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按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快进键”

来源 :宁波通讯·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mz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三角向来都是一片不断创造梦想和惊喜的神奇土地。
  这片区域,仅用全国1/26的面积和全国1/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约1/4的经济总量;拥有全国约1/4的“双一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拥有开放口岸46个,进出口总额、外商直接投资、对外投资分别占全国的37%、39%和29%……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此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长三角五大都市圈核心城市之一,是长三角区域链接全球要素的重要通道门户。近两年来,宁波以全方位接轨上海为重点,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速构建紧密型、互补型城市合作关系,率先启动重点区域、重点领域一体化探索,朝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目标大步迈进。
  交通先行推进基础联通工程建设
  交通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宁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必由之路。
  近两年来,宁波铁路建设持续发力。目前,通苏嘉甬铁路的海上勘察工作已全面启动,计划建设工期5年,能使宁波到上海的车程缩短至1小时左右。通苏嘉甬铁路连通苏州、无锡、常州、嘉兴、宁波等2万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通过与京沪高铁等干线衔接,成为沿海高铁复合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沪杭高铁、沪乍杭铁路、湖苏沪铁路、甬台温铁路、金甬舟铁路等衔接,承担长三角内重要城际铁路职能。
  沪舟甬跨海通道建设也取得了新进展。近日,上海发布的《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浦东新区将研究预留经大洋山至宁波、舟山方向的铁路通道。此前,沪甬通道已由浙、沪、甬三方委托交通运输部规划院等机构开展前期课题研究。沪舟甬跨海通道如能建成,宁波可经跨海通道直达上海临港,进入上海“1小时交通圈”。此外,沪嘉甬铁路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批,跨杭州湾桥梁工程34项涉海专题已形成研究成果,工程可行性报告已经编制完成。宁波往南的甬台温福高铁正开展前期工作,这将大大提升宁波在沿海高铁复合通道和全国铁路网中的地位。
  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也稳步推进。去年11月,杭甬高速复线宁波一期工程镇海段威海高架主线栈桥与威海互通匝道栈桥完成合拢,这标志着该项目的海域桥梁主体工程正式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杭甬高速复线作为宁波连接绍兴、杭州、舟山等地的对外通道,沿着杭州湾南岸从西往东,依次连接钱江通道、嘉绍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金塘大桥。此外,杭甬高速复线东段还可连接谋划中的跨杭州湾公路二通道工程,使沿海高速的路网更加便捷。因此,宁波向北,可以和现有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形成与上海、长三角地区“双线”北上的交通效应;往南,跨杭州湾公路二通道可以与甬台温复线连通;向东,可以与杭甬复线东段连接,进而与甬舟高速无缝对接;向西,可以与杭甬高速复线、杭甬高速连接。
  重大线性工程稳步推进,区域性机场枢纽建设也迈出了“宁波脚步”。去年12月28日,按照“4E级国内干线机场和长三角国际航空物流枢纽”的要求建设的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正式投运。投运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年旅客运输保障能力将达120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达30万吨。“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工程的投运,将有利促进长三角区域的一体化发展。”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浙江省“大通道”之一,寧波机场从三期投用到四期开始谋划,是宁波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率先主动融入长三角的缩影。
  科创协同构建高质量区域经济格局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跨区域”这一关键词,走出去共建共享、引进来共用共融。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加坚定了我们打造‘研发在上海、产业化在宁波’的科技飞地模式的信念。”说这话的是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峻。从2016年创立第一个科技飞地,短短三年多时间,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已在上海设立5个科技飞地。利用上海及复旦大学的人才优势,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吸引并培育在全球领先的项目,项目成功孵化后在宁波实现产业化。“科技飞地是宁波杭州湾新区甚至宁波在上海的项目‘捕捉器’‘加速器’。目前,复旦大学宁波研究院正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信息产业等专业化的孵化空间,更好地吸引专业高端人才及项目落户。”崔峻说,“同时,为了更好地利用上海资本,我们正募集长三角科创协同创新基金,更好地助力项目研发及产业化。”在宁波,跨区域技术联姻、技术转化正逐步走向常态化。近3年,宁波与上海两地共达成科技合作项目超800项,合作金额逾7亿元。截至目前,宁波在上海共建创新平台17个,设立离岸科创中心5个。
  科技创新协同能力的大幅提升离不开高能级创新平台发展壮大。宁波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加快科创资源协同和创新功能打造,积极推进更高能级创新平台发展。甬江实验室是甬江科创大走廊的重要支撑。今年1月,甬江科创大走廊指挥部明确了甬江实验室启动区一期地块2020年开发建设任务。3月31日,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组织召开海洋新材料与应用甬江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研讨会。随后,宁波提出建设海洋新材料与应用甬江实验室,推进海洋新材料体系构建和海洋材料表面与界面学科建设,为解决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材料“卡脖子”问题提供支撑。
  推进科创协同离不开战略谋划。围绕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高水平编制了《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空间规划》,努力打造宁波创新发展策源地。在产业科创融合方面,宁波编制完成《甬江科创大走廊(北部创新圈)特色园区建设前期策划研究》,拟以2—5平方公里为一个开发单位,在甬江科创大走廊范围内布局10—15个产业功能组团。目前,江北文创港、高新区软件园等已初见规模。   高能级平台的发展壮大将吸纳长三角地区的优质研发平台、金融资本、高端人才。去年9月20日,浙江创新中心项目在宁波正式启动,重点打造浙江人才科技飞地。据悉,浙江创新中心以“有中心、无边界”为建设理念,以“双层孵化、多方协同”为培育模式,实行科技飞地管理体制。入驻该中心的企业无须更改注册地址,不仅可以继续享受原属地的政策,还可以享受《关于宁波市服务浙江省人才发展的意见(试行)》的政策优惠和各项便利。
  民生共享提升公共服务便利化水平
  一张宁波医保卡可在上海部分医院门诊直接刷卡支付,一个宁波乘车码可畅行上海、杭州、温州、合肥四个城市的地铁……这些接轨长三角城市所带來的便利,折射出宁波在公共服务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追求。
  近两年来,宁波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深度融入长三角都市圈,在教育、交通、医疗、保险等领域让宁波市民享有更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在保险领域,去年9月25日,宁波与上海保交所签约共建的全国数字健康保险交易示范性平台正式上线。这是宁波贯彻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整合居民医疗、保险、健康等大数据,打通医疗、社保与商保之间的数据堵点,简化投保、理赔流程,降低保险机构调查成本,有效解决群众投保容易理赔难、保险机构案件调查难、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对接难等问题,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核保、核赔调查及快赔服务,实现了商业健康保险理赔“一次不用跑”。
  为了让宁波市民在长三角城市群享受公共交通带来的便利,宁波地铁“朋友圈”再升级。去年5月22日,上海、杭州、宁波、温州、合肥、南京、苏州七城实现一“码”跨城坐地铁。
  去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合作办院的宁波市杭州湾医院正式运营。这意味着,以后,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四省一市的市民看上海名医专家,不用再跑上海了。在宁波杭州湾新区,同样能够享受到与上海仁济医院同质化的医疗资源。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多次提到教育,“共享高品质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成了关键词。2018年以来,在长三角一体化大框架下,宁波市教育局与上海市教委签订了《加强沪甬两地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科技、师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交流,重点围绕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与终身教育等领域推进项目合作。同时,宁波、舟山通过“智慧教育”学习平台、“云课堂”、公共应用服务平台等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推动甬舟教育数字资源交流互通。利用两地区域毗邻、交通便利的优势,宁波和绍兴以中小学生实践教育为抓手,依托甬绍两地河姆渡遗址、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鲁迅故里景区、诸暨米果果小镇等优质历史人文资源,组织两地学生开展研学游活动,加强两地青少年在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和国学等方面的交流,加大两地学前教育资源的共享力度,建立完善甬绍名园共同体发展机制。
  合作区建设加速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区域样本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建设,打造上海配套功能拓展区和非核心功能疏解承载地。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规划好、建设好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有助于带动宁波高水平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打造长三角跨湾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引擎。
  为推动沪浙合作尽快取得实质性成效,在做好面上工作的同时,宁波强化点上突破,积极探索不同于现有跨区域合作发展模式的新型制度安排,创新性地贯彻落实好国家战略规划。目前,宁波前湾沪浙合作发展区产业合作开始迸发火花。去年,由上海博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投资约30亿元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这是全球首个以甲醇为加注介质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去年10月,中化国际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开工仪式在宁波象山举行。中化国际作为中化集团化工业务的主平台,以打造创新型精细化工企业为战略目标,一直引领中国化工行业的创新发展。本次开工的一期项目计划投资额9.7亿元,用地面积123亩,建设年产72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生产线,采用全球最快的膜片生产及卷制技术,将达到年产22万支8英寸反渗透膜的生产能力。
  《浙江省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到,支持舟山积极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以杭绍、杭嘉、甬绍、甬舟、嘉湖五个区域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作为推动大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中的突破口等。如果说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盘大棋,那么甬舟一体化先行区无疑是这盘大棋里重要的一步棋。
  去年8月16日,宁波、舟山两市联合召开推进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并分别发布行动方案,加快了甬舟一体化实质性进程。其中,14个部门间签署14份重点领域合作协议,甬舟铁路等8个重大项目合作协议也在会上签约。《宁波市推进甬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甬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科创产业、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同城化。去年12月,宁波、舟山共同组建甬舟一体化联合办公室和甬舟合作区工作专班,依托六横、金塘等区域,研究编制《甬舟合作区开发建设方案(讨论稿)》,重点就合作区的规划布局、管理体制、开发机制、支持政策、责任机制和保障措施等内容进行深化细化。
  近两年来,甬舟一体化在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取得明显成效:去年8月,宁波联合舟山创建第一批国家港口物流枢纽——宁波—舟山港口型国际物流枢纽;宁波开通7条道路客运班线,公交卡已实现住建部标准下的互通;甬舟两地分别有74家、9家医疗机构纳入全省异地就医结算“一卡通”平台;“甬舟双城旅游惠民季”等活动覆盖了60多家旅游景区……
  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宁波将坚决扛起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时代使命,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对照“施工图”,加快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快的实际行动、更强的工作合力,全力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奋力书写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
其他文献
绿树葱茏,百鸟和鸣,屋舍俨然,稻垄依山……春天的滕头村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村在景中,景在村中”。然而,这个“全球生态500佳”村庄、“世界十大和谐乡村”,曾经却是“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的贫穷落后村。新中国成立以来,滕头村以“一犁耕到头”的精神大胆改革,不断创新,把生态作为发展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到富裕的蝶变。去年,滕头村社会生产总值达90多亿元,人均收入达到6
期刊
3月24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宁波市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战略方向、描绘了宏伟蓝图。本刊邀请宁波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就《行动计划》的制定依据,宁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和主要举措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记者:作为指导宁波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在制定时有哪些依据?  答
期刊
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宁波积极主动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通过搭平台、促合作、畅流通、聚资源,宁波与长三角各城市建立了紧密型、互补型的科技合作关系。  推进高质量的科创协同仍存挑战  宁波以科技创新为桥梁接轨大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工作起步较早、成效明显,但在高质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一体化过程中仍面临挑战。  创新主体不够强大。整体而言,宁波的创新资源禀赋优势与支撑区域发展的
期刊
(一)第一大港的硬核力量  3月29日下午,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春雨沥沥。  习近平总书记撑着雨伞,举目眺望,远处舟山群岛依稀可见。  眼前的宽阔水域,一年进出大型商运船达4.2万艘次,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在行政办公楼12层的室外平台,总书记在雨中俯瞰港区全貌,整齐的集装箱连片堆放,巨型桥吊林立,一眼望不到边,作业现场紧张忙碌而又井然有序。“看看这壮观的场面。”总书记高兴地说。  宁
期刊
交通一体化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宁波加快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必须以更务实的举措加快交通先行,以更主动的姿态接轨上海,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宁波交通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面临巨大挑战  宁波是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交通运输实现了对经济社会“总体适应”向“示范引领”的转变。但面对长三角一体化对交通的新要求,宁波仍面临巨大挑战。  尚未形成与上海“1小时交通
期刊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余姚市税务局泗门税务所党支部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抓好支部工作“小细节”,把党内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要求落实落细到支部,形成党支部“八小”工作法,构建了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长效机制,引领税收工作行稳致远。浙江省委副书记、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作出批示:“基层党建的以小见大、积小成大是有效的工作方法,应予充分肯定。”党支部“八小”工作法案例成功入选《旗帜》杂志社“第二届全国党建
期刊
这个春天,对宁波来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春天。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第一站就来到宁波。这是对宁波人民的亲切关怀、巨大鼓舞,是对宁波现代化建设的殷切期望、极大鞭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宁波考察时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把握大勢、着眼大局,高屋建瓴、鞭辟入里,为我省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而成为新时代全面展
期刊
3月6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联动创新区总体方案正式公布,这标志着浙江自贸试验区的联动创新区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也意味着宁波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上迈出关键一步。认真贯彻国家、省决策部署,扎实推动方案落地,高水平建设联动创新区,是宁波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大机遇。  既要着眼全局发展,又要突出局部特色。根据浙江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制定的目标,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建设成为东部地区重要海
期刊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宁波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开放建设已初见成效:外贸发展再上新台阶,双向国际投资稳步推进,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开放制度环境不断提升。但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美战略博弈、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及中西部地区加快开发、区域中心城市竞争加剧等形势下,宁波作为沿海开放城市的传统竞争力有所减弱,面临高能级的对外开放平台缺乏、对外开放结构不够完善、重点
期刊
纵观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可以梳理出这样一条主线:区域一体化发展是资源要素配置需求不断升级的必然结果。其中,资源要素既包括经济领域的,也包括社会领域的;而配置既可以发生在市场经济时期,也可以发生在计划经济时期。要进一步理解这一观点,先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演变的三个阶段说起。  第一个阶段是国家计划阶段。长三角一体化最早可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1962年,华东局在上海设立,成为协调长三角省市合作的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