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作文审题失误例析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yi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作文虽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但在实际评卷的时候,各地往往不约而同地把是否切题扣题放在了首位。审题一着不慎,作文全盘皆输。纵览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失误最多的还是来自于审题,扣分最狠的,亦属跑题作文。
  仔细梳理2012年各地中考作文,其中的审题失误,以下诸条尤值重视:
  一、背离关键,重点错位
  审题时抓错关键词,写作时抓错重点,导致跑题。比如2012年福建福州中考作文题目:
  人都有爱心,人都有爱好,爱是人的天性,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请你以“爱,还要会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爱,还要会爱”,这个作文题的关键词是“会”,考生只有将“怎样适合地去爱”,即“爱有时要讲究方式”“爱有时要把握尺度”作为重点才能写出好文章。不少考生没有审题抓关键字的意识,看一眼题目就把重点放在了“爱”上,急着动笔,其实已经“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又如2012年山东聊城中考作文题:
  女孩生下来就是唇腭裂,六岁时她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女孩:“妈妈。我为什么与别人不一样呢?”
  妈妈:“孩子,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缺陷,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
  你有缺陷吗?你是怎样面对自己缺陷的呢?别人有缺陷吗?你又是怎样面对别人缺陷的呢?请以“面对缺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是一个动宾短语,关键词应该是动词“面对”,即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缺陷,是勇敢面对,还是自卑悲观;是平等相待,还是歧视排斥等。但有的考生以为“缺陷”是关键词,大谈特谈生理的缺陷、性格的缺陷、文化基础方面的缺陷、艺术品的缺陷等等,就是不见如何看待缺陷的内容,显然已经偏离了题意。
  二、混淆概念,似是而非
  审题时,对有意味的关键概念,未加辨析就用一个似是实非、似同实异的概念置换题目中的概念,而导致指东说西、南辕北辙。
  比如2012年湖北武汉中考作文题目:
  今年年初,《咬文嚼字》杂志社,邀请读者一起“咬嚼”名人博客,大家惊讶地发现一些市场意识很强。人气很旺的名人在撰写博客时,频频出现语言运用方面的“低级错误”,对语言文字缺乏敬畏之心。
  古今中外,一直不乏“推敲”文字的佳话即使到了网络时代,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
  请以“敬畏文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的姓名。校名
  题目“敬畏文字”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敬畏”,是在面对权威、庄严或崇高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带有恐惧、尊敬及惊奇的感受,是对一切神圣事物的态度。“敬畏”应该是又敬重又畏惧的态度,导人语中也有“我们阅读优秀作品时也总能感受到作者严肃恭敬的写作态度”的提示。许多考生以“敬重”“尊重”“尊敬”“看重”“重视”“敬爱”“热爱”“爱护”“珍爱”等等概念替换了“敬畏”,混淆了概念,造成失误。
  三、片面理解,顾此失彼
  一是对好几个概念的题目,只注意所谓的“中心词”,而置其他概念于不顾,结果偏离题意。比如2012年山东烟台中考语文作文题:“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有的考生直接写成以“朋友”为题目的文章,忽视了前面“最好”一词的限制,还忽视了“你”“我”人称的限制,没有运用第二人称对话的形式,明显不合题目要求。
  二是对半命题作文,只注意到补充的词语,而忽视了题目中固有的词语。比如2012年安徽中考作文题:“_______在其中”,关键词应该是所填的那个词语,这一点,大部分考生都注意到了。其实这个题目暗中还有一个陷阱,就是“其中”,要将“其中”具体化明确化,比如“学习中”“读书中”“游戏中”“失败中”“挫折中”等等。可潜的是,许多考生的作文中,看不出这个“其”的内容,只见前面的“美”“趣”“情义”“做人”等,而不见后面的活动。
  四、忽略副词,落入陷阱
  无视题目中“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所隐藏的信息和要求。题目中的副词,往往是审题时容易忽略的“陷阱”。比如2012年贵州铜仁中考作文题目: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亲爱的同学,只要善于发现,你就能体会到多种多样的美:有大自然旖旎的风光美,有社会发展的和谐美,有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心灵美……美,体现在报效祖国和贡献社会的大事上;美,也体现在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中。
  请以“这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不少考生偏偏忽视了文题中的“也”字,忽视了“美,也体现在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中”的提示语,行文时选择能明显地体现出审美的事物来写,明显偏题或走题。
  又如2012年山东青岛中考作文题:“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题目中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副词“终于”,它提示了理解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和曲折,由误解,到消除误解,再到了解,最后是深深地理解,这个副词规定了文章所应该详细展开的内容。殊为可惜的是,许多考生把“终于”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作文中一上来就明白了父母或老师的良苦用心,看不到彼此误会的消除,看不到情感的转折,这样的文章显然偏离了题旨。
  五、割裂因果,不会联系。
  即割裂了文字较长或句式复杂的题目的内在关系。比如2012年福建漳州中考作文题:“成长因为有你”,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两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这一点,因果意识不强,下笔时只写“成长”,不见“有你”,缺少必要的抒情议论来点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又如2012年江苏南京中考作文题:
  暑假,我们可以放下课本,背起行囊,行走四方,过一种别样的生活——读自己爱读的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努力实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愿望。
  请以“带一本书去旅行”为题。写一篇作文。
  题目是承接关系,连起来看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读书,又要实践。读书可以丰富旅行的经历,旅行可以印证读书的感悟。题目中的“书”和“旅行”两个词应该连起来才能切合题旨。但考场上有考生只在“书”上做文章而忽视“行”,有考生只在“旅行”上下笔而忽视了“读书”,忽略了要把读书和生活联系起来的题意。   六、漠视比喻,虚实不分
  对于比喻类命题,不会深挖其寓意,而只从其表面意义人手。2012年浙江宁波中考作文题:“你是我的一本书”,题目是一个比喻句,审题时,要善于把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书”,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地对接,联想到曾经指引过自己的人物。但有的考生。却写自己所读的各种书和读书的收获,完全忽略了导入语的提示,忽视了题目的比喻义,这样的文章只能归为不及格之列。
  又如2012年浙江杭州中考作文题:
  亲爱的同学,现在你正坐在考场里进行着语文学科的考试,相信你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其实,我们在学习中、工作中、生活中……无不经历着一次次的“考试”,倘若能交出一份份满意的“答卷”,那么,在行进的路上,我们会走得更欢畅,更坚实。
  请以“一份满意的答卷”为题目,写一篇600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题目中的“答卷”其实应该是打双引号的,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是生活中的“答卷”,并不局限于典型的一张考试答卷。这张“答卷”可以是对某次艰苦经历所完成的任务,可以是在严峻考验面前所做出的表现,可以在诱惑面前的坚守等等。但有考生就老老实实地写自己的某一次考试所提交的答卷,忽视了题目所带的比喻意义。
  七、就事论事,缺乏联想
  题目字面意思,有什么就写什么,从不愿意多想一点,多走一步。比如2012年陕西省中考作文试题如下:
  逗号,表示句子中较小的停顿,说明句子的意思还没有表达完毕。这正如生活一样,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情,其实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个逗号,后面的路还很长……请以“逗号”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由提示可以看出,“逗号”是比喻的说法,是“暂时的停顿”的意思,命题者引导学生由此展开联想与想象,只要从生活中发现、挖掘、感悟一些成长过程中“继续前进”方面事情,作文就能写好。但可惜的是,很多考生不会联想,不会从象征的意思上来构思,不会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选取能够体现与逗号“较小的停顿”相似相仿的人或事,而是一味地停留在材料中的小逗号上,文章思路拘谨,审题严重失误。
  八、忽视主体,自我缺席
  忽视题目中规定的写作主体。中考作文,都明确要求以“我”为写作的主体,有的在题目中明示一个“我”字,或者暗示应该用第A。称,有的在作文提示语中点明“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作时候就不应该让自我缺席。
  比如2002年广州中考作文题“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题目中明明有一个“我”,有的考生,却以第三人称写他人,写一个差生经过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学习进步,这样的失误实在是太不应该。
  又如2012年江苏南通中考作文题: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中虽然没有“我”字,但有“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的要求,作文应该写实,写自我的成长经历和感悟,但偏偏有考生要来个“创新”,写一棵小树的慢慢成长,写一只蝴蝶的成长,跟自我毫无关系,这样的内容显然忽视了题目中以自我为主体的要求。
  九、轻视规定,忽略提示
  只看题目,而无视“引导语”和“写作要求”。“引导语”是用一段提纲挈领的话来提示写作思路,“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了作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写作方法和篇幅等。特别是那些让考生“不要怎么样”之类以否定句形式出现的句子,往往是命题者的善意提醒,有时甚至是明确的规定。
  比如2012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明确规定:“请以《清欢一刻》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这里对于文体进行了限制,但很多考生忽视了这个要求,写成议论文,明显跟规定冲突。
  还有比较含蓄的提醒,比如2012年辽宁朝阳中考作文以“我的引路人”为题目,后面有两条与表达方式相关的要求:“1、叙事清晰,情感真挚;2、要有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一条是针对记叙的,一条是针对议论和抒情的,综合起来看,是要求写成记叙文,但竟然有考生把作文写成了议论文,也有的虽然写成了记叙文,但忽视了第二条“适当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要求,成为硬伤而被扣分。
  还有一类来自于命题者的倡导,虽然不是要求,也千万不可忽视。比如。2012年山东泰安中考题目:“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后面有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这里的倡导,显然是为了纠正华而不实的文风,要求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不能弄虚作假。但仍有较多的中考作文语言优美可内容单薄、思想平庸、套话连篇,常常是开头三句话即分三段形成排比,似乎很有气势,但和下文关系不大;中间两三个分论点,大而空且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且编造的痕迹明显;结尾三句话又来个排比。这样的文风显然跟命题者要求相悖,而被打入冷宫。
  以上审题的失误,其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因误解而离题。比如“背离关键”“混淆概念”“片面理解”“忽视副词”等,这就要求平时要加强对学生“审题准确”和“审题全面”的训练,要求学生仔细阅读分析题目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对题目的含义理解要到位,对题目的感情色彩把握要恰当。
  二是因随意而脱轨。比如“漠视比喻”“就事论事”“割裂关系”等,这就要求平时加强学生“紧扣题目、紧扣中心写作”的意识,明确作文题目所关涉的范围要求,重视题目内在的义理,写出对生活的深刻认识。
  三是因忽视而偏向。比如“忽视主体”“轻视规定”等,这就要求平时训练学生不仅要重视狭义的“题目”,还要重视导语的限制;不仅要重视明显的限制,还要重视隐含的限制。
其他文献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有两首,其一(“茅檐长扫净无苔”)多次选入初高中语文课本,但对最后一句“两山排闼送青来”的解释,各家稍有不同。有一种解释是:两座山好像推开大门,把青翠的山色送进来。  也许更简洁、更传神的解释就是去掉“好像”:两座山推开大门,把青翠的山色送进来。这种解释不强调修辞手法,而是直接把山当做人,这样诗意才更浓。  这里涉及诗歌欣赏中的想象力问题,即读者(学生)在读诗时,如何融入到诗
《兰亭集序》是一篇奇文。首先,奇在它本是散文,但其稿本还是个草稿,尚未正式誊清,颇有错字和涂改,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其次,它本是当时一群名人、贵人如谢安、孙绰、王羲之及其亲属王徽之、王玄之等人聚会所作三十余首诗歌的序言。其目的本是引导阅读诗歌的兴趣。但是,那些诗歌却得不到后世读者的青睐,几乎无人问津,而这篇序言却成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  究其原因,似乎又并不太奇,那些诗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选入中学课本后,教材编者对原作作了大量的删节,尤其是删除了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由于这些删除,中学师生很容易忽略小说的叙事结构、形象的文化意蕴、主旨的深层隐喻和象征,因而教师的阅读教学不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生的阅读成了浅阅读甚至误阅读。  一、叙事视角:“中国套盒”式的故事结构    叙事学理论认为, 小说的美学价值往往并不在小说故事本身,而在
在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史上,弗兰茨,卡夫卡(1883~19N4)堪称首屈一指的奠基者。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卡夫卡的创作就引起了西方文坛的关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声誉,成为20世纪作家所能创作出的最振聋发聩的作品,从而形成了持续的“卡夫卡热”。美国女作家欧茨称“卡夫卡是本世纪最佳作家之一,时至今日,且已成为传奇英雄和圣徒式人物”。卡夫卡也被视为20世纪现代主义第一人,欧美各种权威书评杂
一、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总理的救国之志  大江歌罢掉头东  周恩来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原诗没有题目。这首诗写于1917年9月周总理东渡日本留学之际;1919年3月,周总理归国前夕,以此诗书赠张鸿浩诸人,诗后有“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等语。  全诗雄浑跌宕、波澜壮阔、大气浩然,充溢着济世救国的壮志和坚毅不屈的决心。  诗歌大意如下:高歌
“这是心灵考古,与智者的交流,抑或是历史的传承与创新……这样的课程令我沉醉,令我求索无厌。”这是南宁市第四中学(以下简称“南宁四中”)高一新生黄艺高在对“耕耘社”创始人王云高采访后写下的访谈日志,所提到的“课程”就是由“足音口述历史”项目团队开发、南宁四中具体实施的口述校史课程。南宁四中口述校史课程以校史访谈和校史研究为教学内容,以核心素养培育与爱国、爱校养成为教学目标,以课程融校史发掘、知识迁移
最近,笔者有幸读到孔凡成先生《语境教学研究》一书。该书提出的语境教学思想和操作手段对引领汉语母语课堂教学改革颇有意义。  该书论证了语境教学存在的合理性,阐述了语境教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语境教学原理,概述了语境教学的基本功能。该书有以下四个明显特点:  一是创新性。在语文教学中,要做到在语境中教、学、评,恐怕已经成为共识,但是怎样在语境中教、学、评,却不是人人都清楚。语用学家王建华先生曾指出:母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这一点不难看出爱的教育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然而,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套套的大道理可能无济于事,关键是要抓住课堂中转瞬即逝的一刹那,渗透适当的思想教育。在教学中,我发现小学语文教材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而在这
广西桂林市崇善小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碧波荡漾的榕湖南畔。在无处不彰显着优质办学活力和品牌教育魅力的崇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更是一朵绽放在众多特色教育中的奇葩。  我校语文教研组以“聚焦课堂,追求有效教学”为工作的重心,以“真心真情育真人”为工作目标,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关注教师,加强学习,推动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学生
我在《怎么读就怎么教》一文中,依据读书的基本环节提出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即“诠释、想象(联想)、概括(提炼)、整合、鉴赏”,旨在为课堂教学提供展开的学理依据,并指出这些环节不可以“视为基本教学步骤”。拙文引起一些同仁的关注,有老师提出:“虽然我们认同其学理,却还是不知‘怎么教’。”同仁的疑问,引起我对“怎么读就怎么教”的进一步思考。我的意见是,本色语文课堂是由上述诸环节构成的,但它们不等于课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