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数学教学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bang027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一直以来就是大家讨论的话题,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
  关键词 情境教学;教学观念;问题意识;数学应用
  
  所谓教学,首先要有好的教,才有可能有好的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必须要有创新意识,采用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活动的创新,老师是关键,如果老师没有创新的意识和实现创新的能力,那么,教学创新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阶段全国大力推行的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就是对学生的培养和点拨。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一直以来就是大家讨论的话题,而这里面就蕴含了教学创新的真谛
  
  1 转变教学观念,增强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教学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好解决的问题,从而会产生困惑和疑问,这会促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认真研究,这样,在原来的问题上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并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学上把这种思维方式称之为“问题意识”。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进行了一项有名的心理实验:“把两组学生作为被试对象,让他们做同样的习题。这些习题包含不少新的知识点,需要先阅读理解后才能开始做。齐加尼克让一组做完,另一组中途停止,过一段时间后。再来检查两组学生的记忆效果_结果发现,做完作业的这一组学生记忆的少,而没有做完的那一组学生反而记得多。再重新分组进行试验,结果仍然如此”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当人对某一问题产生困惑的时候,他就会有更强的去探究这一问题的愿望,如果像实验中那样完全做完了自己的任务,那么就不会产生这种积极的愿望,从而对这一问题失去了兴趣。所以,一位好的老师在每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都会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去思考。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维,常有创新。”而往往我们老师总认为,在一个教学活动结束后,学生没有任何问题了,教学就成功了。这样,正是忘记了“行成于思,毁于随”的古训。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学生会提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这才真正体现了当前课程改革的意义。
  比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最主要的且的就是解决如何得出前n项和Sn。表达式这一问题,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性质,为了让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接纳新知识,老师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①求1 2 3 … 100:?学生运用小学时就已经学会的高斯求和知识很容易得出结果;②考虑一下,能不能运用这种方法求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S。?可以根据高斯求和知识得出Sn=(a1 an) (a2 am-1) …;③Sn求和公式中的每一个括号里面的数是不是相等的?根据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可以得出它们是相等的;④按上面的分法可以将数列分为多少组呢?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学生的思考后,可以得出:这个问题的结果是由n的奇、偶性来决定的;⑤最终可以得到Sn=(a1 an)·n/2,此公式跟哪个公式类似?求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得到的?从而归纳出求数列前n项和的一种重要方法:倒序相加法。这样,根据事先设置好的问题。层层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每个问题都需要有学生的思考来解决,从而让学生更扎实灵活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2 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创设成功教学的氛围
  
  兴趣是学生学习好的第一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中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高的特点,老师用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和学习兴趣,尽可能把比较抽象的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公理等内容结合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给学生讲出来,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超过预期的效果,让学生产生“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心向,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策略。
  比如,在学习抛物线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按传统方式,一般是先讲概念,接着是举例子,然后再做习题、小测验。最后布置作业、老师批改而在美国,老师在讲了抛物线的概念后,马上就布置作业,让学生去绘制乔丹投篮篮球走过的路线,乔丹是怎么把球投进的?学生自然会对此充满兴趣,学生就会一遍遍的看录像,去网上查找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最终找到了其中的规律。对于一个抛物线来说非常的简单,但是老师却用如此复杂的方式去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注重数学应用,让思维有更广阔的空间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产生和许多重要发展都与现实世界的相关活动和其他相关学科的需要密切联系的,同时,数学作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有力工具,又促进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大脑中的任何想法,如果不去实践,它也只能是想法,不会对社会产生任何影响;同理,所有知识,如果不去实践,仅仅停留在课堂上,那么它顶多也就是一次实验,也不会让社会有一丝的变化。因此,想法只能与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它的作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有一首诗写得很好:“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社会实践,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源头活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需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学会使用数学的方法去认识和感知这个世界,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提升教学有效性,实现有效教学是当前基础教育界共同的呼唤。一般地伴随着数学教学的进展,每一个班级的学生常常会出现好、中、差等几个层次。一部分学生数学成绩突出,思维活跃,老师布置的任务能轻松地完成,而另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会产生困难,跟不上平均水平,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长此下去,会造成恶性循环。然而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作为教师都不能忽视这两块阵营,我们应该让尖于生更尖,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在我的理解中,应用意识是一种主动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的意识,是一种数学的思维习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用意识主要体现为:面对现实.有从数学的视角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面对问
对人才的需求;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调动学习兴趣;联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应用能力;课外实践.
本文阐述利用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测压同时输出测温信号的原理与方法.在恒流供电条件下,对YZW-84型φ2.8mm 微型压力传感器进行了静态温度标定;在微机数据采集系统上测定了阶跃温度响应特性,借助软件进行数字滤波后,使YZW 型压力传感器的测温动态范围扩展1~2个数量级.
期刊
摘要 从生命的角度来看,每一节课都应该是不可复制的生成过程,所以真实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对那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教师应发挥教学机智,促进有效生成。  关键词 合理支架;捕捉课眼;印时“变奏”;有效生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处于特定的社会转型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原来被我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三部分“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之中明确指出:“推动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任务驱动学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