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热爱,不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fan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时常有很多困惑,现代网络技术发展,智能手机、电脑的普及,信息世界的爆炸,使得人们传递和获取信息的速度加快。学生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情商越来越高,从而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这样的形势,如果教师还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根粉笔,按照一成不变的老方法来教学的话,不但在知识能力上远远追不上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而且很可能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同时也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产生危机。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一、做一个热爱知识的教育者
  韩愈在《师说》中这样评价师生的性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没错,作为教师,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只是在某个领域比学生更专业而已。因此,让自己在专业上更精深才能使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底气更足。那么,教师应该成为怎样的专业教育者呢?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想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更高的文化素养。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不断分化与综合,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与技能,教师应该是知识精湛、专博结合的“专才”与“通才”的有机统一。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见多识广的“杂家”,而不要是那种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除了要熟悉教育理论、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及丰富的语文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对相邻学科政治、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研究,更要具备广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说,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把自己限定在某个学科领域,应该始终对知识怀有一种探求心理。只有敬畏知识、热爱学习的教师,才能更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态度才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
  二、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教育者
  有时候,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因为,教育的工作对象是有七情六欲、会爱会憎、能喜能悲的人,而且是处于成长时期的,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是十分成熟的青少年。对于这样的一类人,他们需要知识的灌溉,更需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在教书,更要注重如何育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是教师应该育并且能够育的呢?教师应该从哪方面对学生施加影响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和气质特点,所谓“龙生九子,九子各别”,自然不能在这方面要求统一。但是,每一个优秀的人才都必须具备乐观自信的心态,具备不畏困难、越挫越勇的毅力和善良谦让、恭敬勤俭的美德。总之,一个优秀的人才必须是个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可能成为有用之才,成为社会的正能量。当然,这样的品德,首先应该是教师所具备的。
  三、做一个热爱自己的教育者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太过热爱自己的人不就是自私自利吗,尤其是教师,就更应该讲求无私奉献。其实不然,“热爱自己”恰恰是一种职业操守,它是指自重自爱,在平凡的岗位上寻找到自己的价值。试问:一位教师如若不能热爱自己,他怎么会懂得热爱学生;一位教师如若不能发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怎么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那些被学生追捧的教师,首先要有个“光鲜”的外表,这里对外表的强调并不是那些“外贸协会”,只注重长相,而是指一个人穿戴整洁,端庄得体,展现给学生的是朝阳般的精气神。当然除此之外,谦和的个性,渊博的知识,也是学生所欣赏的教师类型。学生能够从教师身上体会到满满的正能量,这就是作为教师最大的财富。这样的教师首先是一个热爱自己的教师,把丰富自己、感染他人当做自己的使命。“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得不平凡的人。”教师是最平凡的职业,只有教师充满着热爱,才能在“平凡”和“不平凡”之间画上等号。
其他文献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有文采”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第三项要求。所谓“有文采”,就是要求作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进而达到词清、句丽、妙语连珠的境界。考生作文如果做到“有文采”,就能够显示文化功底和写作才气,一篇灵气飞动、满篇生辉的文章势必赢得阅卷教师的青睐。然而,孔子也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意思是,质朴胜过文采
期刊
“你在窗外看到,风刚刚冒出嫩芽的声音,于是,我决定了,在猫的眼睛上旅行。”仍记得这首很美的小诗,而我也希望进行一场旅行,去做一只猫,像猫一样悄无声息地体味人生。  在猫的眼睛上旅行,我明白了最初的我需要勇气。看自古之人谁不狂傲不羁,谁人无豪情壮志?记得林清玄不因家境贫寒而胆怯,发出了走过撒哈拉的诺言,当梦想成真,他向父亲发了一张撒哈拉的明信片,证明了当时的勇气。也犹记得毛遂与万人才子中敢于自荐,试
期刊
在和很多学生家长交流的时候,家长都反映,孩子在家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衣服,连自己的袜子都是爸爸妈妈给洗的,就是这样,学生还不知足,认为这是家长应该做的,别说感恩了,甚至动不动就朝家长发脾气,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  一、感恩正离我们越来越远  初一刚开学的时候,总会看到好多孩子手里拿着冷饮津津有味地喝着吃着,他们的父母甚至还有爷爷奶奶跟在后面汗流浃背,拿着行李蹒跚地穿梭于各个报到的窗口!  一位家长前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把阅读获得的语言能力转化为有思想的语言文字,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对作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探索。在实行目标递进的作文教学方法的过程,谈几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校本研究方面的体会。  一、敢于给学生作文满分,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  很久以来,教师和学生中有这样的说法: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
期刊
人生几何?苦乐相参。世事纷扰,是非无尽。生死有命,运不在天。愿志如一,不负初心。  祸福相生,因果报应。幸也不幸,成败相形。总会听到有人这样抱怨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他没有生在富贵人家?抑或是为何家里无权无势?总在感叹命运不公,为何偏爱他人,给予了他们所有的荣耀。其实,我一直认为,幸运与否全在自己一念之间。不知你是否还记得海伦·凯勒,上帝没有给她健全正常的生命,她的出生就带着不幸,仿佛她是被世界抛弃的
期刊
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诗歌的风格特点、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再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进行情境导入式教学。让学生领会诗歌丰富的内涵,进而濡染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素养。  一、朗读为先,体验诗意  鉴赏诗歌,是一种高雅艺术,是一种文
期刊
一篇好的文章,除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外,语言生动形象也是不可少的要素。而中考考场上很多考生的作文,大量存在着语言贫乏苍白、枯燥淡味、缺乏感染力的毛病。怎样才能培养并提高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呢?只有教给学生使作文语言亮丽起来的方法,才能使他们的语言表达真正进入美妙的境界。  一、善用修辞  精美的文章中多用修辞,高明的作家,无不是善用修辞的能手。  1.用比喻、拟人,可以使干瘪的句子生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三个面向”,要培养学生做“四有”新人,使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成为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人才,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数学课堂应该成为学生主动探求的过程,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个性品质得以全面展现,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中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
期刊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发现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也会跟着学生着急。于是,语文课不停地写作收效却甚微,渐渐地,作文对教师而言成了教学中的硬伤,对学生来讲作文成了学习的软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克服望“文”生畏的心理,使学生知道写些什么,从何下笔,是一个非常重要问题。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并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教学时要倡导师生之间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训练中可从这些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创新写作提供源泉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今中外,善于写作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强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