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阿凡达》是一面镜子,那它照出了许多中国导演应该惭愧的地方
只听说过春运火车票难买,没听说过电影票难买,但是《阿凡达》做到了——我常去的几家影院,连几天后的《阿凡达》票都已售完,我看的是媒体点映场,也幸亏如此,否则估计得排很长的队去买票。
看完《阿凡达》,我跟碰见的每个人说,这绝对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电影,一定不要看碟,一定要去影院,否则真的对不起卡梅隆这12年的苦心。当然,也只有在影院里,你才能真切感受到那种直入心灵的视觉震撼,尽管这部电影值得一提的远不止视觉这一点。
说实话,这部电影让我很绝望。看了它我才明白,原来这么些年,中国电影跟好莱坞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如果《阿凡达》是一面镜子,那它照出了许多中国导演应该惭愧的地方——
技术是干什么的?
《阿凡达》进入中国前,有人评论道,这部电影只有技术,没有故事。没错,这部影片的特技镜头之多,甚至超过了《变形金刚》和《2012》的总和,但是这绝对不是这部片子的全部,在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才是让这些技术能够吸引眼球的最重要原因。
在《阿凡达》里,技术是拿来讲故事的,这是卡梅隆的一贯特色——20多年前他还拍过一部《深渊》,没看过的建议也去看一下,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那部片子当时已经有了《阿凡达》的影子,用超前的技术讲述震撼人心灵的故事,看过之后就像打开了我心里的另一扇窗户,一直铭记到今天——而中国导演呢?很多中国电影里,特技也好,3D也罢,基本跟故事无关,是拿来臭显摆的,除了场面的铺陈外,更多是作为日后宣传的噱头,“故事不够,技术来凑”,结果让观众看到是一堆视觉垃圾!
一部《阿凡达》,卡梅隆花了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花在特技制作上,而当年中国电影界最大的笑话《无极》,也号称花费了3亿元人民币,可除了陈满神那宛如比萨斜塔般的头发外,你还记得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么?同样号称花了多少亿的《夜宴》,现在我脑子里似乎就翻不出什么可以一提的特技镜头,除非你硬要把刘烨杂耍的那个球算上……就算按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有着1比6的汇率,我也很希望,《无极》或者《夜宴》,能有《阿凡达》哪怕六分之一的精彩镜头!
难道我们人民的币,就这么不值钱么?
故事该怎么来讲?
说实话,《阿凡达》呈现的并非一个很复杂、很曲折的故事,但就这么个不复杂、不曲折的故事,在卡梅隆的镜头下,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生动和冲突,也让我看到了很多镜头以外的东西——潘多拉星球的生命树倒下时,我简直恨不得要骂出来,激动得不能自已。后来我也自问,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因为我喜欢植物,知道那树长大实在很不容易?
后来我才想明白,大概是因为得到不知珍惜,失去才知后悔以及破坏方显残忍的力量吧。对,这是卡梅隆小时候就着迷的一个故事,更像在映射地球被人类破坏的历史。不过就算你不了解这些,也能从卡梅隆的影片里,看到他对生命的仰视,就“仰视”这一点,大部分中国导演就做不到,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牌子贼大的中国导演!
真的,很多中国导演很少仰视任何事(特别是最著名的那仨),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俯视。无论他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道道,缺乏对电影和观众最必不可少的尊重,动不动就要告诉观众这观众那,比如那个开天辟地的《英雄》,还有无聊的《黄金甲》,都是这样,就不要说《黄金奶》和《非诚勿扰》了,包括最近的那部《三枪》。
张艺谋《三枪》受到差评后很“悲愤”地对媒体说,大家一直在笑啊,为什么一直在笑还要批评,这里有鬼!张伟平说的更直白,批评的人都是羡慕嫉妒恨——如果《三枪》不是张艺谋拍的,他还会觉得这片子有多出色吗?这个问题适合很多中国导演,他们是一群最爱珍藏自家破扫帚的家伙,整出来的那一堆玩艺儿,其实就是为了骗投资方和观众的钱。
没错,我真的羡慕他能莫名其妙就拉到这么多钱,更嫉妒他能用这么多钱拍这么一部烂片还能有人去捧出两亿元票房的臭脚,恨的是我也是捧臭脚的一个!
电影为谁而拍?
《阿凡达》是卡梅隆花了12年才完成的一部片子。这12年里,他除了拍过几部跟海洋有关的纪录片外,几乎都在为《阿凡达》折腾,同时消失于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之外。结果上映才3周,全球票房就直奔15亿美元,现在更是将他那部赚取18亿美元票房的《泰坦尼克号》,赶下了全球票房第一的宝座。
而中国导演呢,谁会花12年的时间,去做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还是最著名的那仨,跟打擂台似的,每人每年都要整一部大片,片子还没拍已经自己盖上巨制、史诗的标签,还没上映已经提前一个月四处吆喝,上映一周就痛斥观众不识货……让这样不甘寂寞的著名导演们沉默12年?别逗了,这不要他们的命么!
不知道在这些著名导演心目中,是在为什么而拍电影,是为艺术?还是为商业?当然最可怕的,是明明是出于商业目的拍一部电影,却硬要打出艺术的牌子,甚至听不得旁人的任何一句忠告,别看他们都一把年纪了,但行事却越来越像小年轻,透着浅薄和浮躁。
中国电影另外一个很堕落的地方是,贴片广告已经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铜臭气十足。冯小刚在《非诚勿扰》受到批评后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对,《变形金刚》里的确有雪佛兰,但是好莱坞是每部影片都会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么?《泰坦尼克号》在全球席卷18亿票房的那年,卡梅隆依然很坦率地告诉媒体,这是一部商业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这话在中国导演那里就很少听到,每个人嘴上都大谈艺术,可是做的却都是再拜金不过的事情,甚至部部所谓大片都充斥着贴片广告,这不是既要当那啥,又要立那啥么?
我真的不是苛刻,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甚至也不是为自己拍电影,他们只是在为钱拍电影。相比之下,《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可为什么这份纯洁,反而是远比我们商业的美国人实现的呢?
只听说过春运火车票难买,没听说过电影票难买,但是《阿凡达》做到了——我常去的几家影院,连几天后的《阿凡达》票都已售完,我看的是媒体点映场,也幸亏如此,否则估计得排很长的队去买票。
看完《阿凡达》,我跟碰见的每个人说,这绝对是一部不能错过的电影,一定不要看碟,一定要去影院,否则真的对不起卡梅隆这12年的苦心。当然,也只有在影院里,你才能真切感受到那种直入心灵的视觉震撼,尽管这部电影值得一提的远不止视觉这一点。
说实话,这部电影让我很绝望。看了它我才明白,原来这么些年,中国电影跟好莱坞的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如果《阿凡达》是一面镜子,那它照出了许多中国导演应该惭愧的地方——
技术是干什么的?
《阿凡达》进入中国前,有人评论道,这部电影只有技术,没有故事。没错,这部影片的特技镜头之多,甚至超过了《变形金刚》和《2012》的总和,但是这绝对不是这部片子的全部,在潘多拉星球上的一切以及即将发生的一切,才是让这些技术能够吸引眼球的最重要原因。
在《阿凡达》里,技术是拿来讲故事的,这是卡梅隆的一贯特色——20多年前他还拍过一部《深渊》,没看过的建议也去看一下,那时候我还在读高中,那部片子当时已经有了《阿凡达》的影子,用超前的技术讲述震撼人心灵的故事,看过之后就像打开了我心里的另一扇窗户,一直铭记到今天——而中国导演呢?很多中国电影里,特技也好,3D也罢,基本跟故事无关,是拿来臭显摆的,除了场面的铺陈外,更多是作为日后宣传的噱头,“故事不够,技术来凑”,结果让观众看到是一堆视觉垃圾!
一部《阿凡达》,卡梅隆花了3亿美元,其中大部分花在特技制作上,而当年中国电影界最大的笑话《无极》,也号称花费了3亿元人民币,可除了陈满神那宛如比萨斜塔般的头发外,你还记得某个让你印象深刻的镜头么?同样号称花了多少亿的《夜宴》,现在我脑子里似乎就翻不出什么可以一提的特技镜头,除非你硬要把刘烨杂耍的那个球算上……就算按美元与人民币之间有着1比6的汇率,我也很希望,《无极》或者《夜宴》,能有《阿凡达》哪怕六分之一的精彩镜头!
难道我们人民的币,就这么不值钱么?
故事该怎么来讲?
说实话,《阿凡达》呈现的并非一个很复杂、很曲折的故事,但就这么个不复杂、不曲折的故事,在卡梅隆的镜头下,却显示出了不一样的生动和冲突,也让我看到了很多镜头以外的东西——潘多拉星球的生命树倒下时,我简直恨不得要骂出来,激动得不能自已。后来我也自问,这是怎么了?难道是因为我喜欢植物,知道那树长大实在很不容易?
后来我才想明白,大概是因为得到不知珍惜,失去才知后悔以及破坏方显残忍的力量吧。对,这是卡梅隆小时候就着迷的一个故事,更像在映射地球被人类破坏的历史。不过就算你不了解这些,也能从卡梅隆的影片里,看到他对生命的仰视,就“仰视”这一点,大部分中国导演就做不到,尤其是那些功成名就、牌子贼大的中国导演!
真的,很多中国导演很少仰视任何事(特别是最著名的那仨),早习惯了高高在上的俯视。无论他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题材,都是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道道,缺乏对电影和观众最必不可少的尊重,动不动就要告诉观众这观众那,比如那个开天辟地的《英雄》,还有无聊的《黄金甲》,都是这样,就不要说《黄金奶》和《非诚勿扰》了,包括最近的那部《三枪》。
张艺谋《三枪》受到差评后很“悲愤”地对媒体说,大家一直在笑啊,为什么一直在笑还要批评,这里有鬼!张伟平说的更直白,批评的人都是羡慕嫉妒恨——如果《三枪》不是张艺谋拍的,他还会觉得这片子有多出色吗?这个问题适合很多中国导演,他们是一群最爱珍藏自家破扫帚的家伙,整出来的那一堆玩艺儿,其实就是为了骗投资方和观众的钱。
没错,我真的羡慕他能莫名其妙就拉到这么多钱,更嫉妒他能用这么多钱拍这么一部烂片还能有人去捧出两亿元票房的臭脚,恨的是我也是捧臭脚的一个!
电影为谁而拍?
《阿凡达》是卡梅隆花了12年才完成的一部片子。这12年里,他除了拍过几部跟海洋有关的纪录片外,几乎都在为《阿凡达》折腾,同时消失于媒体和公众的视线之外。结果上映才3周,全球票房就直奔15亿美元,现在更是将他那部赚取18亿美元票房的《泰坦尼克号》,赶下了全球票房第一的宝座。
而中国导演呢,谁会花12年的时间,去做一部完全不知道前景的影片?还是最著名的那仨,跟打擂台似的,每人每年都要整一部大片,片子还没拍已经自己盖上巨制、史诗的标签,还没上映已经提前一个月四处吆喝,上映一周就痛斥观众不识货……让这样不甘寂寞的著名导演们沉默12年?别逗了,这不要他们的命么!
不知道在这些著名导演心目中,是在为什么而拍电影,是为艺术?还是为商业?当然最可怕的,是明明是出于商业目的拍一部电影,却硬要打出艺术的牌子,甚至听不得旁人的任何一句忠告,别看他们都一把年纪了,但行事却越来越像小年轻,透着浅薄和浮躁。
中国电影另外一个很堕落的地方是,贴片广告已经多到令人发指的地步,铜臭气十足。冯小刚在《非诚勿扰》受到批评后说,这是国际通行做法。对,《变形金刚》里的确有雪佛兰,但是好莱坞是每部影片都会尽可能地往里拉赞助塞商标么?《泰坦尼克号》在全球席卷18亿票房的那年,卡梅隆依然很坦率地告诉媒体,这是一部商业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这话在中国导演那里就很少听到,每个人嘴上都大谈艺术,可是做的却都是再拜金不过的事情,甚至部部所谓大片都充斥着贴片广告,这不是既要当那啥,又要立那啥么?
我真的不是苛刻,但事实就是这样,很多中国导演不是为观众在拍电影,甚至也不是为自己拍电影,他们只是在为钱拍电影。相比之下,《阿凡达》是多么的纯洁,可为什么这份纯洁,反而是远比我们商业的美国人实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