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曙林 我闯入青春校园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killer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零年代突破
  上世纪80年代为很多人提供了机会,开放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可能,年轻人开始积 累自己的能量和知识储备,并在上世纪80年代进行自我的突破,这突破不仅与个人相关,更是时代的造就。
  编者按
  任曙林依旧很准时地来到了采访现场,这份认真是他所习惯的,一件花格子衬衫让他显得非常有活力,仿佛仍生活在那个他熟悉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虽头发与胡须已微白,然而眼角间却掩盖不了他青春盼心态,言谈举止间笑容与随意,像是笔者与同龄人的私下交谈,那个浪漫的八十年代已经不在,但时代却留给他很多八十年代的精神,乐观、向上、青春这些词语放在一位61岁的长者身上虽显得怪异,但接触过任曙林的人都知道,这样的形容并不为过,他就是如此,青春且永远青春着。
  从懵懂到执着
  对于我而言,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懵懂的时代,对于我作品中的人是,对于我自己更是这样。我在70年代末接触摄影,跟着狄源沧老师学摄影,比较有幸在70年代末就看到一些世界大师的原版画册。那个时候我们组建了—个“星期五沙龙”每周五举行摄影讨论会,我开始意识到需要拍摄专题,加上曾经拍摄过高考的组照,所以很自然地就选择了中学生这一题材,开始拍摄的时候我25岁,虽然比中学生年长一点,但他们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心理防线,没想到这一拍便是10年,说不清为什么拍摄这么久,或许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对于摄影单纯的喜爱让我如此执着。那个时候的中学校园,有一种非常积极的氛围;按今天的话说是“正能量”,但并不仅仅是这样的正能量,它还有很多不确定,对待一个事情,一本书,大家都不知道对错,但很敢于尝试,是—个懵懂的状态。
  要拍就拍时代的缩影
  当我决定拍摄中学生时,我常常问自己为何选择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具有哪些特性?在那个时代,社会普遍对学生群体很认同,他们是未来,他们可以左右社会一半的方向。那个时候工厂已经走向下坡,慢慢地在消亡,职工对社会文化的感受也相对滞后,而上世纪80年代的知识分子没有今天这样普遍,大部分还都处于积累阶段,只有少数的知识分子在一些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所以我将焦点锁定在学生身上,没有人知道这些年轻人未来会怎样,他们身上所带有的不确定性和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是今天这个时代很少具有的,中学生是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缩影,而且整个社会的年轻人都在向这些学生看齐,可以说,他们是80年代年轻人的—个符号。
  伪装自己混进校园
  在上世纪80年代拍摄中学生和今天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摄影师怎么能够混进校园,毫无忌讳的拍摄是关键。我将自己伪装成学生,甚至有一次,我进入校园时,学生们已经开始上自习,门口的老师以为我也是学生,认为我迟到了,让我签名,就这样,很多人以为我是学校的学生,随后的几个月,学校知道有这么一位摄影师来拍照,也没有什么目的,慢慢的,学生、老师对我都熟悉了,我才渐入佳境,大张旗鼓地开始拍摄,这时的画面也大不一样,学生们仿佛没有感受到我的存在,自然流露出生动的画面。
  八零年代记忆80年代表情丰富的时光
  Q:你怎么看待那个时代的摄影标签?
  A:上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衣服、动作是很典型的,而且人的好多动作现在都没有了,微妙的一些变化,那个时代的表情特别丰富,微妙之间变化差得很多的,什么样的性格、什么样的状态在镜头前都很打动人。而我们今天再来看这些照片,会被画面中的衣服、书包、教师所打动,这些符号在上世纪80年代并不是特例,那个时候也不会意识到这是摄影的符号,单纯的记录下来,照片由于长时间的发酵,便会自己讲故事,这些照片所讲述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独有的。
  Q:你怎么评价你拍摄的作品?
  A:我认为这是一代人的青春影像史,1979年的一天,我拿着相机,走进了离家不远的北京171中学。我没有和学生交谈,不参与学生和老师的活动,只在某些时候悄悄地按动快门。10年,300多个胶卷,记录下了上世纪80年代中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点滴,细微到连很多当事人都不曾记得。一代人的青春影像史,就这样凝固于胶片之中。
  摄影要有现场感
  那时我比较有幸在70年代末就看到一些世界大师的原版画册,比较早地接触了这些东西。要不然老是重复前人,你拍得再像你还是出不来,这个我觉得比较幸运。那会儿觉得摄影还是一个现场的东西,我比较重视这一点,这是跟绘画本质上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现场的这种状态,我不是摄影记者,我不要讲事情,这两者其实特矛盾:又得在现场,你又要去情节化,这个把自己几乎逼到死胡同里了。但是现在回头看来,我针对中学生实验的就是这个事儿。
  年轻占了便宜
  我长得比较显年轻,我想这种外貌的亲近有利于拍摄,你说你真是手艺很棒,你都半个老头子再去拍中学生,还是有点儿别扭,但我可以先把这个题材拍下来,有一些题材无所谓,至于矿区,你老些没关系,当时就是这么一个考虑。中学生本来就是年轻好动,特别灵活,你得跟得上趟,体力跟不上不行,那会儿经常照相,蹲在地上,蹲得很深,经常的动作,为什么很多东西我拍得特别快,而且教室中转来转去,这些东西其实都是为了刚才我说的那个问题。
  171中学情感栖息地
  任曙林拍摄171中学在他自己看来主要是由于离家比较近,这为他的拍摄提供了便捷,在他眼中,他的摄影并不需要跑到远处,去拍摄那些异类的题材,而是将身边的每一份感动拍好,从一个小的题材入手,才可能挖掘出深刻的意义。而171中学成为了任曙林成为知名摄影师的土壤,在这里,他完成了一部青春的历史,一个情感的栖息地。
  凭眼睛的潜能按下快门
  就我个人来说,正好赶上上世纪80年代了,如果我生在今天,我还是这套心劲儿的话,也许找另外一群人去拍了。因为我更喜欢拍人,有些东西要通过视觉找出来,我觉得特别有意思、特神秘、特别奥妙、奥妙无穷,这种东西说不出来,描绘不出来,但是它有。就是在你司空见惯,人人都能看到的景象中,你还能看到什么。为什么叫凝视,因为看有点儿突然一下,凝视就静下来了,静下来之后你就进入一种冥想状态,就像瑜伽似的。这会儿你眼睛还是睁着,但是会恍惚起来,这种看不是三维的,往玄里说就叫感觉或者直觉,这就牵扯到人的潜能。为什么我喜欢说“摄影就是直指心性、立地成佛”意思在这儿,不要惊慌,就进来了。眼睛就是一个晶状体,什么也不是,眼睛特别中介,眼睛跟镜头一样,镜头是外加的滤色镜,我是这么想的。
  拍摄局部最过瘾
  当我拍摄一些人物局部的时候,我开始拍也有顾虑,这能成立吗?比如说拍脚还好一点,特别是脑袋切了,底下还挺全,这主儿严重违规,但拍完之后自己一看,觉得还行,能成立,最后连脚也去掉,就剩屁股中间那一块。脚也是有表情的,从视觉的角度上观察其实和我们以往说的观察是两个概念,以往的观察都是文字的观察,都是约定俗成的.都是摄影没有出现以前的眼睛的观察。摄影出现了,就不是人的眼睛的观察,摄影出现是要开掘人的潜能直觉的,因为人眼早有,盘古开天就是人的眼睛,所以这些秘密你看不见,只有在180年以前的时候,上帝把这个武器给了人类的时候,人类才能够用这种方式来看到、感觉到我们身边这么多秘密,才发现这么多东西,我觉得从这块开始入手谈摄影,才算是起步,才最过瘾。
  80年代的男女关系
  那个年代首先男女生的关系还是比较正常的,老师还要经常鼓励男女生一块做事,叫打破男女界限,后来慢慢就是自然而然改革开放了,男女生交往就不用打破,自然而然就来往了。那会儿来往是很正常的,就是说学校一块做事,放学男生到女生家,家长看到了,说喝点儿水或者怎么样,照顾照顾同学,不会多想,然后你喜欢一个女生,你放了学,你还跟这帮哥们一块走,你们自己一块学习,一块做点儿事情,也就如此而已。
其他文献
期刊
美国自白派诗歌是现代诗歌中颇具特色的诗派,在世界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当代诗歌,特别是中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女性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今天还在影响着中国诗坛。
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性疾病,脑梗的发生通常会让人措手不及。为了帮助患者在发病后第一时间得到正确的治疗,了解脑梗早期症状尤为重要。  脑梗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1.头晕  脑梗的前兆是头晕。很多人都不把头晕当一回事,但脑梗患者经常会出现突然性头晕,在一瞬间会感觉天旋地转,过几秒后又恢复正常,这有可能是因为脑部短暂性缺血导致的,一旦出现这种头晕现象,需要多加注意。  2.眼睛黑蒙  眼睛突然看不见物体,发
期刊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作为传播媒介的翻译,不仅意味着不同语言的相互转换,还意味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人类文化的普同性使翻译成为可能,而文化的差异性又导致
《吴宓日记续编》是吴宓记述自己最后二十余年生命历程的日记。1949年,经历了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吴宓,在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嬗变之际,为了不离开这块对他来说比生命更为
第一奏:吸烟rn吸烟,对身体的危害非常之大,重量级文献研究比比皆是.我反复强调吸烟是心肌梗死年轻化和心脏猝死排位第一的危险因素,戒烟最早获益的也是心血管系统;公共场所立
期刊
腐败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官员平平庸庸、不干实事同样关系到我们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治庸与治腐一样,应该成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完善官员问责制和干部选拔
某跨国公司48岁的老总“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逝世”;某局副局长“工作期间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享年53岁”;重庆一位27岁的民警在体能测试中突然倒下,诊断为心脏猝死。诸多年富力强的精英皆因“心脏病突发”而离开人世,令人痛心。不禁让人感慨生命的短暂和无常,进而思考是什么導致了猝死?要如何预防?  心脏停摆——冠状动脉堵塞  中青年为什么会发生心脏猝死?而且后果往往比老年人严重?  原因在于心
期刊
“矢志塑造未来的强者”是我校在培养学生方面的总体要求和目标。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层面很多,而班干部的选拔和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相关行业不断与时俱进,新媒体专业人才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以适应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文章对新媒体专业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