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傻子伊万的故事》中“傻子伊万”形象研究

来源 :名作欣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p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傻子伊万的定型形象经常是一个智力低下的“受气包”兼“懒汉”形象,然而列夫·托尔斯泰对傻子伊万的描写则打破了人们对该类形象传统的定型形象,让傻子实现了由懒汉的傻瓜向勤劳博爱的智者的转变,赋予了傻子伊万更为深刻的精神内涵,也集中体现了他的道德观念及社会理想。
  关键词:傻子伊万 列夫·托尔斯泰 俄罗斯童话
  引言
  傻子伊万(Иван-дурак)是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童话形象之一,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傻子形象也慢慢开始脱离童话故事,走入文学创作中,作家对傻子式人物或抑或扬,以此来向世人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深入探究傻子的文学形象对俄罗斯人的心智探索有着重要意义。傻子伊万的定型形象主要来源于阿法纳西耶夫(А.Н.Афанасьев)等人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人们很大程度上对其抱有讽刺和揶揄的态度,“懒汉小三”“福从天降”的形象可谓根深蒂固。然而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却巧妙套用原有民间故事框架,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价值观改编进作品中,让傻子伊万在“懒汉”与“勤劳”、“蠢笨”与“圣愚”的变化之间有了更加深刻的文学甚至哲学含义。本文将具体讲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傻子伊万在原有定型形象上有了哪些丰富,作家是如何将其丰富的,并阐述《傻子伊万的故事》这部作品所体现的托翁的道德思想和社会理想。
  一、傻子伊万传统的定型形象
  从性格方面来讲,伊万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傻,所做的事情超乎常理,理解能力低下。如童话故事《傻子伊万是怎么看门的》中的傻子伊万被家人要求在家看门,最后却把门卸下来背在身上。此外,他还是一个懒惰、不思进取的懒汉形象。例如《傻子伊凡鲁什卡》中的描写:“老三伊凡鲁什卡是个傻子;傻子什么也不会干,常坐在石头上捉苍蝇。”但同时,他又是一个善良、淡泊、富有同情心的形象。在童话故事《伊万解救公主》中,伊万在路上看见又瘸又瞎的乞丐,便把自己全部三年的积蓄都给了乞丐。
  傻子伊万除了具有明确的性格特点外,还具有模式化的文学设定。在大多数童话故事中,傻子伊万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聪明的哥哥,而身为小儿子的他常常是一个傻里傻气的受气包,受到哥哥们的排挤和欺压。例如,童话故事《傻子伊凡鲁什卡》中,伊凡鲁什卡是老夫妇的第三个儿子,他上面有两个聪明的哥哥,他经常因为做傻事而遭到哥哥们的毒打,甚至要被哥哥们塞到麻袋里,沉入河面的冰窟窿里;傻子伊万的出身多为农民家庭,但最后总是因为自身的善良,不争不抢也能得到财富,甚至是迎娶公主,成为皇帝,成为上帝的宠儿。在故事《傻子伊万和白桦树》中,傻子的哥哥都得到了比傻子丰厚的遗产,而傻子只得到了一头牛。他将自己仅有的一头牛卖给了一棵沙沙作响的干枯的白桦树,却意外地在白桦树的洞里得到了金子。
  根据传统民间故事,傻子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粹的呆傻型傻子,这类傻子行事与想法都异于常人,但最后凭着傻里傻气的举动却意外收获了幸运。例如,故事《傻子伊凡鲁什卡》《傻子和白桦树》《无可救药的傻瓜》《傻子伊万是怎么看门的》等这类故事重在描写傻子的出人意料的好笑举动,重在体现傻子的“傻”;而另一类则是上帝眷顾的幸运型傻子。这类傻子通常没有特别明显的蠢笨举动,而是凭借自己的善良勇敢,通过重重考验,最后战胜邪恶,迎娶公主。《灰黄马》《伊万解救公主》《农民的儿子伊万和不可想象的怪物》以及《傻子伊万的故事》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作品。这类作品在傻子的形象塑造上有了进一步升华,其形象更加丰满,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戏谑感。什么也不用做的人拥有了一切,费尽心机的人下场悲惨,这也是俄罗斯传统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二、列夫·托尔斯泰笔下“傻子伊万”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一)列夫·托尔斯泰《傻子伊万的故事》中的傻子形象分析
  《傻子伊万的故事》创作于1886年,是一篇浓缩了宗教观、道德观和社会理想的完全的“托尔斯泰主义”的短篇小说。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傻子伊万和两个哥哥之间由于追求不同,导致他们分别率領的三个国家有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在这篇作品中,傻子形象有了全新的转变,他成了托翁笔下理想的,拥有完美人格的人。他热爱劳动,始终都是一个朴实坚韧的农家汉形象;此外,他还是一个硬汉形象,坚韧勇敢,力大无穷,力量使他频频战胜小鬼的侵扰;他的善良、宽容、孝顺、富有同情心等美好品质在文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哥哥们都抛弃父母离开家的时候,他始终照顾着父母和哑巴妹妹,而每一次哥哥们落魄而归的时候,傻子伊万总是毫无怨言地将财产分给他们。在他的傻子王国里,所有的国民都友善地对待来到自己国家的人,塔拉卡恩王的军队入侵时,国民们用善良感化了整支军队,甚至当老魔鬼化成绅士来到这儿的时候,大家竟然挨家挨户地轮流照顾他。由此可见,傻子伊万是托翁理想人格的化身,他身上有着孔子所提倡的“大道归仁”的道德思想,有着一切美好高尚品格,他在托尔斯泰笔下可以说是一个“完人”。
  (二)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傻子伊万”对传统定型形象的丰富与发展
  该作品中傻子伊万与传统民间故事中的傻子有着很大不同,可以说无论从体裁上还是傻子形象的刻画上,与原来的傻瓜系列故事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托翁巧妙套用原有民间故事框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改编进作品中,以其自身的影响力,极大地丰富了傻子伊万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西尼亚夫斯基在《与普希金散步》中提到傻瓜伊万时这样说:“傻子意味着一种不合潮流,独守自我的精神存在方式。傻子不重肉体而重精神,不重此岸而重彼岸,傻瓜可能是离真实、离崇高更近的一些人。”
  在体裁上,以往傻瓜题材作品多为体例小、字数少的童话故事,而这部作品之所以可以称为短篇小说,是因为这部作品比以往的民间故事体例大,字数多,情节也更为复杂和丰满,他既有小说的情节丰富、人物丰满的特点,也具有童话故事的面向大众、亲民的特点;在人物塑造上,以往的民间故事只注重体现傻瓜伊万的性格特点,而这部作品将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塑造得立体丰满,如崇尚武力热爱征战的大哥谢苗,贪得无厌、爱做生意的二哥塔拉斯,善妒且聪慧的老魔鬼等等。   在傻子伊万的形象刻画上,作者保留了传统民间故事中傻瓜伊万的设定:农民的儿子,排行老三,经常受到哥哥们的压迫,通过重重考验,得到帮助,最后迎娶公主,成为国王。作者虽然套用这一框架,但通过对傻子形象的重新刻画以及对三种不同王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状态的刻画,给我们呈现了更宏大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内涵。在傻子伊万性格的塑造上,作者下了大笔墨让傻子的性格变得更加高尚和智慧,做出了以下调整。
  首先,在作家笔下,傻子实现了从懒汉到勤劳农民的蜕变。傻子从以往只知道躺在火炉炕上擦鼻涕,等待父母兄弟喂养的懒汉,转变为劳作的农民,面对小鬼的多次阻挠,傻子伊万都坚持劳作,甚至他当皇帝后,他的国家全部国民都亲自耕作,手上没有茧的人会受到鄙夷。
  其次,作家极力淡化傻子“受气包”的形象,摒弃了他消极被动的性格,将他塑造成一个懂得拒绝、宽容博爱的仁者形象。以往故事中,伊万常常受到哥哥们的强烈欺压而不懂反抗,而本文则摒弃欺压场面的描写,而是将这种欺压着重体现为哥哥们对弟弟的鄙夷和对财富的贪求,傻子伊万则从“受气包”转变成每一次都能包容落魄哥哥们的宽容之人。尤其作品最后写道:“伊万现在还活着,人们纷纷来到他的王国落户。哥哥嫂嫂们也搬来同他一起生活,他养着哥哥嫂嫂们。无论谁来要吃的,伊万都说:‘行啊,来跟我们一起住吧,我们有很多吃的。’”此处描写得安宁和平,其乐融融,不仅体现了傻子伊万的博爱,也侧面体现了哥哥们被伊万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所征服。另外,以往面对哥哥的欺压与索取,伊万只能是受气,从不会拒绝。而在这部作品中,傻子伊万严格遵守自己的底线,看到了因为哥哥们的索取而致使村民們生活悲苦,便主动选择拒绝哥哥们第二次的索取。综上来看,该作品中,傻子伊万已经走出“受气包”角色,转化成了一个宽容、理智的仁者形象。
  另外,作家将傻子伊万的“傻”赋予了更为深刻的内涵。以往作品中,傻子伊万的“傻”大多通过傻子伊万的怪异举动来体现,有些则体现在他做事不动脑,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而这部作品中伊万的傻,更多的是对自己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的坚守,是一种淳朴自然,回归乡野劳作的生活方式。文中只字未提傻子做了什么傻事,相反,傻子伊万凭着坚韧不屈的傻劲儿战胜了小鬼,度过了第一次磨难;因为在路边救了一个女人而放弃了当国王女婿的机会被父亲骂“傻”,实则他看待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他义无反顾救人的善良再一次丰富了他的“傻”;他面对老鬼关于“用脑袋干活儿”的游说置之不理,看似因为头脑笨拙,实则是对劳动和淳朴生活方式的坚守,从结局也能看出,这次“犯傻”使得他最终战胜老鬼,他所率领的王国自此宁静祥和地延续着。由此可见,作者对傻子伊万的“傻”始终持褒义态度,以往民间故事中的蠢笨的傻子在他的笔下已变成了淳朴善良、大智若愚的智者。
  三、傻子伊万所展现的列夫·托尔斯泰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理想
  托翁通过对傻子伊万的精神寄托以及三个王国的对比描写,展现了他的宏伟的道德诉求和理想社会。从作品来看,傻子伊万可以说是一个完全的“托尔斯泰主义”的人,是托尔斯泰道德观念的集中体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不以暴力抗恶”和“人类爱”思想。关于“不以暴力抗恶”思想,他认为暴力引起恶,以暴力对抗暴力只会陷入无限的死循环,而对抗暴力的唯一出路,就是用基督爱的精神唤醒人们的良知。托尔斯泰认为暴力就是最大的恶。而最集中的暴力就是国家机器。作品中傻子伊万虽然建立王国,却没有任何国家机制,没有兵役、没有赋税和交易;面对入侵国家的军队,没有丝毫反抗,民众也始终不抵抗,而是用善良和关爱最终感化士兵,终止了战争;“人类爱”思想是基于基督耶稣爱的精神所产生的,他认为爱是人类的最高法则,正是由于这种爱,人与人之间才能化解矛盾,也正是这种爱,将人们联系在了一起。作品中的傻子伊万善待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在他眼里生命是平等的,无论任何人需要帮助,他都会仁爱地伸出援手。这种爱是基于生命意义上的关爱,是无视一切外在条件,对全人类的基督式的博爱。
  除此之外,该作品也集中展示了托尔斯泰的理想社会图景。在《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里他指出暴力的三种基本方式,即“兵役、地租和赋税”,还强调“最后一种暴力——金钱暴力,它剥夺人们的财产和自由并以最惊人的科学和法制的名义为之辩解,宣称这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共同福利”。由此可见他所向往的理想化的社会图景中,没有国家和政府,没有阶级差异和贫富差距,没有赋税、兵役和金钱交易这些恶的源头,人们自食其力,有衣同穿,有饭同食,相互关爱。也因此,对比起“军事王国”和“商业王国”,作品中的“傻子王国”,这个没有阶级,没有交易,没有赋税,自食其力的国家以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思想反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人民的公平和幸福。
  四、结语
  傻子伊万长期以其自身鲜明的性格特点和模式化文学设定存在于民间故事和各种文学作品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性格上懒惰、淡泊名利且富有同情心,在文学设定中,他出身低下,在家排行老三,常受到哥哥们的欺压和打骂。列夫·托尔斯泰沿用传统民间故事设定,将傻子伊万塑造成道德上的“完人”。他笔下的傻子宽容博爱,勤劳孝顺,信仰上帝,坚韧不屈。这样的作品,虽然带有道德说教意味,但客观上却颠覆了人们对于傻子的传统刻板印象,丰富了傻子“傻”的内涵:他的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傻气行为,而是对道德的坚守,对人类的博爱,对生命的一视同仁,对国家机构、权力、金钱的漠视。这些也体现了托翁本人的道德理想,即“不以暴力抗恶”和“人类爱”思想。同时对三个王国不同命运的描写,也展现出了托翁眼中的理想社会图景:没有国家机构、没有赋税奴役、没有金钱和暴力、没有阶级和贫富差距,人们过着自给自足、有衣同穿、有饭同吃的传统农耕生活。
  参考文献:
  [1] Афанасьев А.Н. Народные русские сказки. M.:Художествен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 1958.
  [2] 阿法纳西耶夫编选.俄罗斯童话[M].沈志宏,方子汉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454-457.
  [3] 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短篇小说精选[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4:156.
  [4] 李永熙.源于童话的先例现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5] 史瑞瑞. 俄罗斯民间故事中傻瓜伊万性格的矛盾性[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6] 季明举,史崇文.“傻子伊万”(Иван-дурак)及其俄罗斯民族文化内涵[J].中国俄语教学,2010,29(4):77-82.
  [7] 韩雯. 俄罗斯文学中的“傻子伊万”形象及其发展演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
  [8] 赵宁.从《傻子伊万的故事》看托尔斯泰的“天国”思想[J].俄罗斯文艺,2002(6):79-81.
  [9] 倪蕊琴.“托尔斯泰主义”纵横谈[J].文贝: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2013(Z1):318-342.
  [10] 李雯.浅论柔石与托尔斯泰主义[J].文学教育(中),2013(3):27.
  [11] 骆玲.浅谈托尔斯泰主义[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294-295.
  作 者: 许博,首都师范大学2019级俄语系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俄语语言文学。
  编 辑: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战国策》跨越部属的限制成为文学经典中的重要成员,是因为《战国策》本身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及后世读者对其的经典建构。在《战国策》文学经典的建构过程中,明代文学选本为一重要原因。《战国策》入古文选本于明代达到兴盛,其兴盛的标志在于选录队伍的扩大、选录形式的多样及评点手法的成熟。明代选本对《战国策》经典阐释空间进行了拓展,具体表现为对人物形象、说辞特色及辞章结构的评点。明代文学选本选录《战国策》
期刊
摘 要:英国传教士傅兰雅来华后致力于译介西书、传播西学,并对中国当时的教育状况加以观察和尝试改革。从傅兰雅的视角可以了解到外国传教士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对中国文人的评价、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教育转型以及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的思考与努力。上海格致书院的创办,是傅兰雅对中国教育进行深入观察和深刻研究之后所实施的教育尝试,这与他要引进的西式教育共同成为中国新文化改革与教育转型的一个缩影。傅兰雅为中国教育转型做出了
期刊
摘 要:在《爱无限制》一文中,作者库帕概述了黑人女性主义自步入学术界30年以来在理论建设层面所面临的困境、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展,进而尝试提出黑人女性主义理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不仅为我们描述了黑人女性主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图景,也提出了黑人女性主义话语建设中諸如“理论化进程”“知识殖民”“想象的务实主义”等关键词,不仅指出了它的发展方向,也探讨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和批评实践中的策略问题,有力
期刊
摘 要:哈代诗影响了徐志摩诗是学界共识,但此问题的基础,即徐阅读并接受哈代诗影响的范围,却未经调查。此调查可如下进行:在徐存世的所有文字中,穷尽式地调查他持有、读过、翻译过、引用过、提到过的哈代的单独某个诗集、诗全集、诗选或评介哈代的著作(以及这些书中的具体某些诗作)的证据,结合这些书的出版情况,以表格形式整理出调查结果,统计出此阅读范围。  关键词:徐志摩诗 哈代诗 影响研究 阅读范围  徐志摩
期刊
摘 要:晚年的白居易笃信佛教,这与其人生经历、社会文化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仕途坎坷让曾经忧心为黎民的白居易转而内省,独善其身。这也造成了他诗歌创作的转型,白居易后期的诗歌,题材内容以及艺术表达都蕴含着浓厚的佛禅思想。  关键词:白居易 佛禅思想 诗歌艺术  一、仕途通畅,心怀家国  白居易,字乐天,生于大历年间,是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创作诗歌有三千余首,纵观整个唐代可谓是存诗最多者。《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新锐的“80后”作家,张怡微的创作是从青春书写起步的。这种私人化的青春伤痛记忆,以其泛滥式的情感书写倾向构筑起青春文学的特色,却也带来了张怡微创作上的瓶颈与困境。从《你所不知道的夜晚》《旧时迷宫》等作品开始,张怡微开始走出自我的小历史,转而以家族叙事为主导,重视城市历史与人心变迁的双重书写,在内容上渐趋于对世情本质的理性探讨与思索。在更明晰的历史视域与人文观念的指引下,张怡微将叙述
期刊
摘 要:中国传统都市在唐宋时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政治为主导的中国传统都市的格局发生了许多变化。都市的不断发展反映了城市生活的概况,更透视着词人深深的“心理危机”。根据文人对于不同文体的表达,他们对于城市的焦虑主要分为三种,即文人自我身份认知的冲突、纵情后的焦虑、被隔离的“他者”。  关键词:唐宋词 都市 城市焦虑  中国诗歌的乡村意象化、抒情含蓄化、情感社会化都与乡村息
期刊
摘 要:莫挺之《玉井莲赋》是越南独立文学史上现存的第一篇汉文赋,也是最负盛名的赋作之一。从中越文学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越南汉赋在借鉴中国赋体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表现为语句追求骈偶、语音协律、文辞藻饰、引用中国典故及意象等。其原因有三:一是越南太平盛世的时代背景,二是越南文人崇尚中国文学文化,三是中越两国文化交流频繁。越南汉文赋受中国赋体之影响,使得越南民族的品格得以展示,其民族的审美心理得以彰显。 
期刊
摘 要:象似性是诗歌创造情感与现实之间相互联系的方式。诗歌象似性可分为成分象似和关系象似两个过程。成分象似通过情感与现实的同构性为语言映射现实提供通道。关系象似将情感概念化,以备进一步抽象为语义。诗歌与现实的连接过程是成分象似与关系象似整合的过程。  关键词:象似性 诗歌 现实 符号学  科学主义视角下的“已然之物”,不过是缺乏可能性的“绝对之物”,并不是从最开始的世界中生发出来的“原初之物”。诗
期刊
摘 要:对家庭和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使命感孕育了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这种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古典诗词世代传唱。作为一种文化传承,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咏物言志、咏史论事、积学修养三个方面梳理了蕴含在古典诗词中的家国情怀,同时,对如何在当代大学生中进行家国情怀培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古典诗词 家国情怀 传承  中国是一个人文传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