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目标转化为问题的自能学习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ie1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能学习卓越课堂”,就是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状态三位一体最大程度地优化,彰显多元、开放、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在自能学习中,“自”包括“自己、自主”,即自己要学,自己主动学;“能”包含“能动、能够、能力”。其中,“能动”就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够”即具备相应的能力,能够有方法地学习;“能力”就是科学高效地学习。所谓自能学习,就是让学生滋生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主动获取知识,会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它既是一种教学思想,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把教学目标转化为数学问题,以解决问题为路径,促进学生自能学习。
  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情境
  把教学目标融于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教学情境中,引发学生瞬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施课程改革之后,原来课堂教学的3个基本要素增加了教学背景,这一要素的增加可以理解为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学习行为的环境或背景。联系实际,创设生活问题情境;联系已知,创设知识延伸的问题情境;联系实物,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联系发展,创设促进学生创新的问题情境。它能够提供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背景,产生某种情感的体验,进而诱发学生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种刺激事件和信息材料。情境同时也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也常常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使学生感到心奋,能主动地参与、自主地探究,让学习能力产生“爆发力”的效果,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如“乘法的简便计算”,课始创设情境:“请同学们想一想,从万州到重庆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学生马上联想到生活中认识的交通工具,提出了可以乘车、船、飞机,还可以骑自行车、摩托车,以及步行等不同的走法。接着提出:“这些不同的走法,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呢?你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好与不好的呢?”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谈了不同的理由。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后指出:“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真思考,积极发言都能说出那种走法的长处,老师对同学们这种认真参与学习的态度表示由衷的赞赏。在乘法计算中,有时就跟从万州到重庆一样,有很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在这许多的计算方法中,哪些方法比较简单呢?”这样由问题引入课题,并出示一道含有简便计算、计算方法多种的乘法计算试题,让学生独立自能学习,抓住契机带领学生进入了乘法的简便计算的学习之中,并为接下来学生对不同计算在观察、比较中理解、掌握简便计算的方法,创设了新的教学情境。
  把教学目标转化为熟悉的问题
  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数学问题,即让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能够学习。爱因斯坦讲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难。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情境的作用下提出数学问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站在“教”的角度对教学进行预设,然后让学生沿着预设所确定的思维方向,走完从旧知到新知的全程,而這恰恰是目前课程所要扼制的问题。因此,提出数学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显得尤其重要。让学生直接提出要解决的问题,稍复杂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先提出过渡性问题,有时学生不一定能提出恰当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抛出问题或预设问题,让学生能够学习。
  如在一年级“认识物体”的教学中,教师拿出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请同学们从学具袋里拿出一个形状像这样的物体,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在经过观察与操作之后,首先是能够正确地拿出一个长方体,并提出了“这样的物体有6个面,形状是长的”“每两个面埃在一起有一条直直的线”“形状又显得很方”等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归纳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得出:像这样“长长方方的物体叫长方体”。由于有教师的明确要求,学生不仅可以提出数学问题,而且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新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缤纷色彩。
  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把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后,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能学习。认知心理学认为,对于新知而言,学生原来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新知识的引入就原有的认知结构有一个差异,差异是矛盾,差异是目标,矛盾由对立到统一的过程,就是消灭差异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学”的过程。换言之,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随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就是新知内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体现学生自能学习的学习方式,即在教学问题提出之后,形成在问题的导向作用下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教师追求教学的最高境界,不仅是在驾驭教材方面轻车熟路,把知识给学生讲清楚,也不仅使认识停留在学生记忆、理解、掌握的层面,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情境,把教学目标转化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经历教学过程,于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真实有效,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海无涯乐作舟。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其他文献
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常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形式:解析词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这种教学结构较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教学思路。但是,由于古诗的形式体例、遣词造句等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小学四年级学生在感悟古诗所蕴涵的优美意境和独特情趣时有一定困难。而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表现形式,使课堂变得声像同举、图文并茂、动静成趣,弥补了古诗教学中的枯燥与乏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体育游戏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体育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体育游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机智、团结协作和严守纪律的思想品德。体育游戏是以锻炼学生的身心健康为目的,以其创新性、竞技性、趣味性、丰富的内容和一定的游戏规则为特色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对教学的主要作用有:教育作用、娱乐作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体育游戏教学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
预设是成功的一半,如同写作文一样,阅读拓展训练活动需得立足阅读文本,巧妙构思。拓展要有缘起,这样才不显得与文本教学隔离,避免生硬的转换;拓展要有承转,这样才能达到拓展的时空,翻转出另一片听说读写训练的天地;拓展还要整合课堂教学目标,这样才不致于游离文本教学,扯远了收不回来。语文课堂拓展训练环节如何做到放得开、收得拢,必须在“起承转合”上做好预设与调控。  “起”于文本  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有力体现。语文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作文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生学会写作上多做研究,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习作、修改习作的能力,通过优化教学策略
To achieve high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in video streaming over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s), one must jointly consider both optimized association t
一直以来,三尺讲台都是教师的主战场,被教师理所当然地把控着,成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教学活动基本是教师讲,学生听、记、练、背等。哪怕是在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
陶行知先生提出: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眼睛、双手、嘴巴、时间和空间。其主旨就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觉自主地学习。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教师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从而达到自我提升,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个性飞扬的舞台。  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感知课文,初读 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新课程的实施,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变化为前提的。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需要来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何改变?从课程改革的角度、教学角色的发展变化来说,教师的职责和作用不仅是“促进学生学习”,更专业更本质的一种基本解读应该是诱导学生自主学习。  激发自主学习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根本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当学生以极大
在现今教育研究领域中,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学教育乃至更高层次教育质量的保障。现阶段实施的普通中学体育课程标准,无论从目标、要求还是结构、体系上蕴含着全新的教育理念,寻求一套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以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向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迅速、最引人注目的技术之一,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就计算机辅助教学而言,高效率
一、概述 光导纤维热金属位置检测仪在国外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检测仪器。湖北省沙市市自动化研究所参照国外的科技报道经过多次试验已获得成功,曾荣获省科技大会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