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批评家布鲁姆在《影响的焦虑》中提出的理论,从一种独特的心理学视角阐发了关于文艺传统与创新的观念。作者不完全同意“一个诗人促使另一个诗人成长”的理论,认为前辈作家对于后人的影响可能具有消极意义,即前人的巨大的诗歌成就可能使后人产生巨大的心理焦虑,而成为其创新途中的障碍,后人不得不通过“误读”的方式偏移前人影响的辐射。而这一理论恰好也深深打上了作者本人的个性烙印。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误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一.哈罗德·布鲁姆生平及其犹太身份在文学界的渗透
作为一个身在美国的犹太人,哈罗德·布鲁姆的民族身份使他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被排斥,他用尽一生都在努力地抗拒自己的身份不被接受的状态以及寻求主流社会的认同,充满抗争精神,为此,布鲁姆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文化方向,通过在学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来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掌握解释的话语权,从而融入主流社会,乃至变为其中的代表人物。而他的犹太背景和文化反而成为他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特征。他的重要理论发现——影响的焦虑,其中所包含的文学写作历时的发展过程,建构了影响的焦虑理论的基础。“影响的焦虑”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文化和文学的再生产、再创造,只不过这种再生产、再创造是一种不同以往的、超乎前人作品与成就的新作品新成就的出现。通俗地说,就是文学和文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那么布鲁姆是怎样来强调自己的犹太身份呢?布鲁姆之前是通过其对浪漫主义的深刻研究得以进入美国学术界的,他通过在其理论作品《影响的焦虑》中引进和他共同具有犹太身份的弗洛伊德的学说、观点开始,逐渐将其犹太人的民族身份渗透进去,在他的“影响的焦虑”理论的第三部著作 《卡巴拉与批评》一书中,布鲁姆将自己本身具有的犹太话语系统以及犹太人神秘主义的传统与修正后的文学概念相结合,明确表明了自己犹太诺斯提阐释的立场。在影响的焦虑理论的完结篇《诗歌与压抑》中,布鲁姆将自己的六个修正转换成为限制、替换和呈现递进式的三层修正,这也成为布鲁姆强调自己犹太身份的最后步骤。与此同时,布鲁姆也表达了其对于“诗的影响”这一概念的理解、认识与阐释。从诗的历史这一条线来看,前辈诗人会不可避免地对后辈诗人产生影响,这是毋庸置疑、毫无疑问的事实。在一贯以来的传统中,这种影响一直都被看作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力量,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沿袭前代诗人传承下来的风格、体裁和形式,并对此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写出新的文学作品,这样便构成了一个独立完善的、一以贯之的诗的体系。布鲁姆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有非常浓郁的主观色彩的大幅修正。在他看来,前辈诗人对后辈诗人的这种影响和传承关系已经是启蒙运动之前的理论,当时的人们尚未对前辈诗人的作品成就对后辈诗人所造成的影响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尚未产生焦虑感,对于诗人来讲,诗歌只是一种需要勤奋投入的工作。就像英国抒情诗人与剧作家本·琼生所言:“能够将另一位诗人的实质或财富转化为我所用的东西。选择一位超越其他人的大师,向他学习,一直到自己达到能与这样一位大师乱真的程度。”
布鲁姆深入分析诗人心理,在他看来,后辈诗人沿袭与继承前辈诗人所留下来的风格、形式和题材,会因此产生一种因为受人恩惠而心有愧疚和亏欠的负债感并竭力摆脱,真正出色有能力的后辈强者诗人会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来挑战成就卓著的前辈诗人的权威,通过故意“误读”前辈诗人的诗作的方式来设法从根本上摆脱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自身独立自主的、不同于他人的优势地位。从而,前辈诗人对后辈诗人的单纯的影响和传承关系转化为类似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式的竭尽全力摆脱前人的影响,不活在前人光环下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与行为。哈罗德·布鲁姆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学说来分析和建构他的诗学框架,他提出诗的历史就是精神分析意义上的“家庭罗曼史”这样的新颖论点。在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看来,前代有作为、有成就的诗人是后代诗人的榜样以及学习的对象,后辈诗人在前辈诗人成就的基础上、站在前辈诗人的肩膀上因袭、扬弃、传承、发扬,实现了文学传统的突破,最终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历时性的完整体系。而“影响的焦虑”则是指这样的一种诗歌理论, 即后来者(也就是当代诗人)因被笼罩在前人成就的阴影之下,由此产生了心理上的焦虑和困扰并设法摆脱这种影响,于是采取“强力误读”的方式,通过对前辈诗人的诗歌成就的偏移、曲解和阐释来反抗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从而驱散阴影,另外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光明天地。尽管布鲁姆本人对此曾经解释:“影响的焦虑并非侧重父辈诗人,而是侧重故事、小说、戏剧和诗歌中所取得的焦虑。后辈诗人可能或者可能没有内化这种焦虑。然而,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首强劲诗歌是取得的焦虑。”作者更加強调的是文本之间而非诗人之间影响的焦虑和强力误读的关系, 但其中依然强烈渗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后来者企图脱离前驱阴影采取的对策
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作品成就的强力误读是在前人的影响下做出的反映行为。其中包含的无论是前人对后人造成的影响,还是后人为摆脱前人影响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自主选择的,并非不自觉的被动接受。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话来说就是强力误读。而其本人在研究和提出“影响的焦虑”理论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面的理论,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帮助与深刻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正好暗合了后来者与前人的身份,是一个后来者接受并汲取前人成就中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再设法摆脱前人影响的一个生动的案例,正是“影响的焦虑”理论的生动写照。为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布罗姆的该理论与弗洛伊德珠玉在前的深度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由此,经过深入的考证,我们可以发现哈罗德·布鲁姆在其作品中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观点方面。在关于六种修正比的论证中,尽管哈罗德·布鲁姆非常同意并且经常性的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念,但在一个基础的层面上,布鲁姆却背离了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潜意识中的主体本我在面临现实和道德方面的受挫、抑郁而产生焦虑情绪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填补内心的空洞,获得替代性的满足,其实,我们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进行合理的推断,诗人可以“升华”、“移情”,从而消除不良情绪,重新恢复心态的平衡,但是哈罗德·布鲁姆却觉得只能用“强力误读”这样一种方式来消除后辈诗人的焦虑和压抑,就像俄狄浦斯“弑父”一般,体现出他自身认识和理论上的局限性。
第二便是身份与成就方面的误读。布鲁姆刻意着重突出弗洛伊德的文学成就,其实本质上是故意忽视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所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在精神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所提出的各种观点,无论是“俄狄浦斯情结”还是潜意识,还是本我自我超我,恰恰就是哈罗德·布鲁姆在酝酿其影响焦虑理论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理论借鉴。而他作为忘恩负义的后来者,其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强力误读,恰好验证了布鲁姆自身所提出影响的焦虑理论,即后来者通过对前人成就的先接受后误读来吸取前人成果,再摆脱前人影响,从而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总结
布鲁姆创立的影响的焦虑理论对于传统的文学理论来说是一次改革和创新,他认为“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诗的影响是强者诗人彼此之间的暗中的争斗、较量与抗衡,通过误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过程,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诗歌的主要传统就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成就的偏移、曲解、阐释和误读的历史,由此历时性的不间断的创新中持续向前推进并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8.
[2]张龙海.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4(4):103.
关键词: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误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6--02
一.哈罗德·布鲁姆生平及其犹太身份在文学界的渗透
作为一个身在美国的犹太人,哈罗德·布鲁姆的民族身份使他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被排斥,他用尽一生都在努力地抗拒自己的身份不被接受的状态以及寻求主流社会的认同,充满抗争精神,为此,布鲁姆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选择文化方向,通过在学术方面取得的成就来获得主流社会的认可,掌握解释的话语权,从而融入主流社会,乃至变为其中的代表人物。而他的犹太背景和文化反而成为他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别具一格的特征。他的重要理论发现——影响的焦虑,其中所包含的文学写作历时的发展过程,建构了影响的焦虑理论的基础。“影响的焦虑”从根本上来说其实就是文化和文学的再生产、再创造,只不过这种再生产、再创造是一种不同以往的、超乎前人作品与成就的新作品新成就的出现。通俗地说,就是文学和文化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那么布鲁姆是怎样来强调自己的犹太身份呢?布鲁姆之前是通过其对浪漫主义的深刻研究得以进入美国学术界的,他通过在其理论作品《影响的焦虑》中引进和他共同具有犹太身份的弗洛伊德的学说、观点开始,逐渐将其犹太人的民族身份渗透进去,在他的“影响的焦虑”理论的第三部著作 《卡巴拉与批评》一书中,布鲁姆将自己本身具有的犹太话语系统以及犹太人神秘主义的传统与修正后的文学概念相结合,明确表明了自己犹太诺斯提阐释的立场。在影响的焦虑理论的完结篇《诗歌与压抑》中,布鲁姆将自己的六个修正转换成为限制、替换和呈现递进式的三层修正,这也成为布鲁姆强调自己犹太身份的最后步骤。与此同时,布鲁姆也表达了其对于“诗的影响”这一概念的理解、认识与阐释。从诗的历史这一条线来看,前辈诗人会不可避免地对后辈诗人产生影响,这是毋庸置疑、毫无疑问的事实。在一贯以来的传统中,这种影响一直都被看作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力量,后来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沿袭前代诗人传承下来的风格、体裁和形式,并对此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写出新的文学作品,这样便构成了一个独立完善的、一以贯之的诗的体系。布鲁姆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具有非常浓郁的主观色彩的大幅修正。在他看来,前辈诗人对后辈诗人的这种影响和传承关系已经是启蒙运动之前的理论,当时的人们尚未对前辈诗人的作品成就对后辈诗人所造成的影响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尚未产生焦虑感,对于诗人来讲,诗歌只是一种需要勤奋投入的工作。就像英国抒情诗人与剧作家本·琼生所言:“能够将另一位诗人的实质或财富转化为我所用的东西。选择一位超越其他人的大师,向他学习,一直到自己达到能与这样一位大师乱真的程度。”
布鲁姆深入分析诗人心理,在他看来,后辈诗人沿袭与继承前辈诗人所留下来的风格、形式和题材,会因此产生一种因为受人恩惠而心有愧疚和亏欠的负债感并竭力摆脱,真正出色有能力的后辈强者诗人会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来挑战成就卓著的前辈诗人的权威,通过故意“误读”前辈诗人的诗作的方式来设法从根本上摆脱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从而获得自身独立自主的、不同于他人的优势地位。从而,前辈诗人对后辈诗人的单纯的影响和传承关系转化为类似于弗洛伊德“俄狄浦斯”式的竭尽全力摆脱前人的影响,不活在前人光环下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与行为。哈罗德·布鲁姆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学说来分析和建构他的诗学框架,他提出诗的历史就是精神分析意义上的“家庭罗曼史”这样的新颖论点。在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看来,前代有作为、有成就的诗人是后代诗人的榜样以及学习的对象,后辈诗人在前辈诗人成就的基础上、站在前辈诗人的肩膀上因袭、扬弃、传承、发扬,实现了文学传统的突破,最终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历时性的完整体系。而“影响的焦虑”则是指这样的一种诗歌理论, 即后来者(也就是当代诗人)因被笼罩在前人成就的阴影之下,由此产生了心理上的焦虑和困扰并设法摆脱这种影响,于是采取“强力误读”的方式,通过对前辈诗人的诗歌成就的偏移、曲解和阐释来反抗其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从而驱散阴影,另外创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光明天地。尽管布鲁姆本人对此曾经解释:“影响的焦虑并非侧重父辈诗人,而是侧重故事、小说、戏剧和诗歌中所取得的焦虑。后辈诗人可能或者可能没有内化这种焦虑。然而,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一首强劲诗歌是取得的焦虑。”作者更加強调的是文本之间而非诗人之间影响的焦虑和强力误读的关系, 但其中依然强烈渗透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深刻影响。
二.后来者企图脱离前驱阴影采取的对策
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作品成就的强力误读是在前人的影响下做出的反映行为。其中包含的无论是前人对后人造成的影响,还是后人为摆脱前人影响所做出的努力都是自主选择的,并非不自觉的被动接受。用哈罗德·布鲁姆的话来说就是强力误读。而其本人在研究和提出“影响的焦虑”理论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许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方面的理论,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帮助与深刻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是正好暗合了后来者与前人的身份,是一个后来者接受并汲取前人成就中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取人之长,为己所用,再设法摆脱前人影响的一个生动的案例,正是“影响的焦虑”理论的生动写照。为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布罗姆的该理论与弗洛伊德珠玉在前的深度心理学之间的关系。由此,经过深入的考证,我们可以发现哈罗德·布鲁姆在其作品中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修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观点方面。在关于六种修正比的论证中,尽管哈罗德·布鲁姆非常同意并且经常性的引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念,但在一个基础的层面上,布鲁姆却背离了弗洛伊德。在弗洛伊德看来,个体潜意识中的主体本我在面临现实和道德方面的受挫、抑郁而产生焦虑情绪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填补内心的空洞,获得替代性的满足,其实,我们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观点进行合理的推断,诗人可以“升华”、“移情”,从而消除不良情绪,重新恢复心态的平衡,但是哈罗德·布鲁姆却觉得只能用“强力误读”这样一种方式来消除后辈诗人的焦虑和压抑,就像俄狄浦斯“弑父”一般,体现出他自身认识和理论上的局限性。
第二便是身份与成就方面的误读。布鲁姆刻意着重突出弗洛伊德的文学成就,其实本质上是故意忽视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所取得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成果。但是,与此同时,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家在精神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他所提出的各种观点,无论是“俄狄浦斯情结”还是潜意识,还是本我自我超我,恰恰就是哈罗德·布鲁姆在酝酿其影响焦虑理论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理论借鉴。而他作为忘恩负义的后来者,其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强力误读,恰好验证了布鲁姆自身所提出影响的焦虑理论,即后来者通过对前人成就的先接受后误读来吸取前人成果,再摆脱前人影响,从而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三.总结
布鲁姆创立的影响的焦虑理论对于传统的文学理论来说是一次改革和创新,他认为“诗的历史就是诗人中的强者为了廓清自己的想象空间而相互‘误读’对方的诗的历史。”诗的影响是强者诗人彼此之间的暗中的争斗、较量与抗衡,通过误读的方式来完成这一过程,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的诗歌的主要传统就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成就的偏移、曲解、阐释和误读的历史,由此历时性的不间断的创新中持续向前推进并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8.
[2]张龙海.哈罗德·布鲁姆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2004(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