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多年的研究,我园采用情感专题活动提高幼儿的情绪能力初见成效。在情感专题活动中,我园围绕培养一种情感品质或能力为幼儿选择和创设与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开展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综合性活动,启发幼儿在情境中积极实践、充分体验,并用归因提炼等方法形成策略,加以运用。情感专题活动的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的情绪事件,如同伴冲突、受到教师批评、需要未得到满足等。与以往幼儿园情感教育大多以说教灌输为主相比,我们在情感专题活动中更加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是否真正内化、理解情感以及能否迁移运用调控情感的策略。
一、选择和创设生动的情境
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专题活动,贴近幼儿已有经验,自然、生动、有效。我们不仅选择自然的情境,同时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自主感受、体验、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和行动能力。如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弱,就将等待倒水、荡秋千、盥洗、举手发言、玩新投放的玩具等真实情境,用视频或图像记录下来,在“延迟满足”情感专题活动中,让孩子们观看、分析,引导他们提炼出在这些情境中“等一等”“忍一忍”等方法,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醒幼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我们为了让幼儿学会行为归因。在“竖起你的大拇指”情感专题活动中创设了“夸夸朋友”这一情境,从集体教学、游戏、生活三种活动人手,分别罗列出“值得夸”的项目。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认真倾听值得夸、动脑思考值得夸、积极发言值得夸、坐姿端正值得夸等。各项目都用幼儿看得懂的图示展示在“赞美墙”上,幼儿据此对照自己和同伴的行为,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里,情境发挥了暗示和引领作用。
我园在情感专题活动中选择和创设的情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贴近幼儿的生活,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真实的事件才会使幼儿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发现并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带有普遍性的情境进行情感专题活动。如,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主要事件是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其中同伴争执引发的消极情绪占48.6%,比例很大,这是具有普遍教育价值的切入点。如果围绕这一内容开展恰当的活动,会使大部分幼儿受益。于是,我们截取了幼儿在分享玩具、下棋、选凳子等真实情境中的同伴争执事件,引导幼儿一一进行体验、分析、讨论。如在分享玩具情境中,孩子们很容易发生争执。我们便把相应的情境记录下来,再通过视频回放、角色扮演、经验提炼等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并讨论“如何做会分享的宝宝”。
(二)具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放松地感知,展示真实的自我,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积极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齐心协力”情感专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齐心协力”的含义,我们创设了“两人三足”“拼字”“送信”等游戏情境。幼儿在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活动,兴趣浓厚,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只有大家一起尽力往共同目标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蕴含体验的机会
情感教育活动重在体验,具有感染性、可操作性、任务性、竞争性的情境,往往能够给予幼儿充分而深刻的体验。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创设具有以上特点的、蕴含体验机会的情境。例如,在“耐心”专题活动中,我们每日设置耐心体验时段,带领幼儿一起放慢节奏做好每一件事,培养耐心的品质;我们设计了耐心指令。如安静的手势、平息情绪的手势、耐心音乐、耐心色彩牌等,使幼儿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受到感染;我们设计并组织幼儿玩有利于培养耐心的游戏,如闭眼数数、单脚站立、缓慢走线等;我们在集体教学中也安排了相关活动,如中班“拼图”活动主要是通过布置任务,让幼儿挑战自我,不怕困难,养成耐心的品质。在活动之初。我们发现幼儿的拼图能力有显著差异,有些幼儿能拼70块,有些幼儿只能拼16块。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纵向评价图,为每个幼儿设置不一样的任务情境。孩子们每天挑战自己的极限,还与水平相当的人竞赛,大大提高了拼图的热情和智慧。就这样,幼儿在以上几个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情境中一次次亲身实践,对耐心的意义有了真切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幼儿在情境中充分体验
“体验”是幼儿在情感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学习,更不是简单地‘讲道理’所能奏效的。原则上讲,态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的东西,它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2013,冯晓霞)让幼儿在情境中充分体验,符合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我们的情感专题活动采用了同质体验和螺旋式体验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情绪能力。
(一)同质体验
“同质体验。指由同类对象所产生的同一种情感体验的积累;每次体验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应掺入新的成分,即激起体验的情境要有变化,对情境的认识要逐步深化。”(1998,朱小蔓)我园意在让幼儿通过同类活动的多样化横向体验的积累,逐渐形成某一种情感品质和能力。
不同内容的同质体验。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就需要我们在安排活动内容上有所变化,使幼儿从不同角度体验同一种情感,保持活动兴趣,不断丰富、深化体验。如,我园每学期开展一次的全园联动活动就是按照这样的体验方式设置的。如在全园联动的“耐心”专题活动中,大、中、小、托班都围绕培养幼儿的耐心品质进行活动,但每个班从不同的内容切入,分别是叠高、玩多米诺骨牌、刺绣、编织、拼图、黏贴、制作服装、剪纸、工艺自画像等,其间幼儿通过同龄对班(对班即幼儿、教师、环境定时定点部分交换)、混龄对班等形式进行横向体验:最后展示时,由全园幼儿一起参与,在多种活动、多种玩法中体验耐心。从而明白耐心的真正意义是应对挑战、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达成目标,而不是指慢慢做事。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幼儿每天在日常生活、游戏、户外锻炼等环节中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如幼儿在玩音乐游戏、选择玩具、排队下楼梯、轮流玩滑板等时候都可体验延迟满足,学习自我调控。我们采用“我等在你后面好吗”“好朋友跟别人玩了,下次再找他”“你玩好了给我”等语言引领,使幼儿体验这些语言在不同环节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幼儿自我调控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不同时间的同质体验。我园有一个全程大单元专题活动的做法。即小、中、大班每一学年都做同一个专题,大目标一致,但具体活动内容会根据幼儿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这样的活动是逐步递进的,前一年的体验是后一年的准备,后一年的体验是前一年的发展,这不仅能促使幼儿更自主地参与,而且能使幼儿的体验有所积累。如围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我们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专题:小班——“朋友车”专题,引导幼儿关注同伴,学习轮流、谦让、协商、关心、帮助等策略:中班——“受欢迎的小棋手”专题,借助评比“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引导幼儿学习遵守规则、控制情绪、理解他人、安慰他人等策略;大班——“多米诺骨牌”专题,通过评选“爱的合作小组”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分工、宽容、理解、分享、帮助等策略。通过这个系列大单元专题活动,幼儿对交往策略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体验,有助于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二)螺旋式体验
螺旋式体验是指先通过体验引发思考,再进行操作,提升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于实践,再进行体验,从而呈现纵向、螺旋式上升、层层推进的特点。
首先,在情境中初步体验。创设易发生情绪事件的情境,让幼儿体验情绪事件带来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达,初步思考情绪事件的成因。如在“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中,我们创设全班幼儿两两交换同伴下棋,记录并张贴输赢结果的情境,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明白下棋总会有输赢,输的幼儿不要烦恼、不服,赢的幼儿也不要得意、沾沾自喜。
其次,加深体验,提升经验。再次创设引发情绪事件的情境,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情绪事件,反思其中的行为,归纳提升处理情绪事件的经验。在“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中,我们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加入新规,创设更复杂的情境:当两个棋子走到同一格时,后者可以将前者打回起点。这个新规增强了挑战性,容易引发情绪事件,加深幼儿的体验。于是,教师在情绪事件发生时,引导双方分析情况,既反思自己的行为,又换位思考,使之进一步明白下棋总会有输赢。只要大家没有违反规则,就要坦然接受结果,做一个受同伴欢迎的小棋手比输赢更重要。教师还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小棋手”,一起梳理、归纳出情绪表达合适、会安抚别人、懂得谦让、遵守规则等受欢迎的行为,提升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再次,实践运用。体验运用有效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展示解决情绪事件的典型案例的图示或视频。让幼儿重温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起到正强化的作用。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讨论、总结,把有效的经验转化为通俗的话和好记的图示,以便幼儿在面对情绪事件时迁移运用。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新的引发情绪事件的情境,进行聚焦体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归纳了“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小棋手”后,教师又创设了新的情境,即骰子掷到“6”的人可以增加一次掷的机会等,鼓励幼儿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归纳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体验互相理解、友好交往的快乐。
三、归因提炼,帮助幼儿掌握提高情感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归因模式所决定。只有学会正确地归因,才会积极面对挫折和错误,才不会怨天尤人。
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后,教师需要和幼儿一起分析,将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出有价值的方法,在班里推广,便于幼儿迁移运用。
首先,学习归因,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归因能帮助幼儿自我反思,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并客观地剖析事件,提高处理情绪事件的能力。如在“魔语”专题活动中,在幼儿已初步了解“魔语”的作用后,教师提供了五个游戏中幼儿争执的画面:两个小朋友在生气地抢球:一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一旁的小朋友,倒下的小朋友生气了;两个下棋的小朋友正为某一规则吵得面红耳赤;一个小朋友在玩玩具,另一个小朋友故意抢走他的玩具;一位小朋友非常想看小伙伴的书。教师让幼儿逐一观察,并讲述自己如果是画面中的小朋友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解决问题。幼儿说出了各种各样的“魔语”,如“我们两个都不要抢,这个球给别人玩”“这次我让给你,下次你让给我”“我很想看,我和你一起看好吗”“我的书很好看,跟你换一本”。等等。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你认为这些“魔语”能够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这些“魔语”可以表达自己心情,能够使别人得到安慰等。总之,“魔语”就是可以使大家开心的话、能够解决问题的话。幼儿通过这样的归因练习,知道自己应掌握更多“魔语”,并恰当使用“魔语”。
其次,提炼有效经验并迁移运用。幼儿在情境中经过充分体验会积累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但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经验是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引导他们提炼出有价值的、形象的、易记忆的、可推广的经验,以便他们迁移运用。如在“魔语”专题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将他们提供的“魔语”提炼为四类:赞美“魔语”,如“你绳子跳得真好,我佩服你”“你是下棋高手”;心情“魔语”,如“我今天非常开心”“我输了有点难过”;解决问题“魔语”,如“我们一起看书好吗”“我玩一会,等会给你玩,你稍等一下”;礼貌“魔语”,如“对不起,我帮你擦干净”“谢谢你的帮助”,等等。通过分类提炼,幼儿强化了对“魔语”的记忆,在实际活动情境中更容易想起该使用哪类“魔语”。帮助幼儿提炼经验的方法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艺术作品很有感染力,从中能提炼出很多供幼儿学习的范式。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儿歌、图片、音乐剧、动画片等,形象化、情景化地加以呈现,提炼出精彩片段,让幼儿多通道地感知并模仿学习,然后在实践中迁移使用,从而提高情感品质和能力。如绘本《我会哭我会笑》画面形象生动,幼儿容易接受。我们借其引导幼儿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
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是我园多年的研究课题。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因为每个人的情感智能有很大差异,在情感专题活动中如何既尊重个体又顾及全体,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一、选择和创设生动的情境
在情境中进行情感专题活动,贴近幼儿已有经验,自然、生动、有效。我们不仅选择自然的情境,同时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自主感受、体验、表达,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认知和行动能力。如我们发现孩子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弱,就将等待倒水、荡秋千、盥洗、举手发言、玩新投放的玩具等真实情境,用视频或图像记录下来,在“延迟满足”情感专题活动中,让孩子们观看、分析,引导他们提炼出在这些情境中“等一等”“忍一忍”等方法,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提醒幼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又如,我们为了让幼儿学会行为归因。在“竖起你的大拇指”情感专题活动中创设了“夸夸朋友”这一情境,从集体教学、游戏、生活三种活动人手,分别罗列出“值得夸”的项目。如集体教学活动中认真倾听值得夸、动脑思考值得夸、积极发言值得夸、坐姿端正值得夸等。各项目都用幼儿看得懂的图示展示在“赞美墙”上,幼儿据此对照自己和同伴的行为,明白了怎样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在这里,情境发挥了暗示和引领作用。
我园在情感专题活动中选择和创设的情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贴近幼儿的生活,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
真实的事件才会使幼儿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发现并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带有普遍性的情境进行情感专题活动。如,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引发幼儿消极情绪的主要事件是同伴争执、受到批评和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其中同伴争执引发的消极情绪占48.6%,比例很大,这是具有普遍教育价值的切入点。如果围绕这一内容开展恰当的活动,会使大部分幼儿受益。于是,我们截取了幼儿在分享玩具、下棋、选凳子等真实情境中的同伴争执事件,引导幼儿一一进行体验、分析、讨论。如在分享玩具情境中,孩子们很容易发生争执。我们便把相应的情境记录下来,再通过视频回放、角色扮演、经验提炼等活动,引导幼儿分析并讨论“如何做会分享的宝宝”。
(二)具有趣味性
具有趣味性的情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放松地感知,展示真实的自我,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愉快、积极地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齐心协力”情感专题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理解“齐心协力”的含义,我们创设了“两人三足”“拼字”“送信”等游戏情境。幼儿在这样具有趣味性的情境中活动,兴趣浓厚,不知不觉就理解了“只有大家一起尽力往共同目标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
(三)蕴含体验的机会
情感教育活动重在体验,具有感染性、可操作性、任务性、竞争性的情境,往往能够给予幼儿充分而深刻的体验。所以,我们尽可能地创设具有以上特点的、蕴含体验机会的情境。例如,在“耐心”专题活动中,我们每日设置耐心体验时段,带领幼儿一起放慢节奏做好每一件事,培养耐心的品质;我们设计了耐心指令。如安静的手势、平息情绪的手势、耐心音乐、耐心色彩牌等,使幼儿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中受到感染;我们设计并组织幼儿玩有利于培养耐心的游戏,如闭眼数数、单脚站立、缓慢走线等;我们在集体教学中也安排了相关活动,如中班“拼图”活动主要是通过布置任务,让幼儿挑战自我,不怕困难,养成耐心的品质。在活动之初。我们发现幼儿的拼图能力有显著差异,有些幼儿能拼70块,有些幼儿只能拼16块。我们针对这一情况制定了纵向评价图,为每个幼儿设置不一样的任务情境。孩子们每天挑战自己的极限,还与水平相当的人竞赛,大大提高了拼图的热情和智慧。就这样,幼儿在以上几个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情境中一次次亲身实践,对耐心的意义有了真切感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让幼儿在情境中充分体验
“体验”是幼儿在情感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学习,更不是简单地‘讲道理’所能奏效的。原则上讲,态度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可以脱离其他内容而单独存在的东西,它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2013,冯晓霞)让幼儿在情境中充分体验,符合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学习特点。我们的情感专题活动采用了同质体验和螺旋式体验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情绪能力。
(一)同质体验
“同质体验。指由同类对象所产生的同一种情感体验的积累;每次体验不能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应掺入新的成分,即激起体验的情境要有变化,对情境的认识要逐步深化。”(1998,朱小蔓)我园意在让幼儿通过同类活动的多样化横向体验的积累,逐渐形成某一种情感品质和能力。
不同内容的同质体验。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就需要我们在安排活动内容上有所变化,使幼儿从不同角度体验同一种情感,保持活动兴趣,不断丰富、深化体验。如,我园每学期开展一次的全园联动活动就是按照这样的体验方式设置的。如在全园联动的“耐心”专题活动中,大、中、小、托班都围绕培养幼儿的耐心品质进行活动,但每个班从不同的内容切入,分别是叠高、玩多米诺骨牌、刺绣、编织、拼图、黏贴、制作服装、剪纸、工艺自画像等,其间幼儿通过同龄对班(对班即幼儿、教师、环境定时定点部分交换)、混龄对班等形式进行横向体验:最后展示时,由全园幼儿一起参与,在多种活动、多种玩法中体验耐心。从而明白耐心的真正意义是应对挑战、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达成目标,而不是指慢慢做事。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幼儿每天在日常生活、游戏、户外锻炼等环节中也能获得丰富的体验。如幼儿在玩音乐游戏、选择玩具、排队下楼梯、轮流玩滑板等时候都可体验延迟满足,学习自我调控。我们采用“我等在你后面好吗”“好朋友跟别人玩了,下次再找他”“你玩好了给我”等语言引领,使幼儿体验这些语言在不同环节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幼儿自我调控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不同时间的同质体验。我园有一个全程大单元专题活动的做法。即小、中、大班每一学年都做同一个专题,大目标一致,但具体活动内容会根据幼儿年龄阶段而有所不同。这样的活动是逐步递进的,前一年的体验是后一年的准备,后一年的体验是前一年的发展,这不仅能促使幼儿更自主地参与,而且能使幼儿的体验有所积累。如围绕提高幼儿交往能力。我们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专题:小班——“朋友车”专题,引导幼儿关注同伴,学习轮流、谦让、协商、关心、帮助等策略:中班——“受欢迎的小棋手”专题,借助评比“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引导幼儿学习遵守规则、控制情绪、理解他人、安慰他人等策略;大班——“多米诺骨牌”专题,通过评选“爱的合作小组”引导幼儿学习协商、分工、宽容、理解、分享、帮助等策略。通过这个系列大单元专题活动,幼儿对交往策略就有了较为全面的体验,有助于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二)螺旋式体验
螺旋式体验是指先通过体验引发思考,再进行操作,提升经验。然后将经验运用于实践,再进行体验,从而呈现纵向、螺旋式上升、层层推进的特点。
首先,在情境中初步体验。创设易发生情绪事件的情境,让幼儿体验情绪事件带来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达,初步思考情绪事件的成因。如在“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中,我们创设全班幼儿两两交换同伴下棋,记录并张贴输赢结果的情境,使幼儿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明白下棋总会有输赢,输的幼儿不要烦恼、不服,赢的幼儿也不要得意、沾沾自喜。
其次,加深体验,提升经验。再次创设引发情绪事件的情境,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教师引导幼儿分析情绪事件,反思其中的行为,归纳提升处理情绪事件的经验。在“受欢迎的小棋手”活动中,我们在前期活动的基础上加入新规,创设更复杂的情境:当两个棋子走到同一格时,后者可以将前者打回起点。这个新规增强了挑战性,容易引发情绪事件,加深幼儿的体验。于是,教师在情绪事件发生时,引导双方分析情况,既反思自己的行为,又换位思考,使之进一步明白下棋总会有输赢。只要大家没有违反规则,就要坦然接受结果,做一个受同伴欢迎的小棋手比输赢更重要。教师还以此为契机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小棋手”,一起梳理、归纳出情绪表达合适、会安抚别人、懂得谦让、遵守规则等受欢迎的行为,提升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
再次,实践运用。体验运用有效经验解决问题的乐趣。通过展示解决情绪事件的典型案例的图示或视频。让幼儿重温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起到正强化的作用。教师还可与幼儿一起讨论、总结,把有效的经验转化为通俗的话和好记的图示,以便幼儿在面对情绪事件时迁移运用。同时,还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新的引发情绪事件的情境,进行聚焦体验,提升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归纳了“怎样做才是受欢迎的小棋手”后,教师又创设了新的情境,即骰子掷到“6”的人可以增加一次掷的机会等,鼓励幼儿在新的情境中运用归纳的经验来解决问题,体验互相理解、友好交往的快乐。
三、归因提炼,帮助幼儿掌握提高情感品质和能力的方法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形成的归因模式所决定。只有学会正确地归因,才会积极面对挫折和错误,才不会怨天尤人。
在情境中充分体验后,教师需要和幼儿一起分析,将零散的经验进行归纳梳理,提炼出有价值的方法,在班里推广,便于幼儿迁移运用。
首先,学习归因,对事件进行客观评价。归因能帮助幼儿自我反思,了解自己,找出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不足,并客观地剖析事件,提高处理情绪事件的能力。如在“魔语”专题活动中,在幼儿已初步了解“魔语”的作用后,教师提供了五个游戏中幼儿争执的画面:两个小朋友在生气地抢球:一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一旁的小朋友,倒下的小朋友生气了;两个下棋的小朋友正为某一规则吵得面红耳赤;一个小朋友在玩玩具,另一个小朋友故意抢走他的玩具;一位小朋友非常想看小伙伴的书。教师让幼儿逐一观察,并讲述自己如果是画面中的小朋友会用怎样的语言来解决问题。幼儿说出了各种各样的“魔语”,如“我们两个都不要抢,这个球给别人玩”“这次我让给你,下次你让给我”“我很想看,我和你一起看好吗”“我的书很好看,跟你换一本”。等等。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你认为这些“魔语”能够解决问题,原因是什么?从而使幼儿明白这些“魔语”可以表达自己心情,能够使别人得到安慰等。总之,“魔语”就是可以使大家开心的话、能够解决问题的话。幼儿通过这样的归因练习,知道自己应掌握更多“魔语”,并恰当使用“魔语”。
其次,提炼有效经验并迁移运用。幼儿在情境中经过充分体验会积累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但由于能力有限,他们的经验是零散的,这就需要教师介入,引导他们提炼出有价值的、形象的、易记忆的、可推广的经验,以便他们迁移运用。如在“魔语”专题活动中,教师帮助幼儿将他们提供的“魔语”提炼为四类:赞美“魔语”,如“你绳子跳得真好,我佩服你”“你是下棋高手”;心情“魔语”,如“我今天非常开心”“我输了有点难过”;解决问题“魔语”,如“我们一起看书好吗”“我玩一会,等会给你玩,你稍等一下”;礼貌“魔语”,如“对不起,我帮你擦干净”“谢谢你的帮助”,等等。通过分类提炼,幼儿强化了对“魔语”的记忆,在实际活动情境中更容易想起该使用哪类“魔语”。帮助幼儿提炼经验的方法有很多。值得一提的是,艺术作品很有感染力,从中能提炼出很多供幼儿学习的范式。教师可借助绘本、故事、儿歌、图片、音乐剧、动画片等,形象化、情景化地加以呈现,提炼出精彩片段,让幼儿多通道地感知并模仿学习,然后在实践中迁移使用,从而提高情感品质和能力。如绘本《我会哭我会笑》画面形象生动,幼儿容易接受。我们借其引导幼儿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并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
如何培养幼儿的情绪能力是我园多年的研究课题。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前面的路还很漫长。因为每个人的情感智能有很大差异,在情感专题活动中如何既尊重个体又顾及全体,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