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相声老人张永熙

来源 :曲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2年,在上海市文化局的关心下,‘刘关张’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市北方曲艺团’,团长刘宝瑞,副团长张永熙,关立明负责业务接洽和派活。这是67年前的事儿……”
  《张永熙自传》里的这段话,每次读来都倍感亲切和荣幸。因为在同一座城市,我正在做跟三位师爷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想想,还是有一点小小的骄傲的。
  “刘关张”老哥儿仨,我只见过张永熙师爷。他是北京人,1923年生于北京留学路板章胡同,1932年拜相声名家赵少舫为师,1950年定居南京。
  “我们最爱的师爷,张永熙老人,相声前辈,今年91高龄,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置包袱儿在攀谈闲聊之中,授相声技艺于举手投足之间。开门柳儿、数来宝、太平歌词、定场诗、白沙撒字、对春联、猜谜语、俏皮话、南昆北弋东柳西梆、南檀北弦京评沪越,熟记于心,信口拈来,时不时提醒晚生后辈:‘录了吗?’”这是2013年8月25日,我发在微博上的一段话。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思维敏捷、意识清晰的师爷张永熙。
  世间几多人与事,存在时或许少有感觉,可一旦逝去,其近旁的人在心田骤然空白时,总会自然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并且每个细节都清清楚楚。
  以前我从上海到南京,下了动车坐地铁到张府园,再步行片刻,就能到师爷家里。家中这两位老人,是老伴也是“老拌”——经常拌嘴。但每每看到这一幕,我总有一种莫名其妙被撒狗粮的感觉,可能老太太有时候也觉着当着晚辈的面不好意思,三两句下来,奶奶就笑着走开张罗其他,脸上似乎还有些疑似的羞涩红晕。
  幸好师爷家还有好茶。每次我快到时,奶奶都会提前泡好茉莉花茶,等待满屋子笑声——这笑声主要是去“交作业”时带出来的。长辈考校功课么,那唱快板、背贯口等,少不得都要来一遍。师爷耐心听完,开始讲评——一般是用活来讲活,这时候就必须要留心了,长能耐的时候到了。
  不过要说起我从老先生身上学到最多的,还不是段子本身,而是他的艺术观念。他曾经问过我,使《反正话》的时候,用不用“孙猴子”“楚霸王”这几番儿。我说不用,都是改了新的上台演。他很开心,说以前的这些老词儿,撂地演是为了糊口。即使如此,前辈们一旦吃上饭了,也不会再用这些内容,因为要追求人格,追求相声的尊严。现在说相声,要有品位,有文化,有人格。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在师爷家里“过活”,张口一句“大伙儿”。他立刻打断我们:“这个词儿不好,当年前辈们撂地,‘大伙儿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我这儿谢谢大伙儿了。’这是行艺糊口的江湖把式。现在面对观众,既要抬高自己,又要捧高人家。为什么不用‘大家’呢?或者用‘各位’‘诸位’也行啊!台上的习惯用语,会直接反映演员的内在修养,人抬人高,自尊自贵。”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师爷之所以这么教育我们,那是因为他们那一辈人着实是吃过旧社会的苦头,撂地的时候,观众多是劳苦大众,表演者也是“欢喜虫儿”,两者同病相怜。新的时代,相声从业者和观众翻了身,那就必须要自重自爱,更要互重互爱。
  但也正是年轻时吃的苦,让他有了更为豁达的胸怀。跟他相识的这些年,总觉得他像个孩子,爱逗,爱笑,爱说,爱唱,爱每一个人,他随和、乐观、宽容、真诚。我逗他总说“找到公共厕所就到家了”(师爷家楼下有个公厕),他就反唇相讥,“好孙子,别挨骂啦”。但这个乐观的老头终也有伤心的时候。奶奶走时,我怕他太难过伤了身子,连夜赶到师爷身边,陪老头儿说话。他只是拉着我的手说:“我心里乱,空落落的。”这是知道从那以后“老拌”就没了。我们当面忍着泪,转身偷着哭。我说:“只要老头儿高兴,我们一直陪着您,陪您溜活,给您洗脚。”
  2015年1月28日,南京下着雪,我带着儿子去养老院看望师爷。师爷终究是老了,虽然还能走动,还能说笑,但是已经没有了往日那份阳光和调皮。
  2015年5月7日,我又去南京,师爷已经卧床了,额头上有块儿淤青,那是摔跤磕的。我把《张永熙自传》递给师爷,他一只手举着,逐字逐句把封面的字念了一遍又一遍。稍后我拍了张照片,给师爷做了美颜,修掉了额头上那块淤青。师爷是最帅的,不论什么时候,我总得帮师爷做点什么。
  2015年5月18日,我联络了南京开心茶馆、杭州凯乐汇、苏州嘻哈一笑堂和田耘社的众位同仁来到养老院。一是看望师爷,二是为养老院的工作人员和老人们演节目。这个想法我琢磨了好些日子,最初的想法是,带着大褂去给师爷穿上,请他说上一段,录个视频,拍套照片,也让老头再高兴高兴。可是,5月7日师爷已经卧床了,一个多星期不可能恢复过来。
  2015年7月7日,我陪王波父子去看望师爷。进屋我问老头:“知道我是誰吗?”老头说:“你当我不知道啊!”波哥一旁挑大拇哥:“嘿,还使买卖呢!”波哥给老头唱“开门柳儿”,唱“梁祝”,老头手里掐着板,唱完还不忘赞一个:“好得很”。有位长者还跟我说,18日那天大家来演出,穿着大褂围着老头唱“发四喜”,背“报菜名”,他很开心。第二天就突然坐起来,说要上场了,赶紧准备大褂。养老院的工作人员过来说,老爷子脑子里没有别的,只有艺术,只有相声。
  7日那天我们要走了,老头装睡觉,不理我们,我们走不了。照顾他的阿姨过来挠他腿,老头只是偷着乐。临走,还跟我们“拜拜”呢!只是没想到,老头这回玩真的了。
  2015年7月16日,师爷与世长辞。想起奶奶去世的时候,师爷哭得像个孩子,我们能做的只能是陪着他,爱着他。如今,师爷也走了,我们能做的是记着他,爱着相声。
  (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责任编辑/马瑜)
其他文献
甘薯新品种冀薯4号,原名冀18—1。是以农家种鸡蛋黄为母本,美国宝石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适宜食用和食品加工的新品种。早熟、生育期短、适宜夏播。一般夏薯比徐薯18增产10%
会议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聚焦曲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审视和了解曲艺文化产业.我们从制度设计、市场要素建设、文化单位转
期刊
曲艺艺术是伟大祖国艺术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曲艺工作者是我国文艺大军的一支重要方面军,曲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支重要力量,曲协组织和曲协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位不可或缺,作用不可替代,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处于新时代的广大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正确导向,自觉担当使命任务,锐意进取,奋力书写曲艺新篇章。  坚持正确导向,保证新时代曲协工作和曲艺事业前进的正确方向。
期刊
照片上的这四位,都是饮誉京津乃至全国的知名曲艺家,左起:种玉杰、马玉萍、赵玉明、王玉兰。他们分别从事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单弦和梅花大鼓演唱,虽然专工不同,但由于这四人名字中都有个“玉”字,被称为北京鼓曲“四块玉”。  “曲坛常青树”赵玉明  这四位曲艺家,若按年龄排序,得先说年届九旬的单弦表演艺术家赵玉明。  赵玉明先生自幼随父亲赵松山学唱京韵、梅花大鼓,十岁就随父亲走街串巷,以卖艺为生。后拜“谭
期刊
该文在简要分析1511型有梭织机噪声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对织机冲击构件的声辐射特性和结构阻尼特性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以作为降低织机冲击噪声的基础,并运用阻尼技术措施来降低
《侏罗纪世界2》的上映,又让我们深深地感受了一回远古霸主的风采。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没有办法让这些远古时代的动物重返世界,但在对这些“古董级”物种的研究过程中,人们也取得了不少的收获。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就在其官网公布了一项对2.2万年前的大熊猫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穿越时空”的研究  这回打起远古生物主意的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和她的团队成员。她们在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