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钱穆的人生小故事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6056314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8月30日,国学大师钱穆去世。他9岁入私塾,13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1913年后任小学、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京、清华等大学教授,1992年归葬苏州。从一个中学堂辍学生到大学教授,钱穆的人生充满传奇。
  钱穆9岁可背诵《三国演义》。某天晚上,父亲去镇上的烟馆议事,钱穆跟随同往。进了烟馆,一客忽然问钱穆:“听说你能背《三国演义》,是真的吗?”钱穆点头。又一客问:“今晚可以试试吗?”钱穆又点头。于是按照客人要求,他开始背诵“诸葛亮舌战群儒”。
  被人誉为神童后,钱穆也沾沾自喜。第二日,他随父亲出门,经过一座桥时,父亲指着桥问他:“你认识‘桥’字吗?”钱穆答识。父亲又问:“桥字何旁?”答:“木旁。”父亲再问:“用母字易马字旁,是什么字?”答:“是‘骄’”。父亲接着说:“‘骄’字何义,知道吗?”钱穆点头道:“知。”这时钱穆才知道父亲的真意,脸一下子红了。父亲的教诲,钱穆从此铭记在心:读书时绝对不能有骄傲的情绪。
  1930年,因顾颉刚鼎力相荐,钱穆北上燕京大学,任国文系讲师。燕大校长设宴招待新来的教师,问大家到校印象。钱穆说:“初闻燕大乃中国教会大学中最中国化者,心窃慕之。及来,乃感大不然。入校门即见‘M’楼、‘S’楼,此何义?所谓中国文化者又何在?此宜与以中国名称始是。”事后,燕大特地召开校务会议,讨论钱穆的意见,最终改“M”楼为“穆”楼,“S”楼为“适”楼,“贝公”楼为“办公”楼,其他建筑也均采用中国名称。
  1931年,钱穆到北大讲先秦史。在北大,钱穆与胡适的课最为叫座;胡适欣赏钱穆,钱穆敬仰胡适,但学术上的争论在所难免。当时学界的一大热点是老子生年问题,胡适认为老子略早于孔子,钱穆则认为老子后于孔子。据说,有一次两人不期而遇,钱穆说:“胡先生,《老子》成书的年代晚,证据确凿,你不要再坚持你的错误了!”胡适说:“钱先生,你举出的证据还不能说服我。”
  1949年6月,钱穆随华侨大学迁往香港。入港后,看到许多从大陆来香港的青年失业失学,无依无靠,踯躅街头,心有感触。于是萌发了在港创办学校,为青年提供求学机会的念头。因人少力薄,钱穆又邀请同来香港的江南大学同事唐君毅和香港《民主评论》主编张丕介两人共谋其事,最终促成了新亚书院的创办。
  钱穆妻子钱胡美琦回忆说,1966年“文革”爆发之后,“宾四十分担忧将来大陆中小学文史教师要后继无人了。他那时已辞职隐居在家,全力在准备写《朱子新学案》。他日夜在那长廊上走来走去,一语不发,这样维持了一两个月。他说他在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挽救这一危机?”他要编一部《人人自修国文课本》。《朱子新学案》完成后,一再想重拾此计划,困于经费,无法展开工作。
  1967年,钱穆与夫人钱胡美琦迁居台北。次年,素书楼落成,钱穆在这里度过了二十余年最沉静的时光。在这里,他曾写下“一园花树,满屋山川,无得无失,只此自然”的诗句。1986年,钱穆在素书楼讲最后一课,对学生赠言:“你是中国人,不要忘记了中国!” (摘自《新京报》)
其他文献
马克思说:“历史不能重演,但往往会有惊人的相似。”我们决不能让“文革”的历史重演,也不希望有惊人的相似。  有关“文革”不能重演的基本道理,很多文章阐述得很精辟。我在这里补充一点,那就是“文革”扭曲了家庭关系。不少受迫害的干部家属在受株连的同时,也参与过批斗父母和配偶。“文革”不仅误国,而且也毁了家。毁家的余毒至今也没完全清除。君不见有些大人物遗体告别时,子女请都请不来,多可悲啊!  毁家的历史是
期刊
在日本,锦鲤被奉为“神鱼”“国鱼”,所以日本人日常用品上,锦鲤是很常见的图案。锦鲤的生长,与环境空间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放在鱼缸中,它就长不大;但若放在水塘中,却可以长到一米五左右。足见环境对它影响之巨。  其实,人和锦鲤一样,也深受环境影响。历史上,孟母为了孟子能够良好成长,不惜三次搬家。孟子自然也深知环境对人的影响,他曾说:“有位楚国大夫,希望儿子会说齐国话。但若齐人来教,却有许多楚人在他周围喧
期刊
针对有些遛狗者不收拾狗粪的恶行,英国北安普敦祭出大招: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如果出门遛狗不带狗粪袋,即便狗没有当街便便,主人也会被罚款100英镑(约合975元人民币)。如果受罚者7日内未交罚款,狗主人可能遭到指控,罚金最多可增加到1000英镑(9750元人民币)。  (据新华社)
期刊
一士兵遭到敌军突袭后逃到了山洞。敌军在身后紧追,他躲在洞中祈祷不被敌人发现。突然胳膊被狠狠地蛰了一下,原来是只蜘蛛,他刚要捏死,突然心生怜悯,就放了它。不料蜘蛛爬到洞口织了一张新网,敌军追到山洞见到完好的蜘蛛网,猜想洞中无人就走了。  启示:很多时候,帮助别人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父亲丢了块表,他抱怨着四处寻找,可半天也找不到。等他出去了,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找到了表。父亲问:怎么找到的?儿子说
期刊
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3个,工程总规模达到日产90.08万吨,最大海水淡化工程日产20万吨。  2013年,中国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8个,新增海水淡化工程产水规模日产水12.55万吨,每吨成本为5~8元人民币,主要采用反渗透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  从分布看,海水淡化工程在中国沿海9个省市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沿海城市和海岛。北方以大规模工业用海水淡化工程为
期刊
有许多人谈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有许多人知道中共建立时的概况。然而,知道杨明斋其人者,却并不多。说到共产党在中国的建立,杨明斋其实是一个不该被忘记和忽略的人物。  前苏联无条件放弃在华利益的消息,是在维经斯基小组到达北京前夕传到中国的。维经斯基一干人在北京受到知识界的热烈欢迎、追逐。  座谈、讲演,让维经斯基很辛苦,作为翻译的杨明斋很劳累。维经斯基小组到北京后,杨明斋实际上担负起与中国知识界联络、接
期刊
我心目中理想的房子要有几个要素。  第一,房间面积要小。一卧,最多两卧。每个卧房不超过十平方米,乾隆帝的卧房也不过十来平方米,平常人王气更弱,不僭越。  第二,要有个大点儿的院子。有树,最好是果树或者开花的树,或者又开花又结果的。自家的果子长得再难看也甜。  第三,要有好天气。不要太干燥,不要太湿,冬天不要太长。  第四,要有景色。每天看看不一样的云,想想昨晚的梦,和自己聊一会儿天,日子容易充盈起
期刊
“蒙哥马利之问”的策划  蒙哥马利1960年来中国时,毛泽东于5月27日在上海文化俱乐部会见了他,并共进晚餐。  蒙哥马利和毛泽东就国际局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交谈中,蒙说:“尼赫鲁已经七十了,他去世以后印度怎么办呢?”毛说:“他没有准备好继承人。我准备好了,我现在不是国家元首了,国家元首现在是刘少奇。我是共产党主席,第一副主席是刘少奇,我死以后就由刘少奇接替。”  第二年蒙哥马利来中国时,周
期刊
近日,印度西部孟买附近丹干玛村遭遇严重干旱,当地村民只能从两口水井中汲取饮水。为此,有当地男子娶多位妻子,以便她们能够为全家人取得足够饮用水。  巴加特现年66岁,有3个妻子,他娶另外两个妻子的唯一目的就是确保家中有足够的人来取水。在印度,一夫多妻属于违法行为。但在很多村庄,“水妻”十分常见。  (摘自《信息时报》)
期刊
程曜生在台北,长在高雄,是家中5个孩子中的老幺。  14岁那年,在白色恐怖的大背景下,父亲虽有在美国留学的背景,但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养家的重任就落在了母亲的身上。父亲入狱后的第二年,母亲患宫颈癌做了手术,粗心的医生把纱布遗忘在腹腔里,母亲又患上了腹膜炎。母亲就这样支撑着5个孩子完成大学学业,其中3个还出国深造。  1998年,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患脑梗塞病倒了,需要人搀扶才能行动。程曜坚持把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