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环境教育的思考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我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阐释了环境教育的必要性,介绍了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历程,初步分析了环境教育的含义和基本内容,并提出了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关键词]环境教育 公众参与 理论根源 程序保障
  [作者简介]齐依南(1975- ),女,吉林农安人,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律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田桂莹(1973- ),女,河北大城人,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法律基础课教学和专业课教学;宋振全(1965-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民商法教学。(河北 廊坊 065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廊坊市科技局科研课题“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06050324)
  [中图分类号]G40-0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7-0169-02
  
  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活动极大地影响着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污染物大量排放,全球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严重污染等,这些都是大自然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人类在审视过去和展望未来的同时,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意义。解决环境问题,科学手段是必需的,但是要“标本兼治”必须通过人类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和自觉的环境保护行动来实现。因此,环境教育成为提高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一个有力手段和有效措施。
  
  一、环境教育的认识根源
  
  公众参与,不仅包括公众积极参加和实施与环境有关的项目或有关行动,更重要的是要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进而运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而现实当中,公众的思想认识中存在诸多的误区和障碍,直接影响着公众参与的深入实施:
  1.认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无限的。这种意识的危害在于如果我们无节制、无限制地开采,就会使环境的变化超过不可逆转损害的阈值,进而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
  2.环境的相互依存性认识障碍。仅凭浅显的感官印象或狭窄的学科知识来判断因果关系,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环境各部分之间、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微妙的平衡。
  3.自然资源是无价值的。以为只有能换成货币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而现实中人们难以用货币计量被转移和已造成的污染和资源衰减所造成的影响。
  4.即使有危机也不可能即时显现出来。对未来的线性外推和狭隘的经验主义思维,并不知道一旦一些事情进入“正反馈”,就有可能出现突变而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5.技术的进步会处理一切。这是一种既饱含希望,又在制造危险的观念,其必然导致出一种单纯“迷信”,为急功近利者制造借口。
  6.人没有必要为后代考虑,那是杞人忧天。缺乏对人类整体最深层基础的观念和十分自然而又最起码的觉悟。
  
  二、环境教育的理论根源
  
  以淮河的防污治污为例。1977~1994年,国家颁布的关于保护淮河流域环境的政策和法令就有十余项之多。但1994年7月的淮河特大污染事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两亿元。我国著名的七大水系污染也日益严重。黄河自1972年开始出现断流,至今已达八次之多。上述情况的出现,除历史和自然原因外,还有体制和行政机制问题。强于搞工程,弱于建机制;勤于组织运动,怯于调整利益关系。使当前资源的配置,既无统一计划,又不讲市场经济效益。如果回避、推迟部门、地区之间固有的政策及利益强有力的调整,就会使得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效力弱化和衰减甚至失效。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体制上的矛盾,难以避免产生经济行为的政绩化和政府行政功能经济化的现象。
  因此,要使各级政府的行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必须调整其组织和权力的配置,建立一个对政府的政绩有真实评价的机制。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离不开政府的行为,而离开了监督的政府也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个超越权力和金钱制约的评价系统,能体现社会成本的经济效益或政绩的指标体系,用知识去监督权力,让公众有权了解更多的实情,发挥民主的科学决策功能,把可持续发展和资源与环境意识根存于公众当中。
  
  三、加强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环境教育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其能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态度的跨学科的教育科学。从内容上看,环境教育包括:
  1.将环境问题对公众进行宣传和教育,增强危机感。紧紧抓住大众关心的、与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的环境问题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群众了解环保、认识环保,进而支持并实践环保,树立环境危机意识,使公众参与变成自发的行为。
  2.对公民进行实体环境权教育。从实体性权利上看,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公民个人生存和健康直接相关并与个人生活密切联系的阳光权、通风权、眺望权、安静权、达滨权、嫌烟权等;二是既与公民个人生存和健康密切相关又与公益性或公共性密切联系的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风景权、环境美学权、历史文化遗产瞻仰权等。
  3.对公众进行程序环境权教育。告诉他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参与环保。从程序性权利上看,公民享有的环境权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立法参与权、环境行政执法参与权和环境诉讼参与权。
  (二)环境教育体系构建的设想
  1.设立专门的环境教育管理机构。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除了英国设有专门的国家环境教育委员会,美国设有国家环境教育咨询委员会、联邦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及环境教育司以外,其他国家都没有设立类似专门的环境教育机构。有关环境教育工作的设计和开展多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将其作为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进行管理的。笔者认为,受教育机构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工作目标的限制,由这两个部门兼管环境教育的开展,无形中会降低环境教育在公民心目中的地位和重视程度,无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国应当借鉴美国和英国的做法,专门设立一个类似于环境教育司的行政机关,隶属于教育部,这样,既不至于造成机构的过于庞大和臃肿,同时又将环境教育置于比较高的地位,有利于环境教育的开展和落实。
  2.尽快制定环境教育专门立法。当前,世界上对环境教育进行专门立法的国家只有美国。我国目前也面临着全球性环境问题,而我国公民的环境意识还没有达到美国公民的水平和程度,由于环境质量的恶化、生态平衡的破坏,以及公民对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视程度不够,政府用于环境教育的资源也很不足,因此制定环境教育法,由政府集中力量,强制性地对公民进行环境教育非常必要。
  3.合理设计环境教育策略。环境教育应当由正规环境教育和非正规环境教育组成。正规环境教育是指各种学校教育;非正规教育是指各种传媒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宣传和教育,也包括讲座、培训、竞赛等各种形式,还包括家长与孩子之间环境伦理的相互影响。同时应该看到,在正规教育中,师资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我国目前没有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因此,正规环境教育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各级师范院校着手进行环境教育方面专业教师的培养。在非正规环境教育中,各种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和专业协会的作用不可忽视。各级政府应当为绿色NGO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供空间和支持,使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此外,在进行正规教育时,应当将被教育者的人生经验及已有知识考虑进去,针对不同的学习者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及对环境的关怀和理解。同时,非正规环境教育与正规环境教育有着密切联系,非正规环境教育是正规环境教育的辅助基础,非正规教育与个人经验和已有知识相结合,决定着正规教育能否顺利开展。
  同时,应当确立环境教育的三个渐进性的教学方法,即关于环境、在环境中和为了环境。此外,由于环境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因此环境教育不只是个被动的自然学习过程,更加重要的是要有实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育机构和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环境教育学习中心及实习中心,此外还可以考虑开展各种模拟游戏等等,使学习者能够将学习过程和所得到的环境知识纳入其个人经验中,进而影响其环境意识和价值观。
  
  四、公众参与呼唤程序保障
  
  环境状况直接影响到公众利益,应对环境问题也同样需要公众的参与,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形势发展也需要有合理的参与程序来加以保障。从程序上看,公众参与需做好以下工作:
  1.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的前提。环境信息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前提,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首先要对环境信息公开进行明确。应当公开的环境信息既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与环境有关的信息,也包括企业的各类环境信息。专家们认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除了要规定哪些信息必须向公众公开外,还要规定以何种形式公开,公众以何种方式获取信息,企业的环境信息应由谁公开,政府部门信息公开的成本应如何解决,以及出现了虚假信息或不依法公开信息时应如何追究其责任。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学教授王万华认为,在信息公开方面,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和一些地方立法,设立信息办公室或信息官制度,来具体负责处理各类信息公开事宜。
  2.参与形式和渠道的多样化。说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人们想到更多的是听证会。从一个项目能否建设,到小区的餐馆油烟、噪声该如何整治,听证会带给了公众在环境保护方面更多的发言机会。听证在适用上应当有数量上的限制,而对听证之外的其他听取公众意见的形式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政府部门公布需要征求意见的事项,公众可以写电子邮件、打电话等提出自己的意见,政府部门必须阅读所有的意见,并通过意见反馈机制,将意见的采纳与未采纳情况公之于众;如果公众觉得自己的意见没有反映出来,可以要求政府部门说明理由并诉之法院;政府部门最终做出决策,但这个决策并不受多数意见的限制。
  那么,如何来保障公众的意见能得到听取呢?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助理巡视员别涛认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立法,应合理设计公众评议程序和原始资料的存档备查制度,对公众的意见是否采纳要有说明和反馈机制。而反馈机制是保障公众意见得到听取的重要环节。
  3.公众参与的救济。获得司法救济是公众参与的要素之一,包括公众参与的获取信息、决策参与的司法救济和在环境法实施上的司法救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李艳芳教授认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框架应包括总则、环境信息获得、参与本身和救济四个部分,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救济途径主要是检举、控告和诉讼。
  公众参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保护事业发达程度和环境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程度虽然在近十几年有了较大提高,但同国外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只要强化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人人参与环保,我们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蔡守秋.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吴坤.为恢复生态环境鼓与呼[N].法制日报,2002-10-24.
  [3]张梓太.环境与资源法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石莎.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问题研究[EB/OL].http://www.riel.whu.edu.cn/show.asp?ID=3446.2005-11-11.
  [5]刘继和.为了可持续性的教育——地球时代的教育主题[A].2001年高等环境教育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6](日)佐岛群己,等.环境教育指导事典[M].东京:国土社,1996.
其他文献
人人希望被表扬、被奖励,表扬可以给人自信,激发人的热情;表扬可以给人肯定,及时评价人的行为;表扬可以给人鼓励,促使人不断上进。而处于成长中的孩子,心理并不成熟,更渴望得
为探索解决旅游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理论的角度探讨了高职高专旅游英语课程多媒体环境下“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建构,并从模拟旅游环境丰富教学内容,建构以学生为主体、
围绕具体实例,分析计算无功功率的因数补偿,并选择一个中型煤矿的原始数据与负荷计算表,论证在对电气设计中利用高低压无功补偿是降低企业设备维护费用和电费最好的方法。
在微波条件下,以一氯乙酸制取小麦羧甲基淀粉(CMS),探讨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溶剂地产品粘度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不同种类的产品进行了H-NMR分析,确定了
[摘要]高校贫困生的思想问题是制约其成长成才的“瓶颈”,需要我们关注并加以解决。目前,贫困生的思想冲突主要集中在价值取向的冲突、不满于现实而又无力改变现实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合群与独处的冲突等方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人性化管理与构建和谐校园相结合。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思想冲突 教育对策  [作者简介]朱湘虹(1968- ),女,湖南宁乡人,江
沥青路面是指在矿质材料中掺入了路用沥青材料,这样不但使路面平整少尘、不透水、经久耐用,而且大大提高了行车压力和自然因素对路面损害的能力,由于其显著优点,沥青路面在我
针对带水平吹气管L阀吹气量、水平管吹气管的伸入深度、管径以及不同高度吹气口地循环流化床(CFB)固体颗粒循环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适合于带有水平吹气管L阀的经验关
[摘 要]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至关重要。教师将严与爱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德育;小学生;严;爱  小学生年纪尚小,我们必须要做实德育工作,才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但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只有多组织一些适合他们的德育活动,才能使小学生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心与呵护。我认为,教师在德育活动中要将严格与爱护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这是实施
在有着“黄海明珠”美誉的青岛西海岸.林木苍翠的珠山与碧波浩淼的大海构成了一幅美丽画面.现代化的建筑群鳞次栉比,十分壮观。在这里有一所占地1200多亩、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全
[摘 要] 国家课程落地生根需要校本化的实施。但是当下,基层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的过程中,盲目合并、增删,弱化国家课程的刚性化实施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笔者认为,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需要注意四个问题:一是课程视野决定课程方向,二是上层设计决定基层行为,三是评价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四是课堂结构影响课堂效益。  [关键词] 课程视野;上层设计;评价方式;课堂结构  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在于学校根据国家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