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远威
1943年生,江苏人,高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炎黄书画院特聘画家,南京书画院特聘画师。
杨远威先生超然的心态令他对绘画本体的关注更为直接和本质。主动地搬去压在身上的过于沉重的传统压力(他也曾是浸淫在新老传统里的画家),没有作为功利画家所必须承受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他的心性因为仅限于对绘画本身的热爱而愈加轻快和明朗。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慨于我们的传统过于沉重了,从技法到形式以至于精神,都有那样成熟又完整的体系放在那里,顺应则易于被吞噬,反叛也一样从相反的方面验证对传统存在的重视,逼入犄角之后的活动空间也实在逼仄和难堪。而杨远威先生明晰的认识在于相对于自身而言,对于他来说,中国画传统或西方绘画语言都是“他者”。这样平等的视角注定了他清醒的立场,也注定了他“物为我用”的不羁态度。
杨远威先生笔下的都市情状游离于具象和心象之间。准确而稳定的造型,包括创作性笔墨的运用。例如以简净而粗豪的笔法来描绘高架桥乃至悬索,真是颇具意义的笔墨创意。勾勒出都市的具象轮廓。但这并不等同于简单的为物写真。他每每利用水墨画特有的技法和肌理营造出具象轮廓之外的无尽意味。(顺便说一句,水墨独特的技法、肌理效果固然仅仅作为形式因素而存在,但这种因素优势性的充分展现,也是水墨现代转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资本。)这些作品中,具象都没有被放弃,但是作为主观观察者的画家在创作中极大地揉入了自身的情感因素,从而使画面具备了健康郁勃的心象成分。
从杨远威先生的创作中,我能够体察到都市水墨进程中永不迷失的主题和出路,即反映作为社会的主体,人的生机和活力,反映他们广袤无边的精神力量。在传统的山水画创作中,对自然之美的描述是永恒的主题,其背后隐含着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尊崇。今天,都市水墨所反映的根本意义在于对人自身的赞扬、审视乃至反思。我相信过于玄之又玄的抽象背后,是陷于形而上的苍白无力的失语。因为在杨远威先生的创作中,我看到了人的存在,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精神的。
(王白桥)
蒙马特高地风光 杨远威 69cm×46cm
延伸阅读:
我们画画的目的在于“表现”, 表现画家的发现,表现画家感到美的东西。无论是纯粹表现客观的物象,还是表现画家主观认识到的客观,或是借客观物象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都是画家表现的“游戏”。表现别人没有发现或发现得不够充分的“美感”,即使你的发现十分有限,你的作品也是有价值的。当然,“美”的范畴不要太狭隘了,不仅仅是“桃红柳绿”。(杨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