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原研哉,日本中生代设计大师,致力于产品设计的本源化创造。从“日常”用品到“简”的设计思想,在通过对细节的思考与体悟中捕捉实物本质的感觉能力与洞察能力,在清新静谧的心境中创造出“海纳百川”的功能性产品。通过对道家思想的领悟与研磨,创新出更高层次的“再设计”理念,创造出诠释事物本质的不同角度,重新把握,忠于本源。
【关键词】:原研哉;再设计;MUJI(无印良品)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MUJI(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作为现代设计大师,原研哉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
一、设计的本源化
“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1]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这也正是原研哉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溯及本源的本质设计。正如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所阐述的,“今有千金之玉潙,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2],设计的本质是最大的发挥其实用性,更好地为生活的便利提供帮助。
现代产品设计越来越着重于观赏性,在观感的色彩之路上渐行渐远,对产品功能性的却大打折扣,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依旧对产品设计本质的坚持追逐的设计师已凤毛麟角,但是在原研哉所引领的MUJI(无印良品)之中,“RE-DESIGN”再设计被纳入正轨;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不去盲目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原研哉认为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
二、从“日常”到“简” ——原研哉设计理念的灵魂
“日常”是原研哉的代表性词汇之一,因为设计的目地是为了好用,而不仅好看就行了,原研哉在已有物的基础上,对细节的思考与体悟,蕴藏了出日本自身的文化韵味。“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3]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阐述到。
如何更强调设计给人的内心感受,如何在设计和人之间的内心构建,才是设计领域当今最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原研哉的“简”理念——所有的朴实無华都为了细节的精益求精,而所有的外在设计都为了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史通过营造一种“虚空”来营造的。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的巧夺天工如今依旧令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设计绝不仅仅是制造技术,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原研哉的设计并不拘泥于物品的功能,而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想象他们怎么想,怎么去发挥,然后赋予作品一些新的功能。同样的产品,他并不限定专门为某一个年龄段的人而设计,产品摆在那儿,使用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赋予它相应的功能,所以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
“我们为美丽设下的标准是简朴。”这是原研哉自己的设计宣言。在这个信息繁杂的社会,设计其实就是个“清洁”的过程。原研哉的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简朴,是在色彩、图形符号等信息载体中追求单纯化,摈弃掉装饰与冗繁,将日本文化的禅宗意味表现于画面中,呈现出清新、静谧、平和的视觉效果。其实原研哉设计思维的“简朴”、视觉元素的“简朴”以及信息构筑理念的“简朴”,并非是仅仅是简单朴素的代名词,而是“看似空无一物,实则海纳百川”的经典诠释。
三、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的发展与运用
1、再设计(RE-DESIGN)与道
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道是过程”这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
再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以陌生的眼光来审视日用品存在的原始必要性,挖掘生活的意义与根源,重新对熟知的日用品进行再设计。重新整理和把握设计的概念,让人们在其中自己去体会设计的特点,并使每个人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体会设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起设计原始意义的共鸣。这对于整个人类的设计行为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2、再设计(RE-DESIGN)的结晶——MUJI
对于许多人来说,MUJI也许已经成为一个令人熟知而又成功的品牌,然而这并非原研哉最初带领MUJI的初衷。原研哉说:“MUJI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时间,大众对MUJI的印象已经确立下来了,也就很难摆脱‘品牌’这个包袱。但我仍然会说,MUJI不是一个品牌。因为MUJI没有刻意营造自己的人气。”面对传统的商业推广模式,MUJI并未选择极力推崇品牌价值化继而商业价值利润最大化的营销模式。在品牌全球化的浪潮之中MUJI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MUJI一直在避免的,以本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精细化小众式设计才是MUJI的设计之道。
MUJI拥有独有的美学智慧,那就是对环保的概念的彻底实行,正如同制造纸张之时,若将漂白纸浆的程序减去,成品就是自然的浅褐色,这也就是MUJI的标准色。不会只用最便宜的材料,也不会省掉必要的工序,MUJI追求的是‘聪明的价格’,而不是最低的价格。在MUJI的设计中,材质并非是最新开发的,也不一定具有现代技术的含量,但是却无一例外地选用了贴近心灵的自然材料,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上唤醒人们愉悦的精神细胞。相对于大众设计所采用的传统信息媒介来说,关于视觉与空间的融合理论创造了更丰富的设计语言,从而能带给受众更多元的感官体验。
没有过多的品牌印记,几乎看不到任何鲜艳的颜色,作为MUJI的最大特点之一——极简,这一独特而又质朴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MUJI设计师的每一件作品之中,省去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这是MUJI所追寻的器物的本源;人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而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回归单纯、拥抱自然。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根源,一种坚定不移,一种锲而不舍。
四、结语
从《设计中的设计》到“无印良品”, 从“简”的设计风格到“再设计”的设计理论,原研哉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屈服于现在设计求奇求新的“艺术”洪流,做到为“人”设计,将“空虚”的设计风格与“人性”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形成一种“简约”的独特路径。
注释: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2]邵琦.《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2]原研哉.《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邵琦.《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
【关键词】:原研哉;再设计;MUJI(无印良品)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MUJI(无印良品)艺术总监。作为现代设计大师,原研哉往往能够透彻地消化身边环境带来的讯息,再将这些无形的讯息转化为大众所能明白的、看得见的影像。
一、设计的本源化
“将已知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1]就像一个杯子是用来盛水的,追逐它的本源目的,才不会被现行的构造和趋势所禁锢,这也正是原研哉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溯及本源的本质设计。正如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所阐述的,“今有千金之玉潙,通而无当,可以盛水乎?”[2],设计的本质是最大的发挥其实用性,更好地为生活的便利提供帮助。
现代产品设计越来越着重于观赏性,在观感的色彩之路上渐行渐远,对产品功能性的却大打折扣,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依旧对产品设计本质的坚持追逐的设计师已凤毛麟角,但是在原研哉所引领的MUJI(无印良品)之中,“RE-DESIGN”再设计被纳入正轨;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不去盲目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个概念。原研哉认为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
二、从“日常”到“简” ——原研哉设计理念的灵魂
“日常”是原研哉的代表性词汇之一,因为设计的目地是为了好用,而不仅好看就行了,原研哉在已有物的基础上,对细节的思考与体悟,蕴藏了出日本自身的文化韵味。“创造力的获得,并不是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够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的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也许未来就在前面,但当我们转身,一样会看见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积累了雄厚的资源。只有能够在这两者之间从容穿行,才能够真正具有创造力。”[3]原研哉在《设计中的设计》中阐述到。
如何更强调设计给人的内心感受,如何在设计和人之间的内心构建,才是设计领域当今最关注的问题。这就是原研哉的“简”理念——所有的朴实無华都为了细节的精益求精,而所有的外在设计都为了与人交流,这种交流史通过营造一种“虚空”来营造的。古人留传下来的美丽器物的巧夺天工如今依旧令人心驰神往,无法想象在那样一个时代如何会有这样的“设计”。“设计绝不仅仅是制造技术,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原研哉的设计并不拘泥于物品的功能,而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想象他们怎么想,怎么去发挥,然后赋予作品一些新的功能。同样的产品,他并不限定专门为某一个年龄段的人而设计,产品摆在那儿,使用者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赋予它相应的功能,所以适用于各个年龄层的人。
“我们为美丽设下的标准是简朴。”这是原研哉自己的设计宣言。在这个信息繁杂的社会,设计其实就是个“清洁”的过程。原研哉的作品中所透露出来的简朴,是在色彩、图形符号等信息载体中追求单纯化,摈弃掉装饰与冗繁,将日本文化的禅宗意味表现于画面中,呈现出清新、静谧、平和的视觉效果。其实原研哉设计思维的“简朴”、视觉元素的“简朴”以及信息构筑理念的“简朴”,并非是仅仅是简单朴素的代名词,而是“看似空无一物,实则海纳百川”的经典诠释。
三、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的发展与运用
1、再设计(RE-DESIGN)与道
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道是过程”这一层含义。道不仅是对万事万物的系统性、整体性的概括,而且是对万事万物发展过程的高度抽象和概括。道不是一种静态的形而上实体,而是一个过程。道的过程性表现为道生万物的过程,即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转化为一,一转化为二,二转化为三,三转化为万物。在这一过程中,道循环往复,“周行而不殆”,它的运动周期是“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它逐渐的离开,离开得越来越远,远到一定程度又返回来。万物又复归于道。
再设计,其内在追求在于回到原点,重新审视我们周围的设计,以最为平易近人的方式,来探索设计的本质。从无到有,当然是创造;但将已知的事物陌生化,更是一种创造。以陌生的眼光来审视日用品存在的原始必要性,挖掘生活的意义与根源,重新对熟知的日用品进行再设计。重新整理和把握设计的概念,让人们在其中自己去体会设计的特点,并使每个人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观察生活,体会设计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起设计原始意义的共鸣。这对于整个人类的设计行为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2、再设计(RE-DESIGN)的结晶——MUJI
对于许多人来说,MUJI也许已经成为一个令人熟知而又成功的品牌,然而这并非原研哉最初带领MUJI的初衷。原研哉说:“MUJI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一定的时间,大众对MUJI的印象已经确立下来了,也就很难摆脱‘品牌’这个包袱。但我仍然会说,MUJI不是一个品牌。因为MUJI没有刻意营造自己的人气。”面对传统的商业推广模式,MUJI并未选择极力推崇品牌价值化继而商业价值利润最大化的营销模式。在品牌全球化的浪潮之中MUJI并不热衷于成为全球化的一分子,过分单纯化的普及是MUJI一直在避免的,以本地人的生活模式及习惯为基础而完成的精细化小众式设计才是MUJI的设计之道。
MUJI拥有独有的美学智慧,那就是对环保的概念的彻底实行,正如同制造纸张之时,若将漂白纸浆的程序减去,成品就是自然的浅褐色,这也就是MUJI的标准色。不会只用最便宜的材料,也不会省掉必要的工序,MUJI追求的是‘聪明的价格’,而不是最低的价格。在MUJI的设计中,材质并非是最新开发的,也不一定具有现代技术的含量,但是却无一例外地选用了贴近心灵的自然材料,从触觉、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上唤醒人们愉悦的精神细胞。相对于大众设计所采用的传统信息媒介来说,关于视觉与空间的融合理论创造了更丰富的设计语言,从而能带给受众更多元的感官体验。
没有过多的品牌印记,几乎看不到任何鲜艳的颜色,作为MUJI的最大特点之一——极简,这一独特而又质朴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于MUJI设计师的每一件作品之中,省去不必要的设计,去除了一切不必要的加工和颜色,简单到只剩下素材和功能本身,这是MUJI所追寻的器物的本源;人不一定要追求名牌,而是自己所要的生活方式,回归单纯、拥抱自然。这是一种情怀,一种根源,一种坚定不移,一种锲而不舍。
四、结语
从《设计中的设计》到“无印良品”, 从“简”的设计风格到“再设计”的设计理论,原研哉始终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屈服于现在设计求奇求新的“艺术”洪流,做到为“人”设计,将“空虚”的设计风格与“人性”的设计理念相融合,形成一种“简约”的独特路径。
注释: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2]邵琦.《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36页。
[3]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
[2]原研哉.《白》[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3]邵琦.《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略》[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