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的盛装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0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是大地的盛装。
  匍匐在大地上的草汪着绿油油的生机,卑微的生命隐藏着时间也无法解读的神秘。豫北家乡地处中原,土地平旷适合草木萌发,各种草应时而生,艾叶、“腰果”、喇叭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草,一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疯长。
  河坡草地,融融的春光中,青衣包裹的茅芽,是茅草的心。用手剥开青衣,里面是棉絮状白白的茅芽,用力咀嚼甜津津的,茅草在春天以茅针的甜软满足我和小伙伴的味蕾。在那个买一粒糖块都显得奢侈的岁月里,茅草用她的甘甜滋养了我的童年。茅芽针形,软芒柔茎,剥开宜食。清代《植物明实图考》有载:“其茅曰茅针,白嫩可噉,小儿嗜之,河南谓之茅荑。”到了秋天,茅草以另一种生命形态滋养我们贫乏的味觉,地下有交错横生的茅根,用铁铲挖出,电线般粗细,白亮的色泽,有微微隆起的节,脆而甜,塞进嘴里口齿生津。
  乡间野草可食之物众多。苘麻,喜生水边,果实一瓣一瓣挤在一个小茶盅状的饽饽里,每一瓣都住着一个白白的比芝麻粒略大的苘麻子,放在嘴里舔食,有一丝丝的甜味儿。“南山有台,北山有菜。”这是灰灰菜,《诗经》中早有记载。青绿灰绿相间还夹杂着一缕白白的粉,灰灰菜可以焯水后凉拌,清爽可口。田野里还有一种草叫“腰果”,在粗壮的茎上缠着嫩嫩的果实,果身椭圆,头部尖尖,外形极似织布的梭子却小若手指。成熟后的“腰果”可食,掰开,有絮状的瓤可以吸出甘甜的果浆。一蓬蓬天地棵茁壮成长,入秋以后浆果由青变成紫红最后变黑,如黑珍珠大小的浆果,黑中透亮,摘下一颗放进嘴里,酸甜随之蔓延全身。
  马齿菜,因叶片形似马齿而得名,青嫩肥厚的草叶,红润茎梗水灵灵的,她总是贴着地面伸展身躯。马齿菜并不急着去和其他草木争抢春光,春天接近尾声时,她才吐出几小片淡淡的绿叶,到了盛夏马齿菜在田地里铺展开来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马齿菜茎和叶均可食用,新出锅的马齿菜窝窝蘸着香油、醋调和的蒜汁,堪称美味。到了金秋,马齿菜开黄花,结黑色的耔。马齿菜,叶青、茎赤、花黄、根白、籽黑,五色俱全,于是她因此得一雅名“五行草”,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不仅可食用还可入药。
  草可以入药,这是卑微的野草以另一种生命姿态护佑苍生。苍耳,小手指甲大小,椭圆形的小球上钩刺密布。《诗经·卷耳》载:“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读高中时,我知道了苍耳是一味中药,药性辛、苦、温,有毒,归肺经。功效: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高二那年春节刚过,我患了鼻窦炎,跑了几家医院,穿刺、输液始终不见好转。后来寻到一位老中医,老中医给开了几副药并叮嘱我回家收集苍耳子,煎药时配进去一些。在一个废弃的房屋后面,我找到几棵苍耳,灰黄色的珠状果实,长满了粗糙的尖刺,每一棵都能采摘一捧。苍耳还有一个接地气儿的名字“羊负来”,我喜欢这个从《博物志》里流传出的名字,感觉这个名字有乡土味儿,更贴近我的故乡。
  萋萋菜,长着细密的针刺,春天的针刺细软不扎手,到了秋天刺已老壮,手不能轻易触碰。萋萋菜,可入药,味甘苦,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我家门前的空院子里堆着一个柴垛,马蜂在柴垛上筑了一个巢,足有碗口那么大,马蜂每天嗡嗡地飞进飞出。我和二哥密谋捅掉它,未做任何防护,我手持长竿对准蜂窝的根部狠狠地一捣,蜂窝落地的同时马蜂也炸开了锅,成群结队寻找破坏家园的敌人。我人小腿短跑不快,终是避之不及,脸上手上好几处中了马蜂的攻击,被蜇处迅速肿胀,眼睛肿成了一条线,手背也隆起一个大包,看上去像个发面窝窝头,伴有一阵阵欲撑裂皮肤的胀痛感。这时候,萋萋菜就派上了用场,将地里采来的萋萋菜放在蒜臼中捣碎,捣成泛着绿汁儿的糊糊敷在肿胀处,湿漉漉清凉凉的,胀痛感立刻减轻。
  艾叶,端午节这天家家门口都会插一把。端午节这把艾,过完节后,母亲总是把它放在阳台上晾晒,晒干之后收叶。这晒干的艾叶用开水浸泡后给小儿洗屁股可祛湿寒,治过敏。《本草纲目》记载“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丫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艾,医生用来灸治百病,故名灸草。在街面上我见过卖艾灸盒和艾绒条的,却不知如何使用。一次去一个朋友的办公室,我老远就闻见了艾草熏燃后的香味儿,只见他两个膝盖上各缠一个艾灸盒,这柔软的艾绒易燃而不起焰,香气随烟而起,热气随经脉游走,直达病灶。
  乡间还有一味大名鼎鼎的中药,地黄。小时候在初夏时节,我行走在乡下的田野,常常在不经意间会和一棵地黄邂逅,那时候并不知道它是一味中药。认识它仍然和味觉有关,它开紫色长筒花,揪下一朵花,把花的底端放置口中轻轻吮吸,有一股清凉的甜浆流入齿床,我们给它起名叫“吸溜甜”。地黄,椭圆形的叶片上布满皱纹,有凉血生血,除燥去湿,补肾滋阴的功效。
  五叶拉拉藤,一条藤缠着另一条藤,在堤坡上蔓延宛如一条绿龙。叶似蓖麻小且薄,蔓生,茎有细刺,在夏季穿着短袖和短裤时遇见了拉拉藤要绕着走。有时候来不及避让,常常在小腿肚、胳膊上划出一道又一道的红痕,一出汗热辣辣的疼。拉拉藤又名葎草,也是一味中药,气味甘苦。
  蒺藜,大多生长在路边,久旱未雨的路上尘土飞扬,蒺藜的叶面上也挂着一层薄薄的尘土,它开碎碎的小黃花,生一种六棱形带有尖刺的蒺藜。“楚楚者茨,言抽其棘。”《诗经》里的茨就是蒺藜。小时候,我光着脚丫走在乡间的路上,蒺藜常常会刺痛我。蒺藜刺痛的记忆早已在时光中漫漶,这些年在城市里的我没见过蒺藜,却常常被一些无形的尖刺戳伤,看不见伤口,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伤痛。扎在脚丫上的蒺藜拔出来疼痛就消失了,而那种痛就如同扎在心头的刺,扎进去时痛,拔出来更痛。
  乡间的野草,见证了时间的仁慈,也见证了先民的智慧。我们的祖先早就预见了人与草木是共沐日月、休戚与共的一家人。祖先以朴素的智慧道出了草木与人之间不同寻常的联系,与草木相依,与草木为伍,也与草木同繁衍。敬重草木应该是我们固有的一种姿态,因为敬重草木就是敬重我们自己。如今,那些熟悉的身影正逐渐消逝,没有了昔日俯身大地的草木,村庄显得更加沉默。
其他文献
廉政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将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政课教师在将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突出的问题.通过层层递进推进课程建设、探索和打造课堂、实践、网络“三位一体”全方位融入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等是新时期廉政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实现路径.
在分析教育部思政相关系列文件精神的基础上,与农科专业特点和蔬菜栽培学具体课程内容相结合,根据园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深入挖掘和系统梳理了蔬菜栽培学课程各章节中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按爱国情怀、理想信念、人文精神、国际视野、生态文明、三农情怀、实事求是、勤奋毅力、批判创新等版块进行分组,并配套以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考核评价方法.文章可为农科专业课如何开展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  雨下得有气无力。雨滴顺着防盗窗的缝隙无精打采地滴落在海棠的花和叶子上,瞬时四散飞去。  刘老太有一搭没一搭地走到阳台,推开纱窗,伸手轻轻抚去海棠花上的雨水,一双眼睛定定地望着茫然的天色。又一滴雨落下来,打在海棠花上溅起晶亮的水珠,有几滴迸射进刘老太的眼里,她一下子回过神来,抬手揉搓着眼睛,却怎么也擦不干似的,那眼里的泪一波一波不停跑出眼眶。她干脆不再擦,任它在腮边流成一条清亮的小溪。  乡下
期刊
井冈山咏叹  再相聚时 茨坪丰满了许多  门前的挹翠湖水花开一圈又一圈  温暖的目光 所有的感恩  在一杯酒里怀念啼血的杜鹃  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夜我听见每一扇虚掩的门  在月光下柔和地歌唱 那些被梦想  点燃的红色乡愁 似一阵春风  在午夜的枝条上飞 今夜高挂的灯笼  亦或是一把锁 也锁不住  茨坪和井冈山蝶变花开的生活……  在延河边行走  在延河边行走  我总是告诉自己 把脚步  放慢
期刊
一  田春天在春天出生,他父母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田春天,他的弟弟在夏天出生,就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田夏天;青草坡的人起名字,都是这么随便,孩子生下来,嘴一张一合,就把他们一辈子的称呼给固定了,一代又一代人就这么随便地起了名字活下来了。这些年倒是很讲究,托人翻翻《诗经》《史记》,名字一个比一个洋气咬嘴,难写难记。  当然说的是这些年,在那个年代里,春天夏天的父母还是很有诗情的,知道欣赏四季的美丽和轮回,
期刊
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的有效融合既是新时代提高党建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科高质量建设的必然要求.运用共生理论研究高校基层党建和学科共生体系,探究融合途径对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和学科建设水平具有重要价值.研究认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党建和学科融合存在党支部的设置有待优化、党建活动与学科交流结合不够、党建内容与学科建设融合不够等主要问题.在党建与学科共生系统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和共生模式等要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党建与学科共生单元、营造党建与学科共生环境、打造党建与学科共生界面、形成党建与学科共生模式
低处的月光  月光降落在干草上时  没有一丝声音  夜的深沉  又加浓了几分  透过那扇小木窗  一位老人安详的白发  是整个夜晚  最贴切的修辞  时光的背影  从前写的那些信  已还原成草木的枯荣  从前读的那些诗  已还原成生活的碎片  现在,我心中的火焰  常常灼傷自己  而不远处的花朵  比临摹的还要真  取走  黄昏,太阳取走了人间的光  孤独降临。我们仰望天空  晚风,鸟鸣,以及星辰
期刊
为了提高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培养园艺领域创新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园艺产业的需求,本研究针对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在课程体系和知识框架保持完整架构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全面梳理和规整,对章节知识点进行优化重组,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同时考虑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组织和调整,以目标为导向,达到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德育目标,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同时也为农业高等院校该门课程及本专业其他课程思政提供了一定参考和借鉴.
村庄的影子  是一株皂角树  坐于古旧的石阶  把童年的清风吹在脸上  鸟巢已经搬过几次家  最后一次,老屋的瓦顶塌漏了  那是离开很久才留下的沧桑  堂屋的孤独  一直生活在遗忘的偏房  剥开青豆的外壳,等待灶火煮熟  这是厨房黝黑的印记  从菜地慢慢长高的藤蔓  始终高不过篱笆的往事  像一串糾结的叶子,悬于心头  月落人间  今晚,明月推开岭上的雾霭  把夜色托举。温柔的光线穿过村庄  像朴
期刊
生长在记忆深处的藿香  阳光普照,雨量丰沛,又是一年中藿香恣意生长的季节,一丛一丛的藿香争先恐后,碧绿色的叶片迎风招展,追赶着太阳的脚步。  记忆中的藿香,长满了农家小院,院子一角的小菜园里有它们的身影,就连花盆那方寸之地也摇曳着它们秀丽的身姿。夜雨洗润过的藿香叶绿得发亮,仿佛囊括了整个夏天的绿色。忍不住用手指轻捻,凑近鼻孔使劲一嗅,那熟悉亲切的芳香霎时充盈了鼻腔,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在我儿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