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提问 激发兴趣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ncom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物理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设置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解决问题。为达到这一目的,笔者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 “问题”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设置情境,发现问题
  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教师有意设置情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正如《标准》所述:“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学习“电压”之后,我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走进实验室,探究他们用苹果、梨子、西红柿、白菜、马铃薯等做成的电池。我问:“你们的水果电池有电吗?怎样检验是否有电?”学生思考起来。有个学生说:“用小灯泡接在电路中能否发光呢?”我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灯泡、导线交给这个同学,请他试一试。结果大失所望,灯泡未能发光。稍稍寂静了片刻,又有同学说:“用电压表测量有没有电压呢?”学生自主运用电压表去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有同学说:“有电压!就是太低。我的是0.7V。”“是的,我的只有0.5V。”学生恍然大悟:不是水果电池没有电,而是电压太低不能使灯泡发光。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如教学 “物质的密度”一节可通过举例和实物展示,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和酒精怎样鉴别?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盐水和水怎样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又怎样鉴别?也可以用此方法。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 “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和构成它的物质有关,而且还和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量?需要什么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三、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大纲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 “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一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总之,这种“鼓励提问、激发兴趣”的教学方式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改革,对于物理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学,对于发挥物理学科在提高学生素质中的作用,都具有一定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讨,按“主体——合作——创造——发展”的思路,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定能培养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其他文献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抓好化学教学必须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任教以来,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千方百计地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我这几年来的教学心得托出,算是抛砖引玉。  一、少讲多练,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  学生正处于多动的年龄阶段,如果只有“听”这一种途径,单调乏味,容易使学生情绪低沉,注意力分散,与其让学生被动听讲,不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就容易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比如
期刊
在新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初高中生还是小学生,都一直对学生作文感到头痛,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们掌握的词汇太少,很多时候处于无话可说的境地。他们无法用恰当的语句来表达出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东西。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所经历的东西少,知识面不广,积累的东西不够用,从而让他们面对分数不少、难度很大的作文题目时,总是一筹莫展,感到无从下手。  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探索出了一条利用写信来培养提高学生作
期刊
在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很多老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经常忽视了学生的想象,认为想象是虚的东西,不切合实际。其实不然,在农村中学,有很多学生害怕写作文,认为自己没有见过大场面,找不到话来说,言之空洞,言之无物。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所见所闻。  有的学校,学生的作文课还存在着抄、编、仿、背的写作方法。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慢慢的提高学生作文。殊不知这样写
期刊
前段时间,有幸参加了著名课堂教学专家吴效锋博士在甘肃玉门举办的有效课堂教学专题报告会,连续三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及其他教师与专家的评课,使我深有感触,同时也有些茫然。  早在96年,我刚参加工作时,朋友便送我一本书,书中对当代教育的种种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剖析。那时就对当代中国教育“急功近利,舍本逐末”的做法深恶痛绝,但进入教学岗位以后,我发现自己也渐渐被一种潜规则所束缚,这一切不仅束缚了自己,也束缚
期刊
思维能力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教育家赞可夫就曾指出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作为基础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上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的好习惯。  根据教材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学中我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应如何转化后进生,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到几点经验,以下就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每接一届新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查摸底,了解学生,如查看各科成绩,召开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家访,与学生谈心等。  调查中通常会发现,导致学生学习差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这里既有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心理及智商因素,更有教师素质、教法等因素
期刊
当今远程教育信息工程迅速发展,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方法也在不断改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已成为中学政治课教师极为关心和探究的关键问题。课堂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效果也不同,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我认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应该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现代社会是大开放、多变化、快
期刊
一、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是教学的一种载体,是编者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文本,是教材编者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一个范例。教材是一节一节编写的,课是一堂一堂的上的。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带着自己的文化积淀,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注意学
期刊
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是直到我教了多年的书后才慢慢体会到。这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本虽然只是那么薄薄的一本, 却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一门课同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摄入语文课堂,近而再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同时这样的新理念就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课文这个例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回顾我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