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未来人才素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发育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有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使学生出现心理障碍或人格缺陷。这些心理问题主要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1、破罐破摔心里(自卑心理大)。2、耐挫能力差。3、胸无大志,做事情缺少目标。4、情绪起伏变化大,调控能力差。5、自私自利,缺少一颗感恩的心。6、不能够正确处理对异性的朦胧情感。
面对这些问题,我开始了思索,我在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去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于是,我尝试着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方面,可以凭借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
1、重视亲情,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讲述关于亲情的作品。在上这样的课时,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最佳时机。例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就紧紧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我在分析完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后,就顺势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你们的父亲或母亲有没有做过像买橘子这样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浓浓爱意的事情呢?在这样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开启回忆的大门,来重新审视以往父母为他们做的平凡小事。在分析了父亲叮嘱我的几句话以后,我同样让学生回忆他们的父母是否有过类似的话:让你曾经感到厌烦,现在想想那原来还是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这样一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目的也就不难达到了。
2、树立目标,确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在暗夜里没有灯塔的航船,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前进了动力。因此让每一个中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很重要的。拥有明确的目标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在语文教材中同样有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少年周恩来从小确立远大志向的故事。在教完这篇文章后,我特意让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说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3、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的情感
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爱情题材的文章也不少。对于这样一类题材的文章,学生其实非常愿意来学习并探讨。这样我们作为老师就可以作出合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对于异性同学的朦胧情感。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篇课文中有《关雎》、《蒹葭》两首,是被人传诵久远的好诗。它们都是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尤其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少学生早有耳闻。一看到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自然兴奋不已。一上课,大呼小叫,热闹非凡,不亦乐乎。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积极的疏导,将会促进健康情感的发展,所以,首先就是正确看待学生表现出的兴奋,关注但不把它当作焦点,疏导而不如临大敌。所以在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我让学生一起来探讨淑女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做一个淑女。反过来,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成为君子?最终我们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过早地为并不成熟的情感去付出精力甚至是行动的人都不会是君子或淑女。这样的引导比平时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另一方面,可以依据语文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渗透。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一门教学形式极其多样的学科,可以包括听说读写等。将心理教育融汇贯通地寓于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是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更有利于拨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心理体验,矫治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是读。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他的自卑心理比较强。后来我发现了他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所以在遇到课文朗读,尤其是诗歌朗读时就经常叫他。等他读完后还有意识地多表扬他,让他的自信心得以一点点的增长。当然,读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可以是课外书,也可以是自然与社会。在课外教育活动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阅读书刊报纸、参加访问、观看电影、电视,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语文课教学中,我每周有意识地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走进图书室,读书看报,欣赏自己喜闻乐见的名著名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青少年精力充沛,喜欢活动,为此,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踏青,瞻仰烈士陵园,参观开发区,让学生观看家乡的宏伟规划和建设成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可使一些细微和不健康的心理“疾病”被消灭在萌芽时期。学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了国情、乡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的情感,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然后是写。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写的锻炼,包括写字,写作和写日记。因为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前面说到,有些学生容易冲动,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就让他静下心来练字。当字练好的时候,心浮气躁的心理也好多了。至于写作与写日记,能够让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在日记中,学生往往会写出自己的困惑、烦恼等,这样对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并积极的疏导很有好处。
最后是听与说。我在每堂语文课上总会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讲小故事练习。每个学生轮流上台讲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其克服自卑心理,又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还有辩论会。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在挫折中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在成功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让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面对这些问题,我开始了思索,我在思考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去渗透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于是,我尝试着作了如下的探索:
一方面,可以凭借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新教材极为重视人的发展,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握关键,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自然地得以渗透。
1、重视亲情,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是讲述关于亲情的作品。在上这样的课时,就是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最佳时机。例如,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时,就紧紧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我在分析完了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后,就顺势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们的生活中,你们的父亲或母亲有没有做过像买橘子这样看似平凡,实则包含着浓浓爱意的事情呢?在这样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开启回忆的大门,来重新审视以往父母为他们做的平凡小事。在分析了父亲叮嘱我的几句话以后,我同样让学生回忆他们的父母是否有过类似的话:让你曾经感到厌烦,现在想想那原来还是饱含着浓浓的爱意。这样一来培养学生感恩之心的目的也就不难达到了。
2、树立目标,确立远大的理想
理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理想的人就像在暗夜里没有灯塔的航船,没有目标也就没有了前进了动力。因此让每一个中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很重要的。拥有明确的目标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在语文教材中同样有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少年周恩来从小确立远大志向的故事。在教完这篇文章后,我特意让学生写了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自己说说。效果还是不错的。
3、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的情感
在现在的中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爱情题材的文章也不少。对于这样一类题材的文章,学生其实非常愿意来学习并探讨。这样我们作为老师就可以作出合适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对于异性同学的朦胧情感。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诗经两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这篇课文中有《关雎》、《蒹葭》两首,是被人传诵久远的好诗。它们都是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尤其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不少学生早有耳闻。一看到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自然兴奋不已。一上课,大呼小叫,热闹非凡,不亦乐乎。这种现象是正常的。积极的疏导,将会促进健康情感的发展,所以,首先就是正确看待学生表现出的兴奋,关注但不把它当作焦点,疏导而不如临大敌。所以在教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时,我让学生一起来探讨淑女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才能够做一个淑女。反过来,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够成为君子?最终我们共同得出了一个结论:过早地为并不成熟的情感去付出精力甚至是行动的人都不会是君子或淑女。这样的引导比平时单纯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另一方面,可以依据语文课堂上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渗透。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语文是一门教学形式极其多样的学科,可以包括听说读写等。将心理教育融汇贯通地寓于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中,是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佳境界。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认识事物,更有利于拨动学生心弦,调动学生心理体验,矫治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得到提升。
首先是读。在我们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所以他的自卑心理比较强。后来我发现了他的朗读能力特别强,所以在遇到课文朗读,尤其是诗歌朗读时就经常叫他。等他读完后还有意识地多表扬他,让他的自信心得以一点点的增长。当然,读的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可以是课外书,也可以是自然与社会。在课外教育活动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阅读书刊报纸、参加访问、观看电影、电视,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语文课教学中,我每周有意识地安排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走进图书室,读书看报,欣赏自己喜闻乐见的名著名篇,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青少年精力充沛,喜欢活动,为此,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踏青,瞻仰烈士陵园,参观开发区,让学生观看家乡的宏伟规划和建设成果,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可使一些细微和不健康的心理“疾病”被消灭在萌芽时期。学生从这些活动中了解了国情、乡情,从而激发了学生爱国、爱家、爱校的情感,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活跃了学生的思想。
然后是写。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写的锻炼,包括写字,写作和写日记。因为这些都能够有效地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前面说到,有些学生容易冲动,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对于这样的学生,我就让他静下心来练字。当字练好的时候,心浮气躁的心理也好多了。至于写作与写日记,能够让学生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在日记中,学生往往会写出自己的困惑、烦恼等,这样对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并积极的疏导很有好处。
最后是听与说。我在每堂语文课上总会抽出五分钟让学生进行讲小故事练习。每个学生轮流上台讲故事。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让其克服自卑心理,又可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除此之外,我还经常组织演讲比赛,还有辩论会。通过这些,可以让学生在挫折中提高自己的耐挫能力,在成功中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让语文教学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