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三:我的朋友赵志明

来源 :生活经典·晨报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ming2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志明说话的时候有个习惯,喜欢把右手的中指用力挺着。但注意,他既不将它向上竖直,也没有任何指向,仅仅是伸着。小幅度地上下晃动,跟许多人表达想法时习惯打手势是一个意思——即,没什么意思。
  他有时候喝多了会强调自己其实“挺虚无”的,属于“没什么意思”的一類人,但在我看来,他其实就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农村青年,并不文艺,也不世俗。他出没于京城文化圈,广交朋友,过度随和,酒后喧闹。都是一种深度自我保护的行为。他很孤独。
  我和赵志明最早认识是在南京。2004年的某天,我请一帮朋友在中央门附近的湘菜馆吃饭。那天人很多,喝了好多酒,赵志明是中途到的,穿着运动套装,像是从足球场赶来的,一打招呼,他咧嘴一笑,缺掉的门牙洞就暴露了出来。后一次是他要去北京了,有天深夜,另一位朋友打电话把我叫出去,三人在马台街的一家馆子里喝酒。本来是要给他送行,结果最后反而是我喝多了,出来后在路边狂吐。第二天酒醒后很是懊悔,觉得失态,毕竟那时跟他并不太熟。一年后我也去了北京,在落脚之前问赵志明借了一千块钱。有了这层关系,我和他之间的走动开始频繁起来,以至于逐渐亲密。在北京的前几年,赵志明一直充当着哥哥的角色。除了正常的喝酒,逢节假日他都会召集大伙儿见面吃饭,而且几乎每次都要抢着付钱。那时候,他就像我们共同的父母。想方设法让大家聚在一起,然后招牌性地腼腆一笑.叫唤着让服务员不断上啤酒。
  有年夏天,我跟他还有一群写作上的朋友经常在西坝河的一家粥店喝扎啤。我们呆在户外,辩论所谓文学问题,忍受蚊虫叮咬,直至深夜。彼时的我年少稚嫩又执拗不通,讨论的时候常常情绪激烈,言辞发很,好几次,被逼急了我会说些刻薄伤人的话,现在回想起来仍觉愧疚。或许是见我态度还算真诚,赵志明不会放在心上,通常给予包容与奉陪。那是一段既贫穷又愉悦的日子。有一次,我们一群人在簋街吃饭,这时女友来电话,不知为何,我和她在电话里大吵起来,放了狠话说要分手。挂了电话回到座位,当着众人的面我懦弱地哭了起来,坐在旁边的赵志明见状一把将我的头揽了过去,也跟着哭了起来。我们就这样头顶着头流着泪,如同一对兵荒马乱年代刚死了双亲还不知明天在何处的难兄难弟。
  后来,大家都相继搬离了西坝河,匿身北京的南北西东。赵志明有篇小说叫《四方城》,写的就是这座大都市四个方位的一些朋友。的确,北京太大,每当想起出门一聚就要耗费巨额时间在路上。便顿时失去了拔腿的动力。在这相对离散的几年里,赵志明和别人合伙办了公司,各方原因最终分崩离析,事业降到了低谷,见面次数不断减少,而每次见面他部显得很疲惫,又始终表示自己挺好。
  有的朋友却不这么看.他们对赵志明说,朋友,兄弟,你不适合在北京混,你回南京吧,去教书,去写作。生儿育女,老死家乡。或许他们说得对,但我却不知为何有些受不了。跟他们争执。我的立场是,赵志明说自己挺好那就挺好,多谈无益,你们又帮不上,闷声喝酒也是快事。事后一想,又对自己的说辞咬牙切齿。当时赵志明就坐在旁边,而大家却自以为是地“站在朋友立场”为他说话,一点不顾及他的感受。
  再后来,赵志明辞了职,终于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上来。很快,凭借着小说上的天赋,他出了书,得了华语传媒文学新人奖,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小说家。虽然同在北京,但我们见面的机会越来越少,有时候甚至一年也不见几回。我们在一个微信群里,“抬头不见低头见”,但极少对话。我能感觉到他的存在,却再也找不到能引起双方兴趣的话题。
  不久前,赵志明与女友修成正果,在北京草场地艺术街区某饭店请大家喝喜酒。当我再次见到身着西服、身材矮壮的赵志明时,突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十多年了,像我和赵志明这类人从全国各地汇聚到了北京这个有些魔幻色彩的城市,由最初干净、简单的文学青年变成了如今携家带口的世俗分子,很难说这不是一种梦想的幻灭。
其他文献
在记者们拼命赶稿的一个晚上,参与本期专题采访的记者突然在群里抱怨,“黑土麦田的创始人采访不到,创客嘴里提到的他也不能出现在纸上,一个公益组织创始人,怎么搞得跟在干地下工作一样。”其他记者也跳出来说,采访过程中稍微问到有关创客个人的问题,他们都会回避。这个集体极力在公众面前塑造着绝对正面的形象。  看过一个有关人脑的冷知识,每个人每天会产生大概7万个想法,不知道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如果这个数据准确,刹
期刊
医药中心的护士写在纸条上给我看,此地开白花的是一种“Bradford”梨树。据说只结指甲一点大的果,供鸟啄。默默观察了,150条街,基本每条街都有。所有的人就在这座广阔的梨花城,不,梨花镇,不,说梨花村也可以,出没。我还是初来乍到的人,有时开车稍一恍惚,景致类似,就像去了一趟好几折的镜子里。  每次从住的小区出来,要从支路的STOP标识拐到主道。早晨7点半左右,主道直行车流一般比较大,我需要等,等
期刊
[摘 要]文化服务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关键。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年来,四会市文化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文化志愿者工作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加强组织引导和培育发展,文化领域掀起了一股志愿服务的新风尚,文化建设呈现“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  [关键词]文化 志
期刊
世界上的女人分为两种:能结婚的女人和不能结婚的女人。但关键的差别在哪里,张玲玲一直没能搞清楚。一开始她以为是意愿,后来以为是性格,但最后她发现,似乎那是一种更加玄妙、更加无以言表的东西,超出了她能理解并让自己去改变的范围。  第一次觉得自己跟别的女性存在这种区别,是在大四实习期间,她在一家以正直著称的南方大媒体,拼死拼活也做了几个评价不错的报道,但四个实习生里最后留下的不是她,而是一个最不起眼、最
期刊
[摘 要]文化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馆的职责。文化馆应在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自身优势,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和传承粤剧,使粤剧这一岭南艺术瑰宝更加根深叶茂。  [关键词]挑战与机遇 文化馆 措施 建议  粤剧又称广府戏、广东大戏,是广东及广西粤方言区最大的剧种,是广州乃至岭南地区一张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与广东音乐、岭南画派被誉为岭南三大艺术瑰宝。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娱乐
期刊
我分明感觉到自己最近几年以来,一直在很执着地滋生出想养好檀物的心情。经验和能力不足,水养植物也是可爱的——几天不留神。它们就会打开一片新的潜力无限的小叶子,在你面前扇动,给你惊喜。以前在办公室,我有一小株滴水观音,永远不停地长叶子,使我能够不断地分一小株送给同事。我产生了一种错觉:我是一位能召唤植物生命力的选手。当然在还没认识到自己能力边界的时候,我也迷信过土培的名门正道。买了一本《如何在阳台上种
期刊
[摘 要]粤北是广东省北部与湘、赣、桂相邻的区域,位置重要,同时环境保护任务严峻,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加剧,其中韶关市翁源县耕地破坏问题突出。虽然,韶关市政府以及翁源县政府为保护耕地制定了系列保护措施,但大部分地方为发展“经济”而对耕地破坏严重。根据粤北翁源耕地保护困境,为当地的耕地保护提出了相对的保护对策,对当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翁源 耕地保护 困境  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期刊
帕特森是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小城市,人口十多万。这里有一个大瀑布,十八世纪后期工厂以瀑布的水为动力发展棉织工业。像大多数老牌的美国工业小城一样,在上个世纪它就开始慢慢地变得有些衰败,甚至被人忽略。  在这样的地方会有一种时间停滞的感觉,到处可以看到红砖的建筑,路不是很宽,车辆开的不快,每个人的生活节奏都不是那么紧张。在可预见的未来,这里似乎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吉姆·贾木许的新片叫做《帕特森》,影片
期刊
相马  唐元宗喜欢击马毽,但宫里饲养的马他都觉得不好。就问黄幡绰:“我一直想找匹良马,你知道谁会相马吗?”幡绰说:“当今的三位丞相都很会相马。”皇上说:“我跟他们聊天,问他们都会些什么旁门左道,从没听他们说懂马经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幡绰说:“臣每天都能在沙堤上看到丞相们骑的马,全都是良马哇,所以他们必定是相马高手。”皇上笑了笑,又扯别的话题去了。  煮熟狗  狄仁杰對卢献说:“你配上马就成了驴了
期刊
[摘 要]新编传奇粤剧《白蛇传》演出获得了空前成功,此剧一反过去传统模式,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尝试,本文从粤剧当随时代的必要性方面对此剧进行赏析。  [关键词]非遗 与时俱进 创造力 国学  一、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剧种的发展,必定会融合了某一阶段的历史文化沉积并不断发展进化而逐渐形成。如一棵树的成长,我们不能说这棵树长到某个时期就停止生长了,除非这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