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共处。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造性的阶段,是实施教育最佳期。对于小学数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新编数学教材从概念的形成、方法的归纳,知识的运用等方面已成为这方面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如何运用这些条件,创造地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理念
一、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因为把数学练习设计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好的习题都是科学艺术的。它来源于教师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艺术的探索。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上课时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这样提的问题:请问同学们随便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便能很快猜出一个角的度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真的是这样,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里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二、新课标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
例如在教学“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題。有一名学生问:“0为什么不是自然数,而是整数?”教师立即表扬该同学肯动脑,问题提得好,并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分类”中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学习。每人把自己新带来的铅笔都拿出来,4个人的铅笔集中一起,摆放在桌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分。分完后,再让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来分的?有几种分法?如果他说的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经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学生分铅笔的分法想出了十多种。超出了老师备课时预计的六种分法。从这一例子来看,真正体现了新教材的好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我认为,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成数学语言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时代,不仅要要教育学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一方面要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级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方法。抽象与概括 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模仿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结伴学习,以好带差的形式。让学习伙伴在解决问题时一起讨论才用哪种方法更加简单,通过向对方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可以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并通过与对方想法的比较,加深学习效果,而且这种交流并不局限于口头,还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吸取别人优秀的做法,以次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对比,突现出数学语言的特点与魅力
平时在学生作业中注意记录他们容易出现的特殊的案例和经典的题型,然后组织学生对比。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学生在做判断题的时候经常出现读题不仔细的情况,把“除”看成“除以”等,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对两种情况加以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再加以改正,并且记录在准备好的自己的“病例记录本上”以此来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六、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材中有许多实践课的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还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以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教育理念
一、创新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创新教育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这种思维能保证学生顺利解决新的问题,能深刻地高水平的掌握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广泛迁移到学习新知识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思维。巧设练习,培养创新思维。因为把数学练习设计好,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而好的习题都是科学艺术的。它来源于教师经验积累,知识积累和对教学艺术的探索。所以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上课时要多问学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你的思路卡在哪里?”充分展示思维过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这样提的问题:请问同学们随便量一个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老师便能很快猜出一个角的度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知道真的是这样,后引导学生去探索这里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二、新课标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这套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而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数学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
例如在教学“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再提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題。有一名学生问:“0为什么不是自然数,而是整数?”教师立即表扬该同学肯动脑,问题提得好,并适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
例如,在教学“分类”中按不同标准来分类时,可以让学生以四人一小组的形式学习。每人把自己新带来的铅笔都拿出来,4个人的铅笔集中一起,摆放在桌上,组内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动手分。分完后,再让学生“每组派一个代表给大家汇报,你们组是怎样分的?按什么标准来分的?有几种分法?如果他说的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做补充发言。”经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学生分铅笔的分法想出了十多种。超出了老师备课时预计的六种分法。从这一例子来看,真正体现了新教材的好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我认为,这样教学,既发挥了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思路得以开拓,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教学效果明显优于那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传统教学模式。
三、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形成数学语言
当今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向前发展时代,不仅要要教育学每个公民具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有很高的智慧和才能。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所以一方面要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级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方法。抽象与概括 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最终目标。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四、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善于模仿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结伴学习,以好带差的形式。让学习伙伴在解决问题时一起讨论才用哪种方法更加简单,通过向对方阐述自己的想法,孩子可以明确自己的思考内容,并通过与对方想法的比较,加深学习效果,而且这种交流并不局限于口头,还要以书面的形式进行总结。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吸取别人优秀的做法,以次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通过对比,突现出数学语言的特点与魅力
平时在学生作业中注意记录他们容易出现的特殊的案例和经典的题型,然后组织学生对比。通过观察发现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如学生在做判断题的时候经常出现读题不仔细的情况,把“除”看成“除以”等,遇到这种情况我就让学生对两种情况加以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再加以改正,并且记录在准备好的自己的“病例记录本上”以此来提醒自己。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语言的特点和独特的魅力。
六、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教材中有许多实践课的内容,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还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以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语言是思维的外衣,数学教师要注意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