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数学课程改革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从数学教学的需求出发,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持久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姐姐有50元钱,第一天买衣服用去15元钱,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说出:50—15=35(元),35—30=5(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实用,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
二、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备的直尺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同学的身高,通过“生活化”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同时为教学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实际运用打下了生活基础。再如在教学“和是5的加法和5减几”时,教师可以利用挂图让学生根据图上画的内容讲故事、说清图意,让学生在有趣的讲故事比赛中,了解了“3+2=5、2+3=5”和“5-2=3、5-3=2”这一数学知识,实现了“新教材、不好教”观念下的教学方法的自然转变,让学生在讲讲说说、数数画画中学习数学。
三、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再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时,可以要求学生到银行换零钱,或陪父母上街买菜、自己结算,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一、创设生活体验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要求教师教学时去配置生活原型,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不能真实展现,却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经历,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持久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教学连减应用题时,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姐姐有50元钱,第一天买衣服用去15元钱,姐姐还剩多少钱?第二天姐姐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条30元的裙子,姐姐还剩多少钱?学生很快说出:50—15=35(元),35—30=5(元)。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创设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实用,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和实用感。
二、创设生活画面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数学教学与生活融合,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例如:在教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时,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堂上用自备的直尺量一量身边物体的长度或同学的身高,通过“生活化”的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了解常用的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同时为教学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实际运用打下了生活基础。再如在教学“和是5的加法和5减几”时,教师可以利用挂图让学生根据图上画的内容讲故事、说清图意,让学生在有趣的讲故事比赛中,了解了“3+2=5、2+3=5”和“5-2=3、5-3=2”这一数学知识,实现了“新教材、不好教”观念下的教学方法的自然转变,让学生在讲讲说说、数数画画中学习数学。
三、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再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和“元、角、分”时,可以要求学生到银行换零钱,或陪父母上街买菜、自己结算,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