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叙述·交互:中国纪录片叙事话语新篇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a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纪录片类型多年来的发展,这个概念的语境本身在不同的媒介发展时期产生了一步步的变化.随着一系列广受好评的纪录片先后登上大银幕,纪录片这个类型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它在反映重大社会议题和探讨文明演变的问题上搭建了广泛的舆论平台.相比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登上大银幕的纪录片作品越来越多地采纳了电影的叙事手法.作为电影类型片的分支之一,纪录片的叙事方式也因此越发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事实上,在影视作品中,“伪纪录片”的手法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媒介方式发展所带来的技术变革,纪录片的叙事话语问题再一次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其他文献
从电影诞生之时开始,将电影视为一种可以自由书写的语言和工具的宿梦就宣告开始了.借助于索绪尔语言学、罗兰·巴特的文本论与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符号学,“以影像写作”的梦想跨越了整个20世纪.每当人们试图以影像来模仿或达到文字所具有理性、逻辑、意念等文学潜质时,电影就会在叙事功能之外自然而然地具备了更加复杂的诗、散文等功能.文章将从“诗意电影”与“散文电影”这两个概念出发,进行其源流探析与思想内涵的辩证讨论,并从语言与动态图像可比性的角度反思不同阶段电影的艺术特性与局限.
期刊
徐峥导演的“囧”系列电影打造了一种中国公路喜剧电影范式,其中,《人在囧途》票房4650万元,《泰囧》累计票房12.67亿元,《港囧》16.13亿元,《囧妈》受疫情影响,以6.3亿元出售给字节跳动公司进行网播.徐峥耗费10年倾力打造的“囧”系列电影风格独特,他的公路喜剧电影聚焦中产阶层的内心痛苦、情感创伤、人生迷茫等人的问题以及他者文化的想象[1],启发观者思考人生、家庭关系、事业等现实问题.2020年播出的《囧妈》延续“囧”系列电影一贯的风格特征、叙事方式,以俄罗斯文化景观为时空主线,讲述了中国家庭普遍存
期刊
路学长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大多数第六代导演一样,路学长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变革时期,他的作品也因此逼近巨大社会变革中底层民众的生活,直击小人物的个体命运与思想灵魂.2014年2月,路学长因病猝然离去,他的去世是中国电影不可弥补的损失,但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具人文性的底层观照经验.
期刊
在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以鲜活的扶贫故事为基础,以宏大创作格局关注乡村振兴,用真实、细腻的叙事手法勾勒扶贫干部群像,实现了“扶贫先扶志”的生动表达.电影《天地之间》采用“青春化”叙事策略,践行回归朴素的创作理念,用影像的方式向扶贫干部致敬,叙事内容与影像画面相互交织,描绘了精准扶贫的山乡画卷,立体呈现了秀丽的乡土中国.
期刊
雨果·明斯特伯格是电影学界最早研究电影理论的理论家之一,当他在1916年完成《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时,学界还没有任何先前的范例可以借鉴.在此之前,他以在哲学与心理学方面的成绩引人注目,研究范围转向电影之后,他的著作也分为电影美学和心理学两部分,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明斯特伯格的一系列著作主要从素材、方法和形式三个基本方向入手,从形式主义角度阐释了电影的心理学与美学原理,令当时认为电影是一种粗俗娱乐方式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
期刊
西部片这个概念发轫于美国,指以美国西部为地理背景,根据西进运动时的很多奇闻轶事创作出来的影片.[1]19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西部开发计划,许多来自东部的普通人大规模前往西部地区,掀起了一轮淘金热,好莱坞以此为背景拍摄了许多宣扬美国人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精神的影片.后来一些学者将“西部”这一用法移植于一些中国影片中,然而,需要明确的是,中国的西部题材影片与美国的西部片虽则都是以两国西部地区为拍摄背景,但其间蕴含的文化意涵却大相径庭.
期刊
儿童文学教学中,创编儿童文学作品的过程是对儿童文学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是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的输出展示,更是提升学生的儿童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创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指导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创编兴趣;二,扩大阅读量,引导学生回归童真;三,创编方式的指导先易后难,消除学生畏难情绪;四,针对句式、选词、押韵的指导;五,针对意象选择的指导;六,针对素材的选择指导。
匈牙利导演贝拉·塔尔是在当今世界影坛占有重要地位的艺术电影大师,他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现实本质的深度关切,围绕着生命、苦难、真相等宏大的哲学母题展开.在创作前期,贝拉·塔尔以传统现实主义的视角切入真实的匈牙利社会,以纪录片式的视角关注社会底层民众与形形色色的边缘人群;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贝拉·塔尔开始以更加个人化与风格化的独特电影语言,利用电影影像进行更加深刻的现实沉思.
期刊
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积淀下来的一种民族共性与精神理念,具体表现为行孝尽忠、责任意识、民族归属感、乡土观念、爱国主义等.家国情怀“以天下一体为逻辑基础,以忠孝一体为价值凝练,以经邦济世为社会实践方式,追求天下太平的价值理想”[1].近些年来,家国情怀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主旋律电影中,如《我和我的祖国》《消防英雄》《攀登者》等,纵观这些主旋律电影,在表现手法上,往往既具有艺术性,也具有一定的商业性.同样,电影《守岛人》当中也对家国情怀进行了充分的表现,但与上述绝大多数主旋律电影所不同的是,
期刊
在新的话语文化形态下,主旋律电影需遵循影像创作规律,以时尚话语形态来表达宏大叙事主旨,使观众充分体会其中彰显的感染力与戏剧性.[1]塞罕坝是具有特殊含义与文化象征的场域,在三代造林人的努力下,塞罕坝从沙漠到绿洲,从贫瘠荒芜到塞上明珠,造林人用艰苦奋斗的伟大壮举书写了生态中国的最美画卷.以塞罕坝建设故事为创作基础的主旋律电影《那时风华》,创作视角独特,镜头画面优美,主旨表达鲜明.影片生动描述了塞罕坝建设者们抗风沙、斗饿狼的壮举,塑造了以唐学燕、李建设、苏铁和郑百团等为代表的青春热血人物.该片将情感表达与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