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兽》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迪士尼童话故事《美女与野兽》翻拍多次,此次电影的拍摄由动漫和真人实景的组合,可谓别具一格。故事虽是第一次了解,但影片乍看之下,却惊喜满满、收获多多。
  首先,善良带给人意外收获:
  美女与野兽,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无论如何也碰撞不出爱的火花。随着影片情节的展开,我心中的好奇也一直挥之不去,想要了解两个差异如此之大的人究竟如何能够在一起。如果贝儿不是救父心切,她不会孤身闯入阴森恐怖的古堡;不会与面目可怖的“野兽”据理力争;不会要求进入牢笼与父亲告别,在牢门关上的一瞬间代替父亲留在古堡。如果王子化身的“野兽”不是心存善念,应允贝儿进入牢中与父亲告别,同意贝儿代替父亲留在古堡。两个人就错过了相遇的机会。
  如果“野兽”不是心地仁慈,故意放贝儿逃离古堡,又在贝儿路遇狼群时拼死相救;如果贝儿不是心地仁慈,在“野兽”被狼群袭击受伤后果断施救,而不是自顾自逃离;两个人就错过了相知的机会。
  如果“野兽”不是心怀善意,与贝儿分享他的藏书,借助魔镜的力量带贝儿回归故居,以减轻贝儿离家的孤寂;如果贝儿不是心怀善意,透过“野兽”狰狞的外表,发现他博学和幽默的一面。两个人就错过了相爱的机会。
  如果“野兽”不是心底善良,虽然明知破解魔咒的钥匙就是博得美人一吻,却宁愿让贝儿获得自由。如果贝儿不是心底善良,在得知村子里的人去古堡滋事后,不顧个人安危勇敢前往搭救。两个人就错过了相守的机会。
  所以,能够让看似不可能有交集的美女与“野兽”,真正在一起的契机,不是矫揉造作的伪善,不是处心积虑的设计,而是内心善良的真情流露。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这些东西唤起我们一种难以摧毁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终将苏生。”美女与 “野兽”最终获得的幸福,要归功于彼此的善良所创造的奇迹。
  善良是人最好的运气。
  其次:真正的爱情是内在的高度契合
  影片伊始,贝儿的特立独行、乐观好学、勇于探索的个性特点,就为剧情的发展铺设了伏笔。
  “野兽”的外形只会让寻常女子望而生畏。空有善良之心,却缺乏勇气的女孩儿,根本无法接纳“野兽”所处的环境,她也许在孤寂冷僻的古堡门口就止步不前了,更遑论在面对古堡中发生的一切奇异事件时仍能坦然面对。唯有像贝儿这样的女孩儿,抱持着一颗好奇心,用一双探究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美好有趣的事物,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与“野兽”谱写一段爱的传奇。王子出身高贵,接受过的良好教育,“野兽”只是他的驱壳,博学幽默才是他的真实内在。而贝儿也正是在与王子相处的过程中,了解到他的文学底蕴、举止修养,才使得她超越外在形象与之相爱。可见,真正的爱情是超越外在条件的,只有内在的高度契合才能迸溅爱的火花。
  恰如“冰山模型”。“冰山以上部分”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这部分容易了解与测量,也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不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外在条件的吸引产生的爱情大多只能维系一时,而内在的高度契合才能使一份感情走得更久远。
  《美女与野兽》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美好的故事,情节不新鲜,寓意却历久弥新。
  (二)
  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具有戏剧性,我们的身边,也不乏《美女与野兽》同样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也更深刻。
  “毛孩”,一个曾被吉尼斯收录的名字。当年一部电影的拍摄,使这位男孩成为当红童星,之后他通过歌唱和影视表演,拥有了令普通人羡慕的财富和名声。
  在一个美丽的夏天,朋友们在南方的雨林组织了一场聚会,“毛孩”也参加了。也就在这次聚会上,一位刚从北京毕业的女孩,以一袭粉色连衣裙和她袅袅婷婷的身姿,走进了“毛孩”的视野。这位美丽可爱的女孩被“毛孩”的外形所吸引,“毛孩”也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位女孩,两人共同踏入了爱河。
  可是,当女孩的母亲知道两人的交往之后,要求“毛孩”必须做脱毛手术。毛孩为此陷入了深深的痛苦,在巨大的压力下,他病倒了。这时,一位佛友给“毛孩”引见了一位高僧,毛孩皈依了藏密,失踪了很久……
  最终,这对有情人并未成为眷侣。也许,“毛孩”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美女与野兽》应该有的结局。但冥冥中我们希望,“毛孩”能和《美女与野兽》的男主人公一样,能找到那个真正爱他的女孩,毕竟,善良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
其他文献
摘要:在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中,主人公亨伯特是一个具有精神分析原型特征的典型,文中有大量对亨伯特无意识领域和内心世界的描述,这都与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相匹配。本文主要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角度,分析亨伯特的人物性格及命运。  关键词:洛丽塔;纳博科夫;人格结构理论  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是一个关于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的畸恋故事,其中充斥着大量细腻之极的情欲心理描写,以
期刊
摘要:在藏文化语境中,藏族对“香”的概念及分类较为独特,香是一种“好的气味”。而藏族对“好”的定义,不仅是成分上的优良与卫生学角度的健康,更是宗教及精神意义上的洁净——接近佛教即为洁净。这种洁净观是佛教对藏族世俗生活的影响,是藏族将佛教的基本原则融入世俗生活秩序当中的体现,折射出藏族将洁净与超验相融的生命状态。  关键词:藏香;洁净观;日常;宗教  在传统汉文化经典《说文解字注》中,“香,芳也。”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是全社会的理想和行为规范,有着丰富的内涵。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内容,使人们准确的理解它的涵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围绕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思想的主心骨。  一、自由  (一)马克
期刊
摘要: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花蕾,总有一天会开放,可能他真的不在你培养他的时候开放。”对于问题学生,就更是不可能苛求他们“朵朵花蕾都开放”了!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只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当好一个引路人,或站在路边为他们呐喊助威的拉拉队。  关键词:成长;犯错;疏导;心理暗示;生活化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花蕾,总有一天会开放,可能他真的不在你培养他的时候开放。”对
期刊
书院作为地方教育资源的载体,其修建与发展体现着国家政策的规范与控制,同时也反映了地域社会各势力之间力量强弱的对比。在九姓长官司地区,书院修建主导权的变动也体现了当地土客势力的交锋及此间国家政府所扮演的角色。  乾隆十九年,长官司任启烈复捐俸重修讲堂,增建两廊。四十六年,邑生王星照义助中田十亩…其掌教修金皆长官分俸支应。嘉庆十七年,蒙芸浦赵学使、有堂方方伯俯念蜀士教养未周,札示频颁,募资举义。长官任
期刊
摘要:“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两学一做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发表的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政治纲领。1847年7月,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受同盟委托起草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并参与制定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关于党的性质,《宣言》指出,“共
期刊
摘要:苏童在小说《黄雀记》中围绕着一起强奸案展开了三个少年成长命运中的羁绊与拉扯。作家对于白蓁的塑造,一定程度上是以女性的角度观照人物,以思考男权中心话语下的女性生存困境。笔者主要从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男权社会的强势逼仄两方面来阐述白蓁命运的悲剧色彩,以探寻作家对于当下女性生存困境的诘问与思考。  关键词:苏童;《黄雀记》;性别意识  小说《黄雀记》围绕着一起强奸案展开了三个少年成长命运中的羁绊与
期刊
摘要:自由问题是西方哲学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通过分析何为自由?逃避自由的根源及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最终得出结论—解决现代人矛盾:自由与孤独的办法是由消极的逃避自由走向积极的追求自由,通过生产性的爱和创造性的劳动着眼于现实世界,积极地肯定他人,保留自己的个性,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获得积极的自由状态,从而减轻因逃避自由造成的无能为力感,最终解决现代人的矛盾—孤独与自由。  
期刊
以赛亚·伯林是20世纪著名的自由主义者,他继承发展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他的作品关涉着自由主义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话题转向。伯林著《俄国思想家》也是旨在说明多元主义和现代性社会的必然关系。  自由主义强调意志自由,否认必然性的支配作用。自由主义者认为人的行为是为所欲为,有绝对意志自由的。资产阶级曾经高举个人主义的旗帜,一度成为反抗教会权利赢得宗教解放的有力武器。但另一方面,自由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因而助长
期刊
摘要: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既借鉴了克罗齐美学思想的长处,又克服了其中的缺陷,从而对艺术传达、文艺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朱光潜对克罗齐否认艺术传达为艺术创作过程的观点的偏颇之处进行了分析,并且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从而克服了克罗齐美学思想的一些缺陷,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关键词: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传达;文艺;道德  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一书既借鉴了克罗齐美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