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3~1994年《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综述文章引用期刊情况初步调查(摘要)
【机 构】
:
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401医院
【出 处】
: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发表日期】
:
1995年03期
其他文献
近年来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与蛋白激酶C有密切关系。通常认为CVS的产生具有双相性,即急性痉挛与慢性痉挛。急性痉挛持续时间较短(数分钟~数小时),并且是可逆的,起到生理止血作用,Ca2+/CaM/MLCK参与;而慢性痉挛则主要由不需要Ca2+参加的蛋白激酶C启动后,以DG/PKC/IF-Caldesmon系统产生持久性张力,并随之产生血管壁病变。文章就无Ca2+参与的蛋白激酶C介
文章阐述了4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病(Ehlers-Danlos综合征、Marfans综合征、骨发育不全、弹性纤维假黄瘤)的神经血管表现,以及其它2种(神经纤维瘤病、多囊肾病)具有潜在血管表现的系统性疾病。并提出了基因表达的多相性不仅可以决定其诊断,而且对一般的结缔组织病的认识也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家脑研会基金会召开了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的科学家会议,他们来自学术界、政府及私人医院,就对卒中的早期过程,阻止卒中进展和减轻损害的治疗选择上的新进展作了讨论。该专题研讨会于1994年5月10日在华盛顿举行,主要议题是:(1)卒中的重要性及基本的病理生理;(2)卒中的早期识别与诊断;(3)卒中的早期治疗。卒中是一医疗急症,需要象对心脏发作那样得到的立即反应。事实上,卒中就是一种“脑发作”,尽管
高血糖是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脑缺血和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提示预后不良。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与脑实质内血管病变相关。文章就糖尿病和无糖尿病患者高血糖对卒中前后的影响及卒中后治疗高血糖的意义作进一步讨论。
脑缺血时缺血神经元大量释放的谷氨酸是引起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发现: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谷氨酸受体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及其激动剂和某些钙离子拮抗剂能抑制谷氨酸释放或对抗谷氨酸的毒性。这些药物的应用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导致的神经元损伤。
采用铂丝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作者用此方法治疗颅内动脉瘤71例。文章对其病历资料、适应证、操作方法、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随访结果作了介绍,并且对动脉瘤的大小与形状、病人状态、破裂动脉瘤早期治疗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脑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在过去,本病诊断十分困难,容易误诊,治疗上长期以来对应用抗凝剂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观点。近年来,随着非创伤性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高分辨放射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率大为提高,越来越多学者对肝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持肯定态度。文章着重从中枢神经影像学和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