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g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哲人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说明了习惯的重要。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呢?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
  观察兴趣是提高观察效果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一般来说,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活泼、新颖别致的活动,色彩鲜艳、形式独特的对象,最容易引起儿童的观察兴趣。教师要善于针对这一特点,围绕教学目的,引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社会生活。如:花草树木的生长变化,日出日落的美丽奇观,夏日突变的雷雨天气,秋日硕果累累的果园,郁郁葱葱的庄稼……这些都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还要注意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爱好,鼓励他们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和喜欢从事的活动,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顺序,可以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后从下到上,从中间到两边或从两边到中间的顺序等。观察时要善于比较,从中找出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例如:学生在观察液体、固体、气体之间的变化。在观察中,还要教会学生抓住特点来观察,带着感情去观察,观察中要展开联想,观察要“五官参与”等观察方法。观察的耐久性:有价值的科学发现绝不是走马观花的结果。如:可以结合课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比如在上植物生长哪一课,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学生种下去一直到到果子成熟掉落。但是每天都要观察那棵植物,并写下观察日记。上交给老师。
  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能经常联系生活实际,必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当做“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时,一方面用“棉花、蜡烛、木炭”等几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燃烧代替大家较不熟悉的“白磷”的燃烧,可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本来学生对“棉花、蜡烛、木炭”等平时已很熟悉的物质的燃烧不感兴趣,但当教师告诉他们这里蕴涵着重要科学知识时,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的意识也会大大增强。
  教师把善于与不善于主动探究的学生进行分组,把辩论赛搬到课堂中来,并根据回答进行个人量化,这样,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验与个人量化评比结果进行对照,会发现不主动探究学习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变差,从而让学生明白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重要性。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获得的情感体验也不一样,导致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小学科学教育应首先培养同学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不依赖老师,自觉主动地去探究,自主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怎样证明?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怎样证明?遇到这些问题,同学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设计实验去探究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寻求老师的协助和解答。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学习态度的形成需要动手实践的经历。因此,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孩子们领悟科学知识,鼓励他们在神奇的科学世界里动手动脑。例如:如何配制盐水呢。我就先问这几个“后进生”:“你们在家配过盐水吗?”他们回答:“不就是把盐放入水中,搅搅就行了,还不简单?”我继续问:“那如果要使配得的食盐水刚好100g,且规定了咸度,你怎么办?”这下,他们就犹豫起来了,我就叫同学回家以后去配制盐水,并注意以下方面。材料的选择、活动的设计、操作过程、试验结果的分析记录。其次动手只是手段,动脑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议“做中学”,其实质是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会“动脑”才是真正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同学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和时记录下自身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和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和时记录下来,培养同学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干切实有效地培养同学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
  同学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经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同学,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同学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假如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同学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同学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胜利,同学会收益很大。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同学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同学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习惯
  教师要引领同学到社会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教育要引导同学关注生活,以敏锐机警的视角,去挖掘生活中的科学资源。如:探究居室养花的学问;浇花喷水器的原理;教室里洒水制凉。家庭线路的设计;天气、气温、风向的观测和记录;食物霉变的研究;探究水壶除垢的方法等。同时,要引导同学善于收集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变废为宝,使之成为可利用的科学实验资源,如:废弃的饮料盒罐,可以做土电话、可以做听诊器、可以做小昆虫观察盒等很多实验。因此,科学教育要使同学养成善于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习惯,而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正在于为同学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而这正是科学教育的内涵。
  总之,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他文献
前言我国硬质合金工业在经历了调整时期后,近两年不仅产量增加,品种增多,质量提高;而且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科研、革新硕果累累,使我国硬质合金行业呈现出一个崭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抽象逻辑思维是掌握智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以便更好地掌握概念,理解教材;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达到知识结构内在联系的认识。知识结构能力有机地反应在学生头脑中,就内化成认知结构,这种是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的交通警察历史馆里,收藏了一套民国时期填写的汽车肇事报告单,这一珍贵物证见证了当时道路交通事故的特点以及处理交通事故的流程。
“十三五”期间,县级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需求大增,交通管理压力巨大。对县级城市交通管理工作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借鉴发达城市交通管理经验,立足科学交通管理理论,研究城市交
国家标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87258)是我国机动车安全管理最基本的技术标准,其最新版本GB7258—2017于2017年9月2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委公告发布,
城市中心区域往往存在道路网密度高、交通压力大的特点,实施单向交通是此环境下一种常用的交通组织方法。本文在总结工程实践中单向交通组织常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于半
前言我国自1908年发现钨矿,1914年正式开采并出口钨砂以来,迄今已有75年历史。解放前的35年,钨选矿极为落后,主要是手工淘洗,只对高锡钨砂进行磁选分离,所用设备是进口的。解
“讨论式”教学是现在初中科学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学生在运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比较的明显。但在对实际的教学过程观察中,出现有些的现象,这些现象表现为学生的学习
听力即听的能力,指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载信息交际能力。它是一种主动型、隐性的技能。据美国著名外语教学法家Wilga M.Rivers 在“Principl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一书中的统计,听说读写言语交际活动在人类活动中,听占实际时间45%。可见,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两年的教学,在“听”的方面要求:“1.
道路交通违法是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有效的开展交通违法的研判,了解交通违法的发展规律和特征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将交通违法分析的内容分为三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