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龙泉青瓷市场行情,似乎一直处于低谷状态,而去年明初龙泉官窑的发现着实让收藏界大吃一惊,现在,不少收藏者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这些在之前不屑一顾的明代青釉瓷器。
从整体上看,目前收藏界对龙泉窑青瓷的了解程度还不高,收藏龙泉窑青瓷的人也不多,区域性较强,主要集中于浙江一带,进入的资金相对较少,市场价格也不高。虽然近几年整个瓷器市场行情上涨,出现火爆局面,但龙泉窑青瓷价格上涨速度仍然比较慢。可以说,与火热异常的元青花及清三代瓷器市场相比,龙泉窑还是一个冷门,但也正因为龙泉窑还处在初级阶段,其巨大的潜力和升值空间也日益受到关注。
首先,龙泉窑烧造历史悠久,传世藏品数量相对较多,且器形丰富,品种多样,高中低端各个层次的藏品都有。另外,龙泉窑自南宋开始大规模外销,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这就决定了其潜在的市场是十分广阔的,一旦升温,其后劲很足。其次,与各领风骚数百年甚至数十年的其他名窑相比,有着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龙泉窑,不是几个字几句话就能概括或作出全面系统评价的。龙泉窑是青瓷中的集大成者,关于龙泉窑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重新认识和定位,其内在的文物、史料和艺术价值都可以被进一步挖掘。
而明初龙泉官窑的发现对于实现龙泉青瓷的提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因为官窑,所以珍贵”,正是收藏者、投资者的心理偏好。长期以来,龙泉青瓷的价格上不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定位问题。一般认为,龙泉窑基本上是属于民窑系统的,最多只是在南宋出过一些仿官窑的器物。与宋五大名窑相比,又缺乏一个有分量的历史评价,所以龙泉窑一直比较冷门。
龙泉存在官窑的揭晓给龙泉青瓷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最直接的就是明龙泉官窑器的价格飞速上涨,比如刚刚结束不久的匡时国际2006春拍上就有一件明永乐龙泉窑刻花折枝牡丹纹菱口大盘(口径47厘米),成交价是165万元。类似规格大小的盘子如纽约苏富比2004年3月23日拍卖的龙泉青瓷葵口盘(口径47.6厘米),成交价仅4.8万元美元(折合人民币397,440元),仅两年时间涨了4倍有余。
明初龙泉官窑青瓷传世数量稀少,在国内拍卖市场上难得一见,从2002年到2005年总共加起来可能还不到十件。由于之前对它的认识与了解几乎一片空白,2005年以前的拍卖价格十分低廉,其市场价格基本都在10万以下。比如上海敬华2002上秋拍的一件明龙泉青釉盘(口径52厘米),估价只有2.5~3万元仍流拍,荣宝拍卖2004春拍一件明龙泉青釉暗刻花卉纹大盘(口径63厘米),估价只有5~8万元,也还是流拍。这一情况到2005年开始好转,云南典藏2005年1月23日拍的明龙泉窑缠枝牡丹图纹梅瓶(高39厘米)以34.1万元成交,中国嘉德2005年5月15日拍的明永乐龙泉窑刻花卉纹菱口大盘(口径64厘米)以66万元成交。这和国内市场逐渐与海外市场接轨是分不开的。
明初龙泉官窑青瓷传世完整器主要流散在海外,所以在海外的认知度要比国内高。以香港苏富比和香港佳士得两大拍卖公司为例,从1994年到现在,两大拍卖公司各已推出十多件明初龙泉窑珍品。2000年以前由于市场不景气流拍较多,但市场价格要远远高于内地,比如佳士得2001年4月30日上拍的一件明14世纪龙泉窑青釉菱花口大盘(口径62.2厘米)以58.75万元港币成交,2002年10月28日一件明15世纪龙泉窑青釉执壶(高29.7厘米)以近66万元港币成交,这些价格都远远高出一般的龙泉窑青瓷拍品。香港苏富比的拍卖记录更加辉煌,香港苏富比2003年10月26日一件早明龙泉窑青瓷玉壶春瓶(高33厘米)以454 多万元港币成交,甚至超过了其4月 27日拍卖的南宋龙泉窑三足炉(高13.3厘米,成交价:HKD 3,198,400),在龙泉窑瓷的拍卖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笔。这一超越是耐人寻味的,它说明明代龙泉官窑精品并不逊色于南宋时期的杰作,其艺术价值已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次拍卖的成功,苏富比在2004年又推出好几件明初龙泉窑精品,分别在纽约、伦敦、香港等地拍卖,虽未能再创新高,但成交价格仍然非常可观。如2004年10月31日,苏富比在香港拍的明龙泉窑青瓷棱口折沿大盘(口径55.5厘米,光素无纹)以84万元港币成交。香港苏富比2005年春拍一件明15世纪初龙泉青瓷枇杷纹棱口折沿大盘(口径46.8厘米)更是将估价提到120万~150万元港币,而上文提到的纽约苏富比2004年拍卖的龙泉青瓷葵口盘与该盘在花纹上是完全相同的,比之于匡时,苏富比更是在一年的时间里将价格拉升了三四倍。虽然此盘最后未能成交,但已对其在经济价值上作了肯定,这一价位也无疑影响到国内市场。
龙泉官窑的发现公布以后,这批明初龙泉精品瓷的高价定位就更加鲜明了,如香港佳士得今年春拍有9件龙泉青瓷进行拍卖,其中有两件明龙泉官窑器,一件明14~15五世纪龙泉窑青釉划牡丹折枝果纹棱口盘(口径48.6厘米)估价是100到150万元港币,另一件明初龙泉窑青釉棱口盘(口径62.5厘米)估价更高达350到450万元港币。
由于明初龙泉官窑与同时期的景德镇官窑器两相呼应,同类景德镇官窑器的价位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系。就目前来说,明初龙泉官窑青瓷在市场价格上还是低了一个台阶。为了更有针对性,我们仅以与明龙泉官窑器相似度最高的永乐青花器为例,仍以香港佳士得和香港苏富比为例。从1992年到2005年,佳士得一共推出63件明永乐青花器,成交的24件。从历年的成交情况来看基本上可分三个阶段。1992年到1999年的市场是一个“冷”字,8年中的32件拍品仅成交了4件,其中有3件都是1992年成交的;2000年到2002年则是一个“温”字,这3年的12件拍品中成交了4件;而从2003年到2005年则非一个“热”字了得,这三年来不仅拍品数量有所丰富,而且成交率也大大提高,价格更是上了一层楼,尤其是2004年,一件永乐青花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拍到了4千多万港币,一件永乐青花龙凤呈祥棱口洗拍出了2600多万元港币,2005年又有一件永乐青花折枝果纹墩碗拍到了3千多万元港币。苏富比的情况与佳士得相似,从1995年到2005年,苏富比一共推出53件明永乐青花器,已成交的15件,2000年以前的成交率也很低,32件拍品中仅成交3件,2000年开始有所转变。从拍卖记录来看,永乐青花瓷器的市场行情虽然经历了由冷到热,但可以看到,其价格起点一直是比较高的。佳士得成交的24件拍品中,只有5件是在百万元港币以下的,苏富比早在1998年就有一件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卉瓜果纹梅瓶拍出1102万元港币,从2002年开始,其成交记录也都在百万元港币以上。
近年来明永乐青花器在内地的行情更是炙手可热,比如,今年匡时国际4月22日拍卖会上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牡丹纹菱口大盘(直径44.3厘米)就拍出了385万元高价,而香港苏富比在2005年10月23日一件与此盘在花纹器形上完全相同的明永乐青花折枝牡丹纹棱口折沿盘(直径43.5厘米),其成交价也才102万元港币(折合人民币1,081,200元),苏富比的这件盘子早在2001年10月29日就拍卖过,当时的成交价是59万元港币。值得一提的是,上文也说到的匡时这次拍卖中还有一件明永乐龙泉窑刻花折枝牡丹纹菱口大盘,此盘与1470号青花菱口盘在花纹和器形风格上类似,规格大小也接近,但此盘成交价是165万,两者相比,明龙泉官窑青瓷的价位要相对逊色。龙泉官窑与景德镇官窑是按照相同的样制烧造的,两者难分上下,各有千秋,所以价位上也应该平分秋色。龙泉官窑青瓷目前虽已经身价百倍。但升值空间还是比较大的。更何况,物以稀为贵是普遍的价值规律,明初龙泉官窑青瓷的传世数量是明显少于景德镇官窑器的。
明初龙泉官窑器已经成为龙泉青瓷拍品中的佼佼者,进而也会惠及到明初民窑器的价格,南宋与明初的龙泉窑青瓷将会成为风格不同的两个高峰系列。
除了价位的上涨,还有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龙泉青瓷市场的关注程度提高了。征集龙泉窑青瓷藏品进行拍卖的拍卖行有所增加,尤其是一些拍卖行还大规模推出龙泉窑青瓷拍品。自去年上海信仁秋拍推出龙泉窑精品专场拍卖后,紧接着浙江盘龙2005秋拍又推出了56件龙泉窑青瓷,今年中拍国际春拍更推出64件龙泉窑青瓷,正在征集中、酝酿中的更多,这在以前都是没有过的。
龙泉窑的升温显然已初露端倪,所以目前收藏龙泉窑瓷器不失为一个好时机。但任何市场都需要理性,龙泉官窑的揭晓既给龙泉窑市场注入了活力,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最主要的就是在价格上会出现盲目抬价或故意炒作,市场风险有所增加。
比如今年年初,重庆举行的央视首届民间藏宝重庆选区的拍卖会,一件宋代龙泉窑琮式瓶,竟将起拍价定到了800万元,一时备受媒体关注和追捧,后来虽已降到300万元起拍,但仍然流拍。琮式瓶由古代玉琮演变而来,器形尊贵,市场价格较其他普通器形高。如2004年6月9日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就有两件南宋龙泉窑琮式瓶,分别拍到235200英镑和100800英镑,折合成人民币是354万元多和151万元多,这在历年龙泉窑拍卖记录中是不多见的,而这两件确实也是龙泉窑琮式瓶中的上乘之作。不过这个价位与南宋官窑琮式瓶相比又差了一大截,1995年北京翰海秋拍有一件南宋官窑琮式瓶拍了902万元高价,尽管此瓶内足有小伤,呈色也不够纯正。云南典藏2001秋拍上一件南宋官窑琮式瓶更是拍到了1100万元,并成为当时国内高古瓷单件拍品成交首次突破千万大关的新记录。重庆拍卖会上的南宋龙泉窑琮式瓶的估价显然已接近南宋官窑琮式瓶的拍卖记录。虽然古人也早已指出南宋时的“龙泉窑,妙者可与官窑争艳”,从某种程度上说,上等龙泉窑青瓷的艺术价值也并不在南宋官窑之下。但官与非官的价位体系一直存在很大差距,除了官窑器本身的稀有性和珍贵的文物史料价值等客观因素以外,“以官为贵”的收藏理念和偏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扭转的。
其实,龙泉窑的升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整个瓷器市场环境,这是要有一定时间的。而目前普遍存在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大部分人是为投资而收藏,真正为收藏而收藏,讲究在收藏过程中提高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很少,这些都不利于收藏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尤其像龙泉窑青瓷,很多人认为龙泉窑青瓷的辨伪是最难的,充斥市场的龙泉窑高仿品也有不少,所以在收藏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鱼龙混杂之中谨慎前行。
(责编: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