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dan718121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饶宗颐先生学贯中西,学艺双馨,一生所获荣誉和头衔,不计其数。世人多以“东洲鸿儒”、“汉学泰斗”、“东方达芬奇”等尊号称之。但在饶老心中,最有分量的也许莫过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这一身份了。2009年1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南海主持仪式,聘任饶宗颐等五位德、才、望兼备的耆年硕学之士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饶老因此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香港学者。面对总理亲颁的聘书,饶老难掩激动之情,在对国家的重视表示感谢后,更表示会将由总理亲笔签名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证书存于家中,作为传家宝让子孙代代相传,永远珍藏。
  学问要“接”着做,不能“照”着做
  人们常以“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来形容和概括饶老,但殊少有人知道这一著名联句的出处及其真正含义。其实,这一联句主要指的是饶老对于做学问的态度和追求,是对先生倡导的“学问要接着做,不能照着做”这一观点的诗意提炼。“接”着做便有所继承,“照”着做则仅仅是沿袭而已。为了勉励学生们薪火相传地“接”着自己做学问,饶老曾郑重其事地赠诗给他们:
  更试为君唱,云山韶凄音。
  芳洲搴杜若,幽涧浴胎禽。
  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
  天风吹海雨,欲鼓伯牙琴。
  2007年在接受凤凰卫视的专访时,饶老对这一联语进行过阐释:“不磨”即是古人追求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中流”意为立于水流中央岿然不动,“自在”则意为自己站得住的独立精神。大而化之,就是要与时俱进地追寻中国学术赖以生存的本土心智,追寻博大而富有超越性的大智慧。齐白石尝有言曰: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可谓大师所见略同。
  饶老毕生的学术研究表明,“万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已经内化成了他学术追求的精神信条。饶老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后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至今已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根据饶老自己的归纳,其涉猎领域可分为“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含“金石学”)、“书画”等八大门类。权威专家对他的评价是:饶氏治学,“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只要触角所及,莫不一针见血、入木三分”。也就是说,饶老在所涉猎的研究领域,莫不有天下公认的创见。据统计,饶老在学术研究上拥有50项第一,诸如:1949年,在中国现代的地方学编纂史上,首开现代科学编纂体例;1956年,研究敦煌本《老子想尔注》之第一人;1959年,率先编著殷代贞卜人物通考之第一人;1960年,撰写宋金元琴史之第一人;1963年,首次从文献根据上提示韩愈诗歌受佛经文体影响;1969年,讲有关越南历史的《日南传》之第一人;1969年,首次编录新马华人碑刻,开海外金石学之先河;1970年,辨明新加坡古地名以及翻译译名之第一人;1970年,利用《太清金液神丹经》讲南海地理之第一人;1974年,首次提出“海上丝绸之路”一概念;1975年,利用中国文献补缅甸史之第一人;1976年,在南国学人中,是第一位翻译、介绍、研究《近东开辟史诗》的学者;1990年,首次将陶文“0+”证明为“羊”的象征……
  饶氏为人修学的“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氏的“三境界”说自此风靡,并为后代学人不断传诵和援引。殊不知,饶老也有自己的“三境界”说。
  根据施议对先生编纂的《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访谈录》一书记载,饶氏“三境界”分别是:“漫芳菲独赏,觅欢何极”为第一重境界。意为在孤独里思考和感悟,上下求索;“看夕阳西斜,林隙照人更绿”为第二重境界。所谓“日愈西下,则其影愈大”,尽管并非赫赫如中天之日,却仍然不失其光辉。饶老认为这是一般人不愿进入的一重境界,因为一般人的精神都向外表露,既经不起孤独寂寞,又不肯让光彩受掩盖;只是注重外面的风光,而不注重内在修养。他们看不见林隙间的“绿”。其实,越想暴露光彩,就越是没有光彩;“红蔫尚伫,有浩荡光风相候”为第三重境界。即无论如何都要相信,永远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在等候自己,只有这样才没有烦恼,身心康泰。饶老认为此境界旨在为众人“指出向上一路”,永远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自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意志。
  饶氏的“安顿说”
  关于人生哲学,饶老提出了自己的“安顿说”。他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这与海德格尔所谓的“人,当诗意地栖居”这一哲学命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文学与神明——饶宗颐访谈录》一书中,饶老以王国维为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王氏的两种解脱办法——暂时解脱和永久解脱,都未能解决人生的问题。他承认王国维是一位了不起的学问家,只可惜诸多方面的条件尚不具备,未能真正超脱,其于做学问乃至词学创造上之成就,也受到一定限制。首先,王氏只到过日本,未到西洋,未曾走入西方大教堂,不知道宗教的伟大,而且对于叔本华哲思,也不可能真正弄明白。这是阅历的限制。其次,王氏对佛教未曾多下功夫,对道教也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安顿自己。这是学识与修养的限制。所以,王氏做人、做学问,乃至论词、填词,都只能局限于人间。即专论人间,困在人间,永远未能打开心中之死结。
  因此,饶老认为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他认为就这点而言,陶渊明比王国维要明白得多。因为陶渊明未死就为自己写下挽歌,以为“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死了之后,自己能够与山陵共存。由人生联系到山川大地,本身就已有所超越。他觉得王国维如果能够在自己所做学问中,再加入“两藏”——释藏及道藏,也许能较为正确地安排好自己的位置。例如:朝代更替,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是小小波澜,算得了什么?但是,王氏就是想不通,不知道如何于宇宙人生中去寻找自我。可惜的是,静安先生已经听不到他的建议了。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安顿好自己呢?由饶老的回答中可以提炼为三句话:
  一日“天人互益”。鉴于种种事实,饶老对人类未来其实怀有深刻的悲观。因为人类自己总是制造各种仇恨和恐怖,变成物质的俘虏。而大自然也正在惩罚人类破坏所造成的恶果。他认为人类一切事业,都要以益人而不是损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一日“物物而不物于物”。此句语出《庄子》,意为驾驭外物,而不为外物所驱使。终其一生,人都难免会受到外界“物”的诱惑,比如权力和色欲。饶老提倡一种可以自主的人生,他一方面承认现代社会的人基本上都离不开政治,都难免受政治的限制,但是“你要超越它,自己可以控制”。在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中,饶老始终没有加官进爵,却游刃有余、自成境界。
  一日“慈悲喜舍”。这是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前矗立的、饶老亲笔书写的四个大字,蕴涵着饶老对人间的一片悲悯之心,他也始终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见证。2003年,饶老将个人数十年来因勤于学术研究而积累的藏书,包括非常珍贵的古籍善本,以及180多件书画作品,赠送给香港大学,该校饶宗颐学术馆由此得以正式成立。时至今日,该馆不仅成为香港大学著名的研究机构之一,也日渐成为全球汉学界的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对于国瘼民生,饶老更是慈悲而喜舍:汶川大地震,当即捐款20万港币;青海玉树地震,捐款10万港币;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害,将各界亲朋馈赠的160万元悉数捐出;书法作品拍得数百万元均悉数捐给了有关慈善组织……
  荷花之喻
  饶老一向主张学艺双携,世人却往往只闻其学问之大名,罕有知其书画之精湛者。张大千曾称赞说,“饶氏白描,当世可称独步”,可见其功力深厚,已非同一般。更为重要的是,饶老能通过书画艺术,将自己的人格、学问、胸襟和气魄巧妙地显露出来。2010年8月6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文史研究馆亲切会见饶老,饶老将自己创作的《荷花图》赠送给总理。这是一幅堪称诗书画三绝的画作,一枝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形简而神逸,更辅以饶老以黄金加墨书写的一首自作词《一剪梅-花外神仙》:“荷叶田田水底天,看惯桑田,洗却尘缘。闲随秾艳共争妍,风也倏然,雨也恬然。雨过风生动水莲,笔下云烟,花外神仙。画中寻梦总无边,摊破云笺,题破涛笺。”此画以荷为题,以词为跋,寓意不言而喻:追求高洁如莲的宝贵精神,褒扬临危不惧、敢于迎接挑战的气魄,称颂刚正不阿、风雨不倒的品质。
  “觅天地之正气兮,惟夫子之高举”——诚此之谓也!
  (摘自《纵横》2012.10期)B
其他文献
成普时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彭总作战室主任,是毛岸英牺牲时的现场目击者。1972年,他给中央专案组的材料中专门写了有关毛岸英牺牲情况的回忆。1995年,成普在给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的信中就毛岸英牺牲的一些具体细节进行了详尽的剖析,针对有的书籍中描写的“毛岸英炒鸡蛋”的情节,成普予以驳斥。  毛岸英作战会上与彭德怀叫板  1950年11月19日上午,朝鲜北部大榆洞中国志愿军总部,志愿军的党委常委们,
期刊
怎样造就天才?在智商、情商、执行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究竟哪个最为关键的问题上,即便是专家也众说纷纭。是先天遗传,还是后天培养?长期以来,遗传对智力的影响始终成为学术交锋的战场。什么东西可以增加孩子成功的机会?答案是学大提琴、学法语和学杂耍。  l.有30%两岁以下儿童的卧室中有电视机。59%的两岁以下儿童每天看电视两小时。美国儿科学会告诫家长不要让婴儿和学步儿童看电视。婴儿语言专家罗伯塔·戈林科夫认为
期刊
下面是成功人士与一般人做法不同的9个方面:  1.目标具体,不留余地  如果你树立了一个目标,那就尽可能具体化。“减5磅体重”比“减掉一些体重”更好,因为它让你清楚知道成功是什么样的。明确知道你想实现什么会给你动力,直到你实现目标。只是承诺会“少吃一点”或者“多睡一些”太含糊了,目标要清晰准确。“我在工作日的晚上每天10点前上床睡觉”,这样就不会给你留下任何犹豫的余地,做你需要做的事情。  2.抓
期刊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接受过媒体无数次采访,他的言论中流露出他对待生活和商业世界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尽管我们很难真正深入了解乔布斯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但从他在新闻发布会、会议、苹果公司的声明,以及接受媒体的采访中,我们总会对他的思想管窥一二。  与俊杰在一起  “我们的创意在我们的想法之中、在我们的员工之中。它是激励我们每天一早去工作,去与那些优秀的人一起奋斗的动力。”  破旧立新 
期刊
中国和日本在日本控制的尖阁群岛(即我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本报注)问题上关系日趋紧张,这有可能升级为战争,并使美军卷入与中国的冲突之中。  几位防务分析人士对可能引发中日战争并使美国卷入其中的五种情况进行了汇总:  一、中国海监船与日本海上保安厅舰只在尖阁群岛周边海域相撞。中国要求日本道歉并提供赔偿,但遭日本拒绝。政治紧张关系加剧,但谁都不肯让步。  二、中国海监船在尖阁群岛周围领海进行挑衅性巡逻
期刊
经广州番禺区纪委初步调查,网民反映的广州市城管局番禺分局政委蔡彬及其妻儿名下拥有21处房产情况基本属实,蔡彬过去按规定向组织递交的家庭财产申报所报告的房产数量与此有较大距离。  网帖提供的文件显示,蔡彬及其家庭成员共有21套房产,其中18套位于广州番禺区,3套位于南沙区,面积最大达3405.3平方米,21套房产总面积7203.33平方米。  番禺区纪委副书记郭轩宇证实,番禺区已于10日上午成立调查
期刊
刚刚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11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采访十八大的中外记者亲切见面。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习近平代表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成员感谢全党同志的信任,并表示定当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他说,全党同志的重托,全国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对我们做好工作的巨大鼓
期刊
林彪比罗瑞卿小一岁,但军旅资历一直比罗深:林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罗是黄埔军校第六期学员。两人都是军界翘楚,1955年林被授元帅,罗为大将。两人相交之初,关系较为融洽,但不久,罗瑞卿就因为令人匪夷所思的原因“得罪”了林彪,并一步步堕入“文字狱”陷阱……相处融洽到“得罪”林彪  1955年9月17日,林彪担任国防部长,罗瑞卿担任总参谋长;9月26日,中央政治局决定由中央军委副主席林彪主持军委日常工作
期刊
“冷战”格局下的旧金山和会,埋下了东亚地区争端的伏笔  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包括日本在内的49个国家签订了一份“对日和平条约”,史称《旧金山和约》。该条约旨在解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日本的战后地位问题与厘清战争责任所衍生的国际法律问题,但实际上却是美国为了扶持日本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对抗苏联,确立亚洲“冷战”格局而策划的单方面媾和条约。受邀出席会议但被排除在和约条款谈判过程之外的苏联、
期刊
前外交部高级翻译回忆40年前往事  1972年9月29日中日复交,是两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一个有幸全过程参与这项工作的翻译,我有责任把自己耳闻目睹的相关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与读者共享。  复交历史背景  以1971年10月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为标志,中国在全力突破苏美两霸的遏制与欺压,扩展我国活动空间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一直对美亦步亦趋的日本政府(当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