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的悲剧性分析

来源 :参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x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形象饱满,这样的一个悲剧性人物也是我国近现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一个里程碑。文学作品中善于用一个社会底层小人物的遭遇来影射当时社会的现状,而老舍先生笔下的祥子悲惨的遭遇就说明了当时的社会是一个悲剧的社会,也是悲剧的时代。只有当本性善良的主人公遭遇了无数社会的不公,将自己的人性渐渐泯灭后,精神遭到严重的摧残后,才能将悲剧的色彩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祥子 悲剧性 分析
  一、祥子的人物分析
  《骆驼祥子》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本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祥子从一个忠厚老实且富有正义心的底层黄包车农民在世事的变迁中,最终从精神上开始堕落的一个人生历程。
  祥子一开始是一个憨厚、老实、勤奋的劳动者形象,他一直都有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创造一个安逸稳定生活的梦想,首先的目标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靠着这辆车来创造自己生活。为了实现这一个目标,他用租来的车跑了三年,努力了三年,终于挣到了自己的第一辆车,就在他畅想着未来美妙的生活时,自己的洋车却被乱军抢去了,伪政府又随后将他剩下的所有积蓄骗走了,而他也失去了比较稳定的工作收入,就像是飞来横祸一样,一瞬间所有的东西都没有了。但祥子仍旧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当他准备开始从头再来的时候,租车厂主的女儿虎妞因为看上了他,将他原本平稳的生活搅得一团糟。祥子出于良心和一些其他的因素同虎妞走入了婚姻的围城,但仍旧在心里存着自己的梦想,终于用虎妞的积蓄买了一辆黄包车,却又因为虎妞难产办丧事将车卖掉了。尤其是最后小福子的自杀,成为了压在他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梦想实现的艰辛历程和一次又一次的打击,终于将他的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完全磨灭。进而开始了抽烟、酗酒、偷盗、嫖娼、寻衅滋事、出卖朋友的自甘堕落的生活,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1]
  二、造成祥子悲剧性的原因
  (一)社会的黑暗
  作者在一开始描写祥子时,着力将祥子塑造成一个憨厚勤奋和对社会充满信心的农民形象。祥子的三次买车都说明了祥子骨子里的坚韧,他在用坚强的意志和社会做着斗争。但是这是一个万恶的社会,勤奋和老实在那样黑暗的社会只能造就这种性格的悲剧,因为社会地位,祥子被有些“权势”的阶层人物所践踏,这就表明了任何的打击都有可能落在他的头上,因为他是社会最底层的存在。[2]
  祥子第一辆车的被抢,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打击都在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祥子的贫苦受挫,小福子的自杀,还有浑浊的社会风气,都在讲述着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可以受到最无理的轻贱,这是社会黑暗下的产物,也注定了祥子他们悲剧的结局。
  (二)婚姻的不幸
  祥子的妻子虎妞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女人,丑陋却霸道,年纪一大把却一直没有嫁出去。在老舍先生笔下,虎妞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明,敢爱敢恨,真实生动,作为车行老板的女儿,在看上祥子后,就勇于去追求,完全不被世俗的规矩所限制。虎妞敢于嫁给一个社会底层讨生活的祥子,说明虎妞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这是新的思想,值得被肯定。但是对于祥子来讲,他的思想是比较传统的,他的骨子里是希望有一名贤惠的女子做他的妻子的,但是虎妞出于自己的立场,在他们没有爱情的基础上“引诱”祥子与自己结合了。但是社会阶层不同,虎妞毕竟还是一个资本家的女儿,性格中就带着强势和剥削的特性,与祥子相处时给祥子带来了丧失人格的感受。在强势的虎妞面前,祥子的自尊心也逐渐开始消失,也渐渐造成了他们二人的悲剧。
  (三)祥子自身的原因
  祥子最开始的习性充分展示了他来自没有多少黑暗的淳朴的农村,自小勤劳天真的祥子进入了城市,城市的黑暗逐渐在各方面污染了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朴实的农村小伙子在进城打拼时,因为各方面受挫和心灵的打击,最终成为一个沾染城市坏习性的小混混的故事。祥子的三次买车,虽然每一次都对生活充满着信心,但是信心的程度在慢慢地减弱,因为祥子的精神世界在被一次次打击的过程中慢慢崩溃。接踵而至的打击,使他对生活的各种问题都无力进行解释,没有信心再去奋斗。曾经的企图反抗,却一次次以失败告终,最终还是屈服了命运的潮流。在小说的结尾,老舍先生指出祥子是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说明祥子对于社会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只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立足于社会的大环境,改变自己的奋斗的做法。[3]
  老舍先生通过对于祥子这一底层人民的生活经历的描写,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在这样黑暗的旧社会里,美好的品德被毁灭才是悲哀的。祥子在经受多重打击后,没有认识到社会的变化,而是顺理成章地认命了,任凭黑暗的侵袭和宰割,堕入旧社会的深渊,因此说他的形象是悲剧的,也说明了千千万万像祥子一样的底层劳动人民的悲剧性。
  参考文献:
  [1]陈思和.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2]徐德明. 《骆驼祥子》和现实主义批评框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03).
  [3]成晓琴. 谈《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多重性[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8(04).
  (作者简介:李仕文,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责任编辑 宋倩)
其他文献
1 选育经过 湘麦13号(原编号湘1021)由湖南作物所选育。1984年以32旱1为母本,68-6698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1989~1990年度参加品比试验,1990~1992年度参加湖
窗外一阵“扑哒”“扑哒”的声响,我以为是飞鸟降在窗台上,视线所及,却无一物。怀着一些期待与忐忑,我推开了窗,发现我们有了新邻居——一只母鸽子,不久后才知道里面还有两个小家伙,当时为母鸽的羽翼所覆盖。  这只灰色的母鸽将巢筑在空调的通气管上,依托着墙角,正好形成的一个三角地带里。巢穴很是简陋,靠墙的一面残缺了五分之一,一些枯木枝散落在空调下面的支架上。这个巢穴大概是在寒假时筑起来的,在某个风雨之夜被
食堂里闯进来一位不速之客。  此人头发很是杂乱,好像原本齐整整的一簇草被羊啃了一番。他上身穿着破了皮的褐色外套,拉链半开着,露出白色的内衣;下身穿着黑色长裤,但皱褶百起,邋邋遢遢,好像轻轻用手一拽,就能瞬间脱落一样。  瓷砖铺成的地面刚用水擦洗过,洁净得泛光。他身材有些矮胖,但步子却很快,像风一样。走得太快,脚下一滑,弄了个仰面朝天,长裤褪下了半边,红色的内裤“脱颖”而出。不声不响,他以手撑地,先
摘要: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开创了名人写忏悔录的先河,它不仅是一部个人的自传,也是一部兼具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的名著。本文将通过对奥古斯丁《忏悔录》的解读,来探讨其中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奥古斯丁 忏悔 信仰  奥古斯丁创作《忏悔录》的时候,正值古文化解体、基督教文化逐渐盛行的转折时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奥古斯丁创作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回顾、评判和对信仰、思想的歌颂,
①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方法研究了江津区麻柳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江津区麻柳小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系数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全磷>有
在黄陂城的南边,有一条东陵玉带般碧波荡漾的河流,河边有一带与长堤相连的浅滩。在这浅滩上,有一座小小的坟。它没有墓碑,甚至没有一丝痕迹,但里面长眠着我曾经的一个朋友——汤姆。  那时爸爸开了一家五金店,在店铺的仓库里,堆放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也为老鼠提供了最佳的游乐场所。我曾经见过一只老鼠在咬一根会拿去出售的电线。我相信没有哪个顾客会喜欢电线的胶皮上满是老鼠的牙印。所以,汤姆被迫抛弃了在农村的田庄里的
在书法教育中,如果学生自身对写字毫无兴趣,就很难把字练好。因此,对写字感兴趣是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教学中,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时思维活动才最活泼、最
摘要:那只风筝承载着哈桑和阿米尔的童年,也是精神伤痛至极的索拉博展颜微笑的源泉,风筝便是应用最多的意象。另外还包括弹弓、石榴树等意向,在小说中重复且多次出现,营造出一种带有诗意和怀念色彩的氛围,在行文中充分体现意向呼应与文化隐喻,并为情感的叙述带来情绪化的描述效果,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从而刻画了一份真实而不造作的情感,主题思想明确。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 意象呼应 文化隐喻  一、《追风筝的人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中采用了大量的隐喻,通过分析隐喻,能够真正地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情感以及作者写作的主要目的。本文通过介绍了《围城》的隐喻与作者的主观性之间的关系,突出了隐喻对于作者情感的表达、视角的选择以及作者的认知的重要性,提出了隐喻的相似性与联想的主观性以及隐喻认知的主观性,加深读者对《围城》的全面理解。  关键词:《围城》 隐喻 主观性  《围城》是一部讽刺性小说,主要描写了抗战初期国家
摘要:柏拉图是西方古代思想的鼻祖,其著作《理想国》的核心思想是正义,通过对当时几种正义观批判其错误,吸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从而提出自己的正义观,在大的方面提出了城邦正义,小的方面提出了个人正义。依据柏拉图的正义思想,在其理想国中,社会是由不同阶级共同组成,包括统治者、护卫者和生产者,三者各司其职共同实现国家的和谐发展。但是,要保证这些不同阶级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要有一个相关的体系去规范和教育,实行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