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0年的江湖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遠色入江湖,烟波古临川。
  东方泛白,晨光熹微,抚河洪水渐退,浑黄的河面上还漂浮着破木板、烂衣、菜叶等脏物。
  薄雾中,一只敞篷船正从文昌桥下的肖公庙码头出发,逆流而上,前往浒湾。船头端坐着一个五十来岁的男子,束髻裹巾,面容安详,目视远方,若有所思。此人便是陆游,担任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到抚州任所才数月。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切记!”陆游望着河畔墙倒屋塌、泥沙遍地的村庄,大声说道。
  “大人,那是。”坐在船尾的许崇德点头称是。
  “崇德,毛源村病死的猪处理了吗?”
  “已掩埋了。”
  “邓坊村被水淹过的木板房处理了吗?”
  “已拆除了。”
  “崇德,我委派你搜集民间药方,进展如何?”
  “搜集了不少。只是荆芥、败酱草、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草药难找,数量不足。”
  “你辛苦了。我会再想办法的。”陆游满意地笑道。
  这是陆游第二次来江西做官了。他四十一岁时到南昌为官,因为力主抗金杀敌、北定中原,比皇上还忧国忧民,走到哪里,就把杀敌报国的诗词写到哪里,后来被朝中的主和派以“交接台鉴,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免了官职。从此,陆游在家乡山阴寂寞地度过了四个年头,便开始了西行万里的远游。直到去年,陆游五十五岁时,他再次同江西结缘,到抚州任职。
  自赴任以来,陆游夙夜在公,不敢懈怠。他经常深入民间考察调查,或步行,或骑马,或乘船,了解百姓疾苦,还特意搜集民间药方,拟编成《陆氏续集验方》一书,以备急需之用。可不,今年刚入夏,抚州就发生洪灾,洪水过后,满目疮痍。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抚河上的雾气淡了,不时有白色的水鸟拍着翅膀,掠过船头,向岸边飞去。
  陆游回过头,朝许崇德说:“你还有什么治瘟疫的好药方么?”
  “没有。”
  “前几天,我到浒湾书铺街校对书稿,发现几处纰漏。今天,我把新搜集到的一些药方添加进去。你再校对一下,如果没有讹误,就付梓刊印,分发灾民!”
  许崇德连连称许。
  陆游又问:“灾民的粮食够吃么?”
  “眼下尚能勉强糊口,但维持不了几日。”
  “我已上奏朝廷,尚无回诏,不能再等了。这样吧,你先打开常平义仓发放救济粮,赈济灾民要紧。”
  “陆大人,这可万万使不得呀!”许崇德苦苦恳求着。
  “别劝了。我意已决,一切后果我来承担!”陆游沉下脸说。
  日上中天,雾气散尽,那只敞篷船渐渐消失在抚河的尽头。
  日升日落,转眼数月。
  又是一个起雾的早晨,太阳还未升起,文昌桥下的肖公庙码头边停泊着一只敞篷船,船头端坐着一位束发裹巾的男子,面容安详,目视远方。
  忽然,那男子翻出一沓诗稿,朗声吟道:“江路迢迢马首东,临川一梦又成空。日高未泫晨霜白,风劲先消卯酒红。山市人经饥馑后,孤生身老道途中。著身稳处君知否,射的峰前卧钓篷。”
  此人正是陆游,他还念念不忘灾区饥民呢。不错,他因开仓赈济灾民被朝廷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好在洪灾过后没有流行任何瘟疫,百姓都能平安度日,这在抚州历史上很少见。这年为宋淳熙二年,即公元1180年,早已习惯宦海沉浮的陆游,又得萍踪东西、浪迹江湖了。
  只是,他眼前的江湖很大,也很小。
其他文献
翻过两座不太高的山梁,唐生终于赶到了那个叫做孙家峪的小山村。  已经是冬天了,早晨的风冷得刺骨,唐生穿着厚实,却终究敌不过这寒冬腊月的冰冷。他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不来这个村庄了,一场大病,硬是让他在床上躺了好几个月,现在虽然好些了,但一干重活儿,还是会心虚流汗喘不上气来。  唐生把摩托车停在一个避风的巷口。他跺了跺有点发僵的脚,摘下厚厚的手套,两手用力搓搓脸,然后把车上杂七杂八的东西和爆米花机抱下来安
期刊
他的诊所在街尾开张了,玻璃门上张贴着四个红色大字:祖传秘方。他没有读过医学院校,看病手艺真的是祖传,能看的病和电线杆上张贴的广告一样,不过他的可信度比那种广告高,因为他有固定的门面。他不担心没有客源,因为门面开在发廊街,这四个字本来就是给开发廊或逛发廊的人看的。  紧挨着他的门面的也是一家发廊,店主是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和这条街上其他所有发廊不同的是,这家发廊就她一个人,里面没有隔间,真的摆有剪子
期刊
原本她一直在座位上闭目养神,忽觉得有人轻轻触了下她的手,她懒得睁眼,只下意识地把搭在小桌上的手朝后缩了缩。那人还是触,她又缩。那人竟得寸进尺地摸了上来,软乎乎肉嘟嘟的。她心一紧急忙睁开眼,看见小桌上趴着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一两岁的样子,眼睛很大,长睫毛忽闪忽闪的,小嘴粉嘟嘟的,怎么看怎么像个洋娃娃。  看见她睁开眼,小女孩就笑了,笑声如银铃,叫她莫名地欢喜。她试探地伸出手去,亲昵地唤了声宝贝,来,
期刊
宋柴沟村前有个小站,已停用多年。想当年这儿的繁华喧嚣,曾让乡亲们倍感荣耀。  “嗨,来家坐会儿吧,上车分分钟钟的事!”每遇熟人,喜旺就热情相邀,神色里溢满自豪。  “不了,急着赶路呢,再说,这后沟,闻不得!”熟人有不给面子的,常呛得喜旺发呆。  也确实,村后这条白马河,名虽敞亮,却因上游厂子乱排放,早已腐臭不堪,鹅鸭不往,鱼虾不藏,好多路人都是捂紧嘴鼻仓惶而过。  忽一年麦黄时,大队人马机械轰隆隆
期刊
旧时候的当铺几乎都是一个样子,进门是厅堂,左右两侧各摆着两把椅子,当间是小茶桌。这是为一些有颜面的当家预备吃茶歇脚用的。当铺的柜台搭得都很高,上半截是格栏窗,中间开一个小窗口,是收当货用的。当铺的老板或是伙计高高站在柜台里,居高临下接货。不管什么人来当货,只要站到这个高高的柜台下面,人就矮了半截儿。  有人来当的是九成新的小羔羊皮袄,递进窗口。伙计打开只翻两下就喊:“一件皮袄,有皮沒毛,当银元四块
期刊
有一天,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并不重要。我是谁也不重要。反正是有一天,临下班前,单位领导找我谈话。领导先是扯了些有的没的,最后才进入话题,单位最近要选派一名员工下去挂职。  我说,听说了。  你的优秀是大家公认的,派你下去,多让你锻炼一下也是应该的。但是(听到这个词后我心头一凉),你现在的岗位非常重要,无人可替,如果派你下去,整个单位的工作都会受到影响……  我说,我很珍惜这次的机会……  下班回家吧
期刊
生死有命 富贵在天  当沛县县令的血溅自己一身的时候,樊哙突然明白了,他的身家性命,跟刘邦牢牢绑在一起了。  还能怎么办呢?樊哙想,只能把脑袋别在腰上,跟着大哥杀出个未来了。  樊哙第一次体会到: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于是樊哙攻胡陵、破泗水、击秦军、拔宛城,每战登先,直至临咸阳,沛公入主阿房。  樊哙觉得,累了那么久,是时候享受一波富贵了。  然而现实无情地嘲弄了樊哙。站在项羽的军帐前,樊哙觉得
期刊
每次旅行给自己寄张明信片如同寄出一份隔空的记忆。把那张带着情感的画面投进邮筒,便寄出一个期待,那已经属于自己的经历暂时离开,又重新回到自己身边,像分离的生命回归,重逢带来惊喜,加盖了邮戳的回忆成为人生轨迹的一个个珍藏。  离开S城的那天,我选了一张标志性建筑的明信片,我曾在这古老建筑下驻足良久,吸收着历史融进现实的气息,每一个陌生人的微笑都让我感到温暖而难以忘怀。  可还没有找到邮筒,明信片却不见
期刊
他放下手中的高倍军用望远镜,揉了揉眼睛。瞭望塔外漫长的边境线上,满眼的雪白,刺得眼睛生疼,只有铁丝网和柱桩上还能看到些许黑色。  “报告连长,军区正午时分将有物资抵达。”  他转过身,接过通讯员手里的电报本,签上字,回敬一个军礼。  “这几场暴风雪呀!”在内蒙古二连浩特驻守近20年,这是他见过的最大的几场雪了。运输道路被齐腰深的积雪填埋,推雪机没日没夜地抢挖,等挖到这里,估计要年后了。往年军区都是
期刊
村里人说,曹石头是头犟驴,而我却觉得他很好说话,大局观非常强。  我这么认为是有根据的。  村里搞户户通,道路硬化到每家每户。既然是修路,总会有人利益受损,比如让出尺把宅基地,拆除个破柴房,或者将影响通行的围墙拆了,工作不是一般难做。我们扶贫工作队跟村干部一起,没日没夜地上门入户,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讲得口干舌燥,草珊瑚用了好几盒。  曹石头家的猪圈也得拆,不然后头的人家没法通车。  村支书曹
期刊