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的高低备受人们的关注。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学生初步有了数学思维,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教师一项迫切且重要的教学任务。本文笔者则以二年级数学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这一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二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情境;课堂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98
处于二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上升期,但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面对数学知识时,常常表现出的状态为: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等等,这就给实际教学带来了难题。此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严重,教师常常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这样造成的教学呈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并最终使教学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数学素养。
一、构建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
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够焕发出课堂的无限生机。因此,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地构建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赋予上趣味化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够将课堂呈现出更加生动的场景,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以“买文具”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笔者首先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以此揭示教学主题。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引导学生根据数字、字样来辨别人民币。在辨别的过程中,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同时,课堂呈现出活跃、轻松的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此为后续“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还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设置课堂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巧设课堂问题,既能够从学生的思维矛盾处设计问题,还能够从教学的重点处设计问题,进而使学生沿着问题的出现而产生探究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強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此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以“谁的得分高”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趣味化问题,并提出:“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这一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与此同时,向学生分别展示淘淘和笑笑第一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比赛的成绩,随后,引导学生以“猜一猜谁会获胜”这一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以此让学生进一步列出三个数相加的式子,并紧接着引导他们进行竖式计算。可见,以问题为导向,不仅凸显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还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机会,进而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其自身的思维。
三、联系实际生活,塑造学生的应用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与生活息息相关。鉴于此,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将生活素材作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倾向于寻找生活问题的答案探究活动中,还能够强化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必要性,进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分苹果”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笔者首先根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提出问题,即:小明的妈妈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到一些盘子里,你能帮小明的妈妈分一分吗?这一生活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以此揭示“分苹果”这一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到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有的学生平均每盘放2个,10个。之后,以这个生活问题为出发点,笔者引导学生理解分法的合理性,进而帮助他们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对除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与此同时,在解决分苹果这个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而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作为一名二年级数学教师,首先应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以此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其次,教师还需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情绪,以此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敏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外交流,2017(8).
[2]余丽萍.小学二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0).
关键词:二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情境;课堂问题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098
处于二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处于上升期,但心智发展还未完全成熟,面对数学知识时,常常表现出的状态为: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等等,这就给实际教学带来了难题。此外,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严重,教师常常以“注入式”的教学思想为主展开教学活动,这样造成的教学呈现出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并最终使教学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而展开,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其数学素养。
一、构建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参与
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能够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还能够焕发出课堂的无限生机。因此,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积极地构建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将数学知识赋予上趣味化的特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还能够将课堂呈现出更加生动的场景,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
以“买文具”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来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笔者首先从钱包里拿出一些不同小面额的钱,以此揭示教学主题。随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引导学生根据数字、字样来辨别人民币。在辨别的过程中,学生置于生活情境中。同时,课堂呈现出活跃、轻松的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以此为后续“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做好了铺垫。由此可见,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不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新知的活动中,还进一步推动了教学活动的展开。
二、设置课堂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活跃学生思维的推动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巧设课堂问题,既能够从学生的思维矛盾处设计问题,还能够从教学的重点处设计问题,进而使学生沿着问题的出现而产生探究意识,这样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深入体会到新知识的形成过程,还能够強化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此使教学活动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以“谁的得分高”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笔者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设置趣味化问题,并提出:“你们玩过套圈游戏吗?”这一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与此同时,向学生分别展示淘淘和笑笑第一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比赛的成绩,随后,引导学生以“猜一猜谁会获胜”这一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以此让学生进一步列出三个数相加的式子,并紧接着引导他们进行竖式计算。可见,以问题为导向,不仅凸显了教学的重点内容,还给学生更多能动性发挥的机会,进而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其自身的思维。
三、联系实际生活,塑造学生的应用
数学学科本身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并与生活息息相关。鉴于此,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将生活素材作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加倾向于寻找生活问题的答案探究活动中,还能够强化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必要性,进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其应用意识。
以“分苹果”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笔者首先根据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来提出问题,即:小明的妈妈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到一些盘子里,你能帮小明的妈妈分一分吗?这一生活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以此揭示“分苹果”这一教学主题。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提出:“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到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这就使得每个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有的学生平均每盘放2个,10个。之后,以这个生活问题为出发点,笔者引导学生理解分法的合理性,进而帮助他们抽象出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这就使得学生对除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与此同时,在解决分苹果这个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也增加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而教学过程作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性活动,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作为一名二年级数学教师,首先应落实现代教育理念,并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出来,以此使学生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其次,教师还需要研究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心理需求,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产生更加积极的学习情绪,以此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敏克.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探析[J].中外交流,2017(8).
[2]余丽萍.小学二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