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简单介绍了天水秦州区大樱桃标准化管理的一些成功经验,即适宜区域发展、选择适栽品种、起高垄挖大穴建园、合理间作、依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形、幼树控旺促花技术。
关键词:大樱桃;标准化管理;早果技术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4-0031-02 中图分类号:S662.5 文献标识码:B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优质大樱桃露地适宜产区之一。近年来,该区和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紧密协作,在基地布局、优良品种选择、高标准建园、幼树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适地发展
根据大樱桃生态适宜指标,通过分析全区各乡镇、区域气候及立地条件,该区藉河流域的中梁、玉泉、太京、藉口、关子、皂郊等乡镇海拔1 500 m以下,光热资源丰富的浅山区具备生产优质大樱桃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秦岭、牡丹、杨家寺、汪川等气候相对冷凉的乡镇发展大樱桃,必须先行建立小面积试验点观察,绝不能一哄而上。
2 选择适栽品种
通过多年来的观察比较,优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性状优、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主要包括:早熟品种红灯、美早、早大果、布鲁克斯等,中晚熟品种萨米脱、宾库、拉宾斯、艳阳、晚红珠等。在品种配置上适度加大了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为确保新建基地苗木质量和品种纯度,全面加强了区内大樱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的管理扶持力度,对接穗采集、苗木嫁接、起苗调运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彻底解决了新建基地品种混杂的问题。由于全区大部分大樱桃建园区域属于山旱地,因此多选用大青叶等对水肥条件要求较低、生长势强、抗性强的乔化型砧木嫁接育苗。
3 采用起高垄和挖大穴相结合的建园整地模式
一是确定合理密度。乔化砧苗木栽植株行距为3 m×(4~5) m。农户分散建园,行距可采取4 m;种植大户规模化建园,要将行距加宽到5 m,以便于机械化管理。二是规划起垄。将中线两边各60 cm之外的熟土翻起拍细,堆在起垄的位置,做成高垄。垄下宽120 cm、上宽100 cm, 两边高30 cm,中间稍低,垄面呈“ ﹀ ”形。三是开挖大穴及土壤改良。垄起好后,按照栽植株距,在垄的中线规划打点,开挖80 cm见方的大穴,把腐熟细碎农家肥(50 kg/坑)、磷肥(1 kg/坑)及秸秆等有机物(10 kg/坑)和行内熟土混合均匀,坑内全部用熟土拌肥回填。提倡夏秋季开挖大穴,结合降雨分次回填,以熟化土壤,提高定植穴墒情。四是“插花”栽植苗木。为提高今后授粉效果,各品种要在行内插花栽植,苗木栽植深度要适宜,秋栽的苗木必须在土壤封冻前进行防寒保护。五是通行覆盖黑膜。春季树盘浇水,待水完全下渗后覆土,将垄面整修成中间低、两面高的“ ﹀ ”形,即苗干处略低,以利于集纳雨水。垄面整修好后通行覆盖120 cm宽的黑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完全贴实,以保墒提温。黑膜兼具抑制杂草的作用,可节约果园除杂草的用工。
4 合理间作
以往建园过程中,部分农民在新建樱桃园内套种小麦、油菜等作物,严重影响新植苗木成活及生长。种植大户集约化建园模式中,用于果园除草等的用工投入在前期管理中所占比例较大,业主叫苦不迭。通过多年探索,目前该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间作套种模式:一是农户分散管理的果园,建议套种黄豆、土豆等作物,不仅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肥土壤。二是对大户采取集约化建园模式,重点推广行内套种箭舌豌豆,秋季打碎深翻入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由于箭舌豌豆具有匍匐生长的特性,因此可以有效抑压杂草,降低果园除草用工。为使幼苗能够尽快覆盖行内地面,可适当增加下种密度。
5 选择适宜树形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在山旱地新建大樱桃园重点推广小冠疏层形树形,在川水地大樱桃园重点推广自由纺锤形树形。同时综合应用抹芽、抠芽、刻芽、别枝、开角、摘心、强旺中心干、当年摘心促发二次枝等技术手段,促进新栽幼树多发枝、快长树、早成形、早结果。
6 幼树控旺促花
一是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对1~3年生幼树控制使用速效氮肥,尽量使用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或在新梢生长期叶面喷施磷、钾肥。二是针对大樱桃干性和顶端优势强、树冠容易郁闭、进入结果期迟、早期产量较低的问题,在修剪方法上,以生长季修剪为主,休眠期修剪为辅,适当延迟春季修剪时间,加强生长季拉枝、摘心和扭梢,缓和树势,控旺促花。三是5月上旬叶面喷施200~400倍PBO液,控制幼树旺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早期产量。
关键词:大樱桃;标准化管理;早果技术
文章编号:1005-345X(2015)04-0031-02 中图分类号:S662.5 文献标识码:B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优质大樱桃露地适宜产区之一。近年来,该区和天水市果树研究所、甘肃省大樱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单位紧密协作,在基地布局、优良品种选择、高标准建园、幼树标准化管理等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适地发展
根据大樱桃生态适宜指标,通过分析全区各乡镇、区域气候及立地条件,该区藉河流域的中梁、玉泉、太京、藉口、关子、皂郊等乡镇海拔1 500 m以下,光热资源丰富的浅山区具备生产优质大樱桃的自然资源条件。在秦岭、牡丹、杨家寺、汪川等气候相对冷凉的乡镇发展大樱桃,必须先行建立小面积试验点观察,绝不能一哄而上。
2 选择适栽品种
通过多年来的观察比较,优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立地条件、综合性状优、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良品种,主要包括:早熟品种红灯、美早、早大果、布鲁克斯等,中晚熟品种萨米脱、宾库、拉宾斯、艳阳、晚红珠等。在品种配置上适度加大了中晚熟品种的比例。为确保新建基地苗木质量和品种纯度,全面加强了区内大樱桃良种苗木繁育基地的管理扶持力度,对接穗采集、苗木嫁接、起苗调运等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彻底解决了新建基地品种混杂的问题。由于全区大部分大樱桃建园区域属于山旱地,因此多选用大青叶等对水肥条件要求较低、生长势强、抗性强的乔化型砧木嫁接育苗。
3 采用起高垄和挖大穴相结合的建园整地模式
一是确定合理密度。乔化砧苗木栽植株行距为3 m×(4~5) m。农户分散建园,行距可采取4 m;种植大户规模化建园,要将行距加宽到5 m,以便于机械化管理。二是规划起垄。将中线两边各60 cm之外的熟土翻起拍细,堆在起垄的位置,做成高垄。垄下宽120 cm、上宽100 cm, 两边高30 cm,中间稍低,垄面呈“ ﹀ ”形。三是开挖大穴及土壤改良。垄起好后,按照栽植株距,在垄的中线规划打点,开挖80 cm见方的大穴,把腐熟细碎农家肥(50 kg/坑)、磷肥(1 kg/坑)及秸秆等有机物(10 kg/坑)和行内熟土混合均匀,坑内全部用熟土拌肥回填。提倡夏秋季开挖大穴,结合降雨分次回填,以熟化土壤,提高定植穴墒情。四是“插花”栽植苗木。为提高今后授粉效果,各品种要在行内插花栽植,苗木栽植深度要适宜,秋栽的苗木必须在土壤封冻前进行防寒保护。五是通行覆盖黑膜。春季树盘浇水,待水完全下渗后覆土,将垄面整修成中间低、两面高的“ ﹀ ”形,即苗干处略低,以利于集纳雨水。垄面整修好后通行覆盖120 cm宽的黑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完全贴实,以保墒提温。黑膜兼具抑制杂草的作用,可节约果园除杂草的用工。
4 合理间作
以往建园过程中,部分农民在新建樱桃园内套种小麦、油菜等作物,严重影响新植苗木成活及生长。种植大户集约化建园模式中,用于果园除草等的用工投入在前期管理中所占比例较大,业主叫苦不迭。通过多年探索,目前该区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间作套种模式:一是农户分散管理的果园,建议套种黄豆、土豆等作物,不仅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培肥土壤。二是对大户采取集约化建园模式,重点推广行内套种箭舌豌豆,秋季打碎深翻入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由于箭舌豌豆具有匍匐生长的特性,因此可以有效抑压杂草,降低果园除草用工。为使幼苗能够尽快覆盖行内地面,可适当增加下种密度。
5 选择适宜树形
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在山旱地新建大樱桃园重点推广小冠疏层形树形,在川水地大樱桃园重点推广自由纺锤形树形。同时综合应用抹芽、抠芽、刻芽、别枝、开角、摘心、强旺中心干、当年摘心促发二次枝等技术手段,促进新栽幼树多发枝、快长树、早成形、早结果。
6 幼树控旺促花
一是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对1~3年生幼树控制使用速效氮肥,尽量使用磷、钾含量较高的复合肥,或在新梢生长期叶面喷施磷、钾肥。二是针对大樱桃干性和顶端优势强、树冠容易郁闭、进入结果期迟、早期产量较低的问题,在修剪方法上,以生长季修剪为主,休眠期修剪为辅,适当延迟春季修剪时间,加强生长季拉枝、摘心和扭梢,缓和树势,控旺促花。三是5月上旬叶面喷施200~400倍PBO液,控制幼树旺长,促进花芽形成,提高早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