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之花扎根于小康之路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tz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暑假,我和妈妈到青海旅游,发现很多景区都对我们浙江人有优惠政策.原来,早在2010年,党中央就确定浙江对口支援海西蒙古族自治州,打那儿以后啊,浙江和青海就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rn海西的枸杞物美价廉,品质优良,却因市场销售面狭窄而陷入发展瓶颈.浙江的援青干部们怀着满腔热忱,精心谋划海西枸杞产业发展前景,一面协助老百姓培育加工枸杞,一面辛苦经营电子商务,搭造了一条覆盖全球的产业线,让海西枸杞走出高原,走向世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青干部们帮助海西人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激发当地老百姓的内生动力,让他们真正富起来.正是这千千万万平凡而伟大的扶贫干部,无惧一路艰辛,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闪亮之星.
其他文献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资源融入思政教育中,能够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应该坚持立德树人导向、立足职业教育特色、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精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挖传统文化内涵,整体规划、协同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
提升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教育界热议的重点话题,也是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的重要抓手.中等专业学校思政课教师应追求思政课堂的有用、有趣、有效,达成“三有”课堂教学目标.“三有”思政课堂通过优化教学策略,让思政课堂“有用”;通过激趣教学,让思政课堂“有趣”;通过融入实践展示,让思政课堂“有效”.“三有合一”,可以有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性的教材、同一性的培养目标虽为集体备课活动开展提供了充分条件与重要契机,但该活动有效性尚未充分释放出来,原因在于未厘清集体备课的理论根源.我们可以从中华5000多年的“合”文化、近现代协同育人理念及新时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探寻集体备课活动的理论基石.为让集体备课真正成为加大教研力度、拓展教研思路的可靠路径,除在全员全程中坚持政治性、学理性、针对性、民主性运行原则外,还必须从源头上进行创新性改革,如形成集体崇尚研讨教学的文化氛围、构建侧重教学研究的教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当今中国,五大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共建美丽中国.中国古代先民就有在果树枝头留下果实,给越冬的鸟儿留下吃食.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天人合一思想.
期刊
戏曲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娱乐形式之一,有“文以裁道”的特点,兼具娱乐、教化、规范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娱乐形式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传统的戏曲艺术等表现形式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生产生活方式和价值判断.现代豫剧《焦裕禄》自演出以来,深受党员干部和群众喜爱,社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它的本质就是通过“文以栽道”的形式,给观众以心灵思想上的教育,将戏曲表达的文化观念传递给观众.而文化理解促进了价值认同,达到了戏曲教化、规范世人行为的目的 .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培育青少年政治认同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目的 ,也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根据克雷顿·奥尔德弗的ERG理论,文章以九年级共事发展主题“脱贫攻坚·中国奇迹”专题课为例,探讨融入时政资源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与方式,应遵循由政治认知到政治认可再到政治认同的实施路径.
周恩来精神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用于培育新时代青年学生,具有号召感召、典型引领、人格熏陶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全面提升青年学生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目标.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各学科教学的主要目标.构建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实施策略,可以在命题过程中有效落实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的考查.
改革开放史是“四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实现其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不仅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迫切要求,也是“四史”教育的方法论基础.为此,必须以唯物史观方法论为其政治性学理根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重申党的实事求是理论精髓,以确立“四个自信”、构建当代中国话语体系.坚持党的领导是改革开放最根本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因而是改革开放史学理性的政治基础.具体而言,通过改革开放史教学,使执政党的核心价值追求在行为逻辑和政党形象上得到充分展示,从而巩固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政
“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新课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界定.然而,现实教学中,一线教师对高中思政课综合性重视不够,导致课程实施简单化、浅表化,削弱学科素养培育力度.文章从课程目标的综合性、课程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实施的综合性、课程评价的综合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探索综合性学科课程的应有之义和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