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汉植物习语的喻义看文化差异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习语来源于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很多植物有独特的形态特点和习性,使人们产生了种种联想,并借植物来表达思想,因而植物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由于受到地理、历史、文化、宗教、思维方式等的影响,英汉习语中的植物词的喻义就产生相互空缺,部分对应或相互对立的关系,形成了英汉植物词汇的文化差异,本文通过与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喻义对比研究探讨英汉文化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英汉植物习语;喻义;文化差异
  一、引言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民族色彩,习语来源于生活,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蕴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从与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可以反映出民族特征,反映出该民族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反映出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由于英汉文化的差异较大,再加上植物分布的情况不一样,英汉植物喻词的意义异多同少。根据2002年何善芬对陆谷孙的《英汉大词典》和罗竹风的《汉语大词典》中所列的植物喻詞的统计,英汉常见的植物词有495个,英语有172个,而汉语只有44个。
  在跨文化交流中,植物词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在英汉两种语言里具有不同的用途及文化价值、文化意蕴,这就要求人们要了解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风土人情,并把握和细究植物词语的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的言语交际。
  二、英汉习语中植物词的喻义对比
  在英汉文学史上都有志士仁人以花卉草木为题,寄托情志、抒发情思的千古传诵的不朽名篇。本部分主要探讨英汉习语中植物词喻义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1. 英语中有而汉语中无的植物
  苹果(apple)是人们喜爱的最为常见的水果,英语中其喻义特别丰富。在美国棒球运动特别流行和普及,因而人们用最普通的苹果喻指棒球运动。如:He likes to play apple.(他喜欢打棒球)。苹果又常用来俗称“同伴、家伙”。如:He is a real slick apple.(他真是个狡诈的家伙)。苹果还可以喻指“炸弹”、“讨好巴结的人或行为”等(何善芬,2003:171)。而在汉语中苹果据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的,它在汉语中仅指水果而已,没有什么特殊的喻义。
  2. 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植物词
  竹(bamboo),中空有节,具有挺拔坚硬的特性,因此,我国古今的人们常将竹赞誉为:不刚不柔,质朴无华;高节虚心,亭亭正直生。竹子的“空心”代表谦逊,它的瘦削和常青代表坚韧不拔和年迈高龄。竹节常暗示做学问更上一层楼。中国人喜欢种竹、赏竹、咏竹,竹文化相当发达。竹还象征永恒的青春和不可征服的力量,人们用“雨后春笋”来形容新生事物的大量出现,英美人则说spring up like mushrooms,因为英国没有竹,甚至连英语中的bamboo一词也是外来语,所以英语里是没有用竹子作喻体的。
  3. 英汉中喻义相同的植物词
  玫瑰(rose)在英汉语言中都用来比喻美好和爱情。例如:roses all the way(诸事顺利,一帆风顺),这个表达据说是来源于英国诗人Robert Browning写过的一首诗:It was roses,roses all the way. 诗句中常出现玫瑰的倩影,如:著名诗人Robert Burns曾借玫瑰来歌颂爱情:O,my love is like a red,red rose. 杜牧在诗句中称玫瑰为“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
  4. 英汉中喻义不同的植物词
  柳树(willow)早春发芽,在汉文化中常用柳树喻指春天的来临和春光明媚,《诗经》有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枝还是朋友分离时候的信物,一种离别之情的寄托。而在西方文化中,英语willow比喻失落、死亡,有戴柳叶花圈以悼死者的习俗,所以to wear the willow为“痛哭心爱的人,思念亲人”之意。
  三、英汉植物习语喻义体现的文化差异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因此,考察习语可以看到英汉文化的特定社会背景及发展的文化轨迹,从而比较准确地把握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
  1. 地理环境
  英国是一个岛国,英国人喜欢海洋,所以英语许多习语来源于航海业。中国虽临海,而且海岸线漫长,但航海业一直比较落后,与航海有关的习语很少。中国农业人口众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所以汉语习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农耕生活的,如“五谷丰登,树大招风”等。由于地理、生态环境的不同,英汉习语的许多比喻形象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汉语说“雨后春笋”,英语却说“spring up like mushroom”。
  2. 宗教信仰
  中国以儒学为中心,儒、道、佛相融合的思想体系在人们心中扎根,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与认识。在西方,基督教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将上帝视为理想的化身。汉语中有不少植物习语和佛教有关,如:借花献佛,檀越,檀林等等。英语中也有不少植物习语和基督教有关,很多都来源于《圣经》,如:the apple of one’s eye(珍爱的人;掌上明珠)。
  3. 民族审美观
  西方民族的审美心理偏重于再现,即注重审美的真实性,由于它的理性化,失去不少审美情趣;中国的审美心理也是以人为中心,因而中国的审美情趣相对而言比较丰富。英语在历史上曾受到斯堪的纳维亚语、法语、拉丁语、希腊语、德语等的影响,引入外来的植物喻词。而汉民族由于丰富的历史文化及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本民族对某种植物特有的情感与文化,产生特有的词义,如松竹、松鹤等。这种植物词与动物词,植物词与植物词构成并列式的复合名词,具有喻义的情况在英语里是不多见的。在汉语中,有不少能带给我们积极的心理联想或富有审美情趣的语言却未必能引起英美人的共鸣。
  4. 思维方式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整体的”、“辩证的”、“具象的”、“主观的”和“模糊的”;而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被描述为“具体的”、“分析的”、“抽象的”、“客观的”和“精确的”。东方人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考,西方人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实证。
  英语中,意义引申的基础是思维方式即纵向发展、微观分解,方式是提喻,意义范围较小;汉语中,引申的基础是思维方式的横向联系,注重形似,方式是隐喻,意义范围较大。如:clove(丁香)英语中的引申意义为“丁香花”、“调味品”、“丁香紫,淡紫色”;汉语中的引申意义为“女人的舌头”、“丁香花状的纽扣”、“丁香花状的耳饰”。
  四、总结
  与植物相关的英汉习语与其它方面的英汉习语一样反映出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展示出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各民族不仅使用其字面上的意义(1iteral meaning),而且使用其比喻意义(figurative meaning)。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与植物相关的习语产生,只有认真研究和比较英汉习语中植物词喻义的差异,理解习语中植物的表层意思,而且要清楚其深层含义,才能有效地传递习语的文化信息,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误解和冲突,促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李华. 从文化视角看英语植物名称习语的翻译[J]. 文史博览. 2010(11):83.
  [2]陆谷孙. 英汉大辞典[M].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全国幼儿师范中等职业学校转型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生源背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幼儿游戏》也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改变进行调整。从目标上看,本课程重点是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具备幼儿园各类游戏的设计、组织、指导及评价能力,为胜任幼儿园教师日常工作打下良好基础。这一点上不管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还是高等专科院校学前专业的毕业生都要达成的目标,对于高
期刊
【摘要】俗语说,不打无准备的仗!预习是一种自学行为,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到在学习上很有价值的几种心理过程。”所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如何学会预习?  【关键词】预习;兴趣;自信;成功  俗语说得好,不打无准备的仗!预习是一种自学行为,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准备。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动口、动手,还要动脑筋。叶圣陶先生说过:“不教学生预习,他们经历不
期刊
【摘要】当前军队院校已由学历教育为主向任职教育为主转变并深入开展,这一现实对步入教员队伍时间不久的青年教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文中分析了任职教育对青年教员在军政素质、教学理念、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四个方面的要求,并针对这些要求,探讨了青年教员任職教育能力培养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任职教育;青年教员;培养  随着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作战部队迫切需要大量的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任职教
期刊
【摘要】全球“漢语热”背景下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如何有效的提高汉语的学习成为很多汉语学习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本文以第五、六、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中的笔试试题为研究对象,分析图片在汉语比赛中使用的原则和作用。  【关键词】“汉语桥”;中学生;图片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2008年开始举办,到目前为止已经举办了七届。首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活动目的,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我国离婚率不断上升,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家庭结构的变化,单亲家庭子女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会更敏感和棘手,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和迫在眉睫的社会性问题。本文就结合一个学生个案,浅谈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  【关键词】单亲家庭;子女;心理问题;干预方法  一、个案陈述  王某,男,16岁,中专一年级,父母离异。其父无业,爱玩
期刊
【摘要】“第一课”思路清晰,突出重点,教师风趣幽默,收放自如。学生聚精会神,教室无私语、嘈杂声,无睡觉、玩手机者,只有会心的笑声、喝彩声。当下,成功的思政课稀缺难得,文中的“第一课”是构建和谐课堂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课;教学实录  3月×日,上午,1-3节,302教室,2014级展示与设计一、二班。  课前与该班辅导员进行了简短交流。辅导员告知,数人转专业手续未搞
期刊
【摘要】自从二十一世纪初国家教育部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事业在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材自主编制空间扩大,教育理念趋于科学合理,教师选拔与培训更加受重视,考试招生更加公平等等。但具到体语文教育事业,笔者认为其仍旧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自从1997年“语文教学误尽天下苍生”的一声呐喊到近几年来著名作家叶开“对抗语文”的努力挣扎,无不说明语文教育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接下
期刊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中职德育课程的一门新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鼓励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职业观、择业观及职业理想,培养学生职业规划的能力,增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做好融入及适应社会的准备。因此,该课程的实施情况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并为学生提供了以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和具体行动的指南,对于学生的就业和以后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通过开展教学调查,深入了解现有的《职业生涯规划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英语教学中,从融洽的师生关系,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四个方面去探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努力培養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教育;英语;教学;创新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
期刊
【摘要】检验学生美术课程阶段化研习成果,需要配合特定作业实训内容,进行个体美术应用能力提升,而后期评价工作更是目前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环节中的核心转接单元。所以,针对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多样性模式加以细致解析是绝对必要的。笔者具体联合小学美术作业评价手段进行切入点挖掘,进一步探讨此类评价工作多样性结果滋生原委,为后期对应机制改革工作提供标准性疏通经验。归根结底,希望验证此类多元化评价工作在小学美术作业布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