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代十国
由唐进入五代,铜镜造型主要有圆形、葵花形,亦有方形和方形委角的。纹饰除四灵八卦纹外,尚有花鸟纹和花朵纹图案。镜一般为素面,有的镜上铸有吉祥语或作坊铸工名。
婆罗树纹镜 直径135毫米 厚2毫米 重187克 刘东收藏
圆形,鼻钮,钮座为婆罗树主干,全境图案为一起伏山峦之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婆罗树。素平缘。婆罗树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此镜可为唐及五代佛教盛行的一个例证。整体纹饰弛张有度,布局合理,生动活泼,通体白光,品相完美。
宋代
宋人制镜注重实用,不崇奢华,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叠,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轻浮单调的感觉。其中的动植物图案,形象准确,姿态生动,构图丰富多变;山水人物图案的构图处理富有绘画效果。
247四神八卦花卉纹镜 直径12毫米 厚6毫米 重911克 沈冰收藏
菱花形,圆钮,花瓣纹座。一周细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浮雕状,四神间隔牡丹花卉纹。其中四神的形体特征更显世俗化、生活化。特别是朱雀的造型已经完全脱离了凤鸟的特征,更似一鹄鹰。外区牡丹花卉纹与八卦纹相间布置,环列一周。此镜纹饰浮雕感强,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大气厚重。
群仙祝寿故事镜 直径208毫米 厚4毫米 重398克 赵梦言收藏
圆形带柄,主题纹饰为群仙祝寿的场景。镜背上部仙山楼阁,繁木丛枝掩映于山里、雾里。图案空间祥云缭绕,镜钮左侧似为西王母端坐于榻,周围群仙带着随从前来祝寿。有的在跟前正在行礼,有的正跨凤徐徐前来。侍女随从手持华盖,仙人皆戴花冠并插满金钗,身穿朝服。侍女长衣环髻,体态轻盈。镜柄饰花卉纹。
辽代
这一时期铜镜在形制上主要有圆形、“亚”字形和葵花形,此外还有八角形;在纹饰上,主要有双鱼纹、八卦纹、童子戏花纹、荷花纹、连钱纹和牡丹龟背纹等。辽镜上也见有吉祥语句,不仅有汉字,还有契丹字。
仙人出游故事镜 直径246毫米 厚8毫米 重1578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圆钮,重叠花瓣纹钮座,以镜钮为中心向外伸出对称的祥云纹和飞鸿纹,四朵祥云纹顶端又各装饰一只飞鸿纹,其上端各饰一仙人跨凤的纹饰。凤尾上扬下卷,尾末端与头部相触,形成一个环形单元纹饰,两旁各饰祥云两朵。镜钮上下左右各饰一组由祥云纹组成的扇形纹饰圈,内饰仙人驾云出游、侍女随从的图案。仙人似为王母娘娘,凤冠霞帔,拱手正面而立,身后一侍女手持华盖,其余三侍女各自手中持蒲扇,头顶仙鹤展翅翱翔,紧随其后,蔚为壮观。镜缘处环绕一周连珠纹。
金代
此时期铜镜造型常见的主要有圆形、菱花形和带柄镜等。镜纽以圆纽为多,纽上部较尖,尖顶多为平面,镜缘多外薄里厚。式样较少,除流行的圆形和圆形带柄镜外,早期常见的还有菱花形和葵花形镜。
神仙巡游人物故事镜 直径255毫米 厚5毫米 重1980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圆钮,素缘。主题纹饰为群仙出游,镜背上部仙山楼阁,繁木丛枝掩映于山里雾中。下部表现的应是王母出游,侍女随行的画面。不同身份的仙人驾驭着象征身份的坐骑风和鹤,周围祥云缭绕,鸾鹤翱翔,巡游队伍在仙境中行进,空中云雾隐现的阁楼似乎令观者神往而久久凝视。众多仙人在各自的位置中朝圣般行进,其画面使观者有如一起飞升,产生一种脱俗的美感。
元代
到了元代,镜缘多为素宽缘,里厚外薄,里直外坡。镜钮多为半圆形纽,较之宋金时期的镜钮要大。钮座主要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另外,无钮座铜镜此时仍占有很大比例。元镜纹饰有浅浮雕和浮雕两种。元代前期铜镜均无铭文,后期铭文内容也较简单,纪年铭文多绕纽配置。
“大德四年”铭双龙镜 直径230毫米 厚4毫米 重1229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平顶圆钮,宽素缘。钮外一方框内四角各一铭文,合为“大德四年”。框外上下各一龙:上龙龙口朝下,下龙龙口朝上,二龙皆呈波浪式,均张口对着火球作吞吐状。荷花荷叶纹在龙的身旁点缀。“大德四年”为元成宗公元1300年。
明代
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明代铜镜的铅质比宋金好,质细,表面多呈灰白色,但无汉唐铜镜的那种光泽。仿制的唐镜多有铭文,内区大于外区。明代仿制的唐镜镜纽,钮顶多磨平,这是因为铸造时铜汁从此孔道流入,冷却后需打磨才能平整。明代仿汉唐铜镜,有的在装饰上明显具有本时代的特征。如明仿汉镜的形制,却去掉纹饰改为素镜,再于钮至边缘的区间铸以铭文;仿唐重轮镜往往将中间的弦纹移到镜子的边缘,以便于内区铸以醒目的铭文;仿唐素圆镜上也多添铸铭文。
掐丝珐琅花卉纹特种工艺镜 直径440毫米 厚8毫米 重9040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云纹钮,镜身整体铸造,铜质精密,镜身厚重,镜背正中云纹钮为焊接工艺;镜背以绿松石珐琅料为底色,掐丝珐琅装饰葡萄滕叶纹,构图细腻生动,所填珐琅料古典素雅;镜背边缘装饰以莲花纹为边饰,图案规整细密,彩料丰富浓艳。
清代
清代铜镜比明代还要精细,而且数量增多,并首次出现了宫廷仿制的铜镜,铜质为铅灰色,镜正面可光亮鉴人。民间仿制的铜镜,铜质则为白中闪黄。清仿古铜镜,特别是宫廷仿制的铜镜,多照本模仿古镜,大体与原器整体造型一致,但棱角分明,厚重压手。清仿古铜镜只重形似,而在装饰上,常常添枝加叶或随意变化。如仿汉代铜镜,不仅镜体加厚许多,而且镜钮铸成很小的鼻钮,图案纹饰变形、走样,实际已流于不伦不类。
漆描金天仙送子镜 直径312毫米 厚5毫米 重735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带柄,卷狭缘,镜背红漆,纹饰皆描金而成。一仙人骑麒麟、戴花冠,左手持如意,右手持长命锁,一童子尾随其后,高举一幡,上书“麒麟送子”。背景饰随风摇曳的柳树以及小片树林。“麒麟送子”典出《魏书.帝纪第一》,谓:“圣武帝一日忽见辎车自天而下,中坐一美夫人,称天女,受命相偶,旦请还,明年复会于此。一年后,帝行至,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之男授于帝,并说此君之子也,当世为帝王。”
(全文完)(责编:辛友)
由唐进入五代,铜镜造型主要有圆形、葵花形,亦有方形和方形委角的。纹饰除四灵八卦纹外,尚有花鸟纹和花朵纹图案。镜一般为素面,有的镜上铸有吉祥语或作坊铸工名。
婆罗树纹镜 直径135毫米 厚2毫米 重187克 刘东收藏
圆形,鼻钮,钮座为婆罗树主干,全境图案为一起伏山峦之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婆罗树。素平缘。婆罗树因其花“青白无俗艳”,被尊为佛家花。此镜可为唐及五代佛教盛行的一个例证。整体纹饰弛张有度,布局合理,生动活泼,通体白光,品相完美。
宋代
宋人制镜注重实用,不崇奢华,器体轻薄,装饰简洁,形状仍以圆形为主,亦有方形、弧形、菱形以及带柄等多种形式。背面多铸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山水楼阁等图案纹饰,亦有光素无纹者。图案处理常采取隐起、阳线并用,以线的韵律、节奏来增强纹饰的起伏与重叠,克服了因体薄而造成的轻浮单调的感觉。其中的动植物图案,形象准确,姿态生动,构图丰富多变;山水人物图案的构图处理富有绘画效果。
247四神八卦花卉纹镜 直径12毫米 厚6毫米 重911克 沈冰收藏
菱花形,圆钮,花瓣纹座。一周细弦纹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装饰浮雕状,四神间隔牡丹花卉纹。其中四神的形体特征更显世俗化、生活化。特别是朱雀的造型已经完全脱离了凤鸟的特征,更似一鹄鹰。外区牡丹花卉纹与八卦纹相间布置,环列一周。此镜纹饰浮雕感强,制作工艺精益求精,大气厚重。
群仙祝寿故事镜 直径208毫米 厚4毫米 重398克 赵梦言收藏
圆形带柄,主题纹饰为群仙祝寿的场景。镜背上部仙山楼阁,繁木丛枝掩映于山里、雾里。图案空间祥云缭绕,镜钮左侧似为西王母端坐于榻,周围群仙带着随从前来祝寿。有的在跟前正在行礼,有的正跨凤徐徐前来。侍女随从手持华盖,仙人皆戴花冠并插满金钗,身穿朝服。侍女长衣环髻,体态轻盈。镜柄饰花卉纹。
辽代
这一时期铜镜在形制上主要有圆形、“亚”字形和葵花形,此外还有八角形;在纹饰上,主要有双鱼纹、八卦纹、童子戏花纹、荷花纹、连钱纹和牡丹龟背纹等。辽镜上也见有吉祥语句,不仅有汉字,还有契丹字。
仙人出游故事镜 直径246毫米 厚8毫米 重1578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圆钮,重叠花瓣纹钮座,以镜钮为中心向外伸出对称的祥云纹和飞鸿纹,四朵祥云纹顶端又各装饰一只飞鸿纹,其上端各饰一仙人跨凤的纹饰。凤尾上扬下卷,尾末端与头部相触,形成一个环形单元纹饰,两旁各饰祥云两朵。镜钮上下左右各饰一组由祥云纹组成的扇形纹饰圈,内饰仙人驾云出游、侍女随从的图案。仙人似为王母娘娘,凤冠霞帔,拱手正面而立,身后一侍女手持华盖,其余三侍女各自手中持蒲扇,头顶仙鹤展翅翱翔,紧随其后,蔚为壮观。镜缘处环绕一周连珠纹。
金代
此时期铜镜造型常见的主要有圆形、菱花形和带柄镜等。镜纽以圆纽为多,纽上部较尖,尖顶多为平面,镜缘多外薄里厚。式样较少,除流行的圆形和圆形带柄镜外,早期常见的还有菱花形和葵花形镜。
神仙巡游人物故事镜 直径255毫米 厚5毫米 重1980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圆钮,素缘。主题纹饰为群仙出游,镜背上部仙山楼阁,繁木丛枝掩映于山里雾中。下部表现的应是王母出游,侍女随行的画面。不同身份的仙人驾驭着象征身份的坐骑风和鹤,周围祥云缭绕,鸾鹤翱翔,巡游队伍在仙境中行进,空中云雾隐现的阁楼似乎令观者神往而久久凝视。众多仙人在各自的位置中朝圣般行进,其画面使观者有如一起飞升,产生一种脱俗的美感。
元代
到了元代,镜缘多为素宽缘,里厚外薄,里直外坡。镜钮多为半圆形纽,较之宋金时期的镜钮要大。钮座主要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另外,无钮座铜镜此时仍占有很大比例。元镜纹饰有浅浮雕和浮雕两种。元代前期铜镜均无铭文,后期铭文内容也较简单,纪年铭文多绕纽配置。
“大德四年”铭双龙镜 直径230毫米 厚4毫米 重1229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平顶圆钮,宽素缘。钮外一方框内四角各一铭文,合为“大德四年”。框外上下各一龙:上龙龙口朝下,下龙龙口朝上,二龙皆呈波浪式,均张口对着火球作吞吐状。荷花荷叶纹在龙的身旁点缀。“大德四年”为元成宗公元1300年。
明代
由于冶金技术的进步,明代铜镜的铅质比宋金好,质细,表面多呈灰白色,但无汉唐铜镜的那种光泽。仿制的唐镜多有铭文,内区大于外区。明代仿制的唐镜镜纽,钮顶多磨平,这是因为铸造时铜汁从此孔道流入,冷却后需打磨才能平整。明代仿汉唐铜镜,有的在装饰上明显具有本时代的特征。如明仿汉镜的形制,却去掉纹饰改为素镜,再于钮至边缘的区间铸以铭文;仿唐重轮镜往往将中间的弦纹移到镜子的边缘,以便于内区铸以醒目的铭文;仿唐素圆镜上也多添铸铭文。
掐丝珐琅花卉纹特种工艺镜 直径440毫米 厚8毫米 重9040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云纹钮,镜身整体铸造,铜质精密,镜身厚重,镜背正中云纹钮为焊接工艺;镜背以绿松石珐琅料为底色,掐丝珐琅装饰葡萄滕叶纹,构图细腻生动,所填珐琅料古典素雅;镜背边缘装饰以莲花纹为边饰,图案规整细密,彩料丰富浓艳。
清代
清代铜镜比明代还要精细,而且数量增多,并首次出现了宫廷仿制的铜镜,铜质为铅灰色,镜正面可光亮鉴人。民间仿制的铜镜,铜质则为白中闪黄。清仿古铜镜,特别是宫廷仿制的铜镜,多照本模仿古镜,大体与原器整体造型一致,但棱角分明,厚重压手。清仿古铜镜只重形似,而在装饰上,常常添枝加叶或随意变化。如仿汉代铜镜,不仅镜体加厚许多,而且镜钮铸成很小的鼻钮,图案纹饰变形、走样,实际已流于不伦不类。
漆描金天仙送子镜 直径312毫米 厚5毫米 重735克 狄秀斌收藏
圆形带柄,卷狭缘,镜背红漆,纹饰皆描金而成。一仙人骑麒麟、戴花冠,左手持如意,右手持长命锁,一童子尾随其后,高举一幡,上书“麒麟送子”。背景饰随风摇曳的柳树以及小片树林。“麒麟送子”典出《魏书.帝纪第一》,谓:“圣武帝一日忽见辎车自天而下,中坐一美夫人,称天女,受命相偶,旦请还,明年复会于此。一年后,帝行至,果复相见。天女以所生之男授于帝,并说此君之子也,当世为帝王。”
(全文完)(责编:辛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