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培养精神文明城市建设者的重要场所,但文明城市的创建除了考核大学生之外,还包括其他社会群体,城市全体市民的整体综合素质决定了文明城市能否最终创建,因此如何发挥高校教育对包括学生在内的城市市民文明意识的渗透影响与行为的规范约束,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需要正视的问题。本文将以益阳高校为例,对高校教育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和地位展开探讨。
关键词:益阳市;高校教育;文明城市;大学生;精神文明
引言
文明城市的创建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评定,其中以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最为关键。精神文明城市在极大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是市民整体精神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在一座城市中,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基地,在精神文明水平提升方面具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其影响力不仅施加于校内的大学生,同时也对校外的社会环境塑造产生极大影响。本文将围绕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精神文明水平提升,以益阳高校为例,对高校教育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一、文明城市的含义
1996年,党的14届6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目标的。这是中国政府文明城市第一次写入政府文件。而在我国学界,对于城市管理的研究,在结合我国发展实情和国外的城市治理理论,最后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这一概念。要创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明确一个城市要达到何种标准才能被冠以文明城市的称号。只有在现代化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市民的整体素质与城市整体的文明程度达到较高水准的城市,才能被赋予文明城市的称号。在我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分为两级,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与省级文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文明城市”的美誉是对我国一个城市在市民整体文明水平方面给予的省内或全国的最高表扬,属于最具价值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与城市品牌,但也因此在创建层面存在不容小觑的难度,只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任何一个方面没有达到标准,该城市都将无缘“文明城市”的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评选,虽然在各项硬性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但仍旧存在着唯一相同的标准,那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要求相同,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之高与重要性。
二、高校教育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地位
文明城市的评选要求包括市容市貌、公共场所道德、交通意识、人际互助关系、市民满意度、窗口服务行业等,这些各个方面的要求中实际上都渗透着对思想道德这一精神文明的要求。而根据“文明城市”评选标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单独考核评价是能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决条件,评价结果合格的,改评价得分在最终的文明城市总评分中占比20%。而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和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4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学校。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内容设置中,总共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在内的五个项目二十七条标准,其中学校教育就在其中占据了8条标准。高校在考评未成年人时,需要发挥多项目教育的龙头作用,尤其要发挥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之中的纽带衔接作用,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综上可见,高校无疑是国民教育的主要基地。高校在开展教育需要将德育教育放在关键位置,其中又要以素质教育的开展为核心,确保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仅要对高校中的未成年群体开展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对成年人的素质教育,保证高校教育与中学阶段的教育形成良好衔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文明素质水平,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拉高整体水平。
三、高校教育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
(一)以点带面,发挥高校文明建设宣传作用
以益阳城市学院为例,该校包含1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47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计一万六千多人,成人教育学生也超过六千名,有着庞大的学生基础,这部分群体在文明城市创建整体文明素质评选中占有较高比重。学生整体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较强,在活动的组织和协调统一方面相较于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具有较高的优势,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带动,因此文明素质教育的开展难度较低。兼之该校的学生既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又有成人教育学生,因此涉及到未成年学生和成年学生,可以带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综合文明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带动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高校相较于中小学教育除了人才培养外,还具有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与文化引领的丰富功能,这以客观现实决定了高校在推动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高校除了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输送高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才外,还能够在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渗透高文明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基于此高校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內容充实、人才密集的优势,定期面向社会开展文明素质实践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仅致力于本校内的学生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当地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强化软硬件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常识深入人心
精神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任务同时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所在,高校教育早发挥自身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必然也需要以此为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对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要求高校在教室内、校园内以及门口等的显眼位置,悬挂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横幅、设置文明守礼的提示牌如不乱扔垃圾等或者设置相关的公益广告进行宣传。无论是在校园内的广告,还是在校园门口的横幅,其宣传的对象都涉及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对社会文明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定期开展最美教师、美德大学生等的评选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师生整体有意识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循序渐进,逐渐促使其发展成自觉性文明;另一方面,通过对最美教师、美德大学生等评选标准的明确,可以让师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文明素质上的不足,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最后,高校内应当设置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测评与疏导,及时对大学生的心理缺陷进行纠正,疏解负面心理与情绪,调整错误的价值观念。例如,益阳城市学院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在学生工作部(处)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这一公益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并将“排忧解难保健康,助人自助求发展”作为协会的根本宗旨,并先后聘请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的知名教授来校展开心理专题的讲座,协助学生工作处对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测。至今,会员大会、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等已经召开了九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高校在加強软硬件设施建设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作用,引导师生了解掌握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常识,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
(三)发挥参与途经多样性,扩大文明教育范围与影响力
首先,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高校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时间经验上远超常人,因而更善于把握学生精神文明塑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措施的采取更有说服力,所以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与能力,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相结合,能够为文明城市的市民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益阳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包括专任教师200多人,还有诸多湖南省级教学名师、湖南省级专业带头人、湖南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在师资力量上拥有绝对优势,在开展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为城市精神文明提升提供方法借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可以借助对学生志愿服务积极性的鼓励,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高校可以与附近的社区等建立合作,围绕爱国主义、文明行为、社会责任感等主题创建志愿服务社区的活动,同时为大学生创建服务档案,将档案中的记录情况作为期末学生综合考评的一项,一方面让大学生为文明城市的创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让市民真正看到大学生的努力,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约束个人行为,真正实现对高效人文精神与情怀的弘扬。
结束语
高校培养的人才会从事各个行业的工作,而在高校中接受的教育也会随之在各个行业中得到扩散传播,他们在极大程度上扮演着文明传播的使者角色,其文明素养的高低对周围多数人会产生感染与影响,进而对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到引领作用。因而,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高校要发挥起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学生力量,引领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步入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林惠仙. 道德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5):114-116.
[2]王东兴,李亚楠,徐国帅. 略论高校艺术教育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3):108-109.
[3]赵彩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契合机制探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3-64.
课题名称
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
(作者单位:1.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湖南益阳南县乌嘴乡政府)
关键词:益阳市;高校教育;文明城市;大学生;精神文明
引言
文明城市的创建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综合评定,其中以精神文明水平的提升最为关键。精神文明城市在极大程度上象征着一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文明程度,是市民整体精神文化素质的综合体现。在一座城市中,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开展的主要基地,在精神文明水平提升方面具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其影响力不仅施加于校内的大学生,同时也对校外的社会环境塑造产生极大影响。本文将围绕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精神文明水平提升,以益阳高校为例,对高校教育的地位与发挥的作用进行探究。
一、文明城市的含义
1996年,党的14届6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提出,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是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质为目标的。这是中国政府文明城市第一次写入政府文件。而在我国学界,对于城市管理的研究,在结合我国发展实情和国外的城市治理理论,最后形成了文明城市创建这一概念。要创建文明城市,首先要明确一个城市要达到何种标准才能被冠以文明城市的称号。只有在现代化发展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市民的整体素质与城市整体的文明程度达到较高水准的城市,才能被赋予文明城市的称号。在我国,文明城市的评选分为两级,分别是全国文明城市与省级文明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文明城市”的美誉是对我国一个城市在市民整体文明水平方面给予的省内或全国的最高表扬,属于最具价值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与城市品牌,但也因此在创建层面存在不容小觑的难度,只要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任何一个方面没有达到标准,该城市都将无缘“文明城市”的称号。全国文明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的评选,虽然在各项硬性指标方面存在差异,但仍旧存在着唯一相同的标准,那就是对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要求相同,由此可见,精神文明建设的难度之高与重要性。
二、高校教育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地位
文明城市的评选要求包括市容市貌、公共场所道德、交通意识、人际互助关系、市民满意度、窗口服务行业等,这些各个方面的要求中实际上都渗透着对思想道德这一精神文明的要求。而根据“文明城市”评选标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单独考核评价是能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先决条件,评价结果合格的,改评价得分在最终的文明城市总评分中占比20%。而中共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和全过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4年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见中明确指出,未成年人接受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就是学校。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内容设置中,总共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在内的五个项目二十七条标准,其中学校教育就在其中占据了8条标准。高校在考评未成年人时,需要发挥多项目教育的龙头作用,尤其要发挥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之中的纽带衔接作用,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道德实践活动。综上可见,高校无疑是国民教育的主要基地。高校在开展教育需要将德育教育放在关键位置,其中又要以素质教育的开展为核心,确保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不仅要对高校中的未成年群体开展素质教育,更要重视对成年人的素质教育,保证高校教育与中学阶段的教育形成良好衔接,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文明素质水平,为文明城市的创建拉高整体水平。
三、高校教育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作用
(一)以点带面,发挥高校文明建设宣传作用
以益阳城市学院为例,该校包含16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47个,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共计一万六千多人,成人教育学生也超过六千名,有着庞大的学生基础,这部分群体在文明城市创建整体文明素质评选中占有较高比重。学生整体的组织性与纪律性较强,在活动的组织和协调统一方面相较于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具有较高的优势,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带动,因此文明素质教育的开展难度较低。兼之该校的学生既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又有成人教育学生,因此涉及到未成年学生和成年学生,可以带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综合文明素质的提升,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带动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高校相较于中小学教育除了人才培养外,还具有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与文化引领的丰富功能,这以客观现实决定了高校在推动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中承担着更加重要的责任。高校除了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输送高文化知识水平的人才外,还能够在文化知识教育的过程中渗透高文明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基于此高校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教育內容充实、人才密集的优势,定期面向社会开展文明素质实践教育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不仅致力于本校内的学生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同时扩大社会影响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带动当地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强化软硬件建设,推动文明城市常识深入人心
精神文明城市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任务同时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灵魂所在,高校教育早发挥自身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必然也需要以此为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按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对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软硬件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首先,要求高校在教室内、校园内以及门口等的显眼位置,悬挂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横幅、设置文明守礼的提示牌如不乱扔垃圾等或者设置相关的公益广告进行宣传。无论是在校园内的广告,还是在校园门口的横幅,其宣传的对象都涉及大学生与其他社会群体,对社会文明氛围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定期开展最美教师、美德大学生等的评选活动。一方面,可以引导师生整体有意识约束自己的道德行为,循序渐进,逐渐促使其发展成自觉性文明;另一方面,通过对最美教师、美德大学生等评选标准的明确,可以让师生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自身在文明素质上的不足,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完善自身。最后,高校内应当设置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定期对大学生开展心理测评与疏导,及时对大学生的心理缺陷进行纠正,疏解负面心理与情绪,调整错误的价值观念。例如,益阳城市学院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在学生工作部(处)的直接指导下成立了湖南城市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这一公益性的学生社团组织,并将“排忧解难保健康,助人自助求发展”作为协会的根本宗旨,并先后聘请北京大学、湖南大学等的知名教授来校展开心理专题的讲座,协助学生工作处对全校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普测。至今,会员大会、朋辈心理辅导员培训等已经召开了九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因此,高校在加強软硬件设施建设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综合作用,引导师生了解掌握文明城市创建的基本常识,使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
(三)发挥参与途经多样性,扩大文明教育范围与影响力
首先,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高校教师在教育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时间经验上远超常人,因而更善于把握学生精神文明塑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其措施的采取更有说服力,所以教师通过自身的经验与能力,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相结合,能够为文明城市的市民教育提供良好的借鉴。益阳市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有教职员工400余人,其中包括专任教师200多人,还有诸多湖南省级教学名师、湖南省级专业带头人、湖南省级青年骨干教师等,在师资力量上拥有绝对优势,在开展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为城市精神文明提升提供方法借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次,可以借助对学生志愿服务积极性的鼓励,在文明城市创建中发挥学生的参与作用。高校可以与附近的社区等建立合作,围绕爱国主义、文明行为、社会责任感等主题创建志愿服务社区的活动,同时为大学生创建服务档案,将档案中的记录情况作为期末学生综合考评的一项,一方面让大学生为文明城市的创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让市民真正看到大学生的努力,在良好的氛围中自觉约束个人行为,真正实现对高效人文精神与情怀的弘扬。
结束语
高校培养的人才会从事各个行业的工作,而在高校中接受的教育也会随之在各个行业中得到扩散传播,他们在极大程度上扮演着文明传播的使者角色,其文明素养的高低对周围多数人会产生感染与影响,进而对社会风尚的形成起到引领作用。因而,在文明城市创建中,高校要发挥起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和学生力量,引领整个城市的文明水平步入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林惠仙. 道德教育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探析[J]. 绥化学院学报,2016,36(05):114-116.
[2]王东兴,李亚楠,徐国帅. 略论高校艺术教育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3(03):108-109.
[3]赵彩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精神文明、校园文化建设契合机制探析[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63-64.
课题名称
益阳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16年度立项课题
(作者单位:1.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湖南益阳南县乌嘴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