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父母协同教育幼儿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中国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k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选题原因及研究背景
  
  谈到婴儿早期教养,必然会想到父母和家庭。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的生活处境和地位都在迅速变化,家庭生活的重心越来越多集中在对幼儿的教育上。对两代父母协同教育幼儿状况的研究有利于具体、详细了解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细节与特点。除此之外我选择进行此项研究还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家庭教育中祖父母的教育作用突出。由于幼儿父母的工作学习繁忙,很多幼儿父母与幼儿的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选择较近的住处,以便于白天自己在外工作时,孩子能由祖父母照顾,这就决定了在很多幼儿家庭,父母与祖父母(两代父母)必须共同抚养、教育幼儿。因此,对两代父母协同教育行为特点的了解,对于了解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现状具有重要的作用。
  2.以往研究主要着眼于对隔代教育与亲代教育的不同点与利弊的分析上。隔代教育是当今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特点,因此很多研究都着眼于对隔代教育的研究。但是,人们谈起祖父母对于幼儿的教育影响,要么是将隔代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次要部分,将隔代教育看作幼儿家庭教育的影响因素,要么是着眼于对隔代教育与亲代教育的不同点与利弊的分析上。隔代教育与亲代教育是交织相融的,因此,将两代父母与幼儿同时置于研究视野之下的研究更能反映幼儿家庭教育的特点。
  3.研究者本人的经历也是选题的主要原因。我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完全是以自己的父母为主要教育主体的,父母繁忙时,比我大三岁的哥哥便是家里的“小大人”,负责照顾我、陪我玩。因此,我的童年生活在哥哥的“特色照顾”下(带我和很多大哥哥一起玩,做着男孩的游戏,穿着男孩的衣服)与很多幼儿不同,我对那些经历至今仍记忆犹新,我想那些经历也将毕生影响我。回忆童年生活,我没有祖父母照顾的童年生活与感触,与在两代父母协同教育下成长的同龄人的童年生活、行为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我选择两代父母协同教育这一选题的重要原因。
  
  二、研究问题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两代父母两代父母是指幼儿的父母与祖父母,在本研究选取的个案中,祖父母是指研究对象爷爷奶奶,两代父母即研究对象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
  协同教育两代父母的协同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关于家庭教育的定义十分多样,并且不断演进。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庭内部的私事,发展到家庭教育是关乎全社会的事情;从认为家庭教育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发展到家庭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联系和合作;从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家长(父母大人)对于子女的教育,发展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和影响;从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对学前孩子的教育,发展到终生教育,所有家庭成员在各个年龄段都受家庭教育;从认为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学习生活技能、处理家庭人际关系,发展到在各个方面促进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根据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趋势与主流,本文将协同教育定义为两代父母为健全个人身心发展、营造幸福家庭、建立祥和社会,而透过各种教育形式以增进个人进行家庭生活所需的知识、态度与能力的共同合作教育活动。
  (二)研究问题
  本研究通过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幼儿两代父母同幼儿之间的互动状况,探究两代父母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两代父母的婴儿教养观念及其异同;两代父母在幼儿教育中的一致性与协同教育行为,当产生不一致时双方的协调措施;在幼儿的家庭教育中他们分别充当的角色。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对幼儿家庭协同教育的个案研究。家中是两代父母协同教育活动最为常见的场所,因此要高效有力地进行本研究就应该深入幼儿的家庭,将研究贯穿于一日生活当中,掩盖在日常琐事之下。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与真实性,必须详尽观察并及时记录部分幼儿表现与两代父母教育行为。
  
  四、研究结果
  
  (一)研究对象介绍
  姓名:王若茜(茜茜)
  年龄:3岁10个月
  班级:小二班
  个案家庭情况:
  茜茜从小生活在农村,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同生活,爷爷、奶奶在家务农,并经营一家小工厂,因此爷爷较少在家,一般奶奶在家看管茜茜。茜茜的妈妈在附近一家工厂工作,茜茜晚上跟妈妈睡。茜茜爸爸为初中学历,后在清华大学进修,现任某电缆公司车间主任,工作繁忙,与茜茜接触时间较少。
  茜茜父母家的隔壁便是祖父母家,从不到两岁她就可以独自一人穿梭在两家之间了,并且茜茜的祖父母与父母并不分家(我认为不分家的主要特点是财物共有,并且一起做饭吃饭,只是地点有时在研究对象祖父母家,有时在父母家),因此,茜茜与祖父母接触的时间非常多,经常是早晨穿好衣服,就跑到奶奶家,一直到晚上困了要休息时才回到自己家,可以说,两代父母都是茜茜的主要教育者。
  (二)在两代父母协同教育下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
  1.幼儿是个“变色龙”——在不同教育主体面前和不同场合中的行为特点具有明显差异
  幼儿在不同教育主体面前下,有不同的行为特征。研究对象的母亲经常教导她要保持家中整齐,玩过的玩具要收好,进屋要换鞋等等,研究对象在家中也很少违背母亲的规定。但是祖母较少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要求也不严格,祖母的着眼点在于“防”与应对策略,例如,祖母专门为研究对象准备了一块旧床单,研究对象玩玩具时,就把床单铺在下面,即使研究对象不收玩具,祖母也能很方便地把玩具聚拢起来。久而久之,研究对象在两个家中的表现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妈妈家中保持卫生、维持得整整齐齐,在奶奶家中做事随意,经常把家里搞得乱糟糟。幼儿是个“变色龙”,在父母面前、在祖父母面前、在两代父母面前的表现均有不同。
  2.幼儿懂得找“帮手”——不开心或者受批评时,依偎其他人,哭诉委屈
  事例一
  天刚刚下过雨,街上有些泥泞,奶奶、妈妈和另外依偎邻居在大门口聊天,茜茜穿着厚厚的靴子一个人踩在泥里,妈妈看到了,对茜茜大声喊:“王茜茜,你给我下来!”茜茜抬头看看妈妈和奶奶,微微一笑,继续踩泥……很快,妈妈绷住脸向茜茜快步走去,茜茜敏捷地绕着妈妈跑到了奶奶身后,抱紧奶奶的腿,轻声喊:“奶奶……”
  事例二
  奶奶正在看电视,茜茜慢慢走到奶奶跟前,靠在奶奶身上,哭着叫奶奶,奶奶问:“怎么了?”——“妈妈说(训斥)了”——“为什么说(训斥)你啊?”——“嫌不听话……”
  幼儿学会了找“帮手”,也可以说是“依靠”,在观察中发现,其寻求帮助的对象一般是祖父母。幼儿通过祖父母的保护与祖父母在父母面前的权威地位来避免惩罚、得到安慰,有时还能得到意外收获——祖父母为了让受到父母训斥的幼儿开心起来,会带幼儿出去玩、买零食或者玩具。
  3. 幼儿是家中的“开心果”——社交能力强
  幼儿天真可爱,很多行为让人忍俊不禁,在两代父母协同教育下,幼儿“开心果”的作用发挥显著。首先,幼儿是家人聊天、开玩笑的核心;其次,两代父母共同教育下,家人与幼儿的交流频繁;再次,两代父母共同在场时,总是有人乐意陪伴幼儿玩耍、做游戏。交流对象多、交流机会多,幼儿在此种生活背景下生活,其社交能力得到了锻炼。
  (三)两代父母协同教育的特点
  1.两代父母教育存在差异与冲突,他们之间存在教育协商
  奶奶问:“茜茜的脸上怎么有一小块青?”
  妈妈:“呵呵,我用手拧的,下手太重了。”
  奶奶马上提高了声音,“怎么能拧孩子的脸呢?还下手这么重?你实在生气,打身上一下也行啊。”
  妈妈:“那她不听话,我很生气,就拧她了呗,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打她打不疼,还是照样不听话。”
  奶奶没有说很多,打量着孙女脸上的淤青,茜茜在奶奶跟前愣了一会,又跟奶奶聊起了天。
  几天过去了,茜茜脸上的淤青还在,奶奶对妈妈说:“以后不能这么拧孩子了啊!”妈妈没有说什么,微笑了一下。
  两代父母对幼儿进行教育所关注与侧重的方面是不同的,在幼儿教育中会有冲突产生,面对幼儿教育中的冲突,两代父母存在协商。协商时,双方的态度较为缓和,并且有意识选择孩子不在场的时间,但幼儿在场与否对于两代父母是否进行协商不起决定作用。
  2.情境中主次教育(较狭义的教育)主体、教育主体与非教育主体不断更替,共同达到教育目的
  吃完早饭后,茜茜一人在院子里爬柱子,爬到两米左右的位置,爷爷看到了,一把抱住茜茜,把茜茜抱了下来,严厉的训斥茜茜:“以后不许爬高,很危险……”茜茜“哇”地哭了起来,妈妈从屋里跑出来,问清原委,对茜茜说:“别哭了,爷爷说(训斥)你说的对不对啊?以后不许爬高了。”
  在两代父母与幼儿都在的场景下,父母或祖父母一方发起教育行为,其他人便会成为这一教育情境中的次教育主体或者非教育主体。两代父母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在家庭教育中,各个教育主体轮流教育、配合教育。
  4.出于非教育动机进行教育
  奶奶因为一点家事生气了,爸爸看着茜茜:“快,劝劝奶奶,说 ‘奶奶别生气了’。”
  家人并非出于直接的教育动机,也会对幼儿起到教育作用。幼儿是家中的润滑剂,是开心果,尤其在祖父母面前。当父母让幼儿去安慰祖父母时,其实也在教育孩子要懂得关心家人。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①陈向明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②李丹编著:《儿童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年版
  ③刘晓东,卢乐珍等著:《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④刘晶波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⑤骆风.简析当代家庭教育概念的演进.学前教育研究,2004,(11)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农民已由过去分散、跑单帮式的流动进入家庭化人口流动阶段,许多城市都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化现象。2003年举家在外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为2430万人,占所有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21.3%,家庭化比例已经达到相当程度,且目前仍呈进一步增强趋势。“家庭化”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急剧增加。由此引发了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内的一系列相关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
期刊
随着互联网这一现代化的传播媒体在我国的迅速普及,青少年成为网民的主体,同时也成为网瘾患者的高发群体。各种对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上网后呈现出较高的负面影响,而且初中生是受网络伤害程度最深的群体。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受网络伤害的现状,探索造成初中学生受伤害的家庭、学校、社会和自身原因,并提出应对的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一、初中学生受网络伤害的现状    由于网络所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宽广,
期刊
家庭是生活和消费的基本单位,具有人的再生产和教育下一代等功能,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家庭功能的组成部分,家庭教育自然就包括了对上大学孩子的教育,所以说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也是教育体系整体功能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主要是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团结协作、法制观念、责任心、自理能力、创造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不能忽视的。“要成才,先成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
期刊
一、问题提出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逐渐发展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现在,独生子女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发展成才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几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部分重点高校甚至接近2/3。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情况总体上好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
期刊
一、家长心理学校:创设家庭教育和谐心理环境的需要    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学生除了学校之外的最大人际关系场域。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甚至是学生的终身教师。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家长与学生之间没有达到理想的要求。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家长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忙”,一种抱怨之意无形中流露出来。家长的这种忙,多半表现在学生需要经过辅导的时候家长在工作,学生已经休息的时候,家长下班回来。
期刊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我国的幼儿园由托管式的托儿所,迅速提升为儿童生活、学习、社会化发展的一个乐园。幼儿园的外观亮丽多彩、设备上更趋完善,那温馨、快乐的氛围能令许多成人都想变成今天幸福的孩子们。近年来幼儿园课程改革也使幼儿园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狭窄的视野走向广阔的天地。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当然在此过程中,也受到社会思潮的冲击,如:许多家长由于缺少教育能力,家里未能创设良好的育儿成长的环境,对幼儿成长的
期刊
一、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观的关系    文化是教育之根,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进行的,总是受制于整个文化传统。①教育受文化的影响是深刻的,特别是思想观念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最为密切,人的教育观念直接来自于文化的思想、意识、观念层面的影响,我们教育传统也总是带着传统文化的烙印。中华民族有深厚的文化基奠,一些民族文化心理、行为方式及其观念世世代代已经内化到中国人血液中了。家庭教育观念是家长在教育子女问题
期刊
“感应”在《周易》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周易·咸·彖传》曰:“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天地之气相感而万物化育生长,圣人感化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察这些互相感应的现象,天下万物的情形就可以明白了。《易》从自然天道推演到人类社会,人伦之义。把抽象的哲理落实在具体的社会人生的活动中。揣摩《周易·咸卦》之精微,深刻领会其中的“感应”之理,我们认为《咸卦》之“感
期刊
千年伊始,在世界许多高校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大学生家长。他们为了子女的大学教育学习投入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时间和精力,随时盘旋在子女周遭,打探着子女的一言一行,监视着学校一举一动,若自己的在校子女一遇到点儿挫折或困惑,他们便立刻出现在大学校园出手相助或直接找学校相关部门亲自过问,甚至横加干涉学校教育管理事务,从而表现出种种过度的教育参与行为。由于他们就像直升飞机一样无时无刻地盘旋在儿女的上上下下,前
期刊
亲子沟通作为人际沟通中的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指的是:父母和孩子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的任何过程。①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使孩子摆脱各种心理问题,并易于形成健全的人格,对青少年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我国发展心理学界的学者一般把青少年期界定为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也就是相当于我国的中学教育阶段(林崇德,2002)。②青少年期阶段的个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身高体重以及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