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三年级时,一位教授问我愿不愿意见一个同龄人,说是随便聊聊,聊得来可以做个朋友,聊不来就算了。结果,我跟那个同龄人第一次见面就不间断地聊了近三个小时,如果不是有一节很重要的专业课,可能会继续聊下去。他是学工程的,但我们谈的绝大部分是文史哲。我一向自诩读书不少,但谈论任何话题,要跟上他敏捷的思路,都有些吃力,大多时候只有恭听的份儿。他对一些问题超乎年龄和时代的独特见解,显然不是从书上读来的,让我这个惯于照本宣科的人瞠目结舌。更让我吃惊的是,他对心理学的了解和理解程度,比我这个专业出身的人更广更深,让我颇为愧疚。
第二天,教授问我对他的感觉。我如实相告,认为他天分极高,是少见的聪慧人。教授说,其实这个人是他的临床心理病人,因与同宿舍的人格格不入,大一时被迫休学。第二年,他走读住家里,还是因为同样的问题再次休学。其实,他只是心智过高,认识超前,又不愿降低对人的要求,所以和人相处有些困难。周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精神病人,他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他苦恼极了,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想弄清楚他的心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没有人把他当正常人,他很孤独和痛苦,很想有个谈得来的朋友。教授希望我能跟他保持一段时间的朋友关系,作为辅助式治疗。一方面他的情况跟专业有关,另一方面他超群的心智确实是可遇难求,我欣然同意。我们的朋友关系一直保持到我来美国。
本来,碰到一个如此卓尔不群的人,一直让我很兴奋。但听教授说他是个心理病人,不知为何,我看他的眼光有了改变。之前,我看不出他有任何心理疾病。之后,我居然就认为他是个病人,在以后的交往中,也多把他当病人看待。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仍不能免俗地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一个超常的人,其余的人可想而知。一个不太大众化的人就是这样被大众看成疯子的。他有两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一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里,一些正常的人往往成了精神病人;另一句是,有些人在他们同时代人眼里是疯子,但在后世人眼里是天才,如梵•高、尼采等。可是,中国永远出不了这种隔世疯子天才,因为还没等成才,他们就被社会或在疯人院给折磨死了。
(摘自《学习博览》2010年第11期图/阎广鸿)
第二天,教授问我对他的感觉。我如实相告,认为他天分极高,是少见的聪慧人。教授说,其实这个人是他的临床心理病人,因与同宿舍的人格格不入,大一时被迫休学。第二年,他走读住家里,还是因为同样的问题再次休学。其实,他只是心智过高,认识超前,又不愿降低对人的要求,所以和人相处有些困难。周围所有人都认为他是精神病人,他想找份工作养活自己都很困难。他苦恼极了,读了很多心理学方面的书,想弄清楚他的心理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没有人把他当正常人,他很孤独和痛苦,很想有个谈得来的朋友。教授希望我能跟他保持一段时间的朋友关系,作为辅助式治疗。一方面他的情况跟专业有关,另一方面他超群的心智确实是可遇难求,我欣然同意。我们的朋友关系一直保持到我来美国。
本来,碰到一个如此卓尔不群的人,一直让我很兴奋。但听教授说他是个心理病人,不知为何,我看他的眼光有了改变。之前,我看不出他有任何心理疾病。之后,我居然就认为他是个病人,在以后的交往中,也多把他当病人看待。我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仍不能免俗地用世俗的眼光去看待一个超常的人,其余的人可想而知。一个不太大众化的人就是这样被大众看成疯子的。他有两句话让我至今难忘,一是,在一个不正常的社会里,一些正常的人往往成了精神病人;另一句是,有些人在他们同时代人眼里是疯子,但在后世人眼里是天才,如梵•高、尼采等。可是,中国永远出不了这种隔世疯子天才,因为还没等成才,他们就被社会或在疯人院给折磨死了。
(摘自《学习博览》2010年第11期图/阎广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