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中的学生观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来源 :今日湖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jke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记》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教育论著。它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作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至今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其中蕴含的学生观是其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追求所在。本文主要探讨《学记》中学生观的含义,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一、《学记》中的学生观
  学生是《学记》全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古文中“学”字派生出“教”字,有段时期两个字可以通用,但《学记》不命名为《教记》,就充分显示了先秦教育家以“学”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唤醒学生: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在主动性
  《学记》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内在主动性。“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教的最终作用取决于学生。《学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学生的内在主动性:
  1、有志于学。“凡学,官先事,士先志。”要做学问,首先要坚定志向。“一年视离经辨志”,入学的第一年就考查学生的志向,说明了《学记》中对志的重视。
  怎样让学生有志于学,《学记》中写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又说:“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有大德的圣人,不局限于一官一职;有大道的圣人,不会像器物一样各施其用;有大信义的圣人,不会受到盟言誓约的限制;伟大的天时,不会是整齐划一的。这四项都是因为体源盛大,而体用没有不具备的。因此明察了这些情况,就可以有志于学习,对学习从根本处去宏大了。
  教师既要在大化无痕中引导学生立志于学,又要放手让学生的内心自由地发展,在自发自觉中萌生学的志向。“未不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天子在夏天禘祭之前不到学校考察,使学生能够优游宽缓地用心学习。老师时常静观默察,不必说话,使学生在内心自觉地受到启发。
  2、乐于学习。《论语》中写到:“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只有从学习中得到快乐,才能喜好学习。《学记》从反面论证了让学生乐学的方法。“不学操縵,不能安弦;不学博依, 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调弦,要学调琴的基本动作;学诗,要学广博的比喻;行礼,要学各种服饰制度;要乐于学习,就要先引起对六艺的兴趣。只有有了乐趣,才能“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才能“虽离师辅而不反”。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兴趣。”
  3、敬道孙业。“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天子向学生展示对道术的尊重,引发学生内心里对道术的景仰,成为学生追求学识的精神动力。“入学鼓箧,孙其业也。”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学业的恭顺。知行结合,久而久之,外部的行动会内化为学生内省的自觉。
  4、注重自学。“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督,同伴的激励,课下的自学才是内心的自觉。所以退息“必有”居学,不是可有可无。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力而不反,谓之大成。”“知类通达”前不贯以“视”字,表明它与“小成”有别,不属于“中年考校”的范围,更重自觉学习,如方苞所说的“非教者所能程,惟学者之自致焉耳”
  (二)依据学生: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
  《学记》中对教学原则的阐释归结到一点就是“因学论教”,即其教学原则的采用,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以学生以及学生的学习为依据和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特点和实际需要。
  1、在横向上,要了解学情。“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这指明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贪多务得、片面专精、浮躁轻心、畏难不前”等四种缺点.现代心理学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共性,又由于遗传、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不同个性。教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知其心”,才能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清代学者王夫之认为,如果教法得当,这些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多则知识渊博,寡则精深专一,易则充满信心,止则认真对待。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因势利导,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2、在纵向上,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客观规律。“当其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发然后禁,则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少则志一而难忘,长则神放而易失。故修学勿早,及其精专,习与性成,不异自然也。”“三十四十之间而无艺,是无艺也!”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的发展有关键期,正如作物的四季,教育要遵循客观的规律,选择适宜的时机。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学不鬣等”。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要循序渐进,不能跨越节次等度。《学记》还从反面论证了违反该原则的危害性,“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杂乱地施教而不按节度等次,就会弄坏教育的条理,致使以后的教育很难进行,事倍而功半。
  (三)经过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只有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才能领会到学习对自己的身心修养带来的好处。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重构的过程。宋戴溪说:“天下之事,履之而后知,故闻见之与身亲,其知不同。”所以要“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不应当牵,不应当抑,不应当达,即不应当包办一切,而应当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重心放在“思”字上,想方设法发展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念”,使他们对个人的存在价值和能力充满自信,树立浓郁的学习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以充沛的精力来完成自己的学习。那种灌输式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学习甘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习也就成了鹦鹉学舌,也就没有了学习的不竭动力。
  “蛾子时术之。”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儿。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于此,夕于此,日积月累,方有大成。更重要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充实之谓美”。在学习、探究、实践过程中,学生获得真切的收获,切实的快乐。
  二、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处于第八次教育改革,“同历史上任何一次伟大的变革必然突出人的问题一样,人的问题一直伴随着我们改革的进程……人和人的主体性问题再次成为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主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目前教育中存在着某些错误的学生观。(1)把学生看作了实现社会需求的工具,教育为培养满足社会一定标准的人,评价标准单一化。(2)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身心发展不能吻合,过偏、过难的知识缺少对学生的强烈吸引力,无法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激情,使学生脱离了质疑、探索、重构的学习过程,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创造性。(3)教师在课堂上主导性有余,灵活性不足,因而在课堂上抓不住稍纵即逝,激荡师生心灵的那个无法预设的生成。生成是那景那情下心灵的彩虹,具有无可逆转的历史性。(4)虽然教学评价已经走向多元化,但是受到应试的影响,教学过程仍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轻视健康情感的培养,正确态度的养成和人文价值观的形成。(5)现实中学习品味高过学习责任,学习压力高过学习动力。在这种压抑中叛逆出的过了头的学生主体性,也令人担忧。“喧嚣与浮躁共舞”:课堂上吵吵嚷嚷,是你我共有的大舞台;课下如脱了缰的野马,不知所向,是失去了个性的迷惘。
  “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面对现实,我们可以从《学记》中得到许多的启示:
  1、多元成才。“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各人有不同的成才方向。我们要相信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育的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做到“进而顾其安,教人尽其材 ”。
  2、思考探索。“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而不强迫,激励而不压抑,启发而不包办到底。让学生食嘉肴,知其旨;学至道,知其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其成功与否的。教师是主导,即对学生因势利导,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
  3、因材施教。“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虽然学生年龄相近,但他们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社会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内心世界各具特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用科学方法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开发学生的智慧,释放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实“生产力”。
  4、考查有度。“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给学生留出自我思索,自我反思的空间。杜绝频繁的考试,反对急功近利式的学习。教学中注重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发展,更重视学习态度,道德情感的培养。人文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一个人的硬实力。
  5、教为主导。“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是为了继承与创造,传递历史的薪火,才能达到更高处。以学生为主体,不是放任自流。 “宴朋逆其师。”环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社会,特别是教师要高瞻远瞩,为学生的终生负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识人断物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道德情操。“虽离师辅而不反”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学记》是儒家学派的著作,它传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看到了人的社会性与个性。言近而旨远,其言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善教者,我们当传其声,继其志。我们要用当代的语言解读灿烂的古文化,使民族的精粹与当代相融合,焕发出不朽的光彩。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绍兴县在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社会治安保持了持续稳定的良好势头,特别是刑事犯罪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呈逐年下降之势,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称之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
期刊
男性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发育的逐渐成熟,胡须会逐渐增多,这是男性独有的正常生理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男性美与男子汉气概。中国古代男子就十分重视保持胡须的美观,他
期刊
6月6日,首届苏台文创产业合作论坛暨海安第三届523艺术博览会在南通市海安县举行。国台办主任助理龙明彪、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江苏省台办副主任石细云、南通市委书
价值是客体属性于主题需要的特定关系,是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是一种关系范畴。了解人类的自我价值必须立足人的社会和人的实践活动,价值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严格上说是作为客体的人同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关系,客体的属性满足了主体的需要。  一、人的自我价值中的“自我”  在这里我们我们先要弄清一个概念:“自我”到底是什么?不了解“自我”谈人的自我价值就没任何意思了。“自我”到底是一个概念还是实体,直接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就无从谈起。”作为执 The communique of the Six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花事最
养生保健有很多方法。最近,韩国媒体总结了一些随时随地都能做、无需花费一分钱的养生保健法,不妨一试。掐手指掐揉刺激指甲边上的肉,能调整自律神经功能,令副交感神经活跃,
“成于微而见于著”,引起危机的每个因素都是不能忽视的,危机管理是一个新的管理理论,在目前的公路建设市场中,进行危机管理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意义。 “Become a mic
赵先生刚过不惑之年,因为工作紧张,压力过大又缺乏锻炼,经常出现腰酸、腿冷、阳痿、乏力等症状.他认为不是什么大毛病,就去小区旁的诊所看了下.大夫说是肾虚,建议吃补肾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