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造就品格优质、具备开拓创新与实践精神的综合型人才,这一要求也对教育工作提出严峻的考验。STS意思为科学、技术与社会,由此形成的教育理念就是倡导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中的作用,强调培養学生对于科学、技术和社会有机整体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教育理念很符合当前教育的发展战略,促使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一体,从而实现现代化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由此,探究化学教学中STS教育理念的渗透问题,显得十分有意义。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化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并非是无中生有地增加新内容,而是需要在当前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并且符合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的融入内容和方式,这是渗透的基本原则。
(二)倡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STS教育理念,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要倡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保证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相互吻合的,避免出现过难的内容,否则就会有完全相反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
在进行STS教育理念融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考量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选择的化学教学内容要保证是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提升的,对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起着促进作用,否则就不能保证STS教育理念融入的有效性,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环节。
(四)倡导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
化学教学过程中实现STS教育理念的融入,还需要从学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等角度入手,毕竟只有在学生能够正确审视社会的时候,才知道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在社会体系中发挥自己的效能,这就是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并非简单的融入过程,还需要考量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因素,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教育方案的敲定,才能够保证实际教育理念融入效能的发挥。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从必修课的角度入手,可以从选修课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实践课程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课外练习的角度入手,由此形成全方位的STS化学教育体系。详细来讲,其实现路径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来进行:
(一)在化学必修课中的渗透
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化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等知识点,这些都是进行知识拓展的好材料,可以将其作为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重要支撑,使得教育教学内容无时无刻不渗透着STS教育理念。当然,选择良好的切入点,就成为STS教育理念渗透的关键所在。以化学课程中“有机物概述”课程学习为例,在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个视角可以从尿素的人工合成角度入手,第二个视角可以从石油化工业发展的角度入手。详细来讲,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进行:视角一,对于维勒人工合成尿素的故事进行介绍,注重对于该合成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由此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与人们的世界观转变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意识;视角二,以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历程为案例,对于石油化工发展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探究石油化工业中运用到各种化学知识、化学技术和化学原理,由此使得学生了解到化学技术是促进石油化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此时也就知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此时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生往往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这对于促进其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在此次课程中还可以讲述石油资源枯竭引发的战争,对于石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究,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在选修课中的渗透
在当前化学教学体系中也存在选修课的内容,其作为化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融入STS教育理念。对此,笔者认为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结合选修课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找到教学内容与STS教育理念相互吻合的地方,由此实现选修课程的调整和改善。比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等,都可以纳入到选修课程中去;积极邀请当地权威的化学专家、环境保护部门领导来学校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讲座,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去关注化学;除此之外,还可以位学生安排实践性的化学活动,要求学生去调查学校周边存在的各种化学污染,对于其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且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去探究化学学科的价值,进而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培养。
(三)在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渗透
化学实验课程是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程度,锻炼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重要切入口。对此我们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设置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化学实验,比如可以将指纹鉴定原理,食用醋中酸性测量,等等,要求学生在这样的化学實践活动中,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化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常识进行判定和解释,实现化学学科意识的全面培养,促进自身化学实践能力的全面锻炼;其二,开展以生态教育、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为主题的化学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环境污染问题,此时对于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程度也得到加深,这对于进一步引导化学实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而言,是非常有帮助意义的。
(四)在化学课后的渗透 课后练习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过程,其主要价值在于: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促进技能提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练习也是实现STS教育理念渗透的重要契机。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布置更多開放性的课后练习,倡导对于学生化学运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意识,比如要求学生去收集和整理本地区化学污染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给予环境保护部门领导写一份化学污染治理意见书;其二,还可以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化学书籍阅读习惯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化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得其在更加理想的化学知识氛围中,促进自身化学素质的不断提升。
(五)构建开放的STS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开放的STS教育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1.亲身体验,发展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实际,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做”科学,通过体会、感受和亲身经历来理解知识,认识化学,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化学教学还需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展STS教育,使学他们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某次交通事故导致液氯泄漏,事后向当地居民调查当时周围的液氯泄漏情况,对下游的河水取水样分析(如含氯量等),组织学生现场观察周围植物和河中鱼的生长状况,为把泄漏的液氯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提出最佳处理方案等。学生做好记录,然后集体讨论、交流所得的信息,并将处理意见写成建议递交给当地政府。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参与决策,强化判断
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创设多渠道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让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
例如,在学习洗涤业工业时,让学生讨论“拟建一个化工厂需要综合考虑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启发、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如是否靠近原料产地、交通是否方便,水源能源、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劳动力来源,占地费用、政府是否支持、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然后,教师将化工厂由原料到产品所涉及的化学原理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判断现在的纳爱斯公司的厂址定位是否科学?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杜威提出,知识绝对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于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怀疑知识的技能,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真理性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在化学教学进行STS教育,我们不仅让学生理解科学结论,还应当将为什么从事研究、获得结论的过程及在获得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告诉学生,对科学的尝试性解释,应告诉学生目前可接受的理论在该领域达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没法解释等,使学生敢于对科学研究成果、实验、理论模型和科学家所提出的解释进行评价和质疑,发展学生对理论进行评价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STS教育理念是适应教育创新改革所提出的科学构想,这种教育理念的本质是注重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在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考虑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当然,在实现渗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工作者将STS教育理念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时要严格参照化学教学大纲,制定相适应的STS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設计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在教学中对生产、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确保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STS教育理念将会更加深入的融入到化学教育教学中去,并且成为推动化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一、在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的基本原则
(一)立足化学大纲的基本原则
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并非是无中生有地增加新内容,而是需要在当前化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并且符合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的融入内容和方式,这是渗透的基本原则。
(二)倡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STS教育理念,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要倡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保证是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是相互吻合的,避免出现过难的内容,否则就会有完全相反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
在进行STS教育理念融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学生的生活实际,保证考量学生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受,选择的化学教学内容要保证是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能力提升的,对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起着促进作用,否则就不能保证STS教育理念融入的有效性,这一点也是我们需要高度关注的环节。
(四)倡导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
化学教学过程中实现STS教育理念的融入,还需要从学生的科学态度、价值观、社会责任意识等角度入手,毕竟只有在学生能够正确审视社会的时候,才知道如何融入社会,如何在社会体系中发挥自己的效能,这就是情感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具体体现。
二、在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的实践探索
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并非简单的融入过程,还需要考量化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因素,在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实现理想的教育方案的敲定,才能够保证实际教育理念融入效能的发挥。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认为在实际融合的过程中,可以从必修课的角度入手,可以从选修课的角度入手,可以从实践课程的角度入手,还可以从课外练习的角度入手,由此形成全方位的STS化学教育体系。详细来讲,其实现路径可以按照如下的思路来进行:
(一)在化学必修课中的渗透
化学教材中存在很多化学知识、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等知识点,这些都是进行知识拓展的好材料,可以将其作为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重要支撑,使得教育教学内容无时无刻不渗透着STS教育理念。当然,选择良好的切入点,就成为STS教育理念渗透的关键所在。以化学课程中“有机物概述”课程学习为例,在融入STS教育理念的时候,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第一个视角可以从尿素的人工合成角度入手,第二个视角可以从石油化工业发展的角度入手。详细来讲,可以按照如下的方式来进行:视角一,对于维勒人工合成尿素的故事进行介绍,注重对于该合成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分析,由此使得学生对于化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与人们的世界观转变之间的关系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由此懂得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由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意识;视角二,以石油化工业的发展历程为案例,对于石油化工发展的核心技术进行分析,探究石油化工业中运用到各种化学知识、化学技术和化学原理,由此使得学生了解到化学技术是促进石油化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此时也就知道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此时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学生往往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化学学科的价值所在,这对于促进其化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而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在此次课程中还可以讲述石油资源枯竭引发的战争,对于石油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探究,由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二)在选修课中的渗透
在当前化学教学体系中也存在选修课的内容,其作为化学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融入STS教育理念。对此,笔者认为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去进行改善和调整:结合选修课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找到教学内容与STS教育理念相互吻合的地方,由此实现选修课程的调整和改善。比如《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等,都可以纳入到选修课程中去;积极邀请当地权威的化学专家、环境保护部门领导来学校开展化学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的讲座,使得学生能够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理解化学,去关注化学;除此之外,还可以位学生安排实践性的化学活动,要求学生去调查学校周边存在的各种化学污染,对于其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且从化学知识的角度去探究化学学科的价值,进而实现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培养。
(三)在化学实验课程中的渗透
化学实验课程是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理解程度,锻炼学生化学知识应用能力的重要支撑,也是渗透STS教育理念的重要切入口。对此我们需要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设置与生活生产相关的化学实验,比如可以将指纹鉴定原理,食用醋中酸性测量,等等,要求学生在这样的化学實践活动中,更加理性的去看待化学与我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并且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常识进行判定和解释,实现化学学科意识的全面培养,促进自身化学实践能力的全面锻炼;其二,开展以生态教育、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为主题的化学实验,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环境污染问题,此时对于化学学科价值的理解程度也得到加深,这对于进一步引导化学实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而言,是非常有帮助意义的。
(四)在化学课后的渗透 课后练习也是化学教育教学的重要过程,其主要价值在于:巩固知识,深化知识,促进技能提升,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课后练习也是实现STS教育理念渗透的重要契机。对此,教师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布置更多開放性的课后练习,倡导对于学生化学运用能力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意识,比如要求学生去收集和整理本地区化学污染的基本情况,要求学生给予环境保护部门领导写一份化学污染治理意见书;其二,还可以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化学书籍阅读习惯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化学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使得其在更加理想的化学知识氛围中,促进自身化学素质的不断提升。
(五)构建开放的STS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利用学科特点和优势,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开放的STS教育方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1.亲身体验,发展实践能力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接触社会实际,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做”科学,通过体会、感受和亲身经历来理解知识,认识化学,认识科学与技术、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化学教学还需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开展STS教育,使学他们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某次交通事故导致液氯泄漏,事后向当地居民调查当时周围的液氯泄漏情况,对下游的河水取水样分析(如含氯量等),组织学生现场观察周围植物和河中鱼的生长状况,为把泄漏的液氯危害降到最低限度提出最佳处理方案等。学生做好记录,然后集体讨论、交流所得的信息,并将处理意见写成建议递交给当地政府。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参与决策,强化判断
化学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可以很好地为学生创设多渠道参与社会决策的机会,让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
例如,在学习洗涤业工业时,让学生讨论“拟建一个化工厂需要综合考虑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社会和生活经验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启发、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探究的问题,如是否靠近原料产地、交通是否方便,水源能源、技术资源的可获得性及劳动力来源,占地费用、政府是否支持、是否会造成环境污染等。然后,教师将化工厂由原料到产品所涉及的化学原理介绍给学生,最后让学生判断现在的纳爱斯公司的厂址定位是否科学?学生兴致勃勃,争着发表自己的见解。
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杜威提出,知识绝对不是固定的、永恒不变的,它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一部分,既作为这个过程的结果,同时又是作为另一个探究过程的起点,它始终有待于再考察、再检验、再证实。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教会学生怀疑知识的技能,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真理性并不是永久不变的。在化学教学进行STS教育,我们不仅让学生理解科学结论,还应当将为什么从事研究、获得结论的过程及在获得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告诉学生,对科学的尝试性解释,应告诉学生目前可接受的理论在该领域达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哪些问题没法解释等,使学生敢于对科学研究成果、实验、理论模型和科学家所提出的解释进行评价和质疑,发展学生对理论进行评价的能力,不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STS教育理念是适应教育创新改革所提出的科学构想,这种教育理念的本质是注重将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结合,在全面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考虑人所应有的社会责任。当然,在实现渗透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工作者将STS教育理念渗透在化学教学过程时要严格参照化学教学大纲,制定相适应的STS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設计实验项目;注重学生在教学中对生产、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确保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STS教育理念将会更加深入的融入到化学教育教学中去,并且成为推动化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