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ke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语文教学承担者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路
  
  1,以体验生命为教学目标,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语文教育就是人文教育,它可以内化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这一内化的过程就是个人体验的过程。因此,一堂有活力的语文课,它应该是“学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充满个人体验。新课改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以个性的生命体验去诠释课文,评析文章的意蕴,再以真我的语言去演绎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交流、撞击、放飞,得到生命的满足,找到生命的意义。
  
  2,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增强其教育性
  新的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涵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3,在教育形式上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
  中学生是生活在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如果德育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势必难以适应中学生多角度的视野和全方位的思维。因此,在教育形式上应认真研究中学生的特点和规律,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和生动活泼的方式:一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想开放;二是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校内向校外延伸。在语文课堂教育的同时,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进一步得到体验,得到升华。
  
  4,在教学方法上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情感的培养转变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及凭借语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如教学《最后一课》时,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可以让学生边看书边听录音,把学生带入课文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不愿做亡国奴,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自己祖国无比热爱的气氛中,再联系到我国人民遭受侵略、任人宰割的历史,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马上被调动起来,更加坚定了不忘过去,珍惜今天,为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从而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体验,得到升华。
  
  5,在教育方法上做到“灌”和“导”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应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个性。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时,有的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愚公移山真是愚不可及,把家一搬,不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吗?”笔者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发言,结果引发了一场“移山还是搬家”的讨论。最后大家取得共识:《愚公移山》体现了一种改造自然、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即使“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其精神仍是值得学习的。学生由此感受到了文章的思想美,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学科蕴涵着生动、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使爱国主义教育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统一起来。如在学习《最后一课》时,让学生了解到主人公小弗郎士面对国家的沦陷,把自己的满腔爱国热情表现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上。又如在教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先让学生充分体会志愿军战士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感受氛围的基础上,再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还需不需要这种精神呢?该如何去做才是爱国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环保意识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保已经成为与人类休戚相关的热门话题,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材渗透环保教育。如在学习《向沙漠进军》一文时,首先让学生了解沙漠对人类的危害以及想要战胜沙漠必须付出巨大代价。其次,启发学生,土地沙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是我们人类人为造成的,那我们人类就得自食其果。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做环境保护的卫士。
  
  3,集体主义教育
  现代青少年大都是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条件和父母的精心照顾、培养,使他们有聪慧能干等优点,但同时也滋生着个性强:突出自我和娇纵任性等缺点,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特别严重。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懂得个人服从集体的协作关系,要有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观念就尤为重要。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先让他们整体感知内容:一群斑羚被逼上伤心崖,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老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心甘情愿地选择死亡,让年轻的斑羚获得新生。借此,启发学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需不需要这种集体主义精神呢?让学生与之相比较,谈认识,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生活的的确确少不了这种团队合作、自我牺牲和集体主义精神。
  
  4,生命意识教育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仅有一次,是来之不易的。针对我们的一些学生有浪费生命的现象,在教授《热爱生命》一文时,教育学生不要因为生之本质在于死就任意把生命浪费掉。而要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针对一些学生认为世上无爱心而把自己的爱心收藏起来的这种现象,教育学生只有尊重生命,才会爱惜自己,进而爱惜他人。当前,一些中学生由于缺乏对生命的认识,不尊重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的生命当成儿戏,吸毒、泡网吧、轻生、群殴致伤致死等这些不光彩的事时有发生。针对这些情况在教学《敬畏生命》一文时,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经过豪华的、奢侈的投资之后才得到的。我们要倍加珍惜,精心呵护。
  
  5,责任感教育
  责任感是有所作为和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之一。如果学生缺乏责任感,就难以担负起时代、国家赋予的重任。在学习莫怀戚的《散步》时,先引导学生理解“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的深刻含义——表现了作者肩上肩负的承上启下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我们需不需要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谈感受,使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起来,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起学生的责任感。
  总之,教育贵在以人为本,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教学必须与德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的情感熏陶。
其他文献
二、名词解释(1)机器用户:面向客户推出的基于特定终端无线接入(移动)互联网获取信息、辅助生产、办公等,满足客户机器对机器(M—M)形式信息化需求的产品。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独立寒秋,可以观赏自然的风景;独立寒秋。可以打开自己的心胸;独立寒秋。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独立寒秋,可以感受民生的疾苦。独立寒秋之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请以“独立寒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中的“寒秋”,不仅仅指一种自然季候,更指一种艰难的生活和人生处境,它们或
远处的山脉罩在层层的薄雾中,时隐时现。近处的山峦有溪流从山口处溢出,潇洒地奔腾倾泻,蓝天下有群鸟掠过。翘角的木瓦房壁上缀满了成串的玉米并与四周浓密的枫树林,以及高矗
期刊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创作形成了自己突出的美学特点。何建明具有人民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自觉的时代责任感.勇于选择有重大意义的“焦点题材”来写作。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在写实中进行
“笔以曲而欲达,情以婉而欲深”。曲笔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惯用的艺术手法,而对写法又是曲笔手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对写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写对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方法,是诗人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落笔,虚设对方对自己或思念或期盼或焦虑的情形,从而形象深挚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换言之,就是用“心往彼处驰去,诗从对面飞来”的方法,传达“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它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角色换位,
一直觉得,旅行日记要一鼓作气地完成,才不会变成未完待续的“坑”。时间的流逝,会带走旅途中的许多感受和细节,当初坚持要去那个地方的缘由,也会慢慢地模糊.可是这次不一样,当我回
期刊
车过江门,在高速路边休息,我知道古蔺不太远了,但没想到这段并不长的山路竞行驶了两个小时。在下高速换成盘山路前,同车数人绕道去吃了泸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吃:荤豆花,舌尖和
凡是在过去15年中有过在创新公司工作经历的人可能都碰到过5S活动。5S有时被人们形容为是一种大扫除活动,但其实它并不仅仅是屋室的清洁,而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生产力和员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