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四史”教育,既可以增加“四史”教育素材的丰富度、生动性和亲近感,又能给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提升研学内涵提供契机.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它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探寻萧山历史文脉与红色根脉,研制萧山红色地标与研学路线,融入统一标识直观学、四史集成广泛学、追忆校史融合学、思政课堂深度学、红色印记研究学等方式,开展“四史教育”的区域实践,能够促进新时代“红色根脉”传承人的培育.这一案例可以为依托地域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很好的启示.
【机 构】
: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工会 31120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3112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红色资源融入“四史”教育,既可以增加“四史”教育素材的丰富度、生动性和亲近感,又能给地方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提升研学内涵提供契机.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例,它具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探寻萧山历史文脉与红色根脉,研制萧山红色地标与研学路线,融入统一标识直观学、四史集成广泛学、追忆校史融合学、思政课堂深度学、红色印记研究学等方式,开展“四史教育”的区域实践,能够促进新时代“红色根脉”传承人的培育.这一案例可以为依托地域红色资源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很好的启示.
其他文献
课堂提问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落实核心素养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教师可以通过优化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拓展提问深度三个策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学生的思辨思维、建构学生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随着第19届杭州亚洲运动会的临近,杭城校园如何借助亚运东风,对亚运主题元素进行开发和利用,让亚运文化的丰富内涵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影响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学校基于校园基本要素,积极探索利用亚运主题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途径,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思路.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语言的运用.微信是现代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信息交流工具,微信公众号的内容集声音、视频、图像、文字于一体,可以使知识更立体化、形象化.借助公众号推送课堂动态,展示学生作品,拓展课外资源,链接热门新闻,丰富学生的学习渠道,能够促使英语教学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提升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以场景思维助推学习改革逐渐成为教育热点.通过对场景思维和场景思维助力STEAM学习的效果的分析,学校和教师积极探讨基于场景思维的学习策略.具体可以通过“三场、三导、三化”的方式营造真实情境,搭建学习支架,促进跨学科整合,由此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适应未来学习发展的要求.
具有延续性的教学方法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尤为重要.要实现英语小升初的精准衔接,必须改变当下小初英语各管一段的“断层”现状.走精准衔接之路,须根据学段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迁移延伸,对教学方式进行优化整合,对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可采用整合延伸、迁移融合、渐变适应等策略,促进小升初英语的有效衔接,从而获取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赢.
座位编排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调动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增进学生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田型、U型、圆形等多种音乐课常见的座位编排方法,通过改变学习环境中的人际距离,拉近师生间、生生间的关系,从而使教学内容呈现出最佳表现形式,由此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音乐课堂的学习效率.
活动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被广泛运用于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活动策略能让学生在认知深化中学会综合分析,在道德辨析中学会理性评价,在认知冲突中发展创新性思维等,由此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红色研学是学校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知、情、意、行”是红色研学的目标要素,然而学校在开展红色研学的评价过程中,时常淡化了“情”,忽略了“意”,缺失了“行”,导致红色研学有形无质.表现性评价则注重“知、情、意、行”的评价,通过确定表现目标,选择表现任务,对照评分细则实施评价过程,科学地评估学生在红色研学课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全面发挥课程价值,达到研学的目的,实现实践育人的目标.
“双减”政策落实后,学校遵循SMART理念,进行了以“星作业”主题项目群为中心的作业改革实践.具体而言,学校设计实施了渐进型进阶作业、靶向型展示作业、创想型探究作业等项目化作业群,采用多阶段、多主体的方式进行作业评价,为当下各学校的作业改革提供了一条可借鉴之路.
“三明治技术”在家校沟通中经常用到,它指的是在谈话的开始和结束时都运用正面陈述,而将重点,即近期需要改进的问题放在中间,该方法有三个步骤:认同、赞赏;批评、建议;鼓励、期待.教师结合疫情期间的一次特殊家访,以案例的形式呈现家校沟通的具体步骤,辅以共情、积极关注等心理学技术,很好地解决了家校沟通、师生沟通的问题,让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