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反实在论语境分析方法的建构

来源 :哲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b345g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20世纪反实在论对语境分析方法的选择 随着20世纪“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以及“修辞学转向”的演进,反实在论在与实在论的论争中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为了在论争中取得优势,20世纪的反实在论在其科学哲学研究中相继引入了语形学、语义学和语用学,作为其重要的分析方法。但是,反实在论者在反思其发展历程时却发现,如果孤立地对待这三种分析方法,它们都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
其他文献
哲学的使命之一在于不断地对它所要把握在思想中的时代、人性和人生进行反思和自觉。时代的演进和哲学批判的转向是我们重新审视当代人生观问题的逻辑原点。人的存在和感性幸福,在社会日益工业化、世俗化的时代洪流中,业已成为现实的追求,人性的丰富和全面成长成为当代思想文化的自觉意识。因此,传统哲学对人性的批判、对人生的理解和规定,已经不能再绝对化为惟一的符合人性的存在方式,时代要求哲学的批判应当凸显其思维的价值维度和人学性质。这样,哲学对人生的反思就应跟上社会生活的时代步伐,以期对人的存在和生活进行科学的解释和现实的指
期刊
期刊
如果说西方人文学术的强项在于纯粹哲学和文史哲学飞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长处则在于文史浑然和文思粘连:文化典籍丰富的史料和细致的考证常常令人叹为观止,但是在深层的文史哲理和周密的文史思辨方面一直未脱疲软的状态。重要的问题不仅在于这一环节的疲软,而且在于国人对疲软现象的视若无睹,即阙而略之的学术观瞻。
期刊
期刊
2005年11月9日,几代哲学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庆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50华诞和《哲学研究》杂志创刊5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为哲学所成立50周年题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老一代哲学家的风范,为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事业努力奋斗。”
书的价值决定着出版社与废品回收站的距离:有的书,一经问世就濒临死亡,我们可以让它短暂逗留于书桌,但却决不用它来庄严书架。这类书自然会使出版社成为回收站的近邻。但还是有一类书,即便读得破旧了,也依然坚实地占据着我们书桌或书架的一角,它使出版社与回收站无缘。在我看来,欧阳康教授主编的《当代英美哲学与哲学家研究丛书》(简称《丛书》)就有希望属于后者。
自克里普克试图运用可能世界语义学恢复传统的密尔式专名理论,并反对摹状词理论以来,一些哲学家继续完善克里普克的理论,另一些哲学家则不断地使摹状词理论更加精致化。两派哲学家各自维护自己理论的基本前提,互相指责从对方理论的基本前提出发会导致令人难以接受的结论。毫无疑问,两派的对立是很明显的:一派认为,作为语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的专名是对象的标记,它本身是没有任何涵义(内涵)的,它在语言中的功用是直接指示它所指的对象,因而它是严格指示词(rigid designator);另一派则认为,我们实际使用的专名是一族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