡;与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的惶急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思考至此,自然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于浅疑处巧妙追问,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
  教学庄子《惠子相梁》时,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质疑。有学生提问:“惠子搜了三天三夜,为什么没搜到庄子?是庄子躲起来了吗?”此处关键是“为什么搜”而不是为什么“没搜到”。该生显然没理解文章,而且品读的方向是求“生活的真实”。庄子作品有很强的艺术性,阅读时应深入品味语言的艺术性、语言中透出的情味。只一味求生活的真实,就抹杀了庄子作品的艺术的真实。于是我追问:惠子为什么“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真的是“三日三夜”吗?你想象中惠子是怎样的神态和心情,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神情吗?你意识到惠子是怎样一个人?对“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仅仅理解到惠子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这一点还是粗浅的、概念化的;还要调动情绪体验,想见他当时那慌乱的神情、惶急的心情,让人觉得又好笑又好气。朗读通过“三日三夜”的重音处理和音调起伏处理,读出作者对惠子的鄙夷。尽管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但“庄子往见之”,完全按原计划行动,不躲不避,大摇大摆地去见惠子,庄子的坦荡从容令惠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的慌乱惶急显得尤为可笑。引导学生读至此,他们对庄子往往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是虚写,体现庄子笔法的高妙。读“搜于国中三日三夜”时应用夸张的重音和顿挫,而读“庄子往见之”时语调则应该舒缓,读出从容的意味。
  这番追问,纠正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粗浅的解读,引领学生深入地理解庄子作品的艺术性。令学生在品读庄子作品时感悟文学之美,文字之妙,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于争议处顺水推舟,引领学生超越文本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预设无论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测课堂会出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和事件。当学生出现争议时,教师要迅速判断争议的价值,及其可生成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得到更丰富和深刻的收获。
  教学《公输》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环节:让学生给此文重新拟一个标题。要求一经提出,有个学生冲口而出:《墨子不辱使命》!这是套用《唐雎不辱使命》的,我给予充分肯定:“你真聪明!活用学过的知识,反映真快!”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我觉得这个标题不合适,墨子并没有奉命出使。”这时我心里一动,这是引出墨家政治主张的好机会,于是追问:“是啊!墨子没受谁的委派,干嘛多管闲事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他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课文下面有注释,他是宋国人,生活在鲁国,鲁国是他的祖国,他爱国!”“他胸怀天下!”……我肯定他们结合课文内容、课下注释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的好习惯,抓住这个契机,我介绍墨家的政治主张——“兼爱”“非攻”,得到的结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就是墨子的使命感,墨子不辱做人的使命,所以这个标题是可用的。我还介绍了一下墨家的组织形式,为后文“禽滑离等三百人持臣守圉之械以待楚寇”作铺垫。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古文却丝毫没有“隔”的感觉。
   教师只是预设了一个“拟小标题”的环节,目的是训练概括能力。学生回答问题却引发出“墨子究竟是否奉命”的争议,意外地理解了墨家的政治主张。这正如布卢姆所言,“没有意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艺术”。
  于延伸点主动助疑,沟通古今悟哲理
  学生常常置疑:我们又不用文言说话写文章,为什么学这么难懂的文言文?殊不知,古文篇目记载着古人的智慧。教书二十年,我多次重读这些文章,每次仍会为古人超越时空的哲思感到由衷的敬佩!我于文章的可延伸点主动助疑,引导学生以今人的眼光重新解读古人的思想,沟通古今。
  如教《狼》一文,在“狼”的意象这一可延伸点,我主动助疑:“你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这样的狼了吗?你是如何对待的?”
  “狼”比喻狡猾贪婪的敌人;全文寓意是:面对狡猾贪婪的敌人,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这是学术界的定论。而此文的价值却不止于此。今天的学生用新的眼光来解读,意识到我们每个人成长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的“狼”(即各种诱惑,各种困境),想吞食我们,毁灭我们。我们要拿出百倍的勇气来应对,才能冲出险境。古今沟通重新解读,学生的认识得到深化、内化。
  “教无定法”,方法不一而足。如果同仁们都智慧地工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的古文教学将呈现勃勃生机,学生也能够分享到更多思考的快乐。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麒麟中学部)
  责任编辑邹韵文
其他文献
用MCNP程序对启明星1#实验装置(Venus 1#)的ks、keff和φ^*进行模拟计算。在装置的源区、快区、反射层、屏蔽层已定条件下,逐层增加热区燃料元件,每增加1层,对ks、keff和φ^*进行1次
整体性能试验研究是验证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堆芯冷却系统设计有效性的核心技术,一回路系统两相自然循环热工水力特性比例分析是确定整体性能试验装置尺度的主要理论依据
艺术家是世界上的另一类英雄,他们以自己的痛苦给人们带来欢乐,他们将眼泪化成了珍珠。这些正直与真诚的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教人们懂得何谓真正意义上的生与死,他们属于那些因心
应用计算软件STAR-CD对中国实验快堆(CEFR)正常运行工况中的额定工况进行了三维数值分析,使用多孔介质模型对屏蔽柱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给出了冷热钠池的三维温度场和流场,与已
对常功率下两用户干扰系统中自适应调制的门限优化问题作了分析,求出两个用户在各自常功率情况下自适应调制的最优门限组合,使得在两个用户的平均误码率(BER)分别等于设定阈值的
为探索多孔介质内超绝热燃烧的特性,搭建了自由堆积多孔介质超绝热燃烧试验台架,测量了不同化学当量比(0.4-0.7)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的超绝热燃烧特性.自由堆积多孔介质由直径
针对人脸特征点定位的复杂性,提出了一种鲁棒的人脸特征点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对497张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不同脸型的人脸进行训练学习,可以自动地对新输入的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和定位.与传统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首先通过皮肤模型确定人脸的大致位置,然后采用自底向上的方法,利用主动外观模型(AAM)对特征明显的局部器官进行定位,再进一步定位器官组合,直至完成整张脸的器官定位.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不是局限
茶树在系统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它固有的生物学特性,只有充分认识茶树的生物学特性与环境条件的相互关系,才能获得种茶的更大自由。茶树只有科学采摘,才能使尽可能多的营养
为了提高H.264去块滤波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环路滤波设计结构.使用优化的滤波顺序,执行一个宏块的滤波运算只需要252个周期,待滤波数据缓冲从16×16宏块大小降低为4×
由于两相流不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许多学者对其本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基本的守恒方程出发,建立了1套完整分析套管直流蒸汽发生器流动不稳定性的数学计算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