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之七《赏奇画报》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赏奇画报》的基本立场属于晚清常见的“低调启蒙”,即提倡新学,批判陋习,但不持激进的政治立场,也不参加实际运动。
  同样是在广州,杨杏帷、吴懿庄、魏季毓1906年创办的《赏奇画报》(图1),与此前一年潘达微、高剑父等人的《时事画报》绘画风格相差不大,政治立场却大相径庭。后者壮怀激烈,直接介入现实的政治斗争,前者相对平和多了——追求的是“赏心乐事,奇语惊人”,且“本报审慎立言,凡干涉闺阃政界,不轻阑入”(参见季毓《〈赏奇画报缘起〉释例》,《赏奇画报》第一期)。通观全部27期(旬刊),《赏奇画报》的基本立场属于晚清常见的“低调启蒙”,即提倡新学,批判陋习,但不持激进的政治立场,也不参加实际运动。
  一讲“时事”,一为“赏奇”,二者并存于晚清的广州街头。虽有个别画家(如葛璞)兼及两边,也有若干话题相互呼应,但大部分情况下各自独立运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所编《旧粤百态: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晚清画报选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分“官场做派”、“社会治安”、“经济民生”、“大众文化”、“新旧交汇”、“民间习俗”、“江湖沉滓”、“工商广告”八个专题,每专题选录30幅左右图像,这种编辑方式,使得两种画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便于参照阅读。可惜的是,编者将主题设定在“旧粤百态”,遗落了《时事画报》最为擅长的政治论述,明显限制了其才华、棱角与光芒。单看此印刷精美的画册,不明就里的读者很可能误以为这两种画报乃“姐妹刊”。
  从“旧粤百态”的角度切入,对于《时事画报》是压抑,对于《赏奇画报》则是提升——原本散落在《赏奇画报》各期的“社会生活”,因此被串成了一条线,且背靠相对强大的《时事画报》,获得了某种特殊的意义。比如“奖励实业”,这对历来重商的广东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了。除了第七期上《光绪丙午五月初七日粤汉铁路粤局开幕之图》(图2),还有表彰广东官员如何注重商战、热心实业的,如第七期的《留心铁路》、第廿二期的《周督留意商务》等。更值得注意的是,画报并非一味唱赞歌,也暴露广东兴办铁路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如广州银行会馆关于铁路事权的争执(《可称怪剧》),以及火车开通后官员如何滥收货捐(《看火车货捐之苛扰》)等。
  与晚清所有画报一样,《赏奇画报》也热衷于提倡新式教育。不说省城的轰轰烈烈,就举相对偏远的粤东为例:《嘉应学界开运动会》(十九期)讲述嘉应松口堡师范学堂举行毕业典礼,规模之大让人叹为观止:“先期由职员学生敛集多金,纠合全堡学堂十余区,学生共二千余人,假鱼子坝李氏学堂操场开运动会,为毕业纪念。”《女界保学会发起》(十七期)则赞美粤东女志士如何组织保学会,在小东门外邓园开设茶会,登台演说,“众人皆鼓掌称善”。
  若兼及画面与内容,则以下两幅更值得关注。
  第七期上《女学昌明》(图3)介绍广东某乡女学堂如何文明办学,图中的说明文字如下:“五村五凤女学堂,创设于该村林氏园里,其地依山傍水,亭台花木,备极园林之盛,堂宇爽垲,光线空气两得其宜。每日课余,体操之略,各教员带仝各学生在园内,或则秋千,或则击球,或乘脚踏车,戏弄诸技,取其开拓性灵,而活动支体。邻人聚观,无有哗者,办事得宜。记者知该乡大有人在矣。”此女学堂的具体位置不明,但画面上中西杂糅的游戏项目,即便放在今天,也都甚为可观。一边是传统中国的秋千架,另一边则是1873年诞生于英国的现代网球——如此优美而激烈的体育运动,真不知道那二位身穿旗袍的女学生如何应付。有趣的是,画面中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颗飞在半空中的球;可那球比例失调,和球拍几乎一样大,无论如何是击打不过去的。
  对于女性自立,不管是上学还是做工,晚清画报一般都持赞赏态度。京城里刚刚创办“女学传习所”,广东的女工则已经开始闹罢工了,如此大的步伐,让很多自诩开明的读书人都跟不上。第十五期上的《女工滋事》(图4)讲述顺德的缫丝厂女工举行罢工,按语称:“天下事,利弊恒有相倚伏。顺邑妇女多能自食其力,本绝佳事,而每缘此酿成归宁不返恶习。”作者竟然希望官吏严加整顿,免得银业受损,而全然不考虑女工的诉求是否合理。
  戏剧活动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可就像天津的《人镜画报》一样,《赏奇画报》的作者们,基于破除迷信、文明开化的“新观念”,对此习俗大都持否定立场。除非这些演出服务于启蒙事业,如第十二期的《戒烟会救世苦心》(图5)所描写的羊城某戒烟会,“以顶马鼓乐,巡游街巷,将烟人情状,形容极致,使人触目警心,并沿途分派劝人戒烟传单”。否则,不管是从属于传统祭祀,还是纯粹的娱乐活动,都不被画报的作者欣赏。
  第十二期《借筹学费演戏》(图6)讲述番禺县属黄大仙祠以筹集学费为名演戏:“摊艇、花艇、烟艇、差艇,及茶寮、酒棚,鳞次栉比,异常庆闹。”后面的“记者曰”,对此热闹场景持批判立场:“民智未尽开通,神权犹得而迷信之,独一大仙祠也哉?”可时过境迁,不再纠缠于“破除迷信”,作为风俗画面,此图马上让我联想到鲁迅的短篇小说《社戏》:“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胡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其他文献
在马王堆帛画中可以看到天、地、海三合。合也就是空间,也就是三个世界了。看到天合之盖为大钟。为什么是钟呢?其实很简单,地、海之合都不打雷,只有天上打雷。从声门看,亼在口里也是天的位置。您也看到有两个人蹲坐在大钟下面。会是什么字呢?  一定有人想到了,不是个“令”字吗?  是。天盖下有钟之声,地盖下有君王之声,海盖下则有磬之声,其实都可以用令字来表征。您可能还会想到,令乃铃铛的“铃”的本字,有些道理。
期刊
一个法国人,带你穿越到1860年10月之前的圆明园……  我手上有一册1864年法国出版的法文书籍《环游世界》,其中收录一篇题为《乾隆皇帝的避暑宫殿——圆明园游记》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1862年,作者是法国汉学家M.C.保蒂埃,文章图文并茂,对1860年圆明园被毁前的美景有详细记载。  来自法国的悲与愤  咸丰十年(1860年)秋,英法联军纠集两万余人,乘军舰由上海进发,借口护送英法公使赴京交换两
期刊
有些道学家不鼓励读书人去翻阅《战国策》,怕其中的阴谋诡计把人教坏了。  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对后来中国历史起到重大影响的制度、文化、思想,其中许多都根源于此。从世界范围内看,约从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在世界不同的三大文明中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深刻影响人类的革命性思潮与哲学,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
期刊
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东北大鼠疫持续了六个多月,席卷了半个中国,吞噬了六万多条生命,国际著名防疫专家也未能幸免于难,中国政府为什么大胆启用伍连德?中国自己的防疫专家对抗鼠疫的结局又如何?  1960年1月21日,马来西亚槟榔屿,一位刚刚退休返乡定居的81岁的老医生心脏病突发病故。南洋小岛上这一噩耗传来,举世哀悼。要说起这位老人,我们必须回顾半个世纪之前,再次聚焦于1910年的东三省。  1910年,中
期刊
40年前,美国人花费2.94亿美元建造了一个350立方米太空“豪宅”:宇航员可以吃龙虾、牛排,可以洗澡、理发、做体检,空闲时可以去图书馆看书,没事儿还能做实验——观察蜘蛛在太空是如何结网的……  “天宫一号”与“天空实验室”参数对比  名 称 天宫一号 天空实验室  轨道高度(千米) 370km 435km  长度/最大直径(米) 10.4m/3.35m 36m/6.7m  重量(吨) 8.5t
期刊
游戏删了,还能再装,游戏里的人死了,还可以再来,项羽的命只有一条,没了,天下就是别人的了。  生命也是一样。  自杀,从古至今,多是因地制宜,顺手拈来。  将领们多继承了兵败自杀的传统,文死谏,武死战。胜了,大宴三军,论功行赏;败了,灰溜溜回去,也没脸见人,剑就在腰上挎着,不能再用它杀死敌人,至少可以用来杀死自己,就算谈不上荣耀,也落个悲壮。  自刎而死的人中,最典型的,要数项羽,他自刎了不说,虞
期刊
卫老太太,西汉名将卫青之母。她并不只有儿子才厉害,她的三个女儿带来的政治荣誉和影响更令人瞠目,称得上是西汉历史上的姐妹花。  历史的魅力在于,一些事情起初往往诞生于平淡之中,而一旦它们开始展开、自我成长,并最终风干为历史,结局已然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人们才惊异于它的不寻常。我们赶紧往回翻书,想要寻个仔细,却只见一些雪泥鸿爪。  在《汉书》中,有些人物便这样不经意间冒了出来。卫老太太就是如此。史书称
期刊
6世纪末,中国重新统一。面对强大的唐朝,高句丽、新罗、百济几无抵抗之力,而在对马海峡彼端,落后的东瀛也感受到了那不可阻挡之势,经过漫长征战,一个前所未有的和平时代最终在东亚降临。  西晋的灭亡让华夏分裂了近两个世纪,直到隋文帝杨坚再次完成统一。隋王朝虽然短命,却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地位,它不仅为唐的强盛做了铺垫,还使封建中央集权重新得到巩固,也正是因此,历史学家黄仁宇把它视为中国“第二帝国”的开端。
期刊
在晚清,无论是开民智的“画报”,还是张女权的“女学”,上海都走在北京前面。不谈细枝末节,就讲声名显赫者,1884年5月8日创刊的《点石斋画报》,还有1898年5月31日正式开学的中国女学堂(即“经正女塾”),都让历来高傲的北京人瞠乎其后。虽有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1898年创立),谈论作为新学代表的报章、演说以及女子教育等,北京人都没能站在潮头。有1864年创立的贝满女子小学,可那属于传教士的事业。
期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主要战事的结束,却因为虎头要塞的负隅顽抗推迟了11天,守军的狂热制造了不必要的流血和牺牲,至于其唯一的遗产,已成了这个民族难以抹销的污点。  1945年的第227个黎明降临时,许多迹象表明这天将是平淡无奇的:柏林的黑市上人头攒动,罗马正在恢复繁荣,莫斯科树立起新的斯大林画像,巴黎则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但在东京上空,骤然响起的是广播而非空袭警报,裕仁天皇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